聂海胜的追梦之

来源 :今日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b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发射成功的那一刻,太空舱内,57岁的指令长聂海胜对着镜头憨憨一笑,比了个“耶”的手势。一时间,视频弹幕上飘过一片网友打下的“可可爱爱”,这位不苟言笑、目光坚毅的航天员,在青年人眼中有了一种“反差萌”。
  57岁,三次叩问苍穹,他被誉为“英雄航天员”。神舟十二号太空舱内的聂海胜,静静望着窗外的蓝色星球。他的家乡,只是地球上小得看不见的一个点儿,40多年前,连饭都吃不饱的少年聂海胜,跟今天的“遨游太空”完全沾不上边。

19岁,甜蜜开端


  在聂海胜的家乡湖北省枣阳市杨垱镇樊村走上一圈,很多乡亲都能说出他小时候的二三事。聂家一共8个兄弟姐妹,父亲早逝,全靠母亲一人拉扯孩子,聂海胜的一大家子比其他家庭过得更苦。
  有同学回忆起他小时候常穿姐姐的花衣裳,因此受到过不少嘲笑;有老师回忆起他好几次险些辍学,幸亏成绩好,学校给减免了大部分费用才能继续读书;有邻居回忆起他从小黑黑瘦瘦,不爱说话,但特别懂事,作为家里最大的男孩,他一有时间就去田里干农活……若非要从这个时期的他身上,找到日后航天员的一丝影子,那可能是聂海胜有一次和同学聊天时,提到小时候做的关于飞翔的梦,以及他超强的平衡能力。
  少年的聂海胜,常做一个跟飞翔有关的梦。梦里,他站在高高的树枝上,冲着蓝天张开双臂。他羡慕在天上自由翱翔的雄鹰,每次当小伙伴们围着看天空中偶尔划过的飞机时,聂海胜总是抬头看得最久的一个。聂海胜读中学时,学校附近的田地里有一根长长的灌溉管。管子很窄,仅能容下一只脚,下课后,大家都喜欢在灌溉管上比比谁能走得更远。其他同学走几步,就会失去平衡,只有聂海胜,每次都能稳稳走完,而且通过灌溉管的时间越来越短。
  高中毕业后,19岁的聂海胜考入长春飞行学院。他至今还记得,在去学校报到的火车上,接兵的部队干部给他们每人发了半斤糖果。不一会儿,糖果就融化在了聂海胜的嘴里,他带着这样的甜蜜记忆,走向了新的生活。飞行学院的训练异常艰苦,和他同期受训的学员,有吃不了苦半途退出的,有亲眼见到同学发生空中事故后产生畏惧情绪离开的,而聂海胜咬牙坚持了下来,并成为那一届第一个单飞的人。
  1989年,從学校毕业不久、进入某空军航空部队的聂海胜,遭遇了职业生涯中的“惊魂一刻”:他驾驶歼击机飞向4000多米的高空时,只听座舱外“砰”一声爆响,发动机停止了。一瞬间,飞机飞行高度下降,舱内温度急剧升高。聂海胜一边镇定地向地面报告,一边试图排除故障。他尝试了一切操作,但飞机还在下坠,这时,耳边传来指挥处的命令,让他跳伞逃生。从小苦过来的聂海胜,舍不得这么贵的飞机坠毁,他试着控制飞机滑行,但没有成功。那时,飞机距离地面只剩下四五百米的高度,急速下坠带来巨大压力,他连动一下都很困难。他不得不按下弹射开关,接着眼前一黑,什么都不知道了。等他再次睁开眼,才发觉自己落在了稻田里,飞机摔在距自己100多米远的山沟里,已经着火。后来调查表明,事故原因来自机械故障。凭着事故发生时沉着冷静的态度以及想尽一切办法挽救飞机的精神,聂海胜获得部队授予的三等功。

34岁,从零开始


  1996年,我国开始在全军战斗机飞行员中选拔航天员。得知消息的聂海胜,第一时间报了名,还瞒着妻子参加了体检。因为上次飞行中的遇险经历,妻子聂捷琳强烈反对丈夫参加航天员选拔。直到负责选拔的工作人员来家访时,聂捷琳才得知聂海胜是“先斩后奏”。一向恩爱的夫妇爆发了争吵,聂捷琳一气之下,甚至说出了“离婚”这样的话,聂海胜的态度异常坚定:“不离婚,但我要去!”
  为了做通妻子的思想工作,聂海胜想了很多办法,他每天下班就回家,一边做家务,一边不停给妻子“洗脑”:“载人航天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只有美国、俄罗斯这样的大国才能搞,现在国家决定干这件大事,我能参与其中,是人生的幸运。”聂海胜还专门请妻子去看了越剧《嫦娥奔月》。演员们谢幕时,聂海胜又趁机“磨”妻子:“你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飞天的梦想,我体检也合格了,完全有条件和能力去参与这项事业,实现民族的飞天梦。”在他的不断努力下,妻子转变了态度,开始全力支持他的航天梦。妻子和女儿一起制订了精细的饮食计划,帮助他控制体重。聂海胜的英语不好,女儿还主动当起他的“英语辅导员”。
  199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立,经过层层选拔,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航天员的每一项训练都是在挑战自我极限。34岁的聂海胜从零开始,要完成基础理论、体质、心理、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航天专业技术、救生与生存等8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艰苦训练。聂海胜一心扑在训练上,白天晚上都在学习,周末也不休息。有时训练完了回家往床上一躺,聂海胜累得连腿都抬不起来,但他觉得一切都是应该的:“难受很正常,不难受就不对了。”
  2003年,聂海胜入选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的首飞梯队,成为备份航天员。那年,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位探访太空的航天员,聂海胜隔着屏幕,默默为共同受训的战友加油。2005年,聂海胜与航天员费俊龙冒雪出征,开启了自己的太空之旅。
  聂海胜还记得第一次飞上太空时收到的惊喜:2005年10月13日,飞上太空的第二天,聂海胜例行报告完体温和血压后,在太空舱内享用着飞行的第一餐。突然,他面前的屏幕切向了航空指挥部,女儿聂飞翔出现在画面里,用通话设备对着太空舱唱起了生日歌。那一天是聂海胜41岁的生日。聂海胜背靠着太空舱坐着,先是一愣,而后跟着旋律拍起了手,歌唱到结尾时,他憨憨地对着镜头笑了一下,又擦擦眼睛。

57岁,三次飞天

  聂海胜在神五、神七、神九三次成为备份航天员,神六、神十、神十二三度飞天。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載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成功进入近地轨道。3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坐飞船停靠于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顺利进入核心舱,成为第一批进入空间站核心舱的航天员。
  第三次太空之旅开始前,聂海胜曾接到老朋友的电话,对方劝他,你年纪大了,能不飞就不要飞了。朋友的好意,被他婉拒:“组织上需要,国家需要,不管多大年龄,只要还能飞,我都会全力以赴。”出发前,聂海胜为了显得精神一点,特意去染黑了头发。镜头前的他,笑容纯粹坚定,一如多年前,怀揣梦想报考飞行学院的那个少年。
  聂海胜常说,自己每前进一步,都见证了国家航天事业的大发展。
  第一次飞天,他完成了中国航天史上首次“多人多天”的飞行任务。
  第二次飞天,他担任神舟十号飞船乘组指令长,与航天员张晓光、王亚平一起,圆满完成我国载人航天首次应用性飞行。在这次任务中,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需要进行一次航天员的手控交会对接,这项工作难度系数极高,被称为“太空穿针”。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聂海胜曾在地面模拟训练超过2000次,并顺利在太空完成了这一任务。
  第三次飞天,聂海胜和其他航天员所在的神舟十二号,将完成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
  早在2019年12月时,聂海胜就再次拿到了“太空入场券”。空间站任务在轨飞行时间长、操控难度大,对选拔训练要求显著提高。年过半百、飞行经验丰富的聂海胜,选择再次“清零”,和其他航天员一样接受刻苦训练。经过地面大量的训练和在轨预试验,所有程序已经烂熟于胸,所能想到的各种意外情况都做了预案,这一次,聂海胜信心十足。
  曾有记者问他:“在成为航天员的这23年里,您是如何保持自己的最佳状态的?”聂海胜回答:“我时刻准备接受祖国的挑选。多年来,不管是执行过或是没执行过任务的航天员,都始终在努力着,丝毫没有放松。作为一名航天员,我们的初心使命就是飞天。可以说,我们只有飞行和准备飞行两种状态,我们会以最好的状态去迎接挑战,履行使命。”
  浩瀚苍穹中,有一颗看不到的小行星正在运转:这是一颗以聂海胜的名字命名的星星。它承载着一名航天员的荣耀,更见证了一个民族探索宇宙、完成飞天梦想的不懈努力与璀璨光芒。
  (钟黎荐自《时代邮刊》)
其他文献
陪妻子回娘家。大舅哥打来电话说,去年腊月我给老人家买了个取暖器,你们回家的时候告诉老娘,别舍不得用,电费我都缴过了,另外,要让她注意用电安全。  九点出门,城市公交转城际大巴再转乡村公交,然后步行六里路,下午一点钟,我们终于到了与六安一河之隔的岳母家。  八十五岁的岳母一个人正在厨房里忙着做饭,见我们回来,眯着双眼,高兴地问这问那。岳父十多年前因病去世,大舅哥也曾把岳母接到合肥住过一段日子,但岳母
期刊
1  昆明,是一个宁静的城市,虽有些堵车,却总能在这个城市的角落发现一些安静与美好。  五华区书林街59号,金马碧鸡坊附近有一家格调很高的客栈,它的名字叫“书林别院”。开这家店的老板姓邓,是一个“80后”姑娘。  我有一群云南的朋友,他们与这个俗世的世界格格不入,但他们一直笑着,微笑幸福地活着。那天晚上,我们哼着歌,听着民谣,喝着黑啤。在天地之间,我听完了小云的故事,听完了老牧的传奇,也看到了邓小
期刊
9岁开始,杨铥铥(化名)总是不分场合突然睡着,或者一激动就瘫倒在地。课堂上,这个东北女孩还时常止不住地吐舌头。同学们逐渐疏远她,“别和她玩,她睡觉传染”。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中心,妈妈刘彩霞(化名)被告知,女儿真得了睡病——发作性睡病。  世界睡眠学会秘书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中心主任韩芳介绍,发作性睡病在国际上属于罕见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两千分之一,远高于渐冻症的十万分之一。截至目前,
期刊
朱仲南著  锐彪双眼噙满了泪水,努力强忍着不让其流出来。包公明关切地问:“师父,您怎么啦,您哪儿不舒服了?”只见锐彪抬头仰望苍天,双手作揖,感激地说:“几位兄弟,你们孩子救的是我侄女啊,是我哥的女儿,我们家族的宝贝啊!我要感谢你们养育了那么好的儿子,一身正气的男子汉,我自叹不如啊。”  大伙一阵唏嘘,感叹人间竟有这等奇事,真是无巧不成书。包公明说:“孩子们从您这里偷了师,学了艺,第一次上场救的却是
期刊
父亲大人:  胜利的消息已经传到家乡了吧?天津、北平已经相续的在胜利的四九年初解放了。我随着部队的前進已经进入了中国有名的工业都市“天津市”,可能在这里过旧历年。自进关后我们宣传队就参加了解放平津的战勤工作,儿被分配到接收物资的工作组里,每天乘着大汽车不是接收这,就是接收那,堆积如山的胜利品都由我们一处又一处地聚集着。我在这样的一个胜利局势下,兴奋地、热情地工作着,我的一切都迎着大军的胜利在愉快着
期刊
我讀研究生的时候才开始上网,那时候有一个流行的网络语言叫“我晕”,意思是说对方的话让他感到无语。后来的小孩儿从小就接触网络,听到和用到的网络语言就更多了——“怎么回事”说成“肿么回事”,“什么”说成“神马”。有一位八零后跟我聊天,惹我生气,问我是不是都气得要“原地爆炸”了,听到这个词我的气就消了不少。后来我一查,这个词也有三四年的历史了,对网络语言来说,三四年已经不短了,算是很有生命力了。  网络
期刊
新加坡有一个雅致的称号——Fine City,其实这是个一语双关的词,既可以指新加坡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城市,也可以理解为新加坡是一个爱“罚款”的城市。  在新加坡,罚款的项目数不胜数,有很多看似平常的行为,都会被罚款,比如在广场上喂食鸽子罚款500新元(1新加坡元约合4.8人民币);蹭别人家的网罚10000新元;占道放风筝要罚款5000新元;上厕所不冲水罚150新元;乱扔烟头垃圾罚1000新元;
期刊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饭是普通百姓生活中的“要事”,而对美国政治人士来说,吃饭更是“兹事体大”,特别是在竞选期间。吃什么、怎么吃,展示的不只是个人喜好,更说明了候选人是谁、想要吸引哪些选民。华裔企业家杨安泽在参加纽约市长竞选时,就曾频频在社交媒体上晒自己吃各类美食的照片。《纽约时报》就此发文称:“想当纽约市长?馄饨和鸡翅都很重要。”美食选票路线图  当时为了竞选,杨安泽在纽约市唐人街吃馄饨、葱油
期刊
我家有一貓一狗,猫比狗来得早。  猫从朋友家要来时,刚出生一星期,灰白两色,四只小脚藏在肚子下,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像一团绒毛。  那猫不仅漂亮,还可爱。长大些后,自己在园里晒太阳,捉蝴蝶,一蹦一跳,爪子挥来舞去。没有老鼠,它就袭击鸟雀,院里的草莓被它看管得完整无缺。时常,我们一家去屋后公园散步,叫它或不叫,只要看见,它就跟着我们走,走走停停,玩耍一番,然后再赶上,有时还会奔跑到我们前面,横地一躺,
期刊
穿越之類的小说,很多人误以为是近现代社会才有的题材,其实不然,早在唐朝中期,就有了穿越题材的小说,还有货真价实的“寻秦记”,其代入感丝毫不亚于后来的此类作品。这部小说是《秦梦记》,作者是沈亚之,其中穿越人物就是他自己。  唐朝当然没有时光机,其穿越模式很简单,就是做白日梦。沈亚之白昼入睡,以这种方式跨越一千多年的时光,到了春秋时期,比《寻秦记》中项少龙所到达的战国末期还要早几百年。  沈亚之比较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