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继承中看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化价值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wangxin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继承的角度探寻当代文学的文化价值,可以看出,当代文学不仅要学会传统文学的创作形式,更重要的是对其本质精神进行领悟,以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文学是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当代文学也必然应该是当代文化的传播手段,我们应该认真吸取传统文化的经验教训,使文学创作和评论适应时代发展的方向,这也是时代赋予文学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当代文学 文化价值 继承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从文化价值这个角度来考察中国当代文学,可以发现它与古代文学的内涵和功用是不相同的,即使是与民国时期的文人对文学的见解,也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这种见解的差距,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发展所形成的,另一方面是不同时代赋予文学不同的文化标准,这样便使同一个称谓的文学在文化价值上产生了差异。
  一 中国当代文学的前进方向
  中国当代文学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与最先进的文化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持,认真考察二者关系中的深层含义,对我们更好地研究当代文学的文化价值及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思维方法和表现手法等。文学是对人类生活、思想、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反映,涵盖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文学不仅是文化的外在表现,而且是文化的表现手段和传播载体。每一种社会文化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在相互斗争中或融合或更替。但是,这并不能说新文化都是先进的,旧文化都是落后的,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优势所在。先进文化要想被广大民众所认可,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是能够代表和促进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二是能够满足广大民众的要求,得到人民的肯定;三是必须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科学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国当代文学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从中国文学的发展来看,中国当代文学是从解放区文学发展而来的。老一辈现当代作家,如巴金、老舍、郭沫若、胡适、冰心等,丰富了当代文学的内容,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而且,丁玲、赵树理、艾青等作家的新思潮表明了建国之初的创作趋势,当时文艺的发展方向是为无产阶级服务,主题是赞扬革命的胜利,反映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50年代的文学作品为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前进做出了宝贵的贡献。这一时期优秀的文学作品,如老舍的《茶馆》、《龙须沟》,梁斌的《红旗谱》,巴金的《团圆》等,不仅批判了封建文化,而且积极宣扬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文学朝着先进文化的方向发展指明了道路。总之,虽然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充满了艰辛和坎坷,但总趋势是健康和光明的。
  二 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继承性和表现出来的价值
  如今,由于时事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使得当代人对文学艺术所应有的精神、品质、情绪和文化背景呈现出默然、满不在乎的心理状态。虽然我们把古代文学作品当作典范,认真研究的人也不在少数,但是,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其中的形式和技巧,好像学会了这些,就真正读懂了这些作品。和前人相比,现代人占有更多的资料,版本也越发多样化。但是,对于文学艺术性的掌握,不能仅停留在掌握其外在的技巧上,更重要的是理解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参悟其中渗透出来的文化积淀。如果我们只追求文学作品的表现技巧,不注重它的深层次表达,那么它就会成为人们利用的一种手段,这在本质上是对文学的一种不尊重。虽然社会的变革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价值标准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如果我们把文学艺术与历史和现实脱离开来,文学就只能成为一个空壳,随便一个人都能写上几笔,都能称得上是文学家了。显而易见的是,现在的文学家更加侧重的是关注眼前的利益,这也是他们进行文学创作的价值取向,这样必然不能深入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不能深入了解人们生活的本真状态,把丰富多彩的生活抽象化、概念化了,这样会助长人们的懒惰和依赖性,单纯地把文学归类为这些简单的罗列。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文学家是缺乏深度的,而且现在只为写一篇美文而存在的作家大有人在。而且,广大读者依靠这些文字也无法理解作家当时的创作情感。
  现在是一个思维异常活跃的时代,作家们受功利主义的驱使,文学创作越来越多地戴上了“商业化”的帽子,被商业运作所左右,而忽视了继承中的艺术价值。因此,也不奇怪某某作家短短月余著作等身,其实只不过是扮演着“文字砌匠”的角色。就如同一个女子,空有一副美艳的外表,内质却粗鄙不堪,又何谈美丽呢?而这种商业创作正吸引着愈来愈多的文化人投怀送抱,故而一味迎合市场、不求实质的作品铺天盖地,正慢慢席卷整个文学创作领域。这种大背景下作家的创作更趋于流俗,更加注重形式发挥的作用,缺乏对文学深层次的思考,无法从本质上理解文学的深刻内涵。
  荆棘与玫瑰丛生,精华与糟粕并存。不可否认的是,新时期以来我国当代文学是渐次成长和成熟的。作家们经验日益丰富,视野日渐开阔,写作环境也逐渐宽松,这些都推动了文学的发展。陈晓明先生对中国当代文学评价很高,认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肖鹰则认为,“对中国文学60年的定位应该在中西学者和中西文学的对话中才能完成”。其实,中国当代文学既没有陈晓明描述的那样令人自豪,也没有肖鹰说的那样令人悲哀,这两种极端都不能真实地表现中国当代文学的现状。当下,中国文坛确实问题重重,当代文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中国作家一直在努力,也产生了很多高水平的优秀作品。其实中国还有很多默默创作的作家,他们静静地写着自己的文字,踏实地履行着一个作家的义务,他们就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希望。因此,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既不能盲目地乐观,也不能莫名地悲伤,中国当代文学虽然有一些水分,但是骨肉仍然存在。
  三 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评价
  无论生活前行的脚步多么沉重和艰难,岁月的流逝总是无情而迅疾的。屈指算来,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甲子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对于六十年文学的发展,我们有进行梳理和阐述的必要。
  有些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经常表现出慷慨的情绪,他们认为当代文学已经超过了现代文学,只是受“贵远贱近”的影响,才没能对当代文学进行评价。然而西方汉学家对当代文学却持否定的态度,这引起了学者们的愤怒。实际上,我们在评价当代文学时,过度的慷慨和愤怒都是不必要的,而要持一种积极的态度,一种严格的醒悟意识。过于维护当代文学的价值会导致思想封闭,而过于坚持前人观点又会挫伤当代作家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进行有选择的保留。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当代文学的状态:由于当代作家文学修养和素质相对不高,我国当代文学还不是很成熟;另外,现在世界联系密切,各国文学相互影响,任何人都不能拒绝这种影响。所以,我们在评价当代文学的时候,要在肯定当代文学的文化价值的同时保持一种长远的眼光和虚心好学的态度。
  文学研究都是遵循一定的价值标准的,这些价值标准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少了这些价值标准,我们无法对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进行评价。从较高的价值标准来说,当代文学毋庸置疑地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有一些才华横溢的作家和有欣赏价值的作品,但是当代文学也存在不少缺憾,对文学的深层次研究还不够。现在一些学者作家缺少分析批评和发现问题的勇气,面对一些名作家的作品,只是常常会给予高度的评价,或言辞浅淡,或言不由衷。比如有些作家对“90年代以来的文学”不仅承认它是“一个世纪以来文学最好的时期,一个丰收的时期,一个艺术水准最高的时期,一个诞生了经典的文学作品的时期”,而且还自诩这个时代“并不是每个时代的人们都会遇到的”。
  总之,我们应该理智地面对当代文学的作品,当代学者和作家应该具有勇于求索批评的精神。正如勃兰克斯在《19世纪文学主流》中毫不掩饰地批评缪塞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他说道:“这种装腔作势的玩世不恭,和其他装腔作势同样令人产生不快的印象。缪塞一开始就有一种装模作样的优越感,在宗教方面表现出极端怀疑,在政治方面表现出极端冷漠。然而在这种怀疑和冷漠下面,我们不久就瞥见一种不是男子汉气概的软弱,久而久之,这种软弱就昭昭在人耳目了。”言辞可谓犀利至极,毫不掩饰。我们当代作家缺乏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
  对当代文学的评价不能从单一的角度去考虑,当代文学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发展时期,而且结构和内容也相当复杂。中国当代文学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第一时期为1949-1966年,属于“十七年文学”,这个时期的文学蕴含着真实感和一定的乡土气息,如《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在桥梁工地上》、《百合花》等;第二时期为1966-1976年的文革时期,这一时期文学被当作斗争的工具,面临着荒芜和毁灭;第三时期为1976-1989的“新时期”,文学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第四时期为1989-1999年的新时期文学的延续,有很多文学作品,如《白鹿原》、《一百个人的十年》等;第五时期为1999-2009年的“新世纪文学”,文学呈现出市场化的趋势,对现实真实的描绘成为文学创作的源泉,只有勇于面对现实才能有恒远的生命力。
  艾略特说:“没有任何东西比自我高度评价的愿望更难克服的。”要客观地评价中国当代文学,我们就要积极研究它的文化价值,理性地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使我们不断地完善自身,使文学从不成熟走向成熟。对于发展时期较长的当代文学的评价,要避免使用“一言以蔽之”的语言。当代文学从时间上来看,是分期分段的;从艺术上看,表现在思想、风格、文体等方面的创新;从成就上看,要将其纳入整个文学过程中加以评价。对文学的文化价值的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要深刻剖析它与文化背景、社会现实、生活状态等的联系,采取的评价方式必须是综合的、全面的、深刻的。目前,当代文学可以用复杂来形容,具体表现在作品量和作家量之多、选材范围广泛等方面,可以说达到了最好的时期,但从其反映的历史文化深度、思想表现层面、对社会认识的深度以及文化含量上看,客观地说,还处于低潮阶段。现在的文学作品大都和历史疏离、远离社会生活,思想蕴含不深,这和中国的历史发展是不相称的。对于当代文学中的负面问题,我们应该加以重视,要加强它的文学反映,增加文化和思想蕴含,避免创作的商业化。
  总之,随着社会和生活的不断发展,文学和思想的融合会日益加深,这也要求作家的思想认识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扩大自己的创作范围,提出创造性的思想,积极汲取和借鉴以往的文学成果,加强文学同时代的联系,提高文学的思想内涵,反映当今时代的文学特点,成功实现当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学是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当代文学也必然应该是当代文化的传播手段,我们应该认真吸取传统文化的经验教训,使文学创作适应时代发展的方向,这也是时代对文学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洪子成:《中国当代文学史》,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 朱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3] 林建法、乔杨:《中国当代作家面面观——汉语写作与世界文学》,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4]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 李杨:《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 王晓明:《中国文学史论》,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作者简介:陈棉,女,1975—,河北定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工作单位:河北农业大学中兽医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汉代建筑对后世建筑的影响深远,这一时期房屋宫殿建筑中的抬梁、穿斗和井干三种重要的大木构架体系相继出现并且趋于成熟,整体上尊重和顺应自然,并且追究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汉代建筑作为一个独特的体系此时开始形成并且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本文就以未央宫为例,对汉代的建筑和政治文化作一次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汉代 建筑 政治文化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身退卑周室,经传拱汉皇”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民族音乐家刘天华一生的简要介绍,以及对其改进和发展二胡音乐的分析,概述了刘天华先生为二胡音乐的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关键词:刘天华 二胡音乐 杰出贡献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二胡是我国民间流传极为广泛的民族乐器,它音色柔美,表现力丰富,尤其擅长演奏歌唱性旋律。它不仅能够独奏,而且还能和扬琴、古筝及小型乐队进行合作。在二胡协奏曲中,它还能与大型民族管
期刊
朱天心,1958年生,台湾文坛上重要的作家。北一女中就读时就因《击壤歌》成名,大学毕业后专职写作,著有《方舟上的日子》、《昨日当我年轻时》、《未了歌》、《时移事往》、《我记得缮》、《想我眷村的兄弟们》、《学飞的盟盟》、《古都》等。朱天心自2000年出版《漫游者》之后,似乎如隐居的高士般谨言,长久未拿出新作来,让喜爱她的读者翘首以盼了10年,终于有了如今的《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那个‘不能忘情’的
期刊
摘要 朱天心的《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是以中年爱情为主题,表现中年冷漠、沉默的婚恋状况。小说又不限于爱情,而是以婚恋为中心点,呈辐射状涵盖了人类的生命衰老、现代文明的危机等命题。  关键词:《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 婚恋 生命 文明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朱天心,1958年生,山东临朐人,曾主编《三三集刊》,著有《方舟的日子》、《击壤歌》、《昨日当我年轻时》、《未了歌》、《时
期刊
摘要 作为一位“70后”作家,鲁敏的小说里没有宏大的历史叙事,同时也很少去迎合大众进行欲望化写作。鲁敏是一个关注社会平常人物日常生活的作家,在“东坝”系列小说里,她以“乡土温情”为表现核心,体现了传统文化记忆里自然、淳朴的人性美,为现代人无根的灵魂寻找可以栖息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鲁敏 乡土小说 家园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大
期刊
摘要 凤翔泥塑是陕西乃至全国的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凤翔泥塑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就凤翔民间艺术中的众多吉祥纹样进行搜集,深入剖析它的各种丰富寓意。“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论断在视觉传达的新时期又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凤翔泥塑纹样除了有着表面寓意之外,还有着更为深刻的涵义。本文旨在揭示凤翔泥塑吉祥纹饰当中纷繁复杂的吉祥寓意。  关键词:凤翔泥塑 吉祥纹样 寓意  中图分类号:J52
期刊
摘要 “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形式来表现悲剧内容的文学方法,是一种超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黑色幽默”是作家王小波最有标志性的特点,王小波在杂文中通过“黑色幽默”揭示了现实生活和人类社会的荒诞可笑,通过“黑色幽默”使杂文的思想性和趣味性得以阐发。本文试从“黑色幽默”这个角度谈谈王小波对当代文坛的影响和贡献。  关键词:王小波 杂文 黑色幽默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人若有趣,
期刊
摘要 潘军的小说《流动的沙滩》,无论在语言意味、结构模式还是在睿智的哲理上都打通了现实与梦境之路,打破了线性的时间流程,安排了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不同时段的同一个人奇迹般地汇合。这种写作手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影响,在作品内容表述方面不注重稳定的言辞、结构以及深层次内涵,使读者在阅读中失去了关于故事的连贯性思考,徜徉于感受的流动之海。从这个意义上讲,潘军的《流动的沙滩》给我们提供了一种
期刊
摘要 中国艺术的形体不同于西方,中国绘画对于形的要求并不在于对外在客观事物的描摹,也不计较一笔一划的得失,中国绘画更加重视的是艺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内在感受,在论及中国绘画美学中的“形”时,总会和“神”、“意”联系在一起,也正是因为“形神兼备”,中国绘画才显现出极大的不同和极大的魅力。  关键词:形体 形似 形与神 形与意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一 中国绘画中的虚实运用与比
期刊
摘要 作为一位在短短五年时间里(1984-1989)就创作出将近三百首高质量的抒情短诗和数万行总名为《太阳:七部书》的“大诗”的诗人来说,海子从一开始就有着不同于同时代诗人的诗歌理念。在后来的写作实践中,更不断超越和发展完善,形成独具一格的诗歌理想。本文试图结合海子具体的诗歌创作,从考察其诗歌理想的形成流变历程出发,探析其诗歌理想的深刻蕴含、独特诗意、诗艺韵味,以及对当代诗歌的意义。  关键词: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