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宪法上的财产权——根据人在社会中的自治地位所作的解说

来源 :法制与社会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J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宪法上 ,财产权是社会中自主、自决、自治的人追求幸福的条件 ,而不是法律上一切人格体瓜分经济价值的形式。它与经济学的产权概念有巨大差异 ;同时 ,也不是复制民法的财产权概念。宪法列举财产权 ,旨在排除公权力的侵犯。公权力侵犯财产权的本质在于限制甚至排斥社会中自我决定和自我实现的独立人格 ,其形式包括扭曲该项权利的主客体结构、恣意予以剥夺和不适当地予以限制 ,其最严重的不利效果是公共财产过度扩张。宪法保护财产权最关键的环节不是公私财产“一体保护” (平等保护 ) ,而是防止公共财产过度扩张。只要公共财产过度扩张 ,即使实行“一体保护” ,人们也不能享有适当的自治地位。 2 0 0 4年 3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加强了对财产权的保护 ,突出了它作为人权的特征。科学实施 2 0 0 4年修正案的规定 ,需要从人在社会中的自治地位出发 ,结合现行宪法的发展历程 ,适当解决条文没有直接回答的若干重大问题
其他文献
在中国,国际私法是一个舶来品。它是随着20世纪初期中国维新倡法运动而传播到中国。中国国际私法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拿来主义”特征。然而,中国法制的现代化要求中国国际
随着我国棉花种植规模发展与机械化采收程度的提高,对棉花机械播施与收获过程的智能检测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准确获取区域内的棉花产量分布信息一方面能够检验当年精准
背景结核病(tuberclosi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近年来疫情的回升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目前,我国
翻译主体性研究受主体哲学影响,以主客体二分法分析翻译活动,导致作者、读者、译者等被割裂,将翻译主体研究从一个极端推向另一个极端。事实上,翻译活动涉及主体间平等的互动
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在这么多年的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有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有着对环境有害的一面,环境遭受着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尤其在水资源方面.因此我们要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俞平伯曾讲"《还魂记》文章很怪","虽有注解,并不能解答多少问题",故读通《牡丹亭》难,读通《寻梦》更难。本文仅选择了《寻梦》疑难三则做了新的解析,它们是:第一则【玉交枝
赵翼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也是重要的诗论家。《瓯北诗话》是其晚年所作的诗论著作,其中对十位作家的生平、作品、思想等方面作了评述,韩愈就是其中的一位。作为唐宋八
灾荒史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提到灾荒研究,就不能不说到邓拓的《中国救荒史》。《中国救荒史》是我国学术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系统、科学地研究中国历代灾荒和救荒的学
钢轨除锈是钢轨焊接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序。我国钢轨除锈作业,一是主要依靠引进国外的钢轨除锈机,二是焊接前的手工除锈,但手工除锈的效率低下,而国产除锈机目前又尚属空白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家伍尔芙和福克纳在创作中体现出许多相似性。具体到文艺思想方面,他们的作品主旨都体现人本主义精神以及他们作为作家的真实反映现实的时代责任感;他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