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题材艺术电影的无力呐喊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vm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扬子执导,郎月婷、王紫逸领衔主演的电影《喊·山》于今年8月26日上映,电影根据山西女作家葛水平的同名小说改编。保存了小说中原有的故事框架,却在故事结构和拍摄手法上作了大胆的尝试,成为一部“用商业片手法包装的农村题材艺术电影”,为了创新,导演还尝试运用国际化团队进行拍摄,电影也成为了了釜山电影节的闭幕电影。然而这些国际化的元素并没有让这部影片更加成功。导演想要表达的主题很多:凄美爱情、农村问题、悬疑追踪,然而对每个主题的讲述都不够彻底。爱情与大背景格格不入,对社会问题的批判浅尝辄止,叙事手法也存在问题。
  一、 有心无力的叙事方式
  故事由一个封闭的山村里发生的一场意外事故开始讲起,村里的青年韩冲(王紫逸饰)放在山里用来捕猎的炸药误将外来户腊宏炸死,留下哑巴妻子红霞(郎月婷饰)和两个孩子。正值老村长身体多病、新村长还未上任之际,村里人怕报案会给村里留下“污点”,于是决定让韩冲赔钱私了。但红霞却不要韩冲的赔偿,村里人认为红霞神志不清,于是让韩冲照顾红霞母子。而两人也在相处的过程中日久生情,正在这时,却传来腊宏是杀人犯的消息,村民的态度急转直下,要把红霞驱逐出村,韩冲执意要去自首,以换得红霞在村中生活的权力。然而红霞却先他一步向警察交代是自己杀了腊宏……
  故事采用正叙、插叙、闪回等叙事方法,尤其是用闪回的方式对红霞过往经历的回忆是影片中一直潜行的暗流。电影也借此向观众解释了她行为的动机,为最后的结局提供了合理的解释。红霞小时候在一个富足的家庭长大,有过良好的家庭教养,在一次元宵节的灯会上被人贩子拐卖,之后又因为偷听了腊宏杀人的事实而被腊宏害成了哑巴,腊宏把她带到这个山村,以夫妻的名义共同生活,把她当作发泄欲望的工具,稍不如意就动手打骂。在这个过程中韩冲同情过她,为两个人情感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影片也通过韩冲父亲的描述揭示了韩冲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小时候,父亲犯罪入狱,由母亲一人把他抚养长大,父亲回来后经常与母亲吵架,后来母亲去世,和父亲的关系也成为韩冲心中的一个结。而在这个故事中,父亲从一开始对他的愤怒,到后来对他的支持,也隐隐表达了父子之间随着成长带来的冲突与包容的亲情主题。
  电影最后用了开放式的结尾,在韩冲要去认罪的一刻,红霞率先向警察自首。然而事情的真相真的就是红霞所供述的那样吗?会不会是韩冲杀了腊宏、红霞是要替他顶罪?影片没有给我们最后的答案,这算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一方面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空间,但另一方面也给人一种故事没有讲完整的感觉。影片插叙、闪回的手法避免了故事的平铺直叙,然而还是存在节奏安排拖沓、男女主人公之间感情的发展也缺乏精细设计、整体内容简单贫乏等问题。尤其是作为一部高度依赖问题冲突的电影,导演没有设置出有效的手段将冲突激烈化是这部电影在叙事手法上存在的一大问题,这部电影中最大的冲突是在片尾韩冲与村民对抗的戏份,演员表演足够卖力,然而前期铺垫不够,并不能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在这部电影里,导演想表达的问题很多:对凄美爱情的赞美、对社会问题的关照、对案件发展的探索。然而由于叙事方式上的不足,最后带来一种有心无力的感觉。
  二、 胆大失真的拍摄手法
  作为一部描写农村社会的电影,导演一反传统,没有拘泥于对农村破败荒蛮场景的描述,而是拍成了一部“用商业片手法包装的农村题材艺术电影”,这算是这部电影想要创新的一大卖点,但最后的结果却不能说是亮点,无视农村现实环境,故意突出“文艺、清新、唯美”等要素,只能给人一种混乱与胆大失真的感觉。
  首先是时代感营造得极其失败。导演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时代背景,根据宣传来看,电影是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山区里。影片中女主角头上的红头绳、一寸黑白照片、警察的制服等看来也是如此。但在红霞的回忆中,深门大院的大宅子、一身长袍的父亲、家中的仆人装束、房内家具的布置又给人一种民国时期的感觉,而男主角韩冲时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你行你来”等又充满了现代社会的气息。
  在人物造型上也存在这个问题,片中人物服装的差异也让人感觉很混乱,除了作为背景人物的村民穿着几十年不变的粗布衣服,剧中主要人物的服装无一符合80年代的设定。郎月婷一开始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就好像身处五六十年代,后来的白色开襟衫又有种现代社会文艺青年的感觉,后面剧情中玫红色棉衣的崭新精致更是与之前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仿佛腊宏一死之后,红霞的物质生活条件反而莫名得好了很多。另外,琴花的白色印花外衣在村民中显得尤为突兀,90年代的城镇居民装扮也不过如此。韩冲花纹条纹毛衣加上牛仔外套,使他现代城市颓废青年的气质更加凸显,放到如今这样的年代中也相当新潮。
  演员气质的脱节也是这部电影存在的重大问题。郎月婷和王紫逸的表演不可谓不卖力,但他们在这部电影中始终没有突破身上所自带的那种现代化气质,这使得他们的这种“卖力”更显得突兀,更容易让人出戏。他们一个是颓废的都市青年,另一个是忧郁的文艺小清新,怎样看都不像80年代穷乡僻壤的乡里人,严重使观众无法认同这两个主要角色。倒是两位配角——成泰燊饰演的韩冲父亲与余皑磊饰演的腊宏表现很让人惊喜,余皑磊成功的表现出腊宏的残忍、龌龊的个性,成泰燊也演出了一个内心矛盾、饱经沧桑的父亲形象,是片中最为可圈可点的两位演员。
  电影的画面也被处理得唯美而清新,在描写乡村景象的镜头上,农村的封闭落后被搁置,加入了很多小清新的因素:韩冲与琴花通过呼喊的方式隔山传情,玉米糊浆通过磨盘慢慢地流下来,红霞把猫咪抱在怀里轻轻抚摸,素白色的衣服、有些忧郁的眼神,韩冲用小车拉着红霞、一边走一边唱山歌,这些画面凸显了农村爱情片中文艺、唯美的一面,然而美则美矣,却不真实。
  导演自己的解释是想让观众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故事本身,然而这听起来更像是没有诚意的借口。符合年代设定的道具安排不会让故事本身失色,混乱的背景才会让观众不断出戏。除了时代背景,电影中的乡村与现实中的乡村、原著中作者笔下的乡村也都有着本质的区别。现代社会的农村社会都并非如此,更遑论80年代。想必就一个在农村长大的人物以及饱受农村弊病之苦的人物而言,这个偏僻的山村并没有那么美好。这样文艺而唯美的设定也都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喊山”这一行为的力度。   三、 轻描淡写的社会问题
  对现实问题认识深度的不足是这部电影存在的最大问题,中国乡村电影一直具有的天然张力,然而却没有在这部电影中展现出来。导演并非没有意识到农村问题的存在,然而却没有通过这部影片来表现出农村话题中的沉重,很多问题都有个隐约的影子,到最后却是点到即止。
  最重要的自然是拐卖人口问题,红霞被人贩子拐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其间遭受了身体和精神上的种种折磨,然而这些放在这部电影中好像只是一段凄美爱情的陪衬。更多的还是为女主角文艺忧郁的气质添加了一个合理的背景。除了长时间折磨带来的忧郁,电影并没有表现出红霞作为一个被拐卖而来的女人心理上的感受,包括最后警察来带走她,也是因为她自己承认杀了人,与她被拐而来的身份没有太大关系。
  影片还提到了村民的法制观念和社会关系,面对法律,他们也有敬重,但也有一套在法律之外的处事方式——类似于传统社会中的乡党制度,村中年长者或者有话语地位的人掌握着现实的走向,这些人决定着到底要不要依照法律行事,也左右着村中其他人物的命运。就像韩冲在片中喊的那样:凭什么听他的,最开始隐瞒不上报的是他,现在要赶人家走的也是他,所有的选择是你们决定的,你们有谁听过别人是怎么想的。但这样的关系也有一定的优点,比如当村里出事的时候,他们也会互相帮助,比如在村中长者的主持下,他们也会一起安葬腊宏。电影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人性的阴暗面:琴花的自私、专横和霸道,村民的愚昧、冷漠和容易被操纵。他们在得知腊宏是杀人犯的消息后,一开始对红霞的一点同情也消耗殆尽,同时为了避免事端,他们决定把红霞赶出村子。他们的意见受村中某几个权威的操控,没有自己的主见,是一群彻底的乌合之众。
  可以说,导演是认识到了这些社会问题的:落后的山区、杀人、罪恶、拐卖人口等等,然而对其挖掘都是浅尝辄止。这些问题应该呈现给观众的是这个社会的悲剧,任何一点背后都是一个现实而又深刻的话题。然而,在这部电影里,这些问题都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再加上唯美的小清新画风,导演对社会问题的讲述更成了轻描淡写。对村民形象的塑造也流于表面化和定型化,这也说明导演对农村生活的了解还是不够深入。
  虽然说凄美的爱情故事是故事的主线,但是对现实问题的轻描淡写,也势必会造成这份爱情深厚性上的流失。导演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这段爱情的描述上,最后用拍偶像剧的方式拍出了一部沉重现实题材的电影,我们没有从中看到导演对现实的关切、同情甚至真实的认知,更多的是让人们感觉到导演对农村贫穷、落后以及各种社会问题的消费。
  结语
  电影的片名叫《喊·山》,山代表着那个闭塞的小山村,也代表着那一个个左右哑巴红霞命运的社会问题,“喊”则具有声嘶力竭的效果,红霞最后无声的呐喊,表达的是对直击内心的苦难的反抗,有着一种突破阻碍的意味。然而在《喊·山》导演杨子唯美文艺的镜头中,观众既没有看出“山”的深厚与给人深切的压迫感,也就很难感受到在“喊”中的痛苦与力量。早在《喊·山》之前,同样根据山西女作家葛水平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电影《喊·山》早已上映,而《喊·山》之所以在中间加那一个圆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区别于当年那部电影。先前的《喊·山》也并不算十分出彩,而如今这部《喊·山》更没有“喊”出在社会现实中人们的心声,与类似题材的《盲山》相比也有很大差距。可以说,揭示农村真实生活的电影,还有很大的创作空间。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电影《如果爱》海报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海报歌舞片,又称音乐片,是一种将歌曲巧妙地融入到影片叙事中的电影类型,常常伴之以舞蹈。与其它电影对歌曲的运用所不同的是,歌曲不再只是辅助和烘托的手段,而是起到塑造人物和推动影片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歌舞片最初盛行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百老汇的歌舞》、《绿野仙踪》、《雨中曲》、《音乐之声》等代表作品迄今仍留在观众记忆深处。  相较于美国歌舞
在《最危险的游戏》这部影片中,导演精心计划了多个冲突,包括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自身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等。在这些冲突之中,扎洛夫与瑞斯福德之间的矛盾、扎洛夫自身的矛盾、瑞斯福德自我的矛盾,这三个矛盾是观众印象最深的。同时,影片情节也正在这三个矛盾中不断推进,生动形象的塑造各个人物特点和性格,并深刻体现出电影的主题。  一、 瑞斯福德自身的矛盾冲突  瑞斯福德作为影片主要人物,他是一名动物猎手,专门
[摘要]姜文导演的新作《让子弹飞》不仅在國内夺得票房佳绩,而且口碑赞誉如潮,正如马可穆勒称赞的那样:“《让子弹飞》不仅在商业上获得势如破竹的优异成绩,更重要的是,整部片子堪称一部改变时代的标杆式电影”,并充分肯定《让子弹飞》是一部惊世之作:“《让子弹飞》一片可能会成为最为离经叛道、风趣十足的当代‘意大利式西部片’”。  [关键词] 《让子弹飞》 英雄主义 隐喻 幽默  doi:10.3969/j.
辉煌的“威尼斯画派”源远流长,18世纪的女画家卡列拉(Rosalba Carriera,1675-1757)①让这一画派更是锦上添花。由着手刺绣手工艺转向绘烟盒装饰画,继而在鼻烟壶的象牙盖上画袖珍画,最后成为知名的女肖像画家,是她用一生在艺术上进行的跳跃。  卡列拉出生于威尼斯,她的父亲是一名公务员,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她的母亲靠制作花边补贴家用。卡列拉从小就对艺术感兴趣,但并未因此经历美术学院的教
一、探究式学习模式  探究式学习萌芽于杜威, 1909年他提出了“做中学”的口号,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在《作为探究的科学教育》报告中提出了“探究式学习”的概念,并论证了它的优越性。20世纪90年代,经济的迅速崛起使许多国家原有的教学内容、育人方式面临新的挑战,教育领域中尤为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电影艺术既非与时俱来,亦非独立艺术形式,电影艺术是各艺术形式融合发展的集大成之作,电影艺术需要平面设计及其他技术形式为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平面设计作为一种创意型技术手段,是电影艺术完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影艺术后续的影视后期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基础工作。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平面设计在其中的重要性亦得以不断提升,平面设计中的技法是平面设计的精髓所在,电影艺术中的电影海报、电影字幕、
一、“P P”模式  “医疗剧,就是以医院为背景,以医生和患者为主要叙事主体,围绕医生救治病人和医患矛盾展开叙事,全景式的展现医生的工作与生活的电视剧类型。”[1]作为成熟的电视剧类型,标准医疗剧都具备医院空间环境,各种医生和患者,标准的情节结构方式——  “Professional(专业) Personal(人性)”。这是美国医疗剧自1994年《急诊室的故事》起就一直沿用的“P P”的结构模式。
在极端情境中感悟人性并实现主流价值的弘扬,一直是我国战争题材电影创作和电影鉴赏所追寻的。然而,如何引导不同年代的人们反思判断战争中的“是”与“应当”,令规范本身合法性的“正义性”与行动者伦理价值的“正义性”两个质疑之间的区分能够有机地统一起来并完成证成关系标准本真上的合一?这却是摆在电影创作者和电影鉴赏者面前不容回避也无法回避的一个双重的难题。特别是在合法性与合道德性分离的特异情形下,能否从个体伦
《超能陆战队》(Big Hero 6 )是迪士尼与漫威联合出品的第一部动画电影,是迪士尼第54部经典动画电影。取材于由Steven T. Seagle 和Duncan Rouleau在1998年开始连载的以日本为背景的动作科幻类漫画。影片由唐·霍尔及克里斯·威廉姆斯联袂执导,瑞恩·波特、斯科特·埃德希特、T.J 米勒等配音,于2014年11月7日以3D形式在北美上映。2015年2月23日,该影片获
[摘要]“重要他”是教育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该理论对韩国电影《记忆中的风琴》进行解读,可以发现该影片准确地描绘了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这与每个人的回忆密切相关。使得该影片具有非凡的魅力。  [关键词]《记忆中的风琴》 重要他人  韩国电影《记忆中的风琴》于1998年上映,主演是全度妍、李秉宪和李美妍。这是一部温馨的影片,看着这部影片容易让我们记起自己的童年,记起一个时代。对于这部影片,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