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明喻句结构探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pp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比喻句自古以来就一直为人们所使用,现如今人们更加重视说话的艺术,不管是政治、商界,或是普通的日常交流人们都更加重视说话的艺术,而比喻则是表现言语艺术的一个重要修辞手段。本文旨在通过对明喻句的结构研究为后续的明喻句计算处理找到一些突破口。
  【关键词】:明喻句;结构;词性
  1.比喻句
  先秦文献《诗经》中,先人就开始使用比喻句。《诗经·小雅·白驹》中“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就是一处典型的比喻句。比喻句通常通过打比方的手法,用浅显的易懂的事物来表示复杂的、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事物。比喻句浅显易懂,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也能把较为抽象的事物借以其他类似的事物加以说从,从而使人更加清楚明白。
  比喻句很早就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存在并为人们所使用,同样的,对这种修辞手法的研究也早在南宋时期就开始了。陈骙就在其潜心研究了《六经》诸子文章之后,写了一部以归纳、总结“为文之法”为目的的重要著作——《文则》。它是我国古代第一本修辞学论著,以其全面、深刻的论述奠定了古代修辞学的理论基础。在陈骙的著作中,比喻是论述得最为详尽的修辞方式。他十分重视比喻的修辞作用,认为“文之作也,可无喻乎?”。现代学者对比喻这种修辞也做了很多的研究,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给比喻,即譬喻这种辞格定义为: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文章上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辞格)。
  1.1明喻句
  比喻,又称为打比方,还能分为明喻、借喻、暗喻等。陈骙在《文则》中,将比喻同语义和表达相结合进行分类,认为“取喻之法,大概有十”,将比喻句分为了“直喻”、“隐喻”、“类喻”、“诘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十种。现代则简约得将比喻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其中“直喻”也就是本文将讨论的明喻:“一曰直喻,或言犹,或言若,或言如,或言似,灼然可见”,“犹、若、如、似”则是明喻句中的比喻词。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认为明喻是分明用另外事物来比拟文中事物的譬喻,并通过比喻词来连接本体和喻体,即被譬喻的和用来譬喻的。明喻的比喻词有很多,比如“像”、“好像”、“一样”等等。
  明喻句的一个特点就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会以“本体+比喻词+喻体”的结构同时出现在句中。而暗喻雖然本体和喻体也会同时出现,但其比喻词和明喻句的比喻词有着很大的区别。明喻句的比喻词一般为“像”、“好像”、“一样”等等,而暗喻句的比喻词则一般为“是”、“成了”、“成为”等陈述定义型的词。明喻句和借喻句的区别更为明显,借喻句一般只会出现喻体,不会出现本体。如: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该句将松树的松脂比作黄色的泪珠,句中只出现了喻体,本体和比喻词都未出现。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明喻句首先要看其是否有比喻词,其次要看起本体和喻体是否是同一属性的事物。比如,小明像他爸爸。“小明”和“爸爸”属性相同因此此句不构成比喻句。张俊萍在《如何判断“像”字句是不是比喻句》中认为构成比喻句其本体和喻体应该有三个条件:a.外表的对应性。即本体和喻体应为相对应的两个事物。b.本质的相异性。即本体和喻体应该是类属不同、性质不同的两种事物。c.比点的相似性。即本体和喻体应有一方面的相似点。
  1.2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明喻句和暗喻句都会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本体即为被打比方的事物,喻体则是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关于本体和喻体,大家多无争论,但对于比喻词,学界还有一些异议。有的学者将它直接视作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例如明喻句中的“像”、“仿佛”、“似的”等,暗喻句中的“是”、“成為”等。而有的学者则将比喻词作为带有比喻意义的词语,比如“蛇行”、“弓步”等。而比喻词作为带有比喻意义词语一义时,又引申出了很多其他的词语。张培成就曾指出我国语言学界发表的有关文章和著述中对比喻词的叫法很不统一。有的称其为“比喻词”(侯友兰1997;李运益1992;任学良1981),有的称其为“比喻词语”(周荐1993)、“比喻型词语”(应雨田1993)、“比喻造词”(史锡尧1996;张明冈1985)、“比喻式的词”(任学良1981)或“形象词语”(常敬宇1985;程荣1995)。张培成在《关于汉语比喻词的几个问题》中也提到了“比喻词”一词多义的现象,他认为可以在作文前将“比喻词”定义或直接使用“比喻判断词”来作为代表比喻关系类词的统称。本文较认同将比喻词视作在比喻句中连接本体和喻体,表明这两者比喻关系的词语一说。本文所用的比喻词也仅指“像”、“好像”等比喻判断词。
  2.明喻句的结构探究
  汉语句子结构为S+V+O形式,因此明喻句的主体形式也为S+V+O。但是,比喻词的不同也会带来明喻句句式的细微差别。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明喻比喻词有“像”、“象”、“好像”、“似的”、“似”、“仿佛”、“一样”、“一般”、“如同”、“好比”、“犹如”等。以下,本节将主要针对这几个比喻词进行明喻句的结构探究。
  2.1NP+V+NP
  这类句式典型的例句有“少女的脸蛋像苹果。”、“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等,属于传统简单句型的明喻句。本体可能为一个名词或一个名词词组,比喻词直接作为谓语动词使用,喻体为名词或名词词组。
  2.2NP+V+得+比喻词+NP
  此类句式的典型例句为“脸涨得像个关公。”、“他跑得像个兔子”。这类明喻句的谓语动词就直接体现了打比方时本体和喻体的共同点,但这共同点并不是直接体现出来的。比如“脸涨得像个关公。”想表达的应为“脸涨得(红得)像个关公(一样红)”,但由谓语动词,人们就能直接联想到和谓语动词相关的形容词属性,从而理解此类明喻句的比喻意义。此类句式的比喻词一般都为“像”、“好像”。
  2.3NP+A+得+比喻词+NP
  此类句式和上一类句式较为类似,不过上一类句式将比喻的突出点隐藏在谓语动词中,而此类句式则是直接通过形容词表现出来。这类句式的典型例句有“他倔强得像头驴。”,“脸儿红似石榴花。”等。这类句式的比喻词可以有“像”、“好像”、“似”等。
  2.4NP+P+NP+A
  在现代汉语中,除了单独使用比喻词,还可以使用“和……一样”、“和……一般”的结构表示比喻。比如“脸蛋和苹果一样”,“眼睛跟水晶一般”等。这类句式本体和介词中也可以加上“A+得”结构,形成“NP+ A+得+P+NP+A”句式,比如“脸蛋红得和苹果一样”,“眼睛亮得跟水晶一般”等。
  2.5NP+V+NP+A
  除了比喻词的单用,很多情况下比喻词还可以搭配使用,比如“脸蛋像苹果似的”,“眼睛像水晶一般”等。同上一类句式一样,此类句式在NP和谓语动词中间也可以加上“A+得”结构形成“脸蛋红得像苹果似的”,“眼睛亮得像水晶一般”这类句子。
  对明喻句的句型成分分析可能会对明喻句的计算机处理有一定的帮助。
  3.总结
  从先秦时期人们便开始意识到语言修辞的重要性,并在南宋时期开始对语言修辞的理论研究。直至今日,对语言的修辞使用仍然是日常用语的一门艺术,而比喻这种修辞在日常用语的修饰上也占据了重要的一席。对比喻句的研究一方面可以让人们更好得使用比喻句,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比喻句在信息化时代的计算机处理和加工。
  参考文献:
  [1]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
  [2]张培成. 关于汉语比喻词的几个问题[J]. 汉语学习, 2000, (4): 14-18
  [3]朱冠明. 比喻词的历时更替[J]. 修辞学习, 2000, (5): 74-75
  [4]木斋. 论双音词转型视角下的古诗十九首与建安五言诗[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3): 64-72
其他文献
【摘要】:少数民族语言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形成少数民族思想意识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率的变化影响着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民族语言的调查研究是研究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基础步骤。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现状;原因;天祝藏族自治县  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社会其文化变迁的能力要强于封闭性的社会,因为开放性社会的文化结构松散,文化价值较富有弹性。而封闭性的社会文化结构比较严密
期刊
【摘要】:非物质文化一般具有悠远的历史,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彩、接近地气的,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曲艺、歌谣、传说、谚语、神话、手工艺制作等等,除了丰富的普遍的艺术内涵外,更具有艺术文化的特殊性。人们的生活受非物质文化的影响目前仍然较多,比如春节、端午等,它们不但包含着独特的审美价值,也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以及科学价值,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指导人们生活也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期刊
【摘要】:我们国家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千百年来人们自觉形成的行为习惯,是我们的交际习俗,是人们道德伦理观的具体体现,是法制的补充,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因而,这些礼仪习俗不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而且对我们现在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交际习俗;现实意义;修养  众所周知,“交际习俗”产生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并随
期刊
【摘要】:原生态民歌是人民大众在劳动过程中口传口唱随意性较强的一种口头音乐,它是我国民族文化不可或却的一部分。可是在现在,我国的原生态民歌正面临着消失、濒临末路的局面。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让原生态民歌与时俱进,绽放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  【关键词】:原生态民歌;蒙古族;呼麦  内蒙古大草原的呼麦唱法起源于宗教,且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下面就以呼麦为例介绍我国原生态民歌的悠久文化和深
期刊
【摘要】:屏风既是物质的产物又是文化的结晶同时也是精神的载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屏风有当初的礼仪用具发展到挡风屏蔽的实用家具,再有实用家具演变成装饰用品。虽然在不断的变化,但始终与其功能联系在一起,并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變而改变。  【关键词】:屏风;发展;功能  一,屏风的起源与变化  屏风古代称之为“屏其风也”它的出现还早于桌椅,具记载西周时期就有了屏风,以座屏为主立于天子身后是帝王权利的象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比才歌剧《卡门》的创作背景,从雅俗共赏的天才旋律、通俗易懂的歌剧语言和色彩斑斓的异国情调三个方面来分析和论述了该剧流行的必然性。  【关键词】:比才;《卡门》;必然性  一、比才歌剧《卡门》的创作背景  (一)关于比才  比才生于巴黎一个音乐教师之家,他从小便拥有过人的音乐天赋,十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在学院的几年里获得了一个青年学生所能获得的全部奖项:十四岁获得巴黎音
期刊
一、泰国文化中的中国文化  (一)中泰文化交往史  1、交往历史  根据史书记载,早在汉唐时期中泰两国就存在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公元1-5年西汉时期,中国船队就已经到达过当时的暹罗。中国的东汉至隋唐时期,也与当时泰国境内的狼牙修国,盘盘国等往来,且两国在那个时期就曾互派使者交流。宋元时期,泰国境内出现了登流眉,罗角,真里富等小国,它们依然与中国的宋朝保持着亲密友好关系。宋末元初,泰国北部的素可泰国
期刊
【 abstract 】 calligraphy image is enrichment and essence of the social cultural spirit. Since the xia, shang and zhou calligraphy of plain, cheng du jin jian qin dynasty calligraphy, to the han dynast
期刊
【摘要】:壁画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绘画种类之一,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山西永乐宫壁画《朝元图》和西斯廷天顶壁画《创世纪》是大家所认识且家喻户晓的两幅经典代表作品,用这两幅代表作品来浅析中西方宗教壁画在绘画语言上的差异,深入的学习其中的绘画技巧并体会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尤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差异与文化风俗展现出的壁画风格多种多样,也对今后绘画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关键词】:《朝元图
期刊
【摘要】: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饱含人文气息。群众文化是我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社会民主文明的“推进器”,促进社会的稳定与文化的发展。本文将对我国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文化价值及主要意义进行探讨。  【关键词】:群众文化;社会功能;文化价值  群众文化是以业余形式呈现的社会型文化,有着自娱性、承传性、群众性、倾向性的本质特征,涵盖了极其广阔的范围,基于政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