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中行和建行的股份制改造为标志,中国银行业改革在即将过去的2004年迈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实质性步伐。改革的推进,正在使中国银行业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并将最终营造一个健康而富有竞争力的中国银行体系。在即将到来的2005年里,中国的银行业又将会在哪些方面发生新变化?
中外资银行将展开更广泛竞争
截至2004年11月末,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659亿美元,约占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8%,贷款余额315亿美元,不良贷款率为1.3%。而且,由于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的先进性,其不良资产率每个月都在降低。
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到2006年底,中国将对外资银行取消所有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在不断开放的市场竞争作用下,中国银行业正受到来自优质客户和优秀人才流失、优势业务丧失等一系列难题的强烈冲击。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专家指出,中国银行业正是在与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中,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业务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不良资产不断下降,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随着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外资银行将凭借其完备的市场营销机制和巨大的资本实力等优势与中资银行展开更加"短兵相接"的竞争。
银监会负责人日前表示,2005年,中国将进一步减少直至取消对外资银行在客户、业务和地域方面的限制,给外资银行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国际战略投资者将更全面进入
自银监会去年12月发布《境外金融机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之后,中国已有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获准吸收境外投资者入股。兴业银行率先引入国际金融公司等3家外资股东,共同持有兴业银行略低于25%的股权,直逼外资持股上限;民生银行高调表示要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家族成员;西安市商业银行获准引入加拿大丰业银行股权,成为第一家接受外资参股的西部地区银行;汇丰银行持有交通银行19.9%股份,成为交通银行第二大股东。
具有雄厚实力的国际战略投资者的进入,一方面有利于推进股份制商业银行逐步实现股权多元化,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金融创新方式,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更大程度上强化商业银行的竞争实力。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将积极推动中外资银行的紧密合作,为更多的国际战略投资者进入中国银行业创造良好条件。
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将成为改革的主要追逐目标(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成改革主目标)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既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点,又是改革的难点。业内权威人士认为,在中国银行业市场全面开放之前,如果不能通过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从根本上转换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中外资银行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其后果不仅是国有商业银行将受到巨大冲击,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都将会受到影响。
目前,中行、建行两家试点银行正按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要求全面推进有关改革,两家银行均已根据国际惯例设立了股份公司内设组织机构,引入部分国际知名银行家作为独立董事,并积极着手面向全球招聘专业化高级管理人员;依据国际银行业的先进做法对战略规划、风险管理、人事激励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说,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和运行,不但要"形似",更要"神似"。国有商业银行在改进公司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必须清醒认识到,公司治理的完善要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痛苦的"再造"和"重生"过程。在即将到来的2005年,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无疑将成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主要追逐目标之一。
中银品牌和市场竞争力将更强
截至11月末,中国共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近3.5万家,资产总额突破30万亿元人民币。但我国现行银行业脱胎于传统体制下政府主导型的银行体制,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存在经营目标多元、激励约束机制缺乏、经营效益不高等问题,与真正市场化的货币金融企业相比仍相差甚远。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目标是:以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为中心,抓住内部风险控制和提高资产质量两个主要环节,培养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精品银行。
改革的推进带来了巨大变化。中国主要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在今年前三个季度里提高了2.23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达到国际标准的银行从8家上升到15家,到年底,还将有6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国际标准,从而使得达标银行的资产占应达标银行的资产比例提高到44.8%。(目前实际情况究竟如何?)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说,中国银行业不断走向健康和强大,得益于中央政府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化改革的决心和良好的政策引导。按照这个趋势,中国商业银行的品牌和市场竞争力将在2005年变得更强。
中外资银行将展开更广泛竞争
截至2004年11月末,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659亿美元,约占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8%,贷款余额315亿美元,不良贷款率为1.3%。而且,由于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的先进性,其不良资产率每个月都在降低。
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到2006年底,中国将对外资银行取消所有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在不断开放的市场竞争作用下,中国银行业正受到来自优质客户和优秀人才流失、优势业务丧失等一系列难题的强烈冲击。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专家指出,中国银行业正是在与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中,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业务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不良资产不断下降,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随着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外资银行将凭借其完备的市场营销机制和巨大的资本实力等优势与中资银行展开更加"短兵相接"的竞争。
银监会负责人日前表示,2005年,中国将进一步减少直至取消对外资银行在客户、业务和地域方面的限制,给外资银行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国际战略投资者将更全面进入
自银监会去年12月发布《境外金融机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之后,中国已有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获准吸收境外投资者入股。兴业银行率先引入国际金融公司等3家外资股东,共同持有兴业银行略低于25%的股权,直逼外资持股上限;民生银行高调表示要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家族成员;西安市商业银行获准引入加拿大丰业银行股权,成为第一家接受外资参股的西部地区银行;汇丰银行持有交通银行19.9%股份,成为交通银行第二大股东。
具有雄厚实力的国际战略投资者的进入,一方面有利于推进股份制商业银行逐步实现股权多元化,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金融创新方式,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更大程度上强化商业银行的竞争实力。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将积极推动中外资银行的紧密合作,为更多的国际战略投资者进入中国银行业创造良好条件。
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将成为改革的主要追逐目标(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成改革主目标)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既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点,又是改革的难点。业内权威人士认为,在中国银行业市场全面开放之前,如果不能通过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从根本上转换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中外资银行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其后果不仅是国有商业银行将受到巨大冲击,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都将会受到影响。
目前,中行、建行两家试点银行正按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要求全面推进有关改革,两家银行均已根据国际惯例设立了股份公司内设组织机构,引入部分国际知名银行家作为独立董事,并积极着手面向全球招聘专业化高级管理人员;依据国际银行业的先进做法对战略规划、风险管理、人事激励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说,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和运行,不但要"形似",更要"神似"。国有商业银行在改进公司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必须清醒认识到,公司治理的完善要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痛苦的"再造"和"重生"过程。在即将到来的2005年,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无疑将成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主要追逐目标之一。
中银品牌和市场竞争力将更强
截至11月末,中国共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近3.5万家,资产总额突破30万亿元人民币。但我国现行银行业脱胎于传统体制下政府主导型的银行体制,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存在经营目标多元、激励约束机制缺乏、经营效益不高等问题,与真正市场化的货币金融企业相比仍相差甚远。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目标是:以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为中心,抓住内部风险控制和提高资产质量两个主要环节,培养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精品银行。
改革的推进带来了巨大变化。中国主要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在今年前三个季度里提高了2.23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达到国际标准的银行从8家上升到15家,到年底,还将有6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国际标准,从而使得达标银行的资产占应达标银行的资产比例提高到44.8%。(目前实际情况究竟如何?)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说,中国银行业不断走向健康和强大,得益于中央政府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化改革的决心和良好的政策引导。按照这个趋势,中国商业银行的品牌和市场竞争力将在2005年变得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