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一道高考解析几何试题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hh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一道优质试题也能折射出数学的理性光芒.例如2013年高考陕西卷理科第20题,结构美妙、结论和谐,让人在悠远的意境中感受到深邃的数学之美.
  题目:已知动圆过定点A(4,0),且在y轴上截得的弦MN的长为8.
  (Ⅰ)求动圆圆心的轨迹C的方程;
  (Ⅱ)已知点B(-1,0), 设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l与轨迹C交于不同的两点P,Q,若x轴是∠PBQ的角平分线, 证明直线l过定点.
  答案:(Ⅰ)轨迹C的方程为:y2=8x;(Ⅱ)直线l过定点(1,0).
  一、 初步推广
  结论1已知点T(t,0), 设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l与抛物线C:y2=2px(p ≠ 0)交于不同的两点P,Q,若x轴是∠PTQ的角平分线, 则直线l过定点(-t,0).
  图1证明:如图1,易知t与p异号,不妨设p > 0. 由PQ不垂直于两坐标轴得直线TP与直线TQ都不是抛物线C的切线,即直线TP与抛物线有另一交点Q′,直线TQ与抛物线有另一交点P′.由于x轴是∠PTQ的角平分线,结合抛物线C的对称性得:P′与P关于x轴对称,Q′与Q关于x轴对称.故PQ,P′Q′和x轴三线共点D.
  设P(x1,y1),Q′(x2,y2)则P′(x1,-y1),Q(x2,-y2),又设直线PQ的方程为x=my t,其中m ≠ 0.结合y1-0[]x1-x0=(-y2)-y1[]x2-x1,得x0=2my1y2[]y1 y2 t①
  另一方面,y2=2pxx=my ty2 - 2pmy - 2pt=0 y1 y2=2pm,y1y2=-2pt.
  代入①得,x0=-t.即直线l过定点D(-t,0).
  类似地,可以证明结论2和结论3.
  结论2已知点T(t,0), 设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l与椭圆C:x2[]m y2[]n=1(m > 0,n > 0)交于不同的两点P,Q,若x轴是∠PTQ的角平分线, 则直线l过定点m[]t,0.
  结论3已知点(T,t,0), 设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l与双曲线C:x2[]m y2[]n=1(mn < 0)交于不同的两点P,Q,若x轴是∠PTQ的角平分线, 则直线l过定点m[]t,0.
  二、 追根溯源
  1. 广阔的背景
  笛卡尔(1596-1650)认为欧氏几何“使人在想象力大大疲乏的情况下,去练习理解力”,代数则是“用来阻碍思想的艺术,不像一门改进思想的科学”,于是他“寻求另外一种包括这两门科学的优点而没有它们的缺点的方法”,并最终获得了建立解析几何的线索.平面解析几何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建立点与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以及曲线与方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实现了几何方法与代数方法的结合,她的研究对象之一就是圆锥曲线的性质.
  十五六世纪,由于作画、作图的需要而产生了透视法,笛沙格(1591—1661)首先对图形及其影像的几何性质进行研究,引入了无穷远点和无穷远直线、调和点列等概念,给出了著名的笛沙格定理,逐步创立了射影几何.射影几何的内容之一是从极点和极线的视角研究圆锥曲线的性质.
  今天,几何学已经有了十余个分支,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交织成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这时,我们无法用简短的文字述说几何学的灿烂历史,却能以一道高考试题为窗,探视数与形共舞出的奇妙世界.
  2.圆锥曲线的极点与极线
  关于圆锥曲线的极点与极线,已经证得下列定理:
  定理1已知圆锥曲线C:Ax2 Cy2 2Dx 2Ey F=0(A2 C2 ≠ 0),则点P(x0,y0)和直线l:Ax0x Cy0y D(x x0) E(y y0) F=0是圆锥曲线C的一对极点与极线.
  定理2如图2,P为不在圆锥曲线C上的点,过点P引两条割线依次交曲线C于四点E,F,G,H,连接EH,FG交于N(当EH与FG平行时,N为无穷远点),连接EG,FH交于M,则MN为点P对应的极线.则PA、PB为曲线C的切线若P为圆锥曲线上的点,过点P的切线即为极线.
  由定理1,在图中,PN为点M对应的极线,PM为点N对应的极线,故MNP为自极三点形.
  定理3若过点P可作圆锥曲线C的两条切线,A,B为切点, 则直线AB为点P对应的极线;
  定理4(配极原则)如果P点的极线通过点Q,则Q点的极线也通过点P.
  图2图3
  3.结论再探
  如图3,由定理1得,点T(t,0)对应的极线为x=-t,设PQ与P′Q′交于点D,由定理2得点D在直线x=-t上,易知四边形PP′Q′Q为以x轴为对称轴的等腰梯形,故点D在x轴上.所以D为直线x=-T与x轴的交点,即直线PQ经过定点D(-t,0).
  设直线x=-t交抛物线于A,B,由每个点对应的极线唯一和定理3得,直线TA、TB为抛物线的切线.
  三、 试题之美
  1.结构对称
  正是依题设所作图形的“不完整”,使得我们产生“补美”的心理趋向,进而作出图1,获得解题突破口.在图3中,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直线PQ与直线P′Q′、直线TA与直线TB分别关于x轴对称,且点T与点D关于y轴对称.而根据定理4得:点T与点D分别在对方的极线上.这些对称关系通过极点和极线的性质相互联系,形成整体.德国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指出“美和对称性紧密相连”,数学中的对称,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和谐,更是一种解题方法,常常使得我们追求整体的秩序井然,进而预见数学结论.
  2.结论统一
  结论1,结论2,结论3可以推广为结论4:圆锥曲线C关于其对称轴对称的两条相交割线PQ与顺次与圆锥曲线交于点P、P′、Q′、Q,则PQ′与P′Q、PQ与P′Q′的交点分别在对方的极线上且两点都在对称轴上.克莱因认为,欧氏几何是射影几何的子几何,在射影几何的观点下,平行与相交得到了统一,点与直线地位平等,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统一为非退化二次曲线,仿射变换和射影变换可以沟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常常能帮助我们将中学几何中特殊的命题推广到更一般的命题.数学的发展是逐步统一的过程,统一的目的也正如希尔伯特所说:“追求更有力的工具和更简单的方法”,科学家们试图用统一的观点来概括自然、概括宇宙,但自然无限,宇宙无垠,统一美成为一种永恒的追求.
  四、解题断想
  视野.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用高等数学的思想来审视中学数学内容,有利于教师“高屋建瓴”,把握知识模块之间的深层联系;从高等数学的观点探析试题的背景,有利于教师拓广视角,增强问题探究能力;以高等数学的方法来指导教学实践,有利于帮助学生跳出题海,提升学习效益.
  意境. 数学美在哪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通过一道高考试题,我们看到图形结构的对称,曲线性质的统一,还有数学方法的异曲同工. 做数学,就是欣赏美,就是在实证探究的基础上,在悠远的意境中感悟深邃的数学之美.
其他文献
【正】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语法虽然具有很大的稳固性,但也是变化和发展的。法语、英语从古代的综合语演变成现代的分析语,就说明了这一点。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技术是一种分析速度快、分离能力强、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自动化程度高的技术。本文阐述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食品脂质组学的研
为贯彻中日韩三国政府首脑2003年10月印尼巴厘岛会议关于流通及物流领域开展钴方合作的共同推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加强物流业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商务部将于2004年11月4-5日在
船舶防碰撞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必须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稍有不慎即可能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防碰撞工作不仅受地理环境、航道条件、助航设施、气象因素的影响,而更重要
为构建生猪屠宰环节沙门菌定量风险评估模型,探讨猪肉中沙门菌的消长变化规律,明确关键风险防控点,本文采用2015年部分生猪屠宰场沙门菌污染监测数据和调研数据,构建以浸烫刮
为了明确百菌清在果蔗堆储时施用后的残留变化情况,按百菌清包装使用方法对果蔗进行喷施保鲜,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了蔗皮、果蔗近地端第1~3节蔗汁、果蔗第4节至蔗梢部蔗汁样品,测定
大学作为人类文明传承和创新的主要载体,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而区别于其它的社会群落,大学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亦肩负着传承、引领与创新社会文化的历史重任。建设具有中国特
宝马745Li轿车,E65底盘,配备V8发动机,6HP-26自动变速器,行驶里程160000km。
【摘要】 Dedekind观察到环的附加子群格和群的正规子群格满足模律不等式,而后引出了一个非分配模格的例子M3,本文由M3开始归纳探讨了格论中的一些反例.  【关键词】 模律;不等式;反例  【中图分类号】 O153.1  一、预备知识  格论是代数学的一个分支,其在19世纪由Boole,Peirce,Schroder的工作演化而来,并由Dedekind,Birkhoff等人在20世纪上页所做的
为明确黑龙江省黑木耳质量安全情况,抽检了黑龙江省流通市场和生产基地黑木耳样品,摸底排查黑木耳消毒杀菌剂、除草剂、促生长剂使用情况,开展黑龙江省黑木耳质量安全风险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