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年轻的勘察人员,初次验槽,到工地上总是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我们不妨来个步骤分解,验槽时,思路清晰,按部就班,目的明确就不会手忙脚乱了。
现场验槽主要分为两部分工作:第一部分是室内查阅资料;第二部分是现场基槽检验。室内工作是验槽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一定不能省略。现场验槽应点面结合,既要全面把握,又要突出重点;既看到整体质量,又不放过细枝末节。验槽时既不必妄自尊大,也不必妄自菲薄。
【关键词】 天然地基;基槽检验;方法
绪论:
年轻的勘察人员,初次验槽,到工地上总是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若大的基坑,密密麻麻的钎探点,一群等你发表意见的陌生人,再加上身上背负的工程安全质量责任,都让人感到压力巨大。
其实我们不妨来个步骤分解,验槽时,思路清晰,按部就班,目的明确就不会手忙脚乱了。
现场验槽主要分为两部分工作:第一部分是室内查阅资料;第二部分是现场基槽检验。
1、室内查阅资料
(1)核对勘察报告,阅读设计图纸
由于最终的设计方案很可能与勘察时掌握的设计条件不同,所以验槽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拿出勘察报告,对照设计图纸,确定本次验槽的建筑位置、基坑轮廓、尺寸、基底标高、地基直接持力层承载力与勘察报告是否一致。
根据设计图纸上标明的基底标高,对照勘察剖面图确定本次检验的槽底土质、地下水情况、地基承载力和软弱下卧层情况。
(2)与各方代表保持良好的沟通
验槽不是勘察人员一个人在战斗,设计、监理、施工都很乐意随时为勘察人员解答疑问。
a、当设计条件发生改变时,应该及时向设计人说明,重点在于地基直接持力层土质若改变,地基承载力不对应,要第一时间告知设计,请设计确定他用于基础计算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有些设计认为验槽主要是勘察的事情,自己没什么需要发言的,一忙起来,就不参加验槽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我遇到这种情况一般都会明确告诉甲方,请设计单位尽量抽出时间来配合验槽,不然需要设计站出来答疑的时候,找不到人,各方人马都会处于很被动的状态。
b、向施工单位确认现场基槽是否已经做好验槽准备,清槽工作是否做完,钎探是否打完,槽底预留层厚度,配合验槽的工人、钎探机等是否已经到位。现在有些工程由于施工单位赶工期,没有做好验槽前的准备工作,就急着叫勘察人员过去验槽。勘察人员到了现场看到的是清槽没完成,槽底还坑坑洼洼,基底标高都不明确;或是钎探没做完,工人还在加班赶工。我遇到比较奇葩的事是,施工单位说工期紧,槽还没验呢,就连夜打灰了,等我到工地,看到的全是混凝土垫层!施工单位没做好准备工作,勘察人员应该拒绝验槽。
c、向监理单位询问,基槽尺寸、槽底标高是否已经复核,钎探时是否有旁站。负责任的监理,对于施工的每个工序都有认真的监督和掌握,有些情况即使施工单位想隐瞒,监理也会及时向勘察人员如实告知他们认为会影响验槽和工程安全质量的问题。
d、在验槽过程中,无论是施工人员做的不好还是监理人员做的不好,都可以向建设单位的代表提出投诉。勘察人员虽然不具有执法权,惩罚权,对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在基槽开挖和验槽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只能提出意见和建议,却不能保证执行力度,而建设单位作为最终的利益获得者,非常注重工程安全质量上的大小问题,并且有足够的话语权来监督执行。勘察人员所要做的就是对甲方代表耐心讲解其中的利害和专业知识。不要因为甲方是“外行”就忽略了他在工程专业方面的发言权。
规模较大的工程和工期较紧的工程都是分段验槽,一般在初次验槽时,可以将关于验槽的要求详细讲给各方代表,告诉他们槽底清到什么程度,钎探如何进行,需要准备的资料,甚至是预约验槽需要提前几天,这样在以后的历次验槽中,施工单位的准备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可以明确监督施工单位开槽和验槽工作的重点,验槽人员到现场可以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各方配合都会平顺许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认真审阅钎探记录
据“北京规范”[1]13.2.2条:“6对地基土,可采用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进行检验”。
据“北京规范”[1]7.3.4条,采用查表方法,可以通过轻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N10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标准值fka。
对于单枪匹马,手无寸铁去验槽的勘察人员,钎探成为判断地基土均匀性、承载力、有无埋藏物的重要检验手段。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3](GB50202-2002)附录A之表A.2.4中规定,钎探点间距在1.0~1.5m。一个大型基槽往往会布置几千个钎探点,钎探平面图看起来就像在基础平面图上沾了一层芝麻!而根据上表中规定,这种大型基槽的钎探深度为2.1m,轻型动力触探每30cm锤击深度记录一个锤击数值,一个钎探点就有7个数值记录。巨大的数据量,迫使勘察人员的大脑必须像CPU一样高速处理数据。而对于新手,面对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布点图,无疑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情。
a、第1~3步记录
前3步钎探记录很重要,判断地基土均匀性、承载力、埋藏物基本都是靠这3步数据。
第1步数据普遍偏低时,要先向施工单位询问,打钎是在清槽前还是清槽后进行的,槽底当时预留层有多厚,现在预留层有多厚。有的施工单位是边挖槽边打钎,槽底当时表层有较厚扰动土,第1步钎探数就会偏低。
钎探数普遍偏低:对于粉土、砂要考虑表层受扰动的情况,对于粘性土要考虑饱和粘性土,含水量較高,土质偏软的可能性。
钎探数局部偏低或偏高:要把偏低或偏高的点在钎探平面图中圈出来,这样就能找到槽底可能存在的异常部位,在下一步现场验槽时,成为验槽的重点。
钎探数呈跳跃式的突然变高或变低,有时仅是一两个点: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记录错误,现场的工人素质都不高,记录时难免会出错,如果看的是打印好的记录,还有可能是录入出错,可以对照原始记录来纠错,一般我在现场都会要求直接看原始记录,避免录入错误带来的困扰;另一种情况就是刚好出现小规模的埋藏物,如古墓、古井、旧房基等。
现场验槽主要分为两部分工作:第一部分是室内查阅资料;第二部分是现场基槽检验。室内工作是验槽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一定不能省略。现场验槽应点面结合,既要全面把握,又要突出重点;既看到整体质量,又不放过细枝末节。验槽时既不必妄自尊大,也不必妄自菲薄。
【关键词】 天然地基;基槽检验;方法
绪论:
年轻的勘察人员,初次验槽,到工地上总是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若大的基坑,密密麻麻的钎探点,一群等你发表意见的陌生人,再加上身上背负的工程安全质量责任,都让人感到压力巨大。
其实我们不妨来个步骤分解,验槽时,思路清晰,按部就班,目的明确就不会手忙脚乱了。
现场验槽主要分为两部分工作:第一部分是室内查阅资料;第二部分是现场基槽检验。
1、室内查阅资料
(1)核对勘察报告,阅读设计图纸
由于最终的设计方案很可能与勘察时掌握的设计条件不同,所以验槽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拿出勘察报告,对照设计图纸,确定本次验槽的建筑位置、基坑轮廓、尺寸、基底标高、地基直接持力层承载力与勘察报告是否一致。
根据设计图纸上标明的基底标高,对照勘察剖面图确定本次检验的槽底土质、地下水情况、地基承载力和软弱下卧层情况。
(2)与各方代表保持良好的沟通
验槽不是勘察人员一个人在战斗,设计、监理、施工都很乐意随时为勘察人员解答疑问。
a、当设计条件发生改变时,应该及时向设计人说明,重点在于地基直接持力层土质若改变,地基承载力不对应,要第一时间告知设计,请设计确定他用于基础计算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有些设计认为验槽主要是勘察的事情,自己没什么需要发言的,一忙起来,就不参加验槽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我遇到这种情况一般都会明确告诉甲方,请设计单位尽量抽出时间来配合验槽,不然需要设计站出来答疑的时候,找不到人,各方人马都会处于很被动的状态。
b、向施工单位确认现场基槽是否已经做好验槽准备,清槽工作是否做完,钎探是否打完,槽底预留层厚度,配合验槽的工人、钎探机等是否已经到位。现在有些工程由于施工单位赶工期,没有做好验槽前的准备工作,就急着叫勘察人员过去验槽。勘察人员到了现场看到的是清槽没完成,槽底还坑坑洼洼,基底标高都不明确;或是钎探没做完,工人还在加班赶工。我遇到比较奇葩的事是,施工单位说工期紧,槽还没验呢,就连夜打灰了,等我到工地,看到的全是混凝土垫层!施工单位没做好准备工作,勘察人员应该拒绝验槽。
c、向监理单位询问,基槽尺寸、槽底标高是否已经复核,钎探时是否有旁站。负责任的监理,对于施工的每个工序都有认真的监督和掌握,有些情况即使施工单位想隐瞒,监理也会及时向勘察人员如实告知他们认为会影响验槽和工程安全质量的问题。
d、在验槽过程中,无论是施工人员做的不好还是监理人员做的不好,都可以向建设单位的代表提出投诉。勘察人员虽然不具有执法权,惩罚权,对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在基槽开挖和验槽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只能提出意见和建议,却不能保证执行力度,而建设单位作为最终的利益获得者,非常注重工程安全质量上的大小问题,并且有足够的话语权来监督执行。勘察人员所要做的就是对甲方代表耐心讲解其中的利害和专业知识。不要因为甲方是“外行”就忽略了他在工程专业方面的发言权。
规模较大的工程和工期较紧的工程都是分段验槽,一般在初次验槽时,可以将关于验槽的要求详细讲给各方代表,告诉他们槽底清到什么程度,钎探如何进行,需要准备的资料,甚至是预约验槽需要提前几天,这样在以后的历次验槽中,施工单位的准备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可以明确监督施工单位开槽和验槽工作的重点,验槽人员到现场可以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各方配合都会平顺许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认真审阅钎探记录
据“北京规范”[1]13.2.2条:“6对地基土,可采用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进行检验”。
据“北京规范”[1]7.3.4条,采用查表方法,可以通过轻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N10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标准值fka。
对于单枪匹马,手无寸铁去验槽的勘察人员,钎探成为判断地基土均匀性、承载力、有无埋藏物的重要检验手段。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3](GB50202-2002)附录A之表A.2.4中规定,钎探点间距在1.0~1.5m。一个大型基槽往往会布置几千个钎探点,钎探平面图看起来就像在基础平面图上沾了一层芝麻!而根据上表中规定,这种大型基槽的钎探深度为2.1m,轻型动力触探每30cm锤击深度记录一个锤击数值,一个钎探点就有7个数值记录。巨大的数据量,迫使勘察人员的大脑必须像CPU一样高速处理数据。而对于新手,面对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布点图,无疑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情。
a、第1~3步记录
前3步钎探记录很重要,判断地基土均匀性、承载力、埋藏物基本都是靠这3步数据。
第1步数据普遍偏低时,要先向施工单位询问,打钎是在清槽前还是清槽后进行的,槽底当时预留层有多厚,现在预留层有多厚。有的施工单位是边挖槽边打钎,槽底当时表层有较厚扰动土,第1步钎探数就会偏低。
钎探数普遍偏低:对于粉土、砂要考虑表层受扰动的情况,对于粘性土要考虑饱和粘性土,含水量較高,土质偏软的可能性。
钎探数局部偏低或偏高:要把偏低或偏高的点在钎探平面图中圈出来,这样就能找到槽底可能存在的异常部位,在下一步现场验槽时,成为验槽的重点。
钎探数呈跳跃式的突然变高或变低,有时仅是一两个点: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记录错误,现场的工人素质都不高,记录时难免会出错,如果看的是打印好的记录,还有可能是录入出错,可以对照原始记录来纠错,一般我在现场都会要求直接看原始记录,避免录入错误带来的困扰;另一种情况就是刚好出现小规模的埋藏物,如古墓、古井、旧房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