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问题的提出与思考
人的心理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智力活动不可能孤立地进行,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发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是互相联系、影响和制约的。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与培养智力因素同等重要,尤其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既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又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直接影响幼儿智力的发展而且影响着一代人的根本素质,这就不能造就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人,与教育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幼儿园必须重视研究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及培养问题。
目前,我园的美术教育非常有特色,深受孩子们喜爱,那么美术教学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是否有联系?用孩子喜爱的美术活动来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是否可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研究发现:艺术教育的目的最主要的是以健全人格的养成为目标,兼具儿童理性的认知活动与感性的创造活动。一个优秀的儿童画指导者,要摒弃流行的元素、摆脱陈旧的习惯程序,努力创造各种愉快的形式,引发幼儿非智力因素中各种优秀品质。看来,美术活动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那么,美术活动中哪一种形式是培养幼儿非智力因素的最佳途径,并且最能激起孩子的共鸣、最能被孩子所接受?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分析,最后我们选择了“漫画”。
二、漫画与漫画教学的特点分析
因为漫画是一种能以愉快的方式打动人们心灵的不拘一格的绘画形式,它同时也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漫画的“漫”字给这个画赋予了极大的自由,它可以不受题材、表现手法、绘画技术的限制,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恰好,我们发现儿童画本身正是一种不拘一格的绘画。而且幼儿习惯用形象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富于想象和幻想。漫画家需要幽默感。据我对幼儿长期观察,他们对视觉形象的幽默比语言想象的幽默更为敏感,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儿童这些学习漫画的心理优势使其“自己完善自己”。漫画的“漫”字并没有涵盖一切,它有自身的特性,它使用夸张、变形、比喻等多种手法和巧妙构思来达到传播、教育、娱乐等功能,许多幼儿读物就是以漫画的形式展现的。漫画中的夸张变形非常有趣,具有特殊的艺术美感,因此易被幼儿接受和喜爱。
我们对大量儿童作品的分析中发现,他们的作品天然具有漫画的效果。幼儿对夸张、变形、拟人、比喻、颠倒等表现手法具有浓厚的兴趣,百看不厌。他们自觉地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创作,表现出如痴如醉的游戏心态,这不正是我们追求的自然的儿童观、教育观吗?那么,我们就让幼儿在漫画学习过程中养成健全人格、追求美的品质吧!
三、实施的方法
(一) 通过漫画教学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
幼儿时期的情绪情感发展较为显著,但还是以易变性为主,表现比较外露、易激动、不易保持。针对幼儿这些发展特点,教师应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促进其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幼儿在漫画学习过程中,经常表现出高兴、愉快、满意等肯定的情绪和情感,这又促使幼儿积极地投入活动过程。幼儿在漫画活动过程中,体现出的情绪状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由漫画主题或内容引起的情绪体验。教师通常选择孩子熟悉的、喜爱的、有深刻印象和吸引力的事物或现象作为幼儿漫画的表现内容,或者画什么由幼儿自己确定,这样,幼儿容易激动并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其二,来自漫画创作过程本身的体验。任何一个目睹幼儿绘画创作的人都不能不为他们表现出的积极情绪所感染。他们热情洋溢地作画,尝试用不同的笔和材料画成不同种类的漫画。在画中,他们把自己夸张得和房子一样高大,把得了比赛第二名的中国队,排在第一名的领奖台上,这些画都是儿童情感的自然流露。作为指导者,必须具备和幼儿同样丰富的情感以及新鲜的心境,努力和着他们的节拍欣赏他们的曲调,因为指导漫画的目的就是要挖掘深藏在幼儿心中因人而异的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这样才能针对每个幼儿的需要给予创造性的指导。其三,幼儿漫画时的情绪兴奋与其情绪体验的强度和深度有关,也就是和感受力的强弱有关。
美国早期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先生认为:人类在幼小时期要赶紧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感受性,才能避免感受性丧失之苦。幼儿时期是培养感受力的关键期,我们看到,他们经常给太阳、月亮画各种漫画,给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注入生命,注入感情。小朋友的环保画《小白花怎么了》就是看到幼儿园门口的花被家长的摩托车、汽车废气熏脏了,触景生情,有感而作。指导老师要尽量鼓励和创造条件培养幼儿的敏锐感受力,这是一种宝贵的素质。
另外,漫画活动对幼儿社会高级情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道德感。幼儿道德的产生是以具体的道德形象为榜样,与榜样的具体行动比较而引起的。漫画是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丑恶的批判,在道德情感的培养中,它具有独特的功效。在漫画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第一,直接欣赏优秀漫画作品,让幼儿共同评价。例如通过欣赏缪印堂的漫画《是吗?是妈?》使幼儿对漫画中儿子的不道德行为产生否定的态度,激发儿童的同情心和对长辈的的尊敬之情。第二,以伟大的艺术作品为媒介,鼓励幼儿创作成漫画,以此培养各种道德情感,如集体感、荣誉感、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感等。第三,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生活,讲述亲身体验,并进行创作和评价。指导老师应通过各种渠道,丰富幼儿的道德体验,提高其道德评价能力。
2.理智感。理智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体验。幼儿理智感产生的突出表现是好奇好问,它较多的与具体直观的事物相联系而产生认识的兴趣。漫画可成为幼儿认识世界的一种桥梁,在漫画教学中,创造一种认识环境很重要,例如设立图书角,给幼儿提供各种科学知识漫画、动物漫画等,一方面满足其好奇心,另一方面能给幼儿创作漫画提供素材。还有一种续编漫画故事结尾或添补漫画过程的创作,也是启发幼儿动脑筋、培养发达的理智感的好途径。
3.审美感。审美感是人们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后得到一种愉快的体验。幼儿对事物美的体验常与事物的具体形象联系,在漫画教学中,首先应教幼儿理解、欣赏漫画艺术中的美。其次要重视漫画过程中审美的发展,让幼儿懂得生动有力的线条是美的,呆板无力、不肯定的线条是丑的,而且形式美要与内在美统一起来。另外,让幼儿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并积极的表现。 (二)通过漫画教学,培养幼儿优良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培养教育的结果。幼儿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必须按其意志品质的发展的特点来进行。学前幼儿的意志发展较差,只有在其感兴趣的或已获得的某些成绩的活动中,才具有坚持实现目的及尝试克服困难的愿望。
在漫画教学中,第一,要注意诱发、培植和保护幼儿学习漫画的兴趣,因兴趣是最佳的情绪、意志的背景,有了兴趣幼儿在绘画时可以忘却疲劳、克服困难。第二,帮助幼儿确定明确的行为目的,培养成就动机。我们注意引导幼儿从对活动本身的注意和热情渐渐过渡到对结果的重视,有了目的性,就能产生克服困难的意志能力。比如,教师告诉幼儿我们准备编一本连环漫画书,名字叫《幼儿园里好事多》,要求每人画一幅好人好事漫画,然后装订成书,供大家欣赏。这样,幼儿想看到自己汇编的图书,就会尽一切努力去想、去画。对每个幼儿提出的目标,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过难过易都不能使儿童的意志得到锻炼。另外要保证幼儿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教师要通过表扬、赞美等正强化的方式鼓励幼儿。第三,培养幼儿的坚持性。目标一经确定,应要求孩子坚决执行,不可迁就,更不能半途而废。漫画的过程,同时也是意志提高的过程,并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有经验上的、表现上的、构图上的等等。这要求教师首先提供给幼儿克服困难的机会,给他分配一定的漫画任务,并按一定的要求独立完成,坚持下去。还要给幼儿轻松自由的创作环境,比如可以随时翻阅图书资料,可以自由活动,向同伴请教。教师也给幼儿一些漫画表现技法,使幼儿有一定的能力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作品。教师还应注意给予幼儿适当隐蔽性的帮助,使幼儿获得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成功的体验。另外,要争取漫画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第四,根据幼儿模仿性强易受感染的特点,让幼儿对文学、电影、电视、故事中的榜样形象进行漫画,通过模仿对幼儿的意志发生影响。例如故事《龟兔赛跑》中的乌龟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获得了成功。通过漫画和分析这些人物、动物的精神品质,培养幼儿的目的性、顽强性、坚持性和果断性。第五,自信心的培养。自信被誉为是“精神世界的一朵鲜花”,自信心的建立,与幼儿成败体验有关,与幼儿的成就动机、抱负水平有关,与他人的期望和评价有关,与受到同伴和集体的尊重有关。这一点,我们可以在以上各种品质的培养中结合贯穿进去,努力使幼儿相信自我的力量,不怕困难挫折,勇于竞争、力争取胜。
(三) 通过漫画中的幽默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儿童性格的形成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很大。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性格、发展个性的重要阶段。一方面漫画中的幽默、能使幼儿受到感染、熏陶、变得逐渐开朗、活泼起来,并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性格;另一方面,幼儿自己在漫画创作中,表现爽朗、愉快,很少造作,久而久之,会对性格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我们在孩子欣赏了劳恩的作品《父与子》中的《爸爸还有这一手》中,先让孩子欣赏前半部分,让每个孩子猜当孩子一觉醒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让孩子接着画,再出示结果,让孩子大吃一惊。并给漫画配上摇滚乐和压韵的歌词,使孩子在体验快乐的画面同时,边歌边舞,将快乐继续升华。孩子们的快乐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漫画的幽默对幼儿性格产生影响包括三个过程:首先是幼儿能被自己或别人画的漫画逗乐;其次是能领会漫画中的幽默之处,能与别人一起欢乐,在笑声中接受教育;最后是幼儿能认识自己和同伴的不足,并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漫画的优缺点。完成了这三步骤,漫画对幼儿性格的影响作用就实现了。
利用漫画教学来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孩子在情感、品质、性格的形成上有很大的促进。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加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赖性格的伟大。”总而言之,幼儿各种优秀品质的形成要靠我们在各种教育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渗透和培养。
人的心理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智力活动不可能孤立地进行,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发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是互相联系、影响和制约的。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与培养智力因素同等重要,尤其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既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又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直接影响幼儿智力的发展而且影响着一代人的根本素质,这就不能造就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人,与教育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幼儿园必须重视研究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及培养问题。
目前,我园的美术教育非常有特色,深受孩子们喜爱,那么美术教学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是否有联系?用孩子喜爱的美术活动来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是否可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研究发现:艺术教育的目的最主要的是以健全人格的养成为目标,兼具儿童理性的认知活动与感性的创造活动。一个优秀的儿童画指导者,要摒弃流行的元素、摆脱陈旧的习惯程序,努力创造各种愉快的形式,引发幼儿非智力因素中各种优秀品质。看来,美术活动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那么,美术活动中哪一种形式是培养幼儿非智力因素的最佳途径,并且最能激起孩子的共鸣、最能被孩子所接受?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分析,最后我们选择了“漫画”。
二、漫画与漫画教学的特点分析
因为漫画是一种能以愉快的方式打动人们心灵的不拘一格的绘画形式,它同时也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漫画的“漫”字给这个画赋予了极大的自由,它可以不受题材、表现手法、绘画技术的限制,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恰好,我们发现儿童画本身正是一种不拘一格的绘画。而且幼儿习惯用形象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富于想象和幻想。漫画家需要幽默感。据我对幼儿长期观察,他们对视觉形象的幽默比语言想象的幽默更为敏感,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儿童这些学习漫画的心理优势使其“自己完善自己”。漫画的“漫”字并没有涵盖一切,它有自身的特性,它使用夸张、变形、比喻等多种手法和巧妙构思来达到传播、教育、娱乐等功能,许多幼儿读物就是以漫画的形式展现的。漫画中的夸张变形非常有趣,具有特殊的艺术美感,因此易被幼儿接受和喜爱。
我们对大量儿童作品的分析中发现,他们的作品天然具有漫画的效果。幼儿对夸张、变形、拟人、比喻、颠倒等表现手法具有浓厚的兴趣,百看不厌。他们自觉地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创作,表现出如痴如醉的游戏心态,这不正是我们追求的自然的儿童观、教育观吗?那么,我们就让幼儿在漫画学习过程中养成健全人格、追求美的品质吧!
三、实施的方法
(一) 通过漫画教学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
幼儿时期的情绪情感发展较为显著,但还是以易变性为主,表现比较外露、易激动、不易保持。针对幼儿这些发展特点,教师应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促进其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幼儿在漫画学习过程中,经常表现出高兴、愉快、满意等肯定的情绪和情感,这又促使幼儿积极地投入活动过程。幼儿在漫画活动过程中,体现出的情绪状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由漫画主题或内容引起的情绪体验。教师通常选择孩子熟悉的、喜爱的、有深刻印象和吸引力的事物或现象作为幼儿漫画的表现内容,或者画什么由幼儿自己确定,这样,幼儿容易激动并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其二,来自漫画创作过程本身的体验。任何一个目睹幼儿绘画创作的人都不能不为他们表现出的积极情绪所感染。他们热情洋溢地作画,尝试用不同的笔和材料画成不同种类的漫画。在画中,他们把自己夸张得和房子一样高大,把得了比赛第二名的中国队,排在第一名的领奖台上,这些画都是儿童情感的自然流露。作为指导者,必须具备和幼儿同样丰富的情感以及新鲜的心境,努力和着他们的节拍欣赏他们的曲调,因为指导漫画的目的就是要挖掘深藏在幼儿心中因人而异的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这样才能针对每个幼儿的需要给予创造性的指导。其三,幼儿漫画时的情绪兴奋与其情绪体验的强度和深度有关,也就是和感受力的强弱有关。
美国早期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先生认为:人类在幼小时期要赶紧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感受性,才能避免感受性丧失之苦。幼儿时期是培养感受力的关键期,我们看到,他们经常给太阳、月亮画各种漫画,给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注入生命,注入感情。小朋友的环保画《小白花怎么了》就是看到幼儿园门口的花被家长的摩托车、汽车废气熏脏了,触景生情,有感而作。指导老师要尽量鼓励和创造条件培养幼儿的敏锐感受力,这是一种宝贵的素质。
另外,漫画活动对幼儿社会高级情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道德感。幼儿道德的产生是以具体的道德形象为榜样,与榜样的具体行动比较而引起的。漫画是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丑恶的批判,在道德情感的培养中,它具有独特的功效。在漫画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第一,直接欣赏优秀漫画作品,让幼儿共同评价。例如通过欣赏缪印堂的漫画《是吗?是妈?》使幼儿对漫画中儿子的不道德行为产生否定的态度,激发儿童的同情心和对长辈的的尊敬之情。第二,以伟大的艺术作品为媒介,鼓励幼儿创作成漫画,以此培养各种道德情感,如集体感、荣誉感、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感等。第三,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生活,讲述亲身体验,并进行创作和评价。指导老师应通过各种渠道,丰富幼儿的道德体验,提高其道德评价能力。
2.理智感。理智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体验。幼儿理智感产生的突出表现是好奇好问,它较多的与具体直观的事物相联系而产生认识的兴趣。漫画可成为幼儿认识世界的一种桥梁,在漫画教学中,创造一种认识环境很重要,例如设立图书角,给幼儿提供各种科学知识漫画、动物漫画等,一方面满足其好奇心,另一方面能给幼儿创作漫画提供素材。还有一种续编漫画故事结尾或添补漫画过程的创作,也是启发幼儿动脑筋、培养发达的理智感的好途径。
3.审美感。审美感是人们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后得到一种愉快的体验。幼儿对事物美的体验常与事物的具体形象联系,在漫画教学中,首先应教幼儿理解、欣赏漫画艺术中的美。其次要重视漫画过程中审美的发展,让幼儿懂得生动有力的线条是美的,呆板无力、不肯定的线条是丑的,而且形式美要与内在美统一起来。另外,让幼儿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并积极的表现。 (二)通过漫画教学,培养幼儿优良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培养教育的结果。幼儿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必须按其意志品质的发展的特点来进行。学前幼儿的意志发展较差,只有在其感兴趣的或已获得的某些成绩的活动中,才具有坚持实现目的及尝试克服困难的愿望。
在漫画教学中,第一,要注意诱发、培植和保护幼儿学习漫画的兴趣,因兴趣是最佳的情绪、意志的背景,有了兴趣幼儿在绘画时可以忘却疲劳、克服困难。第二,帮助幼儿确定明确的行为目的,培养成就动机。我们注意引导幼儿从对活动本身的注意和热情渐渐过渡到对结果的重视,有了目的性,就能产生克服困难的意志能力。比如,教师告诉幼儿我们准备编一本连环漫画书,名字叫《幼儿园里好事多》,要求每人画一幅好人好事漫画,然后装订成书,供大家欣赏。这样,幼儿想看到自己汇编的图书,就会尽一切努力去想、去画。对每个幼儿提出的目标,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过难过易都不能使儿童的意志得到锻炼。另外要保证幼儿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教师要通过表扬、赞美等正强化的方式鼓励幼儿。第三,培养幼儿的坚持性。目标一经确定,应要求孩子坚决执行,不可迁就,更不能半途而废。漫画的过程,同时也是意志提高的过程,并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有经验上的、表现上的、构图上的等等。这要求教师首先提供给幼儿克服困难的机会,给他分配一定的漫画任务,并按一定的要求独立完成,坚持下去。还要给幼儿轻松自由的创作环境,比如可以随时翻阅图书资料,可以自由活动,向同伴请教。教师也给幼儿一些漫画表现技法,使幼儿有一定的能力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作品。教师还应注意给予幼儿适当隐蔽性的帮助,使幼儿获得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成功的体验。另外,要争取漫画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第四,根据幼儿模仿性强易受感染的特点,让幼儿对文学、电影、电视、故事中的榜样形象进行漫画,通过模仿对幼儿的意志发生影响。例如故事《龟兔赛跑》中的乌龟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获得了成功。通过漫画和分析这些人物、动物的精神品质,培养幼儿的目的性、顽强性、坚持性和果断性。第五,自信心的培养。自信被誉为是“精神世界的一朵鲜花”,自信心的建立,与幼儿成败体验有关,与幼儿的成就动机、抱负水平有关,与他人的期望和评价有关,与受到同伴和集体的尊重有关。这一点,我们可以在以上各种品质的培养中结合贯穿进去,努力使幼儿相信自我的力量,不怕困难挫折,勇于竞争、力争取胜。
(三) 通过漫画中的幽默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儿童性格的形成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很大。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性格、发展个性的重要阶段。一方面漫画中的幽默、能使幼儿受到感染、熏陶、变得逐渐开朗、活泼起来,并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性格;另一方面,幼儿自己在漫画创作中,表现爽朗、愉快,很少造作,久而久之,会对性格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我们在孩子欣赏了劳恩的作品《父与子》中的《爸爸还有这一手》中,先让孩子欣赏前半部分,让每个孩子猜当孩子一觉醒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让孩子接着画,再出示结果,让孩子大吃一惊。并给漫画配上摇滚乐和压韵的歌词,使孩子在体验快乐的画面同时,边歌边舞,将快乐继续升华。孩子们的快乐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漫画的幽默对幼儿性格产生影响包括三个过程:首先是幼儿能被自己或别人画的漫画逗乐;其次是能领会漫画中的幽默之处,能与别人一起欢乐,在笑声中接受教育;最后是幼儿能认识自己和同伴的不足,并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漫画的优缺点。完成了这三步骤,漫画对幼儿性格的影响作用就实现了。
利用漫画教学来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孩子在情感、品质、性格的形成上有很大的促进。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加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赖性格的伟大。”总而言之,幼儿各种优秀品质的形成要靠我们在各种教育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渗透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