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勇老师的教师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观,是对“教师”的看法和观点。包括对于优秀教师的思考、教育教学的思考以及师生关系的思考。本文通过阅读《教师的力量》和《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两本书,分析魏勇老师的观点,了解他对“教师”这一职业以及“教师应该做什么”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教师观;教学;学生
  教师,这个在我国已经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职业,究竟是怎样存在的?它是否真的那么高高在上而又遥不可及?什么样的教学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教师和学生应当保持什么样的关系?通过阅读魏勇老师的《教师的力量》和《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两本书,我想,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一、 教师的身份
  (一) 教师不是“灵魂的工程师”
  加里宁说过:“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在意识形态被强化的作用之下得到大肆宣扬,成为人们对教师的讴歌。对此,魏勇老师提出了他的观点:不当灵魂的工程师。在他看来,这一说法将教师神圣化,一旦教师迷恋于此,形成了这个思想,将自己定义为高高在上的教师;他们要成为学生的精神导师,处处规范着学生的思想,就会导致学生的灵魂被“扼杀”。如果教师真的是“灵魂的工程師”,那么学生的灵魂将会完全丧失自我思考的能力,成为任由教师摆布,没有思想,他们就是只会服从命令的“木偶”。这样的教育结果,是我们想要的么?
  对此魏勇老师呼吁道:“不要成天惦记着人家的灵魂怎样,首先把自己的灵魂收拾利索了。”强调了教师首先要先律己并“站起来”,才能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的地位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不能高傲地去占有学生的思想与灵魂;教师需要做到的,是去“收容”那些破败了的灵魂。教师的力量,或许就在于此,它永远是用爱心包容,而不是强硬地改变。
  (二) 教师的力量来源于真实的存在
  《教师的力量》中提到:“教师的力量来自教师的真实存在。”教师面对学生,展示的是真实的自己。教师真正地热爱这个职业,而不是“扮演”教师这个职业;后者是脱离了心灵的。他们与学生存在隔阂,虽然在学生的心里,他们地位可能高高在上,但是这样的教师,总归是虚假的;他们不忠于自己的职业,也不能在学生的心里获得真正的地位与尊重。如果教师想要真正地被学生认可,就撕掉自己虚伪的面纱,释放真正的自我。
  二、 教师的教与学
  (一) 教学,遵循天性
  教学遵循的天性不仅要符合教师自身的天性,也要符合学生的天性。
  1. 选择与自己天性一致的教学方式。教师利用自身的天赋特长,将书本上的知识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给学生。不同的教师天性特点不同,所擅长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在《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一书中,魏勇老师提到了袁腾飞老师,他的讲课时“反应快”“嘴皮子溜”“可以现场用幽默的话语教学”;而魏勇老师自己认为,自己擅长给学生学习的空间并与学生一起探究,他的教学方式与袁腾飞是截然不同的。他自嘲:“如果让我学他,那我可毁了。”优秀的教师各自有各自的天性,一个教师假如一味地模仿其他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而忽视了发掘自己的特长天性,那就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做法。除此之外,教师能够学习到的别人的优点,也不过是皮毛而已,并未入其精髓——这正是天性所在的原因。教师的天性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好似双刃剑,一个教师幽默风趣过度的课堂很可能缺乏深度的学习;一个深入探讨的课堂可能会少了一丝趣味。所以,教师不必过于自卑自己的教学方式不及其他优秀的教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能够将自己的天赋全部融入教学之中,使得教学效果出类拔萃,那就是最成功的。
  2. 教学方式要贴合学生天性。魏勇老师在《带有神圣色彩的生活才有意义》一文中提到:“想要让学生喜欢听你的课,你必须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来跟学生对话,也就是在书本世界和学生经验世界之间,我们老师所起的作用是要搭建一个桥梁。”现代课程改革下,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教学更加具有人文色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会什么可能要比教师教了多少还要重要。如果一个学生,连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都不感兴趣,那么他会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的可能也不会太高。笔者认为,魏勇老师所认为的观点恰恰是迎合了学生的兴趣以及能力。他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构思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进行才能让学生喜欢,教师贴合了学生的天性进行教学,一来能够吸引学生认真听讲,使得知识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再者,师生关系也得以融洽,学生更加喜爱教师,拉近师生的距离。
  (二) 教学与思考
  1. 教师使课堂充满思考。中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缺乏一种独立思考的思维。他们依赖于教师上课的“命令”和书本知识的“权威”,僵化了思维与逻辑,变成了只会接受知识而不加理解分析的“学习机器”。魏勇老师认为,课堂应该是充满思考的,教师的任务是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欲望和能力。他在《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以语文教学为例,提到“优秀的表达不是推敲出来的,而是思想锤炼的结果。”他认为,语文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纠结于每一个汉字。对于形式与格式的过分注重,会导致学生的文学作品越来越缺乏新意;有思考能力的天才少年们很可能被埋没,而这也是现在惊艳的作品变少的原因之一。所以,教学更应当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培养的是有思考能力的学生;或许这就是对于天才的最大的挽救。
  2. 教师的日常思考。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能够学会思考,教师自身也要将思考作为生活的习惯。魏勇老师在《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中说道:“我觉得教书要想教得好,脑袋就不能闲着。”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下课,都要思考,将教学问题想得很深;生活中一些现象也可以与自己的学科知识相联系,使课堂教学更加现实化,有实际意义,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开放式的课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思考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魏勇老师能够在日常生活之中将所见的事联系自己的教学内容加以反思,从而优化自己的教学,教师自身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三) 教学,学会批判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己就不能迷信权威。当下中国的学生最缺乏的是对于权威的批判精神,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对其批判思维的形成给予勇气与指导。好的课堂需要批判性思维,因为有一些我们所认为的消息与知识并不是绝对真实的。有了质疑,就会有发掘真正事实的契机,这是一种谨慎的态度。拥有批判思维的学生,不会轻易受到蛊惑;敢于批判,他们就拥有开放的思想与自由的人格。
  魏勇老师反省自己也曾遏制学生的思想,为了应试而教学,使得真正有能力、敢于质疑与挑战的学生没有发挥他们的才能;他认为,如果仅仅是培养服从教师权威、扭曲自己见解、牢记书本知识的学生,那么中国还是不会有杰出的人才。
  三、 教师和学生
  (一) 勿忘出身
  “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曾是学生”,就不能做自己学生时代反感老师做的事情;教学活动时要考虑自己在这个年龄,能接受什么程度的知识;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利用学生经验教学,将书本的抽象概念具化为现实生活,容易理解的问题。他举例宗法制时,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联系自己的名字进行讲解,即能强调宗法制的“家”这一特点,又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看做与自己交流的“人”,将心比心,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与理解,学生能接受什么,学生喜欢什么,学生见过什么……教师也做过学生,在自己的学生时代,什么是自己最能接受并学习的,每一个老师都应该有不同的答案。将书本和学生的经验连接在一起,需要教师更广泛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才能真正地把教育的知識转化为学生的素质。
  (二) 爱与尊重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提高自己读懂学生、洞察学生、理解学生的能力。魏勇老师在课堂上积极与学生探究问题,在课上能够给予学生质疑与反思的机会,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思想与言论的自由。他没有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他愿意用一个释放了自己全部天性的朋友身份与学生相处。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是教育的前提。魏勇老师是爱并且尊重他的学生们的,同样的,他也一定会受到同学们的爱戴。
  四、 小结
  魏勇老师的教师观,体现了他的教育教学观点,它的核心内容是围绕教师应当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专业的教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和优化教学。他的教师观,是与众不同、不受约束的,他的大胆创新、敢于批判、不畏权威的思想值得我们每一位想要成为教师的人和每一位教师学习。
  参考文献:
  [1]魏勇.教师的力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魏勇.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邓泽源,辽宁省大连市,辽宁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往针对中国小学生学习英语语法和学习语法方法的研究较多,但根据中国小学生英语学习观察收集他们常犯错误的研究不多。因此,本文通过观察10名小学生课堂学习案例来探讨中国小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易犯的典型错误以及原因分析。  关键词:英语语法学习;小学生;典型错误  一、 中国小学生英语学习状况  以广州市小学生为例,他们从一二年级英语学习主要是针对听说的练习,而到了三年级开始步入正式学习英语这门学
摘 要:近年来,电教化手段以独有的特点进入学前教育领域,并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都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先进科技的背后,电教化也显现出了弊端。发展适宜性原则和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我们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在幼儿园实施适宜性的电教化教学。  关键词:电教化;适宜性;五大领域  现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越来越成为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
摘要:英语是初中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因其属于语言学科范畴,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致使英语阅读教学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因此,需要不断探索科学、合理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实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 引言  顺应国家教学改革目标,初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中英语教学应以
摘 要:由于师资不到位、应试压力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弱等方面的影响,现行的主要德育途径具有局限性,本文提出的通过引导初中学生做小课题从而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融合学生的观察、体验及学习于一体的有效的德育途径,通过小课题大德育的德育途径,能够有效地强化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形成德育体系。  关键词:小课题;大德育;德育途径  一、 现行主要的德育途径及其局限性  (一) 通过思想政治课程、
摘 要:本文从两个课堂片段阐述了教师精准的语言指导在造境方面取得的有效经验,并提出了低年级英语教师发挥语言造境功能的一些措施,最终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关键词:教师语言;精准指导;造境  [案例背景]  语不离境,语境是语言教学的生命力。布鲁姆曾经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有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
摘要:对电工电子技能的教学在中职理工学校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中职电子技能教学的课程改革,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和传统教育的教育目标之间出现了很多差距,职业教育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训练和应对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本文对电工电子技术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借助科学的教学手段,培养出更多拥有专业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电
摘要:传统的高校体育足球教学方法已经无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足球运动及知识的兴趣。因此,合理的在高校足球教学中运用教学比赛,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足球比赛、学习足球知识的积极性。  关键词:足球教学;教学比赛;教学模式;教学品质;兴趣  一、 引言  将高校足球教学与教学比赛统一融合在一起,有助于体育足球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学生足球运动积极性、改善其足球技能及战术运用水平等具有积极帮助。本文将对高校足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界,素质教育正在不断向前推进,而随着这一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大众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投以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结合一些相关的资料,来试着分析一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由于以往旧的教学观念、模式的影响,使得在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師的教学方式已经完全被固有化。进入教学课堂,便会发现其中的教学氛围极为沉闷,而且学生在这种氛
摘 要:教育始终与时代相联、始终与社会相接。课堂教学始终与科学技术密切联系。科学技术成果是现代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助推要素。教学实践有力证明,现代多媒体教学器材的运用,能够使得课堂教学更有生命力、更富有活力、更能抓住学生心理、更能推进学教活动。本文作者从如何营造丰富生动教学场景、拓展课堂学教的有效外延、展示复杂深奥的数学内涵等三个方面,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器材的有效运用,做了较为简单的议论和阐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以读促寫,通过有趣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这堂课尝试用英文绘本,除了传统的“听说读写”训练以外,增加了“看”这一环节,即“看图”,这一点也与核心素养宗旨一致。同时,英文绘本具有牛津教材所不具备的优势,例如:第一、实用性,即语言表达更地道,符合英美人士的使用习惯;第二、趣味性,即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引人深思;第三、形象性,即插图精美,栩栩如生,有助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