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定格教学方式实施故事教学

来源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16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故事教学以理解大意和词句为目标,输出环节则要求学生朗读故事,或根据对话内容将故事表演出来,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定格(Freeze Frame)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输出环节引导学生挖掘故事内涵,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他们对故事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定格教学方式的优点及其对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借鉴意义。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the story aims at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and the words, the output part requires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story or perform the story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 the dialogue, but the actual teaching effect is far from satisfactory. Freeze Frame Teaching Method From the students’ point of view, students are guided in the output link to explore the meaning of the stories and guide students in their own language to express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ories so as to enhance their language skills.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fixed-point teaching method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storytelling in primary schools.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物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物理和不同的人在物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不仅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和作用定位,而且需要了解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新期待,进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行为.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活动,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新课程方案要求教师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学习的方法,关注教学环境的
感应电流电路的动态平衡问题是电磁感应中的一类重要题型,而这类题型中又以纯电阻、电源和电容在此电路中的动态分析为主.通过这一类问题的分析求解,既可以深化学生对电磁感应规律的理解与应用,逐步形成知识体系的同时,又能灵活运用动力学、电学、能量等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与解题能力.  1纯电阻电路  导体切割磁感应线产生感应电流,由于电路中的电阻而影响到导体受到安培力的大小,从而影响导体的运动.若导体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能为社会生活服务,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际,不能脱离生活而“纸上谈兵”.面对知识积累还不够深厚的初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应注意感性认识的培养,在讲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能直奔主题,应先用大量的相关生活现象作铺垫,使学生有了足够的感性认识之后,再潜移默化的使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迈进.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将生活化教学思想渗透到教学的各
本文针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口头反馈存在的低效现象,强调了反馈的重要性,并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阐述了幽默风趣式、情感交流式、自然生成式和巧妙化解式四种有效的口头反
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第八中学依靠创新教育思想,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坚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小班化课改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了每位学生的潜能,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一举跨入先进学校的行列.总结这几年的经验和体会,笔者感悟更深的是八中的师生关系.今年上半年听无锡凤翔实验中学的张世成老师讲课时,他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课堂就是一个呆子带着一群精灵玩.”我很喜欢这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创新能力.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1.1观察是准备创新素质  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是指直接运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或者间接借助于器材对物理现象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并且持续、反复的知觉过程.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  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物理》选修3-2,第14页第6题《教参》答案:……由于B环是断开的,无论磁极移近或远离B环,都不会在B环中形成感应电流,所以B环将不移动.但实验中却发生与答案相悖的结论.在磁铁靠近或远离B环时,B环发生了轻微的移动.如何解释实验中的现象呢?  首先我们观察教科书(人教版)《物理》选修3-2,第14页图4.3-13(本文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是实验室常用的J2
一般认为:“导学案”是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新课程理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合作学习.在实施新课程理念过程中,很多教师同行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教学策略能有效实现新课程理念呢?当前,笔者正参与厦门市湖里区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在课改实验区的初中实验校任教一年多以来,通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实验与总结,发现基于
在人教版物理选修3-4的13页“画出单摆振动图象”演示实验中,教材使用了悬挂的注射器,注射器向下喷出细细的一束墨水,沿着与摆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匀速拖动一张白纸,白纸上的墨迹便画出振动图象.该实验操作时不太方便,灌墨水很麻烦,弄得满手都是墨水,在摆动时常常洒在纸上的墨水不均匀,甚至不该洒得地方也洒了很多墨水,白纸上留下的墨迹不是很清楚,效果不是很好,老师常常都不选择该实验器材.  笔者对该实验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