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语文教学中的“废话”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废话?翻开《新华汉语大词典),上面写道:“废话,无用的话。”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但是,既然是无用的话,又怎么会在语文教学中出现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明白什么话是无用的,对什么而言是无用的。就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说,区分有用还是无用一般还是以考试为标准。一般也就是指那些对考试没用的话了。可我们不禁又要问,什么话是属于这种类型的呢?这个问题当然也没什么标准可言,但就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说,一般就指的是课文的作者的有关情况(如作者的生平,主要的著作以及生活轶事)以及课文的写作背景(如当时的历史年代,作者当时的状况)等情况,简言之,就是平时大家所说的文学知识,课外知识。
  的确,就实用性而育,这些东西的确不会考,讲不讲完全投关系。学生懂不懂也无所谓,这也就难怪我们有些老师称之为废话了。但就我个人而言。说这些东西不会考我承认。但要说这些是废话,实不敢苟同。相反,我倒觉得这些都是金玉良言,每字每句都如珠似玉。
  
  一、语文学科既是工具性的学科,更是人文性的学科
  
  在过去,我们曾经过于追求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着工具性组织、展开,强调了对字词、语法、修辞、阅读技巧、写作方法等的抽象分析,并靠“迁移”这块敲门砖去实现一个个实用主义(如应试)的目的,机械、单调的语言文字训练使本应鲜活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被支解得支离破碎——催人泪下的人物,震颤人心的场面。触发灵感的对话,引发异想的讨论,沟通现实的镜头,引人人胜的美景等等,被淡化、被湮没。学生收获的不是语文,不是语文的整体,而是一个个关联不大的零部件。对于优美的文章学生没能用心去感受、去领悟美,没有受到应有的人文关怀,“人文性”严重失落。正是在这种“唯工具性”的大背景下,新课程改革“拨乱反正,痛改前非”,提出了“弘扬人文性”的口号,倡导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那么怎样才能弘扬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呢?当然,这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而需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最终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这就需要我们多讲些“废话”,让学生受到中华伟人的熏陶,感悟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的人文素质最终得到提高。
  
  二、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语文成绩的提高更多的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成绩的提高绝不是靠几张试卷,几堂课能够做到的。更何况,现如今的中考,也很少出现单一知识点的考核,而代之以综合性的考查。如: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古人表达情怀的诗句很多,请你写出一句带“酒”字的古诗句(前后要连贯)。
  答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至少运用下面提供的一个成语,简要介绍你读过的名著中的某个人物或情节(学过的课文除外)。
  错综复杂;若即若离;急不暇择;充耳不闻;局促不安
  答案:《西游记》中,孙悟空打死了白骨精,唐僧对他的解释充耳不闻,还是把他赶回了花果山;《红楼梦》里,四大家族之间的关系真是错综复杂,盘根错节;《蒹葭》中的男女主人公的关系。始终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像这种类型的题目在当今的中考中可谓是比比皆是,那么这种类型的题目难吗?这就得视人而定了。对于那些只知“就本论本”的教师教育下的学生,估计是要搜肠刮肚,冥思苦想一阵,最终也只能是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了。可对于那些听惯了“废话”的学生来说那可就驾轻就熟,如鱼得水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经常有“废话”打扰耳根子。要想不记得也难啊。真所谓“熟听废话三百遍,不会自写也会搬”嘛。
  
   三、“废话”的适当讲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知识是触类旁通的,如果我们在平时的讲学中能够适当的讲点“废话”,使知识纵横交错的话,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课本中杜甫的四首古诗:《望岳》,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雄视一切的气概;《石壕吏》。全诗通过“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官吏的横暴,反映人民的苦难;《春望》目睹京城被烧杀洗劫惨状,诗人担心着家人的安危,关怀着国家的命运。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刮破了。弄得狼狈不堪,却还在推己及人,发出伟大的人道主义的誓愿。
  如果我们的老师在教这些古诗时,只是把课本上的内容讲解一下。而不愿意花些时问把杜甫的生平这种“废话”讲解一番,把这些古诗做个简单的串联,那么即使学生能够死记住,可能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至于对于杜甫伟大人格的领悟,那就好比是雾里看花,水中捞月了。
  四、“废话”的适当讲解会从另一个角度促使教师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要交给学生一杯水,你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要想给学生一桶水。你自己必须是常流水。我们上面已经提到,语文学科有它自已的特点(其实也是缺点)。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提高45分钟的效率。要提高45分钟的效率就得紧紧抓住学生,要想抓住学生就得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要想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就得你老师的那张嘴能够口吐莲花。而要达到这个要求,你老师的语文素养必须得高。教师素养提高了,最直接的受益的者其实还是学生。完成了这个循环,就真的做到了“教学相长”了。
  话,本身并没有有用和无用之分,这就好比剑永远是双刃的一样,关键就看你怎么看。怎么用。用的好。用的巧,废物也能变成宝;用不好,再好的东西也只能是暴殄天物。如果我们能在日常的教学中适当的讲些“废话”,最终一定能够使学生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同提高。
其他文献
新的美术教学大纲的颁布试行,为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加速走向成熟无疑起了重大的指导作用,这也标志着美术教育的改革又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因而教师应在“传道、授业、解惑”上常下功夫。以求得一些合适的教学方法及路子。本文所述几点。就是笔者在教学实际中从几个不同方面所做的尝试。    一、明确目的。改变只重绘画技法的教学模式    新的美术教学大纲对教学目的作了明确的文字表述:“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
期刊
当今计算机在人们活动的各个领域应用的非常广泛,但人们对于它的认识,特别是对于它在教育教学方面得到的应用,充满着乐观和探索。利用计算机进行教育教学是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无法比拟的。它作为一种工具被应用到教育领域,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发挥其多媒体的更大作用。尽管这样,但关键还要看应用的人有怎样的教育理论指导及其对多媒体的本质特性和教育特长的认识。    一、认清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几种形式    1、
期刊
一、贴近生活、注重体验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    二、走进社会、学
期刊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两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一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
期刊
一、对“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新理念的理解    汉语言文字特别具有灵性。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以形表义、形神兼备。以汉字为载体的汉浯,重意会不重规则,没有分词连写,少有性、数、格的区别,语言凝练但意蕴丰厚,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由于汉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模糊性,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尤其要重视整体感悟。学生学习母语主要靠语感。学生学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通过精心设计导言课来激发学习兴趣;第二阶段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不断巩固学习兴趣;第三阶段是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来发展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期刊
化学离不开实验,实验少不了观察,观察是认识世界的前提和开端,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通过清晰地感知化学现象,才可能透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化学知识。正像教育家赞可夫所说的:“观察能力强弱,是学生成绩优劣的原因之一。”另外,要想使学生达到良好的观察效果,关键在于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一、提纲观察    对于每个演示实验。应该指导学生观察哪些现象?观察的重点是什么?这都是由实
期刊
一、营造和谐氛围,扩大听的渠道    传统教学中听的活动一般局限在以句型、对话为中心的教学中,着重于语言形式的听辨和记忆,信息的输人量明显不足。而平时做的听力技巧专项训练。多是测试性题目,目的性太强。做得多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倦、排斥、甚至反感。从而失去对听力的兴趣。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充分的、以理解内容为目的的语言输入是形成交际性听力。乃至决定整个语言学习成功的关键。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坚
期刊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
期刊
一、利用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爱乡爱图之情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小城镇的建设日新月异,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连接着整体划一的农民小区,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这一切都折射出农村的巨变,祖国的腾飞。任何一位中国人看了都会心潮澎湃,油然而生爱乡爱国的豪情。作为祖国的建设者更会如此。因此,我们应该常常带领学生参观农民小区,学校附近的工厂,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进行新旧对比,从中体味家乡的日新月异,祖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