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六月

来源 :疯狂英语·原声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2008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仿佛是架手风琴,时而拉长,时而缩短,收放之间,奏出千种旋律。”《三个六月》以1989、1995和1999年的三个六月为三个乐章,分别以大西洋两岸的希腊海岛、苏格兰鹈林老屋和纽约为场景,叙述了一个苏格兰家庭和他们所爱的人的聚散离合。
  这是一部极感性的、几乎没有故事、只有生活片断的小说。书中充斥着大量的个人感觉和生活细节。看似杂乱,实则有章。在这些细节和感受中,始终回响着两个声音:感伤的回忆、平静的现实。回忆中充满着人世的温暖;现实中又显露出残酷的茫然。《纽约时报》形容该小说“时而令人紧张,时而引人发笑,它抒写了夫妻之间、情人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人与动物之间那种无尽的爱”,而用作者的话说,这是“一部关于我们在心碎、羞愧和遗憾,以及在失去机会的边缘,如何生存和生活的书”。
  文章节选的是小说主人公之一的保罗回忆自己战后的状态以及与亡妻莫琳初识时的片段。细腻的文字间透着对往事幸福的回想,亦掺杂着些许感伤。作者简介:
  朱莉亚·格拉丝,美国小说家,自由职业记者,1956年出生于美国波士顿,于2000年应邀加入纽约小说写作艺术基金会,并以短篇小说多次赢得奖项,包括三次纳尔逊?阿尔杰恩奖(Nelson Algren Award)和托拜厄斯?沃尔夫奖(Tobias Wolff Award)。她的首部长篇小说《三个六月》于2002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National Book Reward);而小说的第一章“牧羊犬(Collies)”也曾于1999年获得福克纳学会最佳短篇小说奖章。
  当战争结束,保罗从维罗纳乘船返回邓弗里斯的时候,他和他的战友都发现他们在学校里结识的姑娘有一半已经委身于美国人——甚至,天啊,加拿大人。许多人已经完婚,躁动不安地等待启程横渡大西洋,犹如准备迁徙的候鸟。其中有几个是保罗记忆中最漂亮、最聪明、最有才华、最讨人喜欢的姑娘。
  莫琳本也可以成为那些新娘中的一名,倘若她愿意。但莫琳漂亮、爽直、无畏,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不愿意赌上自己的未来。“那些女孩根本不知道她们会遭遇到什么,不知道,先生。那男人可能是个王子,没错,但他会把你拖到什么地方安家?你没有头绪,一点头绪都没有。”她对保罗这么说,那时她才刚刚认识他。保罗欣赏她的坦诚——除此之外,还有她微红的金色鬈发,肌肉发达的胳膊,亚得里亚海似的眼睛。
  保罗回来时,心情沮丧。不是因为他缅怀战事,有哪个傻瓜会?不是因为他缺乏方向感,事业的定向,那早已彻底规划好了,甚至不是因为他渴望交个女友。一个像保罗这样的人,有的是锦绣前程。他伤感,乃是因为战争没有如愿以偿,将他塑造成他梦寐以求的那种类型——更糟的是,他意识到,众多大同小异的傻瓜们也抱有这样的希冀。他想他可以假设战争使他变成了一个男子汉,不论其含义何在,但是战争却没有赋予他一双艺术家的冷漠的黑眼睛。所有那一切故作姿态的勇气(一切的瞄准、射击、闭眼以及倒霉地
  假装在枪杀,却无从得知是否杀死了对方),与忍耐并行的对死亡的恐惧——在炮火间隙中听到的悲号或连续不断的令人毛发悚然的哀求声,都揭示了死亡本身——那一切的恐怖,保罗在乘船离去时曾以为可能会在他心上烙下一个不可磨灭的幸存者的激情印记,植下一种如同祖传机械表那样能始终一丝不苟地运作、极富张力的内核。他没把这番废话告诉任何人,对这一点自己总算感到庆幸。在他父亲说教的美德中,看来慎言乃是最值得一试的:它让别人处于疑惑不定的状态,有时还由于本人“未出庭作证”而引来赞赏。
  上午的时光他花在报纸上:校对长条校样、接电话、为当地事件编排目录。如同他父亲所期待的,他学会了如何做这一切。但在环球餐厅吃过一顿晚午餐后,他往往会独自一人信步走进酒吧,将时间和义务统统抛到九霄云外。夜晚他坐在父母又大又冷的宅子里一个无人过问的房间里,尝试写短篇小说。保罗是名优秀的新闻记者——日后他将获奖——但每样他企图在心里杜撰的东西,早晨拿出来一读,听起来总是语焉不详,苍白无力。
  战后第一年是一段期望值不高的日子,体验到的则是如释重负,醉酒的欢喜,还有不依不挠的报复感。他认识的人都小心翼翼地闭口不提宏伟的期盼。当保罗抽身反思他追求过的那些女孩儿时,她
其他文献
如果有一天,时光向前跳跃了100年,回首现在的好莱坞,有多少偶像明星将会石沉大海?然而守护着电影这面大旗的人当中一定有一个个子不高却目光凌厉的男子。仿佛从米开朗基罗的稿纸上走下来的雕塑。这个不修边幅但神情孤傲的男子总是叼着雪茄忧郁地眺望着远方,在他的周围连空气都会凝结。然后他坐回到黑暗的角落里,黑暗变得更加浓烈,而他就是黑暗最深处的光芒。    人生历程    I was born on the
期刊
英式发音   “苏丝黄”是谁?  她是电影和舞台剧《苏丝黄的世界》(The World of Suzie Wong)里的一个角色。故事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香港湾仔,讲的是一个叫苏丝黄的香港妓女与一个白人男子罗伯特相爱了。电影和舞台剧都轰动了西方,让当时无数的西方男人幻想着,有美丽的穿旗袍的东方美女青睐自己。  后来,“苏丝黄”很快就成为了美艳善良的东方女人的代名词。  现在很多年轻的设计师就翻开
期刊
Britain’s beautiful woodlands—1)broadleaf forests, commercial 2)conifer plantations—all our trees stand 3)exposed to climate change. But can they survive and thrive in predicted warmer conditions? Can
期刊
科洛·格蕾斯·莫瑞兹,1997年2月10日生于美国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从8岁开始涉足影坛至今,她已在超过10部电影和电视剧中担任配角和客串,有着一长串令人惊讶的演出履历表。丰富的演出经历让她赢得了《海扁王》(Kick Ass)里面的Hit-Girl“超杀女”角色。该影片在2010年一经上映便大获成功。《海扁王》的成功让科洛成为了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童星之一。而让科洛能够频频亮相媒体是因其主演了大导演
期刊
有人说上个十年是网络社交的黄金十年,这下个十年将会是游戏社交的十年。
期刊
过去,我并不相信“鬼”的存在,但我被训练成能与其交谈。
期刊
Lift not the painted veil which those who liveCall Life: though unreal shapes be pictured there,
期刊
主持:首先我们关注一下一家世界上发展得最快的公司——总部位于芝加哥的高朋网。自三年前成立至今,“高朋”似乎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每周都有好几千人加入这个网站,但那是不是好得太让人难以置信呢?现在,我向我们的科技版编辑埃里克·奥兰德尔提出了这些问题。埃里克,来帮我们剖析一下这个商业楷模。“高朋”是如何运作的?  埃里克:嗯,高朋确实引领了这个所谓的“团购”行业。它的运作是这样的:集合足够的人,然后找
期刊
这是一篇让人忍俊不禁的短文,它用英语中一些常见的自相矛盾的现象,说明英语语言的不规则性。
期刊
我想无需多说,苹果的产品有多红,大家都深有体会;产品每一次的升级换代能引来多少“苹果粉”的热烈追捧,我们都有目共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