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祭祀 探秘普洱茶祖文化

来源 :云南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dd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树起源
  普洱市景谷县出土的古宽叶木兰化石(新种),也许能从生物学上介绍茶的起源与进化史。古木兰被认为是被子植物之源,是茶树的垂直演化始祖,而景谷县是我国唯一的第三纪宽叶木兰植物群分布区。1978年,自宽叶木兰(新种)被发现以来,专家们就认定现在的野生大茶树有可能由本地区的宽叶木兰进化而来,在未遭受第四纪毁灭性的冰川活动的条件下,生存并传播开来。
  从景谷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茶树远祖),到镇沅哀牢山千家寨2700年野生茶树王,再到澜沧县邦葳的千年过渡型茶树王,最后到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园。茶树发展史上的五个重要阶段(宽叶木兰——中华木兰——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形成的“五世茶祖”序列,物证均在普洱市辖区之内。茶树从野生型到过渡型再到栽培型古茶树的分布,也是人们从采摘野生茶树到有意识保护茶树一直到人工栽培茶树的有力物证。
  早在1800年前,普洱的居民就已经进行着茶树的栽培。至于采摘茶叶作为饮料,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濮国部落向周武王以茶纳贡之时。可见思茅是世界茶源地,也是我国茶树的起源主要地区,是“茶祖”之地。
  布朗茶祖帕艾冷


  “山龛节”是景迈上布朗族祭祀茶祖和祖先帕艾冷的节日,是布朗人表达对先祖的怀念和崇拜,祈求茶祖保佑幸福平安,茶叶丰收。
  据芒景布朗族苏国文《芒景布朗族与茶》一书介绍,布朗族起初将茶当作药用。布朗族先民在迁徙途中发现茶叶具有治病的作用,称之为“腊”,与其他植物“拉”区别开来。
  帕艾冷领着族人便定居在发现“腊”的山上,就是现在的景迈山。后来娶傣王的七公主南发来为妻。七公主将傣族的先进种植技术传授给布朗先民,并推动了茶树的栽培和大规模发展。帕艾冷和七公主被布朗族共同奉为祖先,供奉在帕艾冷寺里。
  直至今天,景迈山的布朗族,依然把茶看成是生命的一部分来保护、崇拜、继承和发展。今年的“山龛节”已是第1071届了,与汉族的春节相仿,有除旧迎新的意思。布朗人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崇拜,祭祀过茶祖后,春茶就开始大规模采摘。
  来自芒景大寨附近的布朗族村民,都要穿着节日盛装前往帕艾冷古茶山祭拜茶祖,呼唤茶魂。传说,茶魂就是茶祖岩冷的化身,也是第一棵种下的茶树。人们深信,在茶魂的身上有着人和神的灵性,呼唤茶魂,祭拜茶魂,祈求茶祖保佑人们幸福吉祥。帕艾冷古茶山位于茶林深处,需在广袤的原始森林下穿行,随处可见高大的古木遮天蔽日,古树下是成片成林的千年古茶树。祭祖仪式开始后,寨子里最有威望的老人站在供台的中央,翻开古朴的茶经,在歌颂茶祖的诵经声中,高呼茶魂,声震山野,对茶祖、茶山顶礼膜拜。
  在古茶山下来,我又来到另一处更为热闹的地方——帕艾冷寺,居住在芒景布朗村寨的男女老少聚集于此,在司仪的主持下,乡亲们手持点燃的自制蜂蜡,双手合十,虔诚地围绕在摆放着各种供品的茶魂台前,倾听部落里备受尊敬的长者诵经诵文,伴随着老人们三呼茶魂,给祖先敬上糯米饭、糍粑、蜂蜡香、礼钱等,以此来祈求幸福吉祥。祭茶祖诵经礼拜过后,布朗姑娘、小伙翩翩起舞,跳起欢快的象脚鼓舞,在节奏铿锵的鼓声和绵长浑厚的锣声中,放歌起舞古茶山,以示庆贺。惹得游客们溶在欢乐的人群中,乐在其中、其乐融融。


  傣族茶祖召笼法
  在景迈山傣族也有着他们关于茶的传说,据《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县志》记载,千年万亩古茶园系布朗族傣族人民所栽种,景迈、芒景的傣族、布朗族与茶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腊”一开始都被他们的先祖当做良药,随后才成为饮品、菜肴。
  相传景迈村的傣族很久以前从德宏迁徙而来。傣族部落头人召笼法,率领3000余部落成员从德宏出发,迁徙到澜沧江流域。后来来到现在的景迈山定居了下来,“景迈”是傣语,“景”的汉语意为城,“迈”汉语意为新,“景迈”的意思就是新城府。后来召笼法的妻子南应腊生了一场疾病,召笼法到山上寻找药时,发现了茶叶,采摘下来煮给妻子喝。不到几日,妻子的病痊愈了。
  当时,召笼法不知道这种植物叫什么名字,但认为能除疾病,就命名为“腊”。“腊”在傣语中就是除掉或弃掉的意思。后来,傣族就把茶称做“腊”。在景迈山上的傣族茶农普遍奉召笼法为他们的茶祖。
  在孟连县芒中村,也流传着关于茶的传说。芒中村的一片古茶林,从前是孟连土司的御用茶园。相传,孟连的土司带领傣族族人,一路艰辛迁徙到孟连坝子,孟连傣语意为“寻找到的好地方”。在芒中生活的傣族农民经常上山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一个带着午饭上山的老农,在中午吃饭时,就地取材制作菜肴时,将野生茶树叶放进了菜中,吃后,感觉身体舒畅,精神倍增,后来就留意了这种植物。有时,村中老人生病了,也会采集这种树叶食用,并得以痊愈。朴实的傣族人们开始栽培茶树,并将这种植物供给土司,因芒中的茶叶醇厚绵长,土司便将芒中茶园改为御用茶园。每年春茶制作完成后,芒中的村民都有敲锣打鼓,将茶叶贡给孟连土司。现在还能依稀从芒中漫山古茶林中,看到孟连土司御用茶园的规模。品着芒中古茶,仿佛品尝着穿越千年的茶祖文化。


  西盟佤族茶祖传说
  在西盟佤族自治县,还有很多野生古茶林、栽培型古茶林存在,这些活着“茶祖”也向人们讲述着西盟的居民与茶的故事。在这里也流传着佤族先民们发现茶,饮用茶的故事。   在西盟县,我遇到了佤族民族专家尼桑,据他介绍:5000多年前,祖先“艾勒”无意中听到了茶树与小鸟的对话,得知,茶树叶可以用来治病。4000多年前,佤族的另一个叫“艾侬”的祖先偶然发现,茶叶泡水具有消除疲惫的效果。茶叶作为饮品开始在佤族先民生活中出现。
  在佤族长者议事、传承司岗里的传说以及部落的故事时,茶都是必不可少的饮品。婚丧嫁娶,祭祀供品都少不了茶的身影。茶叶也是佤族先民与其他民族交换的最有价值的东西,甚至一度作为物物交换的等价货币存在过。佤族先民喝茶也有特定的习俗,在喝茶之前,需先滴一滴茶水在地上,以示祭祀发现茶的先祖。佤族信仰万物有灵,在采摘茶叶时,都要对茶树茶祖进行祭祀,采茶人需带白米、草烟、茶叶等物品用芭蕉叶包好放在树下,并地向古茶树祈祷,说明采茶用途,采摘多少,恳求茶树赐茶。祭祀过后,按需采摘。


  佤族人独特的饮茶习俗向人们展示古老传说的延续。在西盟的佤族部落中,有种擂茶的独特“吃茶”习俗,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饮茶方法,即将木擂缸擂好的茶加入姜、桂、盐放在陶罐内煮后饮用,有清热解毒,通经理肺,调节肠胃之功效,这次习俗与传说中用茶做药治病不谋而合。
  另外一种饮茶方式又恰好印证了“艾侬”教人饮茶的传说。佤族独特的土罐烤茶,在土罐中放进些许茶叶,放进火塘炙烤,直到茶叶考成焦黄,茶香四溢,再把开水注入土罐,再次烧沸,也有地方会将火塘中火红的木炭放进土罐。这种茶饮后苦中回甘,焦中带香,还夹杂着少许的木炭的味道,回味悠长。


  在佤族的生活中茶也是一种美食,将茶叶做成菜,与米饭一起食用。佤族将茶叶、辣椒、大蒜、芫荽、花生等各种作料可以舂成“药菜”,据说可以治疗胃病。
  据尼桑说“普洱”一词在佤语意思是“我弟弟在的地方、我弟弟做生意的地方”。相传从前有对佤族兄弟,将茶叶用马帮驮到西盟力所乡的山烟街,与其他民族进行物物交换,换取生活物资。后来兄弟俩的生意越做越大,开始翻越景迈山来到了现在的普洱,随着生意的做大,弟弟不愿再回来就留在普洱。从此哥哥便称“弟弟在的地方”为“普洱”了。我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却实实在在表达出茶在佤族人生活的地方和茶马互市的一段过往。


  多民族茶祖孔明
  在云南茶农心中,茶是圣物。每年在采春茶的季节到来时,无论哈尼、基诺、拉祜、佤族都会不约而同地举行祭茶仪式。祭茶是茶农对天地的感激,对先民的怀念,更是对未来的祈福。在云南普洱茶产区有的祭的是古茶树,有的祭的是一方山神,还有更多的是祭拜“茶祖”——孔明。
  为什么不祭神农、陆羽为“茶祖”而偏偏祭拜孔明呢?据说是因为孔明南征的时候,曾在思茅地区大力推广茶叶种植。直到诸葛亮回到成都后,云南各郡各部落每年都有“象齿矩狗、丹漆茶蜜纳贡”。
  普洱及其附近地区许多民族都流传着“诸葛亮与茶叶”的传说。勐海南糯山上的古茶树传说就是孔明的手杖变化而来,所以南糯山又叫孔明山。甚至,南糯山人的房子都是照孔明的帽子样式修建的。
  攸乐茶山的基诺族认为自己是诸葛亮南征时遗留下来的后裔,自称“丢落”。靠着诸葛亮传下的茶籽,他们种茶为生。
  历史为上述说法提供了佐证。《普洱府志?古迹》记载:“六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侯(武侯即指三国时期的蜀相诸葛亮)遍历六山,……莽枝、革登有茶王树较它山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该z文还提到,大茶山中有孔明山,是诸葛亮的寄箭处,上有祭风台旧址。清人阮福《普洱茶记》描绘道:“其冶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独高大,相传武侯遗种,夷民当采时,先具酒醴礼祭于此。”每年农历7月23日诸葛亮诞辰这天,茶山各村寨都要举行集会,称为“茶祖会”。用猪、羊、酒、茶等祭品祭拜茶祖诸葛亮,祭拜“武侯遗种”的古茶树,请求茶叶丰盈、茶山昌盛、茶农安全。


  普洱及其附近地区共有六个民族把孔明当自己的茶祖,进行最高祭祀。千百年来,不管历史怎样沿革变迁,诸葛亮在各族人民心中的崇高形象,总是无羁无束地传颂着。思茅当年诸葛亮路过的地方有孔明山,洗战马的小河称洗马河,思茅城北郊斑鸠峰下诸葛亮扎营处建有诸葛故垒。在思茅城北斑鸠坡,曾建过武侯祠;思茅玉屏山上遗有诸葛营,老街老巷居民常燃放孔明灯,人们常对儿孙讲述马锅头的故事。昔日的茶马古道在历史的长河中若隐若现,似乎在断断续续的诉说普洱茶都那段辉煌的历史。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普洱是世界茶叶的原产地,镇沅县千家寨2700年的野生大茶树、堪称世界茶树之王、全区29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园可谓是全球最大的茶树天然博物园,活着的茶祖之地。
  链接
  作为云南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的“茶祖历史文化旅游项目”预计投资100多个亿,以澜沧景迈茶祖文化公园为核心项目,孟连勐马普洱茶文化养生谷、西盟县佤山野生古茶树群落公园为延伸项目,以“茶祖”为魂,以“历史”为线,以“文化”为体,一头神秘茶山神林、灵秀古茶溪谷,古村寨,重点开发茶祖圣山旅游、民族风气旅游、历史体验旅游、休闲养生旅游,建设茶文化旅游产业、茶生态休闲产业、茶康体度假产业、茶绿色经济产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
其他文献
那一年,我来到南方丝绸之路上最负盛名的霁虹桥, 两千多年来,这段道路没有什么变化,就连地名都没有变。“汉德广,开不宾。渡博南,越兰津。渡兰沧,为他人”。这首东汉永平12年(公元69年)所作的歌谣中,博南山、兰津渡、澜沧江就在我们的眼前。无论是李白的“蜀道难”,还是屈原的“路漫漫”,仿佛都在博南山上的春天里清晰铿锵,巨大苍茫的感受逼近了人,使人的心开阔又黯然。至于关山难越,不过是岁月的小小把戏,从古
期刊
艺术瑰宝与玉石文化的邂逅  由滇派珠宝玉石领军之首的昆明百货大楼(集团)珠宝经营有限公司,全额35亿元投资建造的亚太地区最大的玉石珠宝文化旅游大城——昆明玉器城已经成为云南玉石珠宝产业面向全球的重要平台和标志性产业基地。  融合多个支柱产业 成就产业投资掘金地  作为中国西南玉石珠宝旅游文化巅峰大城,昆明玉器城以珠宝玉石文化销售为核心,集传统民间文化,翡翠拍卖、加工、批发、零售、科研、博览,珠宝人
期刊
6月9日,南博会现场7号馆,云南画报社主题推介会盛大举行。7号馆是本届南博会“云南农信?商品服务(采购)大会”的现场,作为商品服务(采购)大会的平面媒体支持单位,云南画报社在协助云南省商务厅、云南省商务研究院完成各项工作的同时,向大会参展商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受到众多商家的关注和赞许。  《云南画报》始创于1959年,是云南唯一由政府主管主办、向海内外公开发行、以摄影专题纪实作品为主要内容的图文并茂
期刊
翻开画卷,多少优秀的风光作品来自西部,感悟人生的作品来自西部。相由心生、镜随影转,西摄生命便成为了黄艳军多年的努力与追求。以往我们看到的西部摄影作品大多是艳丽多姿,风景毓秀,生活曼妙,秘境神彩的镜头。但在黄艳军的摄影作品中,我们却看到的是莽原下悲凉的厚重,荒野下生命的顽强与雪域下精神的力量。生命的生机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与展示。其作品艺术性仿佛也完成了一次灵魂的褪色与升华。是的,经常西行中的人们
期刊
中国—南亚博览会是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由中国国家商务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并邀请南亚各国商务部门联合举办。中国—南亚博览会的前身是业已举办了5届的南亚国家商品展。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南亚国家商品展规模不断扩大,在促进中国与南亚各国的经贸交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南亚国家互利合作,2012年10月,中国国务院批准将南亚国家商品展升格为中国—南亚博览会,从2013
期刊
国家主题馆是南博会作为国际展会的重要标志性展区,通常以集中展示各国标志性文化景观吸引大量参观者。某种程度上,国家主题馆已经成为云南乃至中国了解南亚-东南亚各国奇美景观和独特文化的窗口。  走进本届南博会的主题国——尼泊尔(Nepal)的主题馆,顿时被其大气的设计和精美的内饰所吸引。尼泊尔是南亚重要的信奉印度教国家,有关宗教的元素在馆中随处可见。展馆的褐色色调,也让参观者很自然地联想起尼泊尔首都——
期刊
6月10日,第2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2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圆满闭幕。共有来自32个国家、两个地区及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共431名外国贵宾到会,境外参展国家和地区达到46个,国内24个省区市及多家央企、民企和金融机构派代表团莅会,观展人数近30万人次;展会累计外经贸成交210.3亿美元,比首届增加35.7亿美元,同比增长20.4%;签订外来投资项目508个,项目签约资金总金额7082亿元人民
期刊
巴基斯坦人喜欢吃香辣的食品,他们用胡椒、姜黄等做的咖哩食品闻名世界。如今,有越来越多的昆明人也喜欢咖喱,对于吃货们来说,来巴基斯坦的展位淘些地道咖喱回去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  编制精美的地毯、羊绒毛织品,银或黄铜制盘子,花瓶、木雕制品、民族味的洋娃娃等这些也是巴基斯坦最具代表性的小商品。让人目不暇接,只恨少生了一双眼,而性价比极高的展品,也使得钱包瘦身迅速,买到手软。有经验的买家甚至拖着小车前来购
期刊
南博会上,印度商人得意地展示着带来的地毯、家具、宝石以及手工艺品。一如1300多年前的长安城里,他们的祖先向唐朝人兜售象牙一样。中国和印度的交往,要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久远和丰富。  早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描述了一条连接中国与印度的商道——蜀身毒道。蜀,指四川;身毒,则是印度。张骞在出使西域诸国的时候,竟然在当地发现来自蜀地的丝绸,经过询问调查,才发现在中国西南,隐藏着一条通往印度,进而辗转到中亚
期刊
在大约一亿年前,火山爆发,恐龙灭绝,很多物种消失了。此时,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剧烈碰撞。欧亚板块向上仰冲,形成喜马拉雅山系和横断山系;印度板块向下俯冲,被压在两座大山底下,形成了“高压低温”的“地宫”。翡翠,这个绿色的精灵,就在这“地宫”里悄悄诞生了。  地球上唯一的优质翡翠产地在喜马拉雅山系和横断山系的交汇处,成矿带约2万平方公里。这里山峦叠翠、河水交错,热带丛林密布,山叫野人山,河称雾露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