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本课程一般是指学校根据本土资源与本校师生教学现实所开发的特色化课程,是完善学校课程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优化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资源。其中,篮球运动可以综合优化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学生的体魄与心智,是促使学生真正实现健康成长的运动项目,所以初中体育教师要懂得全面开发篮球校本课程,以便切实丰富学生的运动体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本文将从完善内容建设,丰富课程体系;优化监督机制,确保落到实处;坚持因材施教,体现人文理念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体育教师应该如何针对篮球项目开发校本课程。
关键词:初中体育;篮球运动;校本课程;策略分析
常规的初中体育教学通常是按照统一教材去安排每节课的运动内容的,存在单一、一成不变等现实问题,无法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所以初中生并不喜欢体育运动。新课改为了全面优化学生的体能素养,使其养成“健康第一”、“终身运动”等健康理念,积极提出了开发校本课程、拓展体育项目的相关建议,而这就便于初中体育教师利用深受学生喜爱的篮球运动去优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切实构建有效课堂。
一、完善内容建设,丰富课程体系
开发校本课程的第一项任务便是要根据篮球运动的教学需求与育人价值去丰富篮球课程的教学内容,由此丰富篮球教学的机会。而且,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基本目的是要优化学生的运动感受,切实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所以篮球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也应该坚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成长需求为基础。为此,初中体育教师便要全面观察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认识,由此来确定篮球校本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以便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篮球校本课程学习。
在开发篮球校本课程时,笔者客观分析了常用的篮球运动技术,并由此设立了传接球、运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等技术型校本课程,以便学生自主选择,积极参与篮球技术训练。但是,篮球教学却并不仅仅只包括技术练习,还有一些常规的篮球比赛战术、篮球比赛规则等等,于是,笔者就专门开设了两门理实一体化的篮球校本课程,即篮球战术、篮球规则。另外,由于少部分學生存在体弱多病、身体机能低下等现实问题,所以笔者也以“篮球裁判”这一校本课程对其进行了理论指导,有效满足了这部分学生的运动需求。
二、优化监督机制,确保落到实处
客观来讲,由于我国初中体育教学长期存在“应试”问题,教师习惯根据中考体育项目来组织运动训练,旨在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与运动水平。虽然初衷是好的,但是却由于过于单调而导致学生无法产生运动热情。这就有可能带来一个现实问题:即便我们开发了丰富的篮球校本课程,初中体育教师也不会将其落到实处,而是会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此,初中学校应该建立一支监督队伍,实时观察初中体育教师是否积极组织了篮球校本课程教学,以完善的监督机制与明确的奖惩制度来保证校本课程可以落到实处。
为了保证篮球校本课程落到实处,本校由年级组长带头,再由各位体育教师为组员,由此组成了监督小分队,检查各位初中体育教师是否积极组织了篮球校本教学活动,一旦发现任何“阳奉阴违”的行为,便会立即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与警告处分,如果屡次不改,则需接受一定的物质惩罚与通报批评惩罚。另外,初中生是开发篮球校本课程最直接的受益者,同样也可作为监督者去判断初中体育教师是否按照篮球校本课程组织了篮球教学活动。因此,本校开放了学生监督通道,鼓励初中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历反馈真实信息。然后,本校校本课程监督小分队便会立即取证调查,一旦确认,则会立即做出惩处措施。
三、坚持因材施教,体现人文理念
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本这一基本理念是初中体育教师开发篮球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我国教育部也正是为了更好地优化学生的学科素养,才放宽了课程管理权限,所以初中体育教师在实施篮球校本课程时,要注意坚持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主体权益,体现人文关怀,以便让所有选择篮球校本课程学习任务的学生都能切实开发自己的身体潜能。
就如在“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教学中,笔者就认真解释并演示了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这一篮球技术的规范动作,让学生懂得起跳的时候要将篮球举至肩膀之上,在身体到达最高点的时候伸臂、屈腕、指拨球,最好是在距离篮筐3-4米的时候做出这一动作。但是,本班学生却在练习这一篮球技术时产生了不同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起跳距离过低,有的学生不能在起跳时将篮球举至肩膀之上,也有部分学生在投篮的时候出现了投篮不准、动作不规范等现实问题。对此,笔者将存在相同问题的学生分为一组,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使其有效突破运动瓶颈。
总而言之,在初中体育篮球教学过程中开发校本课程可以进一步优化学生的运动感受,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保护学生的运动心理。因此,初中体育教师便要根据现实需求开发校本课程,健全监督机制,让学生真正实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吴忠.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运用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1):8+13.
[2]黄爱民.初中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J].田径,2018(02):33-34.
关键词:初中体育;篮球运动;校本课程;策略分析
常规的初中体育教学通常是按照统一教材去安排每节课的运动内容的,存在单一、一成不变等现实问题,无法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所以初中生并不喜欢体育运动。新课改为了全面优化学生的体能素养,使其养成“健康第一”、“终身运动”等健康理念,积极提出了开发校本课程、拓展体育项目的相关建议,而这就便于初中体育教师利用深受学生喜爱的篮球运动去优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切实构建有效课堂。
一、完善内容建设,丰富课程体系
开发校本课程的第一项任务便是要根据篮球运动的教学需求与育人价值去丰富篮球课程的教学内容,由此丰富篮球教学的机会。而且,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基本目的是要优化学生的运动感受,切实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所以篮球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也应该坚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成长需求为基础。为此,初中体育教师便要全面观察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认识,由此来确定篮球校本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以便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篮球校本课程学习。
在开发篮球校本课程时,笔者客观分析了常用的篮球运动技术,并由此设立了传接球、运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等技术型校本课程,以便学生自主选择,积极参与篮球技术训练。但是,篮球教学却并不仅仅只包括技术练习,还有一些常规的篮球比赛战术、篮球比赛规则等等,于是,笔者就专门开设了两门理实一体化的篮球校本课程,即篮球战术、篮球规则。另外,由于少部分學生存在体弱多病、身体机能低下等现实问题,所以笔者也以“篮球裁判”这一校本课程对其进行了理论指导,有效满足了这部分学生的运动需求。
二、优化监督机制,确保落到实处
客观来讲,由于我国初中体育教学长期存在“应试”问题,教师习惯根据中考体育项目来组织运动训练,旨在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与运动水平。虽然初衷是好的,但是却由于过于单调而导致学生无法产生运动热情。这就有可能带来一个现实问题:即便我们开发了丰富的篮球校本课程,初中体育教师也不会将其落到实处,而是会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此,初中学校应该建立一支监督队伍,实时观察初中体育教师是否积极组织了篮球校本课程教学,以完善的监督机制与明确的奖惩制度来保证校本课程可以落到实处。
为了保证篮球校本课程落到实处,本校由年级组长带头,再由各位体育教师为组员,由此组成了监督小分队,检查各位初中体育教师是否积极组织了篮球校本教学活动,一旦发现任何“阳奉阴违”的行为,便会立即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与警告处分,如果屡次不改,则需接受一定的物质惩罚与通报批评惩罚。另外,初中生是开发篮球校本课程最直接的受益者,同样也可作为监督者去判断初中体育教师是否按照篮球校本课程组织了篮球教学活动。因此,本校开放了学生监督通道,鼓励初中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历反馈真实信息。然后,本校校本课程监督小分队便会立即取证调查,一旦确认,则会立即做出惩处措施。
三、坚持因材施教,体现人文理念
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本这一基本理念是初中体育教师开发篮球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我国教育部也正是为了更好地优化学生的学科素养,才放宽了课程管理权限,所以初中体育教师在实施篮球校本课程时,要注意坚持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主体权益,体现人文关怀,以便让所有选择篮球校本课程学习任务的学生都能切实开发自己的身体潜能。
就如在“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教学中,笔者就认真解释并演示了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这一篮球技术的规范动作,让学生懂得起跳的时候要将篮球举至肩膀之上,在身体到达最高点的时候伸臂、屈腕、指拨球,最好是在距离篮筐3-4米的时候做出这一动作。但是,本班学生却在练习这一篮球技术时产生了不同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起跳距离过低,有的学生不能在起跳时将篮球举至肩膀之上,也有部分学生在投篮的时候出现了投篮不准、动作不规范等现实问题。对此,笔者将存在相同问题的学生分为一组,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使其有效突破运动瓶颈。
总而言之,在初中体育篮球教学过程中开发校本课程可以进一步优化学生的运动感受,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保护学生的运动心理。因此,初中体育教师便要根据现实需求开发校本课程,健全监督机制,让学生真正实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吴忠.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运用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1):8+13.
[2]黄爱民.初中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J].田径,2018(0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