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诗意的课堂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qu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科技在教学中的普遍运用,语文教学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一时间传统的语文教学被放进了历史的博物馆。但静下心来仔细审视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课堂失去了语文教学原有的本色。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去做,才能还语文课堂以原汁原味的语文味呢?
   一、语文课要有琅琅的读书声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要做到这些,必须注重读书。读是根本,没有读,就没有感悟和理解,就没有语感的生成,就没有情感的熏陶,就没有语言的积累和运用。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读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它的读都是以此读为基础的。宋代教育家朱熹对于读书不仅强调读准,还强调读的遍数要多,他说:“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颂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2.有感情地读。这是理解后的读,是升华的读,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朗读,对课文产生独特感受的美读。这时的情感得到升华,通过朗读创造性地表现这种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深情。如我教《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我从悬崖上一步一步走下来”这一部分,此时此刻,学生的读书声中就清晰的表达出了“恐惧、有了信心、信心大增到自豪”的心理变化过程。学生读得那么投入,那么动情,甚至有的学生满眼泪水,这样就读出了感情,有了这样的感情朗读,语文味自然就浓了。
   二、语文课要有语言的品味
   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说“语言文字中已经蕴含了丰富活泼的情感和意趣,蕴含了广博丰厚的文化积淀。学好语言文字,自然领悟和接受其人文的熏陶和文化的营养。无需脱离问题,脱离语言去宣教。”语文学科本身的任务就是对语言的玩味和感悟,因为文章中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都传达出作者深沉细腻的感情。因此,只有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认真品词赏句才能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让文本语言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田。课堂才不会显得浮华、浅薄;学生才能更好地读出味道来。
   三、语文课要有写的训练
   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进行写的训练,是在积累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这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仿写。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每篇文章其实都是写作的范文,作者的遣词造句,构段谋篇的方法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都是学生模仿和待以迁移的对象。例如,我在教学《故宫博物院》时,让学生按方位顺序复述完故宫的建筑以后,要求学生仿其写法,按方位顺序写一篇作文《我们的学校》。通过仿写,学生内化了这些写作方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续写。一篇文章学到有味儿时,文章的情感上升为自己的情感时,自然会产生一种感觉——不写不快。这时就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好时机。如在总结《孔乙己》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写的训练:“文章的末尾说:‘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却死了。’那么孔乙己到底怎样了呢?请大家续写一下孔乙己的未来。”通过这一写,既升华了情感,又训练了语言。语文味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四、语文课还要有大胆的质疑和激情的辩论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堂要活起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可能让课堂活起来。那怎样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呢?这活的源头无疑就是质疑和辩论了。因为没有质疑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不会有辩论与合作。没有辩论与合作的课堂怎能活起来呢?因此,语文课要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并辩论起来。在教《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有位学生在评价文中的父亲时,对这位父亲的作法提出了质疑,他认为父亲的做法太冒险了,这很有可能让孩子受到伤害。于是引发了学生对中西方不同教育方式的讨论。于是,合作辩论让这堂课达到了高潮,学生的情感教育也得到了升华,自然语文味就显现出来了。
   总之,语文课堂只有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听到学生激烈的辩论声,听到学生深情的展示朗读声,语文课才算回归了本色,上出了 “语文味”。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现今的语文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新课堂的要求,合作、讨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才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其次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中
期刊
如今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功利化,授课内容完全根据中考题型决定。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在一张张多媒体幻灯片地快速放映下,在学生“不假思索”奋笔疾书地摘抄下,在老师一厢情愿滔滔不绝地灌输下,悄然落幕。填鸭式的教学替代了启发式的教学,语文的工具性不断凸显,而人文性却始终黯然无光,不受重视。   张凤娟老师这样理解文本细读: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收获是衡量一节语文课深度的重要标尺——单纯就文本而文本的语文教学不
期刊
一、给学生选择的权利   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不要求所讲的内容学生全部掌握,也不要求一节课讲多少知识点,不妨穿插一定的课外知识,高起点,低要求,让学生感受语文世界的丰富和有趣。我们只要把学生引到河边,至于怎样喝水,是学生自己的事。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给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例如《奇妙的克隆》一文中,由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我给他们讲了韩国的“黄禹锡事件”;关于克隆的意义,我
期刊
2014年12月13日,在临沂第23中学举行了罗庄区语文“省培”参训教师学习成果专题汇报会暨青年教师培训会。通过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感慨颇多,下面将我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且行且思,脚踏实地   作为一名青年语文老师,我深刻地知道学无止境,教无止境,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做到且行且思,脚踏实地。   (一)朗诵   语文要有语文味,语文味何来?来自于我们平常语文课堂的动
期刊
一、注重写字基本功训练   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工程,识字过程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认清字形,三要了解字义。认清字形和读准字音往往又是通过读读写写来实现的。所以,在教学生字词时,离不开写字教学。在小学写字教学中,我们老师普遍讲解的是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和笔顺规则,很少讲字的间架结构和形体美,也很少去纠正学生不良的写字姿势和不规范、不整洁的现象。在批改学生写字作业时,重视了笔画的完整性,放
期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认为:“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重新评价师生关系这个传统教育大厦的基石,特别当师生关系变成了一种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的时候,这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由于一方在年龄、知识和无上权威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另一方的低下与顺从的地位而变得根深蒂固了。在我们当代的教育界中,这种陈腐的人际关系,已经遭到了抵抗”。“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
期刊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   一、比较性阅读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来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收到开阔视野
期刊
12月13日,作为工作未满三年的青年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语文学科“省培”成果汇报会。虽然只有短短半天的时间,但这次会议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刘仁娟教师和顾晨旭教师的课堂展示,让我饱食了一顿语文的大餐,名师的智慧和特色,深深地感染了我。张磊主任做的《且行且思,脚踏实地》的汇报,更使我受益匪浅。回来之后对照学习的内容,我一直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认为自己还需要从以下几个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几年了,我校广大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改革,语文课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语文课改已经深入的今天,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逐步确立,民主和谐的气氛得以形成,互动探究的形式不断丰富。在这方面,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一、实施课改,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  1.学生观。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和主动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教师要不断了解、分析学生的差异情况,因材施
期刊
新课标要求高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这个要求说起来轻松,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却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要达到这个要求,当务之急是要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   一、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   (1)指导性朗读。读书写字是中学生一个基本的技能,而“读”更能体现一个学生最基本的素质。在古诗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