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顶公司:消解的身份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0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没有距离感的社会里,人们的身份是否也可以消解,隐没在一个个符号的背后?一个微博名字就能代表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一段二进制代码就可以概括一个人一生的悲欢离合,那么把艺术家消解在商业社会背后,是不是会更符合这个没有距离的社会?在徐震看来,“没顶”代表了一种没有主体的制造,既没有艺术家,也没有文化身份,它暗示的是一种“无名的生产”。
  “没顶”是“Made In”的中文谐音,有一种永远在制造中和进行中的意思。“没顶公司”可以说是中国最奇特的公司之一,因为它的盈利对象是最具有“非盈利”气质的艺术。“没顶”的创办人徐震,原来也是一位艺术家,在圈内一直以大胆妄为、幽默搞怪著称。在2009年,他决然抛弃“徐震”的名号,创立“没顶”,隐没到“公司”的背后,之后便开始不接受任何个人性质的采访,连个人照片也都不再公开发表,带着一支团队变身“集体生产”。对这个新冒出来的奇特公司,艺术界大为诟病,因为它太商业了,十足的消费主义怎么能和艺术挂起钩来?然而,徐震并不介意商业不商业的问题。他说:“艺术家最好不能商业,这是很初级的问题。在如今这个消费主义的社会,任何东西都能被消费,人活着已经被消费了。所以,不存在艺术品商业化的问题。”
  既然是公司,“没顶”当然有一派公司的样子,上班要打卡,员工要有五险一金,公司运作要讲求效率。也正因为这样,“没顶”的作品出产量很高,远远高于其他独自一人创作的艺术家,这倒是与“艺术生产力”这样的流行词汇非常搭边。不过,即便成立了这么久,“没顶”还是常常受到质疑,为了反消费,干脆商业化,那么所谓的艺术独立性该怎么办?徐震却只是这样解释道:“我们的工作不在普通的艺术范围里,作品不是让人简单地觉得好看,作品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的文化态度。可现在的人不关注态度,他们只关注‘前卫’和‘当代’。这两个词的概念,没人能说明白。”在没顶公司这里,曾经被认为南辕北辙的艺术与商业,如同磁铁两极,被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iLOOK:没顶公司最近做了一个“距离产生美”的展览,为什么会做这样一场展览?距离和美的关系是什么?
  没顶公司:“距离产生美”是由GUEST小组、没顶公司、TOF小组共同策划和创作的一个展览。距离产生美,是美学的一个著名命题,说的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必须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没顶公司把这个命题冠以绘画的名义再次讲述了一番,此时它就演变成一场关于如何去欣赏绘画的行为探讨。展览里,艺术家们都用自己的独特视角和逆向思维通过作品来打破这种“距离感”。在这里,“距离产生美”中的距离不再是远的象征意义,而是近,是交叉。“美”成为了那段尝试解放的“距离”。
  iLOOK:为了表达这样的“距离”与“美”,艺术家们具体是怎么创作的?
  没顶公司:这次没顶公司在“距离产生美”主要展出的是《动荡》行动绘画系列,我们通过喷漆颜料创造了不同的绘画效果,画布上留了喷头展示作品制作过程,同时也涉及涂鸦与行动的因素。另外,像我刚才说的,这次展览还与其他两个艺术团体的作品共同进行了展出,其实大家彼此间事先并没有合作,但是最后作品气氛不谋而合,都用艺术作品讲述这种“近距离”。
  iLOOK:既然是公司,“没顶”是不是也有不同部门的划分?
  没顶公司:对,我们目前有行政部门、研究部门、创造部门三个。没顶公司也另外管理和策划一些艺术项目,还管理着线上艺术社区。
  iLOOK:“没顶”一共有24个人,他们都会参与到创作中吗?
  没顶公司:24人是我们的整个团队,里面包括艺术家们,他们进行主要的创作。没顶公司的成员们兼有独立艺术家的身份,在公司之外也会创作他们自己的作品,公司不会干涉成员在外的独立创作。
  iLOOK:艺术创作是比较主观的,当这些独立的艺术家们成为一个整体来创作的时候,是不是需要一些范围或是界限来帮助大家达到一种一致性?我们看到的这些作品是怎么创作出来的?
  没顶公司:对。我们有人出方案、计划,有人具体实施。当大家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就会由艺术总监来协调。再或者就是艺术总监直接提出创意,再交给其他人执行。我们常常会开一些创作会,大家在一起讨论、创作,我们都不在乎艺术品与自己有多大关系。所以没顶公司的作品都是集体力量的结晶。
  iLOOK:没顶公司的许多作品充满幽默元素,但也有人会评价说一些作品幽默过头变得很“冒”,你们怎么看待这样的评价?
  没顶公司:对于艺术家来说,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发展,不一定每次非要去刺激什么东西来作为对自身的回答。艺术家可以做一些莫名其妙的、可能会失败的作品,这挺好的。不生小病就生大病,做一些小的失误可以避免掉后面很多大的失误。
  iLOOK:和陈冠希的合作。似乎一直是绕不开的话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合作?
  没顶公司:我们和陈冠希合作,是运用监视系统、眼睛图案和涂鸦运动等元素创造出一系列的作品,以探讨观看的社会现象,这在2011年的ClGE艺术博览会上展出过。之所以和他合作,是因为除了演员的身份,陈冠希最近几年也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比如时尚服饰和艺术领域的探索,他的创作涉及油画、装置、雕塑等各种形式,在新加坡还举办了首次作品展“I Hate You for Looking”。他对街头文化、涂鸦、摄影什么的挺感兴趣,当然,这并不是说他有一个当代艺术的方式,而是有一个当代生活的方式,这也是我们和他合作的原因之一。
  iLOOK:许多人认为这是你们的一种炒作。
  没顶公司:说到炒作,当代艺术的炒作已经变成常态了,又有什么不可以的?
  iLOOK:如果只做商业化的“生产”,那么艺术对社会的“责任”又要怎么体现?
  没顶公司:艺术工作者应该在每个阶段都能找到自身和社会的关系。有时候这种关系是保持一个距离,有时候也许就是一个赞美者或者批判者,但不是单调的。
  iLOOK:说到“距离”,“没顶”认为中国艺术界与国际艺术界之间的距离是什么样的?
  没顶公司:中国艺术界与国际艺术界的关系就像中国与国际的关系一样,任何东西之间的关系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距离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其他文献
受德国当代著名珠宝设计师Katharina Moch大力鼓励并称赞的上海当代首饰设计师柴吉昌,在国内的学习经历几经波折,先误打误撞考入上海东华大学时装设计系,再转投上海著名画家邵隆海先生门下,之后又考入同济大学学习珠宝设计,但毕业后他仍然不满意自己的现状:“工作不是创作,珠宝制作不过是一门熟练工。”他满腔创作的热情总是涌动心头,最后,他自己来到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完成了硕士学位。  柴吉
期刊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每个人都像是一座孤岛,有自己的浪花与涛声,却未曾与别人分享。然而互联网像一根闪光的电极将所有人连接在了一起:通过终端就可以触摸着了解世界;想要知道当下的新闻,只需要轻点鼠标的一瞬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在我们的生活里越来越模糊,世界变得越大,距离变得越小。  然而抛开互联网本身来说,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似乎也受到了这种无距离的深层的影响,本期的三位嘉宾就从各自的角度探索了这个无距离
期刊
《北京爱情故事》中的林夏,最终也没能收获自己的爱情,但是却赢得了几乎所有观众一边倒的欣赏和赞扬,林夏的扮演者张歆艺也通过这个角色开始被大家熟悉并了解。生活中的她被朋友和粉丝们称为“二姐”,很多人觉得她的性格和电视剧中的林夏很像,但是她说,大胆、执著的林夏其实只是大学时代的自己。现在的她虽然还是大大咧咧的,但是却已经开始懂得照顾身边的人的感受,会像爷们儿一样扛起自己的生活,也会争取在适当的时候给自己
期刊
在远离城市的偏僻山野,许多少数民族至今仍在用歌声传承文化和情感,他们的声音与外面的世界有所隔阂,外人轻易不得听闻。从事民间音乐采集工作的施坦丁和她的法国爱人Laurent Jeanneau数年如一日地深入少数民族村庄,与当地人一同生活,收集和整理那些未经修饰、原汁原味的“野生”音乐,并通过CD、网络等现代化途径传播。两个平行世界间的距离因此被拉近,在某种程度上,这过程应该也是“采集者”自身的精神回
期刊
小时候我们都觉得妈妈的衣服总是有那么多漂亮的花色和样式,而爸爸的衣服总是颜色单一、样式老套,虽说有些经典的板型和舒服的面料,但总是觉得少了些颜色和花样。到了现在,好像男装依然不如女装那样花样繁多,在这个标榜个性的时代,总显得有那么点单调。而这也正是一直觉得男装市场很无聊的设计师叶伟城创立“不止WHY”原创男装品牌的原因之一。  “不止WHY”创立于201 2年,是叶伟城和杨朗朗在2011年底所成立
期刊
牛仔裤、牛仔上衣、牛仔衬衫、牛仔帽,甚至还有牛仔的内衣,但凡能想到的时尚单品,牛仔面料都能露一小脸儿。人们热爱牛仔面料的原因已经不是它一开始方便干活儿的特性了,现在的它代表的是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精神。今天在牛仔面料的花花世界中,香港设计师廖庆元(Victor Liu)将牛仔面料玩儿得花样百出,他用独特的思想和工艺给人们展现出了牛仔面料的另一面。  牛仔面料经历的年月越长就越好看,这也是“养牛”兴起
期刊
在艺术家蔡志松看来,世间的万事万物都由许多因素聚合而成,因此一切随时都可能分解和消散,人永远无法掌握变化的规律。他以“浮云”系列雕塑来阐释对人生的看法,通过充气、悬挂甚至磁悬浮技术让钢制的云朵悬浮起来,而这些人为创造距离的形式,某种程度上可能也是他性格的一种呈现:不温不火、不急不躁,退后一步,在观察事物的同时不断加深自我的认识,最终得到精神的升华和宁静。  蔡志松的经历看似一帆风顺,从中央美术学院
期刊
“绅士”这一称谓所代表的那些有着不错品位、并且时刻彬彬有礼的男性,无疑在任何时代都非常受欢迎。不过绅士们在着装上似乎总显得有点儿墨守成规,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他们可能不够有趣,也不够时尚。所以服装设计师赵陆阳想通过设计来塑造一个“摩登绅士”的形象,她的“Montage”系列男装乍一看挺常规的,好像更适合在正式场合穿,可是将“衣服”印在布料上的特殊设计以及在一些细节上花的心思,足以让西服、衬衫和裤
期刊
现在这个年代,若是家里有点背景,啃老、拼爹便再正常不过。但是詹朴却不一样,他的父母在台湾岛内都是名人,但他却靠自身的努力证明了自己在设计上的能力:以第一名的成绩本科毕业于台湾辅仁大学针织服装设计和印花专业,以优异成绩硕士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女装设计专业,更是近年来唯一一位登上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毕业时装秀的中国台湾学生。他经历过比普通家庭的孩子更苦的日子,也许正是这种每天都跟同学们一起奋斗、每天都一
期刊
现今社会人们在越来越丰厚的物质条件下,更喜欢追求拥有个人风格的穿着标准。有的人喜欢用衣着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有人喜欢在追寻个性的同时用时装语言拉近彼此的距离,看看这些时尚潮人展示的无距离穿衣法则是否合你心意。  你平时穿衣的风格是怎样的?  要么繁复奢华,要么极简考究。但是一到冬天基本就只有黑白灰了。  你觉得服装会有距离感吗?  当然有!奢侈品类和平价亲民类的服装给人的距离感就完全不同。材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