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金中国:胡润专打富豪的主意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uieui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档案·胡润]
  1970年,出生在卢森堡;
  1988年,在日本留学,
  1989年~1993年,就读于英国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其中199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留学;
  1993年~2000年,就职于安达信会计事务所(其中1997年~1999年在上海工作,其余时间在英国伦敦);
  1999年、2000年,出于个人兴趣开始做《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
  2001年,从安达信辞职,成为《福布斯》杂志中国地区首席调研员,
  2002年底,离开《福布斯》,开始与《欧洲货币》杂志合作制作富豪榜,
  2005年,创办自己的公司,推出胡润百富榜。
  1990年,当来自英国的青年胡润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9年后,他自己的中文名“胡润”会成为传媒追踪的焦点。从1999年开始,这位年轻老外连续8年推出中国百富榜单,将“胡润”这两个汉字打造成了金字招牌。凭着这个金字招牌,胡润不但进入社会名流圈子,而且成为了中国顶级富豪阵营的“领队”。
  
  中国人民大学的交换生
  
  当18岁的胡润遭遇生平第一个“一点运气”时,这个懵懂的英国少年不会意识到,18年后他将由这点运气出发,引出一连串的精彩故事。
  那时候,胡润刚刚高中毕业。他所在的学校设了一项特殊的奖学金:去日本学习一年。由于奖学金数额很高,又要求申请者能够“代表学校的形象”,大家都认为入选的难度很大。胡润壮着胆子将自己的申请书递交了上去,转身便将这件事情给忘了,直到学校通知他去参加面试。胡润幸运地赢得了胜利——只有他一个人申请了奖学金。
  在好运气的面前,人的胆子似乎一下子大了很多。1988年,一句日文都听不懂的胡润竟然横生出“一个人背上行囊跑去日本”的胆。来到日本这个亚洲的经济中心,胡润第一次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神奇。而成为他日后人生转折点的是,他喜欢上了中国汉字,并开始对中国产生兴趣。
  一年后,他以“交换生”的身份来到中国人民大学那段时间,他游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大多数的城市我都去过”。
  1993年,回到英国的胡润,第一份工作选择了著名的安达信公司。初衷只是希望有一份好的工作。他用了三年时间通过了上岗前的培训考试,并拿到了注册会计师执照。通过培训后,胡润选择自己创业。当他准备向公司递交辞呈的时候,对方却意外地问他,“想不想去上海工作?”胡润想了几天,同意了。
  
  “混迹”上海滩
  
  从日本到北京,再到伦敦,再到上海,空间的转变,总是包含着神奇的偶然性。胡润把它归结为“跟着感觉走”。那时候的上海,到处是工地。尽管看起来乱糟糟的,胡润却隐约看到,这里的机会要比按部就班的伦敦“多很多”。
  在上海的前两年,身为安达信上海公司职员的胡润,每天“疯狂工作,疯狂玩耍。你有机会和这个行业中最聪明的人一起工作。世界上最聪明的公司可能就是你的客户;报酬好,培训机会也很棒”。
  可是两年前在脑海一闪而过的机会,却始终没有出现。已经27岁的胡润开始“内心怅然”。于是,1997年底,他给父亲打了一个电话。
  这个电话此后在公开场合被多次提及,它被认为是胡润“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那一天,胡润把自己在上海滩东闯西荡然而却搞不出名堂的苦恼告诉父亲,父亲一语惊醒梦中人:“你有没有搞明白,在中国,在上海,你是谁?”
  那一刻,胡润知道了,凭自己现在的处境,只有出名,让自己成为一个“谁”,他才有机会。
  从1990年胡润第一次来中国,到1997年又到上海工作,在他的个人感受中,每一次与老家朋友聊天时,对方都会问他,中国怎样?胡润认为,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状态。外国人都喜欢听有钱人的故事,他们也有本国富豪排行榜的榜单,而当时中国还没有。“于是我想,那我就来做这件事情吧!”这个突发的灵感让胡润兴奋不已。
  
  图书馆出笼第一张“富豪榜”
  
  他找来两个朋友,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了“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的编排工作。说起来,最初的这项工作更像是一件体力活,尽管繁琐却极易人手:那个时候没有四通八达的互联网,没有精彩迭出的财经报纸,也很难看到中国的上市公司。于是,大多数时间,他和他的朋友都窝在上海图书馆,通过阅读大量的报纸,寻找中国最有钱的人。“最简单的,克林顿来华,和哪家企业主握过手,这无疑是我应该关注的。”
  在折腾了几个月后,胡润好不容易拿出了一份仅有50人的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接着他想,要想让人们知道这样一份榜单,从而知道制作这份榜单的人,必须找到一个“有分量”的传播途径。
  很快,他锁定了三份世界闻名的商业杂志:《福布斯》、《商业周刊》和《财富》。在查到杂志的联系方式和总编名字后,胡润心神不宁地以传真的方式告诉对方,他有这样一份榜单。而这一次的“面试”并没有让他等太久。
  “第二天《福布斯》就给了我答复,对方表示很有兴趣!”胡润狂喜不已,他明白自己的决策是对的,世界在关注中国,而他自己也获得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福布斯》的编外调研员
  
  胡润与《福布斯》之间的故事,是大家所熟知的:胡润作为独立的调研员开始为《福布斯》编制富豪榜。2000年底,做着第二个富豪榜的胡润辞去了安达信的工作,开始在欧美20多所大学宣传自己的新事业,并在香港注册了“亚润商务智源咨询公司”。
  这是一次“各取所需”的合作。仅从数字上看,胡润似乎亏了——他的回报,只是每年几千元的稿费。但另一个数字,却指向另一个结果——1999年,榜单中愿意和他面对面聊天的富翁为零,2000年,有五六人,2001年有三四十人,2002年有60人左右,现在,“几乎百分之百”。
  对于中国的富人阶层来说,胡润曾经代表着《福布斯》,一个能将他们推向世界、让他们在整个地球上“扬名立万”的人物,而对于那些迫切想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的外国人来说,他是中国富人俱乐部的“领队”,是他“不容分说”地让中国富人暴露在了世界的聚光灯下,来了一场“称斤论两”。
  
  与《福布斯》交恶
  
  2003年初,由于分歧,胡润结束了和《福布斯》的合作。至今胡润仍然觉得委屈。他认为:“跟《福布斯》还是‘再见’得太晚。”
  在香港花很少的钱注册公司之后,他就一直力图在内地成立自己的公司,并着手准备做“胡润制造”这个品牌了。但他还是有点昏了头,毕竟一个29岁的会计师上了《福布斯》的封面,让人想想都兴奋。可是,这个风光一时无二的男人,被对方抢先将了一军,最终只是扮演了一回《福布斯》在 还未制定出“中国战略”前的一个过渡角色。
  2003年1月23日,按惯例,《福布斯》和胡润续签2003年排行榜合作合同的日子到了,但胡润迎来的却是其制造富豪榜生涯的最大打击。《福布斯》高调地在上海金茂大厦宣布:《福布斯》将在中国设立办事处,任命范鲁贤为《福布斯》上海办事处的首席代表,并公布了他们进军中国市场的一个庞大商业计划。还未做好准备的胡润,一下子成了被摘除王冠的国王。《福布斯》单方决定将自行调查、编制富豪榜。他们对外的解释是,胡润“利用富豪榜做了太多的自我宣传”。
  
  联姻《欧洲货币》
  
  2003年,中国内地富豪榜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版本:一个是《福布斯》版,另一个则是胡润版。连续4年为《福布斯》编制中国内地富豪榜,同时也以该富豪榜而闻名的胡润与《福布斯》分道扬镳后,和国际著名传媒集团“欧洲货币投资机构”亚洲区总裁史托尼走在了一起,双方宣布合作推出“中国大陆百富榜”。有了这家被视为金融界权威的英国杂志做后盾,胡润开始继续他的内地富豪的编排工作。
  胡润称,与“欧洲货币机构投资”的合作是“共同投资”,这与以前同《福布斯》合作时出售自己的排行榜不一样。胡润因此称自己“找到了合作者,而不是新东家”。这位新合作者,根据自己掌握的数据库和信息渠道,给胡润的“百富榜”提供可靠的资讯。
  “跟‘欧洲货币机构投资’的合作让我更有信心,因为它在国际金融界有着非常权威的地位。”胡润说。“欧洲货币机构投资”有专业的研究机构、全球化的发行渠道以及在业界巨大的影响力。的确,“欧洲货币机构投资”让胡润充满信心,因为它给了胡润一个比三年前更合乎游戏规则的平台——欧万利(中国)公司。相比与《福布斯》的合作,胡润不再是一个游离在“体制”之外的调研员。
  据介绍,“欧洲货币机构投资”一向以一流的媒体和论坛著称。这个本部位于伦敦的上市公司,在全球拥有160多份出版物,其中包括最著名的《欧洲货币》、《亚洲货币》和在美国发行的《机构投资者》。其根据每年世界各国和地区金融业上一年度的赢利情况、业务创新及竞争能力等方面的业绩表现,评选出当年全球金融业最佳成就奖和各国最佳银行。同时,《欧洲货币》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商业银行按资本实力进行排名,评选出当年新兴市场前250家大银行。中国银行曾9次被《欧洲货币》杂志评选为年度“中国最佳银行”。
  虽然“欧洲货币机构投资”早在1985年就在中国组织过金融和资本论坛,但在中国大陆并没有工作人员。当时分析人士认为,与胡润的合作,是“欧洲货币机构投资”进入中国内地的第一声号角,因为此前双方已经宣布,将在当年秋天共同出版一期中英文双语特刊——《中国货币》。这个合作的契机也为以后两者决裂埋下伏笔。
  
  再次“离异”
  
  对待两个合作者,胡润犯了同样一个错误。2003年《福布斯》宣布终止与胡润的合作时将原因归结为“胡润利用富豪榜做了太多的自我宣传”,而在同“欧洲货币机构投资”合作两年以后,胡润同样因为这一原因与其“离异”。
  2005年秋,胡润最新完成的富豪排行榜以及IT榜、零售榜等系列排行榜即将在上海发布。在榜单出炉前,一个引人关注的传闻得到证实:胡润正式与《欧洲货币》“离异”。
  “这是不是意味着《欧洲货币》已正式与你解除合作合同?”当媒体就此采访胡润时,他起初以双方还在举办活动方面的合作为由,拒绝承认。不过,媒体从《欧洲货币》处得到了证实。后来在传媒的多次追问下,胡润也最终承认了这一事实。
  之前有人士分析称,胡润的投资者撤资是因为没能赢利。因为《欧洲货币》与胡润合作出版的《欧洲货币中文版》,两年下来入不敷出。特别是胡润的百富榜推出多次,其新意以及变化的空间已相当有限,而榜单制作的投资金额以及投资风险都很大。
  对此,《欧洲货币》有关人士透露,《欧洲货币》与胡润在2005年1月已经分手。分手主要是因为胡润在利用《欧洲货币》的资源,进行自我宣传,却没有把《欧洲货币》推向中国市场。“作为投资方,肯定不愿意。”而胡润的助手汤晓慧也曾向媒体披露,胡润早在多年前就有自己闯天下的打算了。
  
  专打富豪的主意
  
  不论胡润和《欧洲货币》分手的原因是什么,事实上,胡润确实早有单飞的准备。据了解,胡润在与《欧洲货币》合作时,一直在该杂志封面上使用“百富”字样。胡润团队一位内部人士称,按照胡润的计划,他们一直准备创办《百富》杂志,并且已经为之申请了香港期刊刊号,准备在中国内地发行。2005年初,胡润开始以“胡润百富”的名义推出百富榜以及一系列相关产品。
  胡润没有理由不自立门户。7年前,胡润每制作出一张富豪排行榜,只能从《福布斯》杂志获得几千元的稿费。今天,他的富豪榜单却能为他带来每年超过千万元的收入。
  7年过去,富豪榜的魅力正在衰减。胡润也承认,编制富豪榜本身并不赚钱,但“它创造的平台是有赢利模式的”。这种模式就是在替富豪排队的时候,自己也“插队”成为千万富翁。
  胡润表示:“我不否认,我也是千万富翁,赚钱的方式也是一般媒体赢利的方法:广告和活动赞助。”而一条顺理成章的路子是将积累的名声和资源快速转化为商业模式。
  排行榜只是产品之一。几年来,这一产品系列不断地丰富。从1999年只有几十个人的富豪榜,到随后的行业子榜、慈善榜,再到连续两年的“富豪之选——千万富豪品牌倾向调查”,胡润先以不断细分的各种榜单将各行各业大小富豪一网打尽,然后以慈善榜帮助富豪们树立形象,进而围绕富豪们的衣食住行再给各大奢侈品牌进行排名。
  但胡润显然不想让自己的产品最终成为一个让大众来讨论的东西,它的价值在于成为企业和金融界的一种参考工具。从亚润智源公司中国地区首席调研员到身为欧万利(中国)总裁再到胡润百富,很明显是一种赢利模式的转变。看得出,现在的胡润在吸引众人眼球的同时,也和这些富豪们以及做富豪生意的众多品牌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比如,将来上榜的企业家都可能会以不同的形式加入到他的俱乐部中去,因为最终他们会在那里找到需要。
  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把富豪们聚集起来,找一个品牌赞助商,搞一场衣香鬓影的慈善拍卖会或者名流晚宴。富豪们得到与圈内人交流的机会,奢侈品牌得以直接向目标消费者施加影响,而“胡润百富”则收获了名声和收入:然后富豪介绍更多的富豪,吸引更多的品牌,“胡润百富”的触角便可日渐深远。从前年开始,胡润富豪排行榜与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场签署了3年的冠名合同。IT百富榜和胡润强势榜则分别由奥迪与宾利汽车冠名。目前,与其合作过的奢侈品牌已接近百个。
  围绕富豪还可以做什么?有了奢华旅游展,“胡润百富”会不会开发高端旅游或者策划一个奢华地产展?富豪们的选择无穷无尽,这也意味着“胡润百富”的生意有充足的想像空间。
其他文献
胡润排行榜出来后,张茵一直在美国,想采访她的众多国内媒体只好“望洋兴叹”!记者联系到了玖龙公司主要负责与外界沟通的行政部关经理。关经理表示,董事长因为工作繁忙,再加上约访的媒体太多,根本无暇应付。但他最后还是同意将记者采访的意愿转告张茵本人。  10月18日,记者突然接到关经理的电话,张茵同意于10月20日接受采访。  下午3时30分左右,桌上的电话响起。电话那端的人很客气地做自我介绍:“你好,我
期刊
她之所以能够做成大事,离不开她对艺术品鉴赏与生俱来的天资;离不开她对情感忠贞的本质与品格;更离不开她能够扛住创业艰辛的毅力。  她用温柔的魅力演绎女人的美丽。    驻颜有术    坐在我面前的这个女人,如果知道她的真实年龄,你一定会大吃一惊。与共和国同龄的她看上去青春依旧。她就是赵小蝶化妆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小蝶,一位被称为“美丽蝴蝶”的女性。驻颜有术的她让众多女性望尘莫及。她谦虚地称自己已经做到
期刊
【人物档案·王振滔】    1965年5月,生于浙江省永嘉县黄田镇。  1988年以3万元资金起家,创办了永嘉奥林鞋厂。  1998年,导入连锁专卖特许经营制,引发了中国皮鞋业实行连锁专卖特许经营的旋风。  2001年,在上海南京路开出了温州鞋业的第一家连锁专卖店。  2003年,与意大利鞋业第一品牌GEOX公司成功签约;同年,斥资10亿元与重庆市璧山县签约建设“中国西部鞋都”。  2004年,联
期刊
1999年,从江西来北京的柯龙瑞做着果蔬饮料的买卖,但他并不满足。他相信这些水果蔬菜潜在的附加值更大,可他一时又不知从何下手。  一天,柯龙瑞的妻子把黄瓜切成一片一片的,敷在脸上保养皮肤,这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想,如果把水果蔬菜加工成专业的美容产品,肯定会有不小的商机。后来,他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中国每年有400亿的美容市场,而且还在高速增长。这让他坚信闯荡这个市场,前景定会广阔。  接下来的几个月,
期刊
在深圳,有这样的一个打工妹,她专职帮人“填书架”,仅此一招,不仅让她每月平均赚到3万元,还让她提前跨入了有车有房的小康一族。    排排书架藏商机    1999年7月,陈洁莹大学毕业后踏上了南下深圳的打工之路,并应聘到一家书城做了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她在深圳书城工作了一年多,渐渐熟悉了图书运作的基本流程,知道了图书销售有着巨大的利润。因此,她打算自立门户开一家小书店。  经过多方考察,在家人的大力
期刊
在紧锣密鼓的地产宏观调控之下,禹晋永一口气在北京拿下了上万亩土地。他认为,任何成功最初就是一个思路,任何失败最初也是一个思路。    [人物档案·禹晋永]  1982年,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公安局做秘书;  1992年,出任土地开发公司总经理;  2000年,收购凯爱,成立凯爱置业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2004年12月,与黄光裕共同组建“国美置业”;  2006年5月,任中国世代投资
期刊
“哈哈,我不是工作狂。”这是禹晋永对自己形象的简单标榜。他曾提出了新潮的令业界轰动的“资本地产”概念。从“国美置业”到“中国世代”,禹晋永从来没有质疑过自己。  见到禹晋永,是在他的那座3层浅红色新办公楼里,他穿着休闲T恤,坐在偌大的办公室里,正和员工们在QQ群里轻松地谈论工作。    随意间“粉碎”烦恼    “我的生活没有烦恼,就算有一些平时在工作中需要考虑的事情,我也会选择在菜园子里种菜的时
期刊
[人物档案,程伟雄]  2000年4月,加盟美特斯邦威,任温州公司商务部副部长。 2000年12月~2005年2月,任重庆公司总经理;  2005年3月、调任成都,公司总经理;  2003年5月~2004年6月,筹办西安公司并兼任总经理;  2004年7月~2006年3月,受命兼任广州公司总经理;  现任集团总裁兼销售总监。  他享受着这个舞台,一个属于营销人的舞台。他张扬的个性,也在这个舞台上
期刊
2006年9月30日,商务部首批正式对外公布了“中华老字号”名单,在初步确定的434家“中华老字号”中,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河南,作为一个GDP雄踞全国第5的大省,一个曾经拥有43家“中华老字号”(上世纪90年代由国内贸易部认定)的重量级省份,仅有4家企业上榜。放眼全国,此前的1600家“中华老字号”,半数以上处于经营困难的状态,近300家濒于消亡。现如今,如何传承“老字号”已显得异常重要。  这次
期刊
我是个浪漫而个性十足的成都女孩,1996年从四川大学毕业后,因托福分数较高,有幸被柏林大学录取。刚到德国时,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我有些难以适应。后来,在与德国人的交往中,我吃惊地发现,别看他们很富,可家里有什么活却很少雇人干,都是自己动手。理由很简单,人们崇尚“一专多能”。一位柏林朋友介绍说,许多德国人都有第二、第三甚至第四职业,一个人同时端着几个“饭碗”的现象十分普遍。    从苏绣中发现商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