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客家文化产业化发展有助于客家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客家文化与客家人的生活更好的融为一体。本文着重分析了客家文化产业化的现状,进行了客家文化产业化发展的SWOT分析,最后得出了客家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本文对于推动客家文化产业化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客家文化;产业化;现状;SWOT分析;对策
客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汉文化的一个分支,很好的继承和保留了古代汉民族的传统,是客家人在多次的南迁中创造的独特而又灿烂的精神财富。在重视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光大的今天,我们要如何发挥客家文化的已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呢?政府的公益性扶持固然需要,但更重要的是必须让其具有产业化的特点,才有可持续的发展动力。本文以闽西北的宁化客家文化产业化发展为例,对此进行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客家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应该说,当前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对于客家文化需要更好的继承与发扬,都是持积极与肯定的态度的。具体体现在当前政府对客家文化的投入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上。
1.客家文化的确认
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宁化客家文化的范畴。虽然,客家文化是一个比较泛的概念,还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但当前阶段的范畴还是应该要确立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县宁化,目前被公认为是客家祖地,是海内外客家人祭祖的“圣地”,保留了大量的客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如有石壁客家祖地文化、泉上延祥古建筑、曹坊下曹的古村落、社背的土樓等,有客家民俗戏曲:七仙傩游、祁剧,客家山歌等;有客家名人:黄慎、伊秉绶等;有客家传统的民间工艺:活字印刷、竹艺等;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宁化天鹅洞、牙梳山等;有丰富的土特产:河龙贡米、薏米仁、老鼠干等;还有作为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当然,这些只是客家文化的一部分,而且还会随着时代与社会发展发生动态的变化。
2.做好客家文化的保护工作
作为“千年古县”的宁化,有着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宁化的民间艺术主要是客家习俗,如客家山歌,擂茶,红白喜事礼仪,祭祖典礼等都有其自身的特色。为了保护好这些客家习俗,宁化县制定了《宁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客家擂茶制作工艺、客家山歌、石壁客家祖地祭祖大典等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对一些文物还进行了抢救性的保护,如在黄慎故里“蛟湖”建设黄慎草堂,对黄慎和伊秉绶珍贵字画进行保护。对红军长征出发地锣鼓坪、红军军用号谱等实施保护。为了更好的拯救客家文化遗产,制定了《宁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实施方案》,以便更好的了解并及时对其进行抢救性的保护。
3.重视客家文化学术研究
多年来,宁化县围绕着打响客家祖地这一品牌,高度重视客家文化的学术研究工作,提升了客家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对于客家人物的研究方面,设立了客家名人研究中心,出版了《宁化历史名人研究略考》论文集。对于历史名人黄慎的研究有《黄慎书画集》,对伊秉绶的研究有《伊秉绶法书大观》等。对于民间文化的研究也有不少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有请知名作家写客家小说,有拍反映客家历史与生活的电影。网络时代,我们更是利用网站做好客家文化的宣传,开好关于客家文化宣传的公众号等。
4.初步形成了客家文化发展产业
通过与房地产开发商的合作,在商品房的建设中加入客家文化元素。在文化传播方面,组建了客家祖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了客家广告策划公司,客家影视服务公司,客家图书有限公司等来帮助宣传推广客家文化。建设了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客家祖地博物馆,客家美食城,客家国际大酒店等推动旅游与客家文化交流互动,提升了客家文化的品味。
二、客家文化产业化发展的SWOT分析
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把客家文化产业化发展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进行SWOT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1.发展优势分析
我们有客家祖地的独特优势。从上个世纪的93年起,我们连续成功举办了22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今年10月14日到17日我们将继续举办23届祭祖大典。通过祭祖大典,提升了客家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每年一度的祭祖大典,不仅成为推进客家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而且成为我县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对外影响的重要平台。祭祖大典也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我们三明市举办。通过恳亲大会,客家文化得到更多的认同与认可。当前,我们通过网络建立网址,写博客,通过微信建立客家文化公众号的方式,加强了对客家文化的宣传。通过几年的基础建设,一个富含客家文化元素的“大美”宁化已经初具规模,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客家文化开始深入人心。
2.发展劣势分析
首先是资金投入需求较大。客家文化建设目前主要是政府投入,其次是房地产开发商在楼盘建设方面加大客家文化元素。社会筹资渠道缺乏。其次是客家文化研究后继乏力。目前,虽然在客家山歌、民间技艺等方面还有一些继承人才,但青黄不接,很多年轻人甚至不会讲客家话。再次,客家文化学术研究气氛不浓。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特别经历过文革的破坏,很多客家文化的传统出现断层。在客家文化产业方面没有有效挖掘亮点,没有形成真正的自主品牌。最后,客家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与力度不够。很多客家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与商品属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3.机会与威胁
客家文化是我县产业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品牌,但肯定存在一些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威胁。如曾经出现过的宁化与长汀关于谁是正宗客家祖地的竞争。虽然,我们成功的获得了客家祖地的认可,但肯定有一些我们可能不曾注意挖掘的客属因素在默默的流逝。当然,机会与威胁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必须做好迎接客家文化产业化大发展的准备。因为,机遇总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相信,客家文化一定会引领宁化经济、文化实现新的腾飞。 三、客家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相关对策
在加大政府宣传投入的基础上,客家文化必须走上一条依靠自身的商品属性与功能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应该坚持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特别是要融资渠道社会化、项目建设市场化,才能确保客家文化可持续的发展需求。
1.繼续加大政府宣传力度
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渠道,占领宣传制高点,让“大美宁化”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客家文化的认同感深入人心。要在客家小说、影视,自媒体等方面做好影响力准备。结合客家旅游业的发展,打造文化旅游演艺精品,提升演艺娱乐对客家文化产业的贡献率。
2.要扶持一批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
客家文化研究氛围的形成,离不开专家学者的积极推动。一方面,要奖励那些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的客家文化研究专家,让他们继续创造新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培养年轻一代的重要性,加快研究人才的培养。既要有学术的权威,也要有充满激情的新人。政府要有这方面的专项资金,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3.重视文化创意“金点子”
一个点子可以救活一个企业,一个创意可以搞活一方经济。在这个创意为王的时代,必须凸显客家文化的创意发展,才能使客家文化发扬光大。作为产业化的客家文化,应该重点在文化符号创意、象征设计创意、数字服务创意、咨询服务创意等领域创新发展,拥有自己的“金点子”。
4.客家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
在这个眼球经济时代,人们对于差异性与独特性有较高的追求。
保护好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增加文化的元素,就能更好地体现客家文化的差异性独特性。如蛟湖虽然是黄慎故里,但一片荒凉的湖水,野草,激不起游客的兴致。我们把黄慎草堂建设起来,增加文化元素,就能够让游客流连忘返了。
5.打破政府包办模式,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
客家文化作为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当然需要政府公共财政大力投入。但作为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就需要社会筹措资金投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文化链。要优化各种资金的投入方向,改变投入的方式,拓宽筹措资金渠道。充分利用好政府资金、企业资金、银行信贷、民间资本等的造血功能,特别是要利用好境外资金,形成多元化产业投资融资体系。
6.提升客家人的文化素养
人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重视客家人文化素养的提升,就是要引导人民群众关心文化事业,营造客家文化的发展氛围。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客家文化的活动,了解客家文化的历史与现状,从而能够踊跃参与文化消费,寻找到历史与现实发展的纽带。要在活动中引导群众享受客家文化的精品大餐,增强其浓厚的文化意识。对于公益性的文化场馆,要定期免费开放。
总之,客家文化产业化发展当前已经呈现出脱颖而出的发展势头,但挑战与机遇并存。本文在分析客家文化产业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客家文化的产业化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以便增强客家文化的发展机遇,使之更加接地气。最后,给出了客家文化产业化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限于笔者水平,论述方面可能挂一漏万,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引发大家对于客家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刘善群.历程——宁化县客家工作20年回眸[M].香港:中国文化出版社.2011、09;
[2]张恩庭、刘善群.宁化石壁与客家世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09;
[3] 江金波.论客家文化旅游及其产品开发创新——剧场化、园区化与产品的整合升级[J].热带地理,2009,(2).
关键词:客家文化;产业化;现状;SWOT分析;对策
客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汉文化的一个分支,很好的继承和保留了古代汉民族的传统,是客家人在多次的南迁中创造的独特而又灿烂的精神财富。在重视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光大的今天,我们要如何发挥客家文化的已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呢?政府的公益性扶持固然需要,但更重要的是必须让其具有产业化的特点,才有可持续的发展动力。本文以闽西北的宁化客家文化产业化发展为例,对此进行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客家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应该说,当前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对于客家文化需要更好的继承与发扬,都是持积极与肯定的态度的。具体体现在当前政府对客家文化的投入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上。
1.客家文化的确认
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宁化客家文化的范畴。虽然,客家文化是一个比较泛的概念,还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但当前阶段的范畴还是应该要确立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县宁化,目前被公认为是客家祖地,是海内外客家人祭祖的“圣地”,保留了大量的客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如有石壁客家祖地文化、泉上延祥古建筑、曹坊下曹的古村落、社背的土樓等,有客家民俗戏曲:七仙傩游、祁剧,客家山歌等;有客家名人:黄慎、伊秉绶等;有客家传统的民间工艺:活字印刷、竹艺等;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宁化天鹅洞、牙梳山等;有丰富的土特产:河龙贡米、薏米仁、老鼠干等;还有作为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当然,这些只是客家文化的一部分,而且还会随着时代与社会发展发生动态的变化。
2.做好客家文化的保护工作
作为“千年古县”的宁化,有着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宁化的民间艺术主要是客家习俗,如客家山歌,擂茶,红白喜事礼仪,祭祖典礼等都有其自身的特色。为了保护好这些客家习俗,宁化县制定了《宁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客家擂茶制作工艺、客家山歌、石壁客家祖地祭祖大典等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对一些文物还进行了抢救性的保护,如在黄慎故里“蛟湖”建设黄慎草堂,对黄慎和伊秉绶珍贵字画进行保护。对红军长征出发地锣鼓坪、红军军用号谱等实施保护。为了更好的拯救客家文化遗产,制定了《宁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实施方案》,以便更好的了解并及时对其进行抢救性的保护。
3.重视客家文化学术研究
多年来,宁化县围绕着打响客家祖地这一品牌,高度重视客家文化的学术研究工作,提升了客家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对于客家人物的研究方面,设立了客家名人研究中心,出版了《宁化历史名人研究略考》论文集。对于历史名人黄慎的研究有《黄慎书画集》,对伊秉绶的研究有《伊秉绶法书大观》等。对于民间文化的研究也有不少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有请知名作家写客家小说,有拍反映客家历史与生活的电影。网络时代,我们更是利用网站做好客家文化的宣传,开好关于客家文化宣传的公众号等。
4.初步形成了客家文化发展产业
通过与房地产开发商的合作,在商品房的建设中加入客家文化元素。在文化传播方面,组建了客家祖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了客家广告策划公司,客家影视服务公司,客家图书有限公司等来帮助宣传推广客家文化。建设了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客家祖地博物馆,客家美食城,客家国际大酒店等推动旅游与客家文化交流互动,提升了客家文化的品味。
二、客家文化产业化发展的SWOT分析
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把客家文化产业化发展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进行SWOT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1.发展优势分析
我们有客家祖地的独特优势。从上个世纪的93年起,我们连续成功举办了22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今年10月14日到17日我们将继续举办23届祭祖大典。通过祭祖大典,提升了客家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每年一度的祭祖大典,不仅成为推进客家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而且成为我县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对外影响的重要平台。祭祖大典也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我们三明市举办。通过恳亲大会,客家文化得到更多的认同与认可。当前,我们通过网络建立网址,写博客,通过微信建立客家文化公众号的方式,加强了对客家文化的宣传。通过几年的基础建设,一个富含客家文化元素的“大美”宁化已经初具规模,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客家文化开始深入人心。
2.发展劣势分析
首先是资金投入需求较大。客家文化建设目前主要是政府投入,其次是房地产开发商在楼盘建设方面加大客家文化元素。社会筹资渠道缺乏。其次是客家文化研究后继乏力。目前,虽然在客家山歌、民间技艺等方面还有一些继承人才,但青黄不接,很多年轻人甚至不会讲客家话。再次,客家文化学术研究气氛不浓。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特别经历过文革的破坏,很多客家文化的传统出现断层。在客家文化产业方面没有有效挖掘亮点,没有形成真正的自主品牌。最后,客家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与力度不够。很多客家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与商品属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3.机会与威胁
客家文化是我县产业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品牌,但肯定存在一些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威胁。如曾经出现过的宁化与长汀关于谁是正宗客家祖地的竞争。虽然,我们成功的获得了客家祖地的认可,但肯定有一些我们可能不曾注意挖掘的客属因素在默默的流逝。当然,机会与威胁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必须做好迎接客家文化产业化大发展的准备。因为,机遇总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相信,客家文化一定会引领宁化经济、文化实现新的腾飞。 三、客家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相关对策
在加大政府宣传投入的基础上,客家文化必须走上一条依靠自身的商品属性与功能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应该坚持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特别是要融资渠道社会化、项目建设市场化,才能确保客家文化可持续的发展需求。
1.繼续加大政府宣传力度
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渠道,占领宣传制高点,让“大美宁化”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客家文化的认同感深入人心。要在客家小说、影视,自媒体等方面做好影响力准备。结合客家旅游业的发展,打造文化旅游演艺精品,提升演艺娱乐对客家文化产业的贡献率。
2.要扶持一批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
客家文化研究氛围的形成,离不开专家学者的积极推动。一方面,要奖励那些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的客家文化研究专家,让他们继续创造新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培养年轻一代的重要性,加快研究人才的培养。既要有学术的权威,也要有充满激情的新人。政府要有这方面的专项资金,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3.重视文化创意“金点子”
一个点子可以救活一个企业,一个创意可以搞活一方经济。在这个创意为王的时代,必须凸显客家文化的创意发展,才能使客家文化发扬光大。作为产业化的客家文化,应该重点在文化符号创意、象征设计创意、数字服务创意、咨询服务创意等领域创新发展,拥有自己的“金点子”。
4.客家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
在这个眼球经济时代,人们对于差异性与独特性有较高的追求。
保护好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增加文化的元素,就能更好地体现客家文化的差异性独特性。如蛟湖虽然是黄慎故里,但一片荒凉的湖水,野草,激不起游客的兴致。我们把黄慎草堂建设起来,增加文化元素,就能够让游客流连忘返了。
5.打破政府包办模式,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
客家文化作为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当然需要政府公共财政大力投入。但作为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就需要社会筹措资金投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文化链。要优化各种资金的投入方向,改变投入的方式,拓宽筹措资金渠道。充分利用好政府资金、企业资金、银行信贷、民间资本等的造血功能,特别是要利用好境外资金,形成多元化产业投资融资体系。
6.提升客家人的文化素养
人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重视客家人文化素养的提升,就是要引导人民群众关心文化事业,营造客家文化的发展氛围。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客家文化的活动,了解客家文化的历史与现状,从而能够踊跃参与文化消费,寻找到历史与现实发展的纽带。要在活动中引导群众享受客家文化的精品大餐,增强其浓厚的文化意识。对于公益性的文化场馆,要定期免费开放。
总之,客家文化产业化发展当前已经呈现出脱颖而出的发展势头,但挑战与机遇并存。本文在分析客家文化产业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客家文化的产业化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以便增强客家文化的发展机遇,使之更加接地气。最后,给出了客家文化产业化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限于笔者水平,论述方面可能挂一漏万,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引发大家对于客家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刘善群.历程——宁化县客家工作20年回眸[M].香港:中国文化出版社.2011、09;
[2]张恩庭、刘善群.宁化石壁与客家世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09;
[3] 江金波.论客家文化旅游及其产品开发创新——剧场化、园区化与产品的整合升级[J].热带地理,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