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情境激活语文课堂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348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门基础性、统合性学科的语文,课堂上应充满知识性、趣味性,充满活力。营造一种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活语文课堂呢?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制约课堂气氛的要素很多,比方说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我认为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教师,只有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才有可能实现良好的课堂气氛,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教师在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不同的收获,既提出共同要求,也提出个别要求。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一种乐于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在课堂上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摈弃家长制、霸道者的教风,代之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关心和爱护学生。
  古人打仗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学工作亦当如此,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确定教法、学法。比如说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不太喜欢听老师过多地阐释课文内容,我们可以少讲甚至不讲,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自由地亲近文本,而老师只对他们不懂之处加以点拨。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1.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心态。
  任何学习过程都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学习的表现与效果截然不同。当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学习情绪高涨,专心致志,课堂气氛热烈而愉悦。
  2.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要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诱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从中得到探索者的收获、发现者的欢乐、胜利者的喜悦。
  三、以饱满的热情,渲染课堂气氛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有诗人般的激情。在我国,语文课担负着多种功能,而情感陶冶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像一个高明的舵手,引导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而且要像一位高明的演员,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让语文课堂激情四射、充满活力。可以想象,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激情,课堂必然如一潭死水,死气沉沉,想吸引学生,只能是一句空话。
  四、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地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了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五、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兴趣”作保障,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绝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全方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才能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的改变。
  教师的语文感悟、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那就像丰富的矿场中闪烁的颗颗耀眼珍珠,光彩夺目,让人喜爱。教学中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要用丰富的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广阔的语文天地。如果每一堂课都精心设计,词句华美,色彩斑斓,妙语如珠,情真意切,将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春》的导语:“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想到新的生命,无穷的力量,内心洋溢的喜悦,焕发萌动的、蓬勃生机的老人、小孩、男人、女人们都出来了,散步、放风筝、耕种、插秧……好一派春天的新气象……”学生听到这儿,怎能不心潮澎湃、激情飞扬?
  六、联系实际,让生活走进课堂
  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课堂教学如果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之于教育,犹如汤之于盐。盐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教育需溶入生活中,才能具有生命活力。就好像演一场戏要有道具一样,语文教材只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道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亲近文本,让学生尽情地阅读文本,最后又要跳出文本、高于文本,和生活接轨,因为,只有生活中的东西、身边的东西,学生们才会更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把握学情,关注个体,辅之以灵活多样的方法,激活语文课堂,让学生喜欢语文、热爱语文,并不是很遥远的事。
其他文献
农村小学教育历来比较薄弱,尤其是作文教学,教师还采用“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教学程式。这些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常常表现为不爱说话、见了生人就面红耳赤。他们很想写,但不敢提笔;敢提笔,却又无从下笔。大部分学生腹中空乏,笔头枯涩,作文内容单薄空洞,语言表达枯燥、不规范、不切实。农村小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
期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背景  诗歌鉴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教材中编入了不少诗词,古代诗词、现代诗词无一不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让学生学好诗词,自主、创造性地鉴赏诗词,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和文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另外,学生在鉴赏诗歌时存在以下问题:(1)自主鉴赏的意识差;(2)自主鉴赏的能力弱;(3)自主鉴赏的方法乏。  2.意义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文学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富于幻想,求知欲旺盛,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注重物理实验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的思维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推进高效教学。  一、精心设计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思想的源泉。 一些精心设计的实验作为课堂的引入会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会让课堂上充满强烈的诱惑力。这就要求
期刊
摘 要:“活动化教学”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大都冠以“课外”前提。在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化教学,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同时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能够激发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我校生物组教师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与实践,通过在教学设计与实施
期刊
摘 要:古诗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重点之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杜甫诗三首》中的《望岳》、《春望》、《石壕吏》三首分别是杜甫在三个特定时期的典型代表,借助这三首诗,以点带面,有助于学生比较清楚地了解杜甫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杜诗“诗史”的特点。  关键词:杜甫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现实主义 忧国忧民  古诗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在众多的诗文大家中,杜甫
期刊
有句谚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是的,新颖的、富有创意的导入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眼球,把学生很快引入文本的情境中去;也能使听课者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精神为之振奋。这样导入也成为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思想难免不集中。这时,教师就要讲究导课的艺术,千方百计让学生迅速进入特定的教学活动
期刊
摘 要:课程改革带来了学习方式的革命,鉴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决定了学具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学中用好学具,就如在“具体——抽象”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本文就在数学中出现的使用学具的误区,结合本人的实践经验,谈谈小学低年级运用学具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学具运用现状 对策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经常听到很多教师的困惑:上数学课到底要不要让学生使用学具
期刊
摘 要:中考物理要取得好成绩,初三的物理总复习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以人为本,依据新课程改革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切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系统全面地开展初中物理总复习,并最终达成教学目的。  关键词:物理 总复习 体会  【序言】:初三物理总复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物理中考成绩。初三的复习课对老师、对学生来说内容都已经是熟悉的知识,势必会造成过程十分枯燥,不能
期刊
幽默是运用智慧、聪明与种种招笑的技巧,使人发笑、惊异,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幽默”比“滑稽”的含义更广一些,也更高超一些。凡是只为逗人哈哈一笑,没有更深的意义的,都可以算作“滑稽”,而“幽默”则须有思想性与艺术性。人的才能不一样,有的人会幽默,有的人不会。不会幽默的人最好不必勉强,但我们可以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应用,以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幽默是指教师运用各种奇巧的、出人意料的语言、动
期刊
审视当下的阅读教学:阅读过程仅仅是语言学习的过程,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思想内容的同时,就是理解语言、学习语言。学生收获的仅仅是课文的思想内容,而没有课程内容的痕迹。  2011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作了一些修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修改道明了语文课程的首要目标和任务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它告诉我们:“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