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莫期待“奇迹”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h83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地反思……希望寻找到一条最适合语文教学的,能够一蹴而就的道路。寻寻觅觅,苦苦反思,待整合所有的思想碎片,蓦然回首,原来语文教学之路没有“奇迹”,唯有实实在在走语文之路。
  
  一、 实实在在品味,让语言文字在学生那里鲜活起来
  
  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真正的语文课,应该踏踏实实地回归文本,聚焦于语言文字本身,凸显语文课堂的本色,着力于学生的语言“内力”。
  1. 在联想中品味语言。阅读教学中,特别要抓住那些耐人咀嚼的关键词进行品味赏析,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用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语言的情味和旨趣。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在围绕司马迁为什么会忍辱负重写《史记》这一话题时,学生答道:“这是父亲的临终嘱托。”于是,我就引导学生围绕“泪流满面”一词进行品味,让学生联想父亲当时的心情和期望。学生体会颇深,甚至联想到了陆游的临终嘱托,也写出了一首改编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史记》成,待到《史记》写成后,家祭无忘告乃翁。”从改编诗中,学生感受到了父亲把完成《史记》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由此,学生在“司马迁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写《史记》这一话题中,父亲临终嘱托原因”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样,在这一课教学中体会“用了整整13年时间”一句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这是怎样的13年?”学生读文交流后悟出了:这是忍辱负重的13年,这是失去自由的13年,这是悬梁刺股的13年……在这充满激情的话语中,司马迁那把事业看得比生命和名誉更重要的人物形象,在学生脑中变得更加鲜活而又刻骨铭心。
  2. 在诵读中品味语言。诵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培养语感的过程,声情并茂的诵读,能让人以心契心,以情悟情,从而与作者产生最大限度的共鸣。只有步步深入地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地感悟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使学生实现个体、文本、作者的心灵交融,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观察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
  
  二、 实实在在听写,让语文技能在学生那里发展起来
  
  新课程的实施,对语文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对教师最大的冲击就是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感悟、体验、领会,于是,一些课堂常常听到教师这样引导学生:“请谈谈你的阅读感受。”“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师生就是在这样的“对话”中,有的甚至是在远离文本“对话”中,结束了40分钟的教学。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语文课学生收获了什么?这样的课形式的东西多,实质的东西少,不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重视基本能力的培养。鉴于此,在教学每单元“熟记成语”这类题型时,在按照要求,让学生熟读背诵的基础上,笔者总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成语说一段话,甚至是开展比赛,即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用上所学成语说一段话,看谁运用成语最恰当。在学完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四个练习的熟记成语后,笔者就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尽量多地运用这48个成语,写一篇长征胜利70周年演讲稿。这实实在在的训练,不但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获取了知识,同样也实实在在让学生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这不就是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典型印证吗?
  (作者单位:溧阳市城南小学)
其他文献
会议
上呼吸道感染目前临床上尚无理想药物治疗,为了选择有效的药物及时控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该科使用臣功再欣治疗病程3天内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显示:臣功再欣
东方哲学一向把世界看作是一个复杂的整体,这个世界观无论在科学界还是文化界,在东方还是西方,都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文化语文”的定义界定rn“文化语文”中的“文化”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既具有同源性,又具有差异性,它体现在文本以及教学中(从“文化”的载体来分析),我们可以简单
“活动单导学”模式像一股春风,吹遍了如皋教育的每一个角落。然而,在对这一模式的调研中,我发现不少老师由于对模式理解的偏差,造成了对教师自身角色定位的偏差。现在,笔者以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爱如茉莉》一课为例,从备课、磨课、上课的过程,浅谈“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对教师角色定位问题的感悟。    一、 牵而弗达:教师应当好“活动单”的策划者    传统教学中,我们知道,教师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者,教学过程
一、 导入揭题,了解体裁  1. 同学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谈礼貌》。  2. 看着这个题目,你是否想起四年级学过一篇是跟它相似的说明文题目?(《说勤奋》)  3. 它们都是说明性文章。那么,《谈礼貌》这篇课文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以往学过的同体裁课文,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认知的桥梁,以求“温故而知新”。同
课堂上面对一个个充满灵性的儿童,总感觉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智慧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激情奔放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能凸显生命的灵动,焕发生命的活力,展示生命的飞扬。灵动的课堂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一、 让课堂彰显生命的和谐  灵动的语文课堂首先应该是和谐的课堂,是轻松愉悦的、是民主平等的、是合作探究的。民主和谐的氛围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有位教师执教《荷花》一课,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