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_1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留守儿童群体不断庞大,我校709名学生中就有351名是留守儿童。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我近年来的观察发现:一些留守儿童感恩知识的缺陷较为严重。父母的养育之恩在一些留守儿童的心目中大打折扣,甚至淡薄到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处处以“我”为中心。所以,我认为对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已急不可待。古语曰:“人之初,性本善。”面对留守儿童的种种人格缺陷,我从“感恩教育”入手,重塑他们的人格。下面是我在教育过程的一些体会:
  一、学会“知恩”
  留守儿童失去的东西太多,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代理家长会比较溺爱他们。家长虽然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孩子却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我们对留守儿童施了恩,还应该让他们知恩,让他们在知恩中改变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从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开始,召开“留守儿童”班会,如:以“父母为我们做了什么和我又为父母做了什么”为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在会议上,我以我们班魏宁同学父母外出打工,自己被寄养在外婆家为事例,通过正面引导,帮助他们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辛以及监护人的精心呵护。以写作文和给外地父母写一封信的形式,让他们把自己对父母的爱与思念表达出来,同时意识到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是重要的,使他们对家庭、学校和亲人充满归属感、依赖感。在品德课上我也经常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理解父爱母爱的伟大。明白自己做事要对得起在外挣钱供他们读书的父母,对得爷爷奶奶,对得起关心他们的老师。
  二、 学会感恩
  我们让孩子知恩,目的就在于感恩。首先要帮助孩子们在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其次是让他们学会“感恩”,让他们了解到心中不仅要有自己,还要有他人,让他们心中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善待他人,善待生活。
  我以经典文化颂读为载体,组织学生读三字经、弟子规,并定期开展读书心得汇报活动,如 “演讲比赛”和制作“感恩贺卡”等等。教会学生心存感激,那么孩子们就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自律,多一份热情……这样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感谢党和政府恩
  留守儿童在党的怀抱中成长着,我有义务让他们明白谁是他们的挖井人。我给学生讲革命烈士的故事,让他们感悟革命者崇高的奉献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领孩子们到敬老院去献爱心,从中让他们明白老人的幸福生活是党给的;讲解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和营养改善计划给学生听,使孩子们体会到自己的幸福离不开党和政府。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源于党的正确领导,使学生懂得感恩,激发爱党爱国热情。
  “感恩教育”活动成效明显,留守儿童成长了不少,更得到了留守儿童家长和代理家长的肯定。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通过“感恩教育”活动,促进留守儿童知恩、感恩、报恩美好心灵的形成,唤醒了留守儿童的良知,重塑留守儿童的人格,使他们能茁壮成长!
  (二) 感谢父母、感谢“监护人”
  对留守儿童进行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题目:你是否了解你的父母?
  问题:(1)你母亲的生日是? (2)你父母的体重是?(3)你父母的身高是?(4)你父母穿多少码鞋。(5)你父母喜欢颜色是?(6)你父母喜欢水果是?(7)你父亲喜欢吃的菜是?(8)你给父亲买过生日礼物吗?(9)你母亲最喜欢的是哪套衣服?(10)你父母的结婚纪念日? (11)你父母喜欢的日常消遣活动是?
  ......
  通过调查,孩子们会觉得自己对父母的了解不够,于是开始主动了解父母。
  我又结合品德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感恩实践活动。如“给父母过生日”,让孩子们记住父母的生日,为父母亲手制作生日贺卡。孩子们从中明白了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辛苦赚钱养育我们,父母之恩应感激。
  (三)感谢师恩
  教师不仅转授给留守儿童知识,还交给留守儿童许多人生的道理,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是他们的第二任父母。所以,我不忘抓住每个机会来让留守儿童报答老师。教师节,我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礼物给老师;妇女节,我提议学生把自己的绝技展示给老师看;我的生日时,我也让每个学生送我一句祝福的话;在每节课结束时,我都要求学生说上一句:“老师再见,老师您辛苦了。”……看着孩子们送的礼物,听着孩子们暖暖的话,工作上的辛苦顷刻间烟消云散。其他老师总是羡慕地说:“你的学生怎么这么孝顺这么懂事呀?”而我,享受着成功的快乐。
  (四)感谢同学
  同学们首先会想到他们的父母,但真正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却对父母的理解比较少,而且他们对来自于同学的关爱,更是体会很少。所以,我努力引导他们开阔视野,把对父母的爱引申到对同学的爱,并且把这种爱付诸于行动。
  在活动总结会上,同学们纷纷发言:“当我作业做得好被老师表扬时,同学们就伸出大拇指,投来赞许的目光给我力量。”“我有困难时,同学们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给我帮助。”
其他文献
“做教師,也做诗人,用诗人的情怀做教育,用生命抒写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这是董艳的教育信仰。“接受教育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寻找诗意的生活;传播教育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帮助孩子们寻找诗意的生活。教育应该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并能够创造美好的生活,更能帮助他人拥有美好的生活。”秉持着“田园诗意生活”教育观,董艳想把教育做得柔软些,放飞想象、大胆创新,“用生命守望教育,在乡村大地上诗意栖居”便是她
期刊
中小学生轻生现象新闻媒体时有披露。就我市来说,近二三年来已有好几起中学生轻生的事件发生。一条条鲜活、珍贵的生命就这样过早地消失,怎不令人震惊和痛惜?对这一日趋严重的中小学生轻生问题,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那么我们怎么防范学生轻生事件的发生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学生轻生的特点。从中小学生轻生的案例来看,一般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突发性。学生的自杀,具有突发性。我从几起学生轻生的案例中了
期刊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除专业课实验教学外,主要体现在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实验两个方面。生产实习有时也称为认识实习,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通过学习实践熟悉典型食品生产的单元操作、基本工艺过程及常用生产设备,了解设备布置的一般要求;掌握食品生产的卫生与安全方面的要求;并对食品工厂生产过程的管理程序和管理模式等建立进一步的感性认识,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在一定
期刊
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表明,封建社会是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结合。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区别的依据,不是生产要素的结合方式,而是它们在再生产中的运行方式。  封建经济是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结合。它们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补充。如果我们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把封建经济简单地看成是自然经济,就是一种片面性;如果只强调其中的另一面,把封建经济简单地看成是商品经济,就会是另一种片面性。这都是不可取的。  一、中国封建社
期刊
读了美国人出版的一本书叫做《把人当作人》,这本书把人分作三类:第一类人是经济人,对经济人的管理要以利益来驱动;第二类人是社会人,社会人有“三感”—成就感、利益感、归宿感。社会人的管理是同时满足人的三感;第三种人是资源人,人是一个富矿,有待释放潜在能量。因此,把人作为资源人的管理是相信人有潜在能量。要刻意创造一种管理氛围,使人的潜能释放,让人的潜能燃烧,其结论是把人作为资源人的管理是最高的管理境界。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已从城市高校的研究室逐渐扩展到了农村学校的课堂。随着2005年底辽宁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在我市的落实,我市农村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于是,如何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来提高农村教育教学水平,这一问题就摆在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有哪些优势呢?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期刊
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是因为我们的古圣先贤为我们留下了光耀世界的灿烂思想与文化。传承这些思想与文化的载体就是古代的典籍文献,只有读懂这些文献,才能准确理解先哲思想。但是,现实的情况是,由于我们这些后人文化底蕴的浅薄,出现许多误解,甚至错将精华当作糟粕。  本文试就一些常被误解的文段正言如下:  其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时下对这段常见的解释是:
期刊
任何一位学校领导,要有效地发挥其领导作用,实现既定目标,不仅需要拥有一定的权力,而且更需要有实施权力的威信。学校领导的威信包含了学校领导者在学校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识、才能、品格、情感、魅力、交际等等。学校领导的威信越高,与教职工的心理距离就越近,自身的影响力、感召力也越强,从而就能够有效地调动广大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更加自觉地努力工作。然而在少数学校中不乏威信无法提高,
期刊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陶行知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分。作为语文教师,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积极参加学校“激励探究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研究,在不断研究与实践中,积累了一些体会:  一、提高个人魅力,唤
期刊
随着我国近年来服装制衣业的迅猛发展,中高级技术工人的缺乏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随之而来的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巨增,招生规模扩大,服装专业是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开设的重点专业之一,也是培养大量服装生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由于一些中职学校的大幅度扩招,服装专业新生已由每年几十人巨增至数百人,但随之而来的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和薄弱已成为制约着该专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学校只能在短时间内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