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人性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drop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史蒂夫·罗斯的故事。
   他在26岁时,娶了殡仪馆老板18岁的女儿。有人说,经营葬仪社,是他霸业的开端,其实,看过这本书,你会明白,经营人性,才是他伟业的基础。
  罗斯总说:“我从葬仪业中了解人性,因为它必须在人们最伤感的时刻提供服务,你必须先了解他们的需要与感受。你必须注意用词遣句,如果对一位伤心欲绝的人说:‘我能帮你的忙吗?’他铁定回你一句:‘没有人帮得了我。’所以我总是问:‘有什么我可以效劳吗?’”
  罗斯将葬仪社和停车场,以及花店、清洁服务等公司合并。1962年,将这家多元化服务的公司上市。不仅开创先河,而且成为熊市中的大热门。
  1969年,罗斯收购华纳。
  1990年,华纳并购时代。
  “罗斯教导我购买艺术品的窍门,”他的一位朋友说,“他的至理名言是‘要买就买最好的——不管是家具、艺术品、房地产或是人才。因为这些都会增值。一幅毕加索的作品必然会增值,既然是你想要的,何不就买最好的’。”
  
  外行领导内行
  
  阿什利出任华纳兄弟执行总裁时,他最初与罗斯达成了一项协议。“一般由董事会管理的公司都是亏损累累,”阿什利对罗斯说,“至于判断剧本的好坏,或如何节省费用,遴选角色这些事情,你们都是门外汉。这些事最好由我全权负责,让我可以聘请或开除任何人,以及有权决定资金运用的方式,而你则保有一个撒手锏,那就是可以随时请我滚蛋。”罗斯将这项协定奉为无上的行事圭臬。因为罗斯向来就赋予部门主管绝大的自主权,他告诉他们犯错无妨,但就是不要太离谱。因此,他鼓励主管要有自己就是老板的意识。曾有位唱片公司的主管告诉罗斯准备开拓全新的音乐领域,但因为顾忌可能亏损1000万元而犹豫不决。罗斯很有个性地回答:“如果你自认无法承担损失1000万的后果,你就该收手。因为那是你的公司!”罗斯言行如一,从不干涉主管的决策,无论是否景气,他永远是他们忠实的支持者。这种亲切、温厚、如慈父般的作风完全符合他的个性,并且深获人心。当其他同行的管理阶层因流动率太高而元气大伤之际,华纳的高级主管一律长期留任。
  罗斯之所以如此做,其实别具用心:他赋予主管绝对的自主权,非但他在公司的地位没有削弱,反而更加巩固。就某种程度而言,这些主管已经成为自己的俘虏,自主权已是他们选择职业的先决条件,而只有罗斯能够提供这种条件。几年之后,当罗斯的控制权受到挑战时,他手下的主管群起反抗他的对手,大家异口同声地表示公司不能一天没有罗斯,罗斯就是公司的化身。
  在电影和唱片专业领域上表现杰出的经理人都有丰厚的回馈。罗斯创立华纳之初,即领悟到寻找创意人才的重要性,并千方百计留住人才。他所规划的报酬制度也是公司的一大特色之一:主要经理人的薪资标准一致,但红利则由罗斯自行判断,有时候金额大到同行望尘莫及。70年代初期就是这种状况,至少有几位唱片和电影公司经理人——包含阿什利等人的收入远超过同行相同职位的人,甚至比罗斯还多。
  罗斯收购华纳时即殷殷告诫经理人要存有“梦想”。他总喜欢引述他父亲曾告诉他的一则故事。“当我才十几岁时,我的父亲生命垂危之际给了我一句忠告。他说世上有三种人:第一种人,每天起床后到公司开始一天工作16小时;第二种人,每天起床后,就到办公室开始做梦;第三种人,每天到公司先做梦一小时,然后开始实现他的梦想。”
  “他说努力去当第三种人,原因只有一个:在哪里没有竞争?”
  
  玩弄权势
  
  罗斯一向醉心于权力的运作。这就是为什么他老喜欢引用洛克菲勒那句耐人寻味的话:“明天还确定吗?”或许最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如今他也已经有资格玩弄权势于股掌之中,不仅用之于事业,同时也能替人排忧解难。当然,他这么做不仅个人获得极大的快慰,同时也博得众人对他有如泉涌般的感激和忠心,这些人死心塌地认为罗斯是他们永远的靠山。后来成为华纳兄弟公司影剧广告与宣传部门主管的弗莱曼道出了同事们的心声,他说:“罗斯的处事风格已经深入人心。其他公司的职员,工作时战战兢兢。但在这里你永远不必提心吊胆,因为从来不会有人被惩罚出局。似乎讨好你比任何事都来得重要。过去这几年来,曾有不少公司向我挖墙角。但我总闪过一个念头:‘我怎么向罗斯交待?’”
  罗斯善解人意、待人诚恳,又能仗义疏财,颇具理想父亲的个性,至于这是否是他为收买人而自己缺乏信心才导致他以夸张的慷慨,来博得他人的好感与认同我们不得而知。尽管真相如何不得而知,但过去这几年慷慨大方已成了他的代名词——似乎成了他的天性——而且成效卓著,他强烈的虚荣心与个人的经营策略配合得天衣无缝,令人叹为观止。由于WCI内部有股坚若磐石的向心力,所以当时娱乐界普遍流行且具杀伤力的改组风气,并未波及罗斯的公司。但事实上,他别具用心。罗斯相信与他人分享公司的财富,就永远不必与他人分享权力。事实上,他所规划的制度,在某些方面倒像是对建立制度而不是公司组织,而过去几年,罗斯即是利用他在各个“封地”所精心培养的忠诚度,当作抵御其他挑战者的武器。
  罗斯甚至也不愿意和忠心耿耿的副手分享权力,这点是科恩最初所不能了解的。科恩当时是执行副总裁,也是公司里仅次于罗斯的第二把交椅,威廉·弗兰克尔于1972年过世后,他便积极游说,希望取得总裁的头衔。罗斯一口回绝,但提议设立“联合总裁办公室”让科恩和阿什利分享权利。但科恩力陈阿什利在制片厂有自己的职务,他有权独自享有这个头衔。
  科恩回忆说,经过数月的讨论,罗斯在一个星期五的傍晚告诉他:“我想你是对的,就让你当总裁。但到了星期一他又说已改变初衷。”科恩终于恍然大悟,罗斯绝对无法容忍第二号人物的存在,于是他开始考虑去留问题。
  科恩走后,公司内部再也没有人觊觎第二把交椅的职位了。罗斯喜欢选派果断的人才担任事业部门的主管,并赋予他们绝对的自主权,但在总公司他又有另一套择人的标准。他的周遭都是能干的干部,但没有人可以视为他的接班人,他维持一种仁慈的独裁政权。
  
  笼络
  
  罗斯精通人情世故,手腕圆滑,即使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也不免对他甘拜下风,当然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本人就是罗斯极欲笼络的对象。当初罗斯千方百计地讨好他,而雅达利以2200万元完成“E.T.”的交易只不过是罗斯众多手腕之一。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事后表示他对罗斯的观感:“他是我生平见过最慷慨大方的人。慷慨大方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为了沽名钓誉;另一种则是无私无我,为善不欲人知。”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更描述80年代初期他与罗斯刚认识的情景(当时罗斯得知凯瑟琳被MCA从华纳兄弟公司挖角而懊悔不已):“我的女友凯瑟琳和一位个性孤僻的9岁男孩有‘特殊情谊’,她经常从圣林(Holly Grove)孤儿院接他出来逛逛。他曾向罗斯和考特尼提起这位男孩。有一天她接到孤儿院的来电询问:‘你为什么送来7台彩色电视机、7部录影机和重达800磅的圣诞礼物?’凯瑟琳满头雾水地询问是否我送的,因为他们希望这可别只是一场误会。当时我立即想到这个圣诞老人会是罗斯。”
  “我打电话问罗斯,他连声道:‘不是,不是。’然后咯咯地笑说:‘可别对这些礼物吹毛求疵。’”
  “他像极了弗兰克·卡普拉(Frank Capra)电影中的喜剧人物。”
  当罗斯希望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成为他在东汉普顿的邻居时,他以近乎神奇的手法安排一切。
  “我回答说可以做他的邻居,但这些房子都有人住着。”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回忆说。
  “于是我们走到隔壁一户人家门前按铃,一位年约八旬的老妇人走了出来。罗斯说:‘嗨!您好!这是我的朋友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如果你想卖房子的话,他是一位很合适的买主。’一星期后罗斯的电话铃响了,来电话的正是那位妇人的经纪人。他说:‘我不晓得你耍了什么手段,但她已决定把房子卖给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罗斯当天下午就完成这笔交易。根据华纳公司一位前经理说,事实上罗斯等不及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做决定,就立刻命令公司买下这幢房子,然后再转手卖给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但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等了三四年才搬进去住。罗斯向他推荐一名工程师葛斯·梅负责在原址设计一幢新的建筑。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说:“在营造期间罗斯每周都会到工地监督一两次。他会打电话告诉我:‘听着,我不想让人知道这是我的主意,但我认为窗子确实小了点……’”而房子的内部设计装潢全由罗斯的女友考特尼一手包办,结果令史蒂文· 斯皮尔伯格满意极了。他推崇她是“我所知道的最棒设计师”。
  罗斯对影星有种影迷般的痴狂。他们对他索求无度,但罗斯却极力讨好他们。罗斯可以振振有词地说,这是生意上的需要,但是他的天性——奉承、巴结、追求胜利,始终如一。
  1970年,华纳兄弟公司的总裁加利一度和芭芭拉·史翠珊(Barbar Streisand)交往。虽然罗斯羞于启齿,但加利和阿什利都知道罗斯想见史翠珊一面,所以趁着罗斯一次到洛杉矶的行程中,阿什利安排一次小型的晚宴邀请史翠珊、加利和罗斯参加。据一位在场人士表示,当晚史翠珊喋喋不休地抱怨她刚在纽约买了一幢房子,后来才发现还得装修屋顶和增添一套暖气设备。她觉得很烦,打算把它卖了,不想让这个房子成为自己的负担,打乱了自己的生活。
  “你想卖多少钱?”据说罗斯这样问道。
  “45万元。”史翠珊答道。
  “我买了。”听说这句话罗斯重复了两次。
  这回他也是以公款购买。一个月左右,他即转手卖出并小赚一笔。然而,如果亏钱的话,董事会追问下来,他也一定会理直气壮地辩称,此举是为了培养有天分的影星。几年后,根据史翠珊回顾他与罗斯这段深厚的友谊时,曾对一位也是罗斯的朋友说,罗斯的礼貌十分周到,而且从不间断。她和朋友都一致认为,每年圣诞节所收到的最贵重的礼物,一定不是来自情人,而是罗斯。
  实在很难对罗斯下一番公正客观的评价。例如,当批评他刻意塑造某种形象时,并不意味他的慷慨大方全是伪装的。他晚年出手阔绰的手笔成为他的注册商标,但事实上他早年的作风即已如此。他在某些场合的所作所为也并非全属沽名钓誉之举。他的女儿托妮回忆小时候,罗斯似乎就对圣诞节“念念不忘”。“面对满山满谷的礼物,你得不停地拆开礼盒。”
  尽管罗斯的行事作风让人捉摸不定,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在他创造属于自己的神话中绝大部分都是虚构不实的。这部神话描述他宽宏大量,他的忠心至死不渝,他对朋友福利的重视胜于自己——为了别人他可以自我牺牲。但真实的情形却是他浪掷千金的花费绝大部分出自公司的财源。在某些例子中,只有别人对他有利用价值时,他才会表现出一副忠肝义胆的样子。而且——在求胜心切的心理下——不论什么事情,他自己的利益永远高过其他人。
  “收买”对罗斯来说已成一门艺术,这种平淡无奇的事情已经提升到艺术的境界。它不像一般明目张胆的交易,虽然双方对于彼此的意图心照不宣,但受贿者却又有人格受辱的感觉。在接受罗斯厚礼的人心目中,罗斯是个平易近人又以送礼为乐的人,送礼不过是他表达善意和感情的方式,他们对罗斯的举动非但不以为辱,反而充满感激之情。或许不久之后,受赠者有人察觉当中暗藏不欲人知的交换条件,但他们的心中仍然只有一股暖洋洋的感觉。
  (本文选自《购并霸业》,华夏出版社出版。略有删节。)
其他文献
他较早提出对外开放和利用资本主义,被经济界誉为“方开放”;他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的《对外开放与利用资本主义》的文章,曾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他曾被邀请给中央高层领导讲课;90年代初,他首次提出在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之间建立“中国经济联合体”……  2001年3月23日,台湾国民党副主席萧万长在当地记者会上宣布,一个拥有新台币1亿元基金的“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将正式成立。萧万长说,两岸开放民间
期刊
“琼民源”事件发生后不久,他接到一个匿名电话,声称有人从外地运一车炸药要炸证监会。公安干警采取防范措施后第二天,再次接到电话,说炸药已安放在办公室,警犬一间一间地嗅……   中国证监会第二任主席接受本刊独家专访,引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高层内幕  1997年6月,暴风骤雨洗刷后的北京, 热浪退尽,阳光明媚,空气清新,但这一切又在预示着一个更加酷暑的来临。恰恰这时,仿佛有着某种内应,在中国证监会的会议
期刊
记者(以下简称记):裕兴的这次举牌有人认为是一种恶意收购,你怎么看?  钟朋荣(以下简称钟):裕兴的举牌也谈不上收购,它是一种进入,它的进入还是为了发展新产品。VCD这块市场前景不太好,而裕兴公司手中有很多资金,为了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作出了举牌的决定。它的资金实力完全可以自己建一个厂,搞一个生产PC的公司。但祝维沙认为这样会使PC行业成为另一个彩电行业。比如长虹搞彩电,如果再搞冰箱就要大干,上
期刊
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都已经有了飞跃性发展,跨国公司成为其经济组织中的重要形式,随着这种跨国公司的发展,海外派员便成为越来越棘手的问题,人才战略本地化摆到了台面。顺应需要,猎头公司——为国外人才服务的中介机构产生,并逐渐成为各行业中高级人才的寻访中介。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流动本是平常之事,猎头的确为我们的人力资源市场带来不小冲击,但毕竟,猎头也只是完成其职能——人员
期刊
忠诚:超越契约的期望    员工的忠诚表现:一、当组织有难时,员工是否积极救助。二、当有更好机会出现时,员工是否“喜新厌旧”。如对方提供超过原工资50%的条件时,员工还坚守岗位,说明原位置对他的吸引力还比较大。假如对方开出的价码是原工资的两倍或是数倍甚至十倍,如果他还“岿然不动”,恐怕令人难以想像。  实际上,企业期望员工“忠诚”,员工也期望企业有相应回报等。忠诚问题属于超出经济契约的一种心理期望
期刊
长期的计划经济,使我们过多地强调了个人对组织、对社会的义务,忽视了个人的权利,而现在我们又正向另一极端走去,想跳槽就跳槽,置劳动合同于不顾。此间,某些猎头公司是始作俑者。  首先,当今中国包括世界,人才与工作绩效的匹配模型尚未建立,什么样的人适合干什么样的事,这在理论上就没解决,普遍现象是用非所学,比如为什么不学新闻的也能做记者,这任职资格问题没有解决。  其次,假如任职资格问题解决,又该通过什么
期刊
老板所说的“人的问题”的症结往往不在人力资源部门,也不在业务部门的管理者。问题的真正根源是老板本身未能承担起应负的人力资源职责。老板的人力资源角色是:文化建设的动力源、领导团队的建设者、人力资源政策导向的把握者和自我管理者。  时针已指向19点,某软件公司总裁室外还坐着三位主管、两位老员工、一位新员工。他们还在等待,等待成为下一个与总裁面谈的人。他们已决定明天起不来上班了。  总裁认为人事部的主管
期刊
股东利益如何最大化    记者(以下简称记):现代企业为什么一定要聘一个职业经理人?  高红冰(以下简称高):现代企业的发展出现了出资人与经营者分离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绝大部分股东都是一些对产业和公司经营不专业的人,因此他们会请一些职业的经理人来经营和管理他们投资的公司,这种角色决定你当CEO有权力,但是你得负有重大责任。还有一个有趣的趋势是,现代企业的董事会成员也在往职业董事的方向发展,对于公
期刊
JB 集团是一家生产休闲食品为主的 多元化经营的民营企业。在80年代中期即以生产“九制陈皮”扬名全国。但随着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消费者口味、购买习惯等等发生转变,导致JB集团效益大幅滑坡。迫于市场压力,集团在广州组建了营销中心,集团老总通过熟人介绍任命了一位中心经理,并建立全国范围的营销网络。在1999年和2000年上半年,企业经营业绩略有回升,但销售费用大幅上升,凉果产品毛利率不低,但绝对值不高
期刊
据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在因突发性心肌梗塞的冠心病患者中,40岁以下者达13%。据调查,中青年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多数是事业有成者……  有位哲人说过,幽默乐观是健康长寿之源,然而著名表演艺术家李婉芬就猝死于心脏病;豪放张狂的青岛啤酒老总彭作义心脏病突发,溺死海中;乐观幽默的喜剧作家梁左英年早逝,突发心肌梗塞猝死家中……作家刘震云说:梁左写了那么多的情景喜剧,最后却以悲剧收场。现实的确很残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