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幸福,不要做别的选择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7703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不能够遇到让你满心欢喜的人,不结婚其实也可以。除了幸福,不要做别的选择。”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爸这样对我说。


  有两年,我活得很落魄,除了不恰当的文学野心,几乎一无所有。就在那时,我认识了一个男孩,是人们眼中“条件很好”的那类,最关键的是,他热爱文学,所以我多多少少对他产生了移情。周围的人替我感到庆幸,只是我自己无法完全接受这个从天而降的“馅饼”。
  很简单,我没感觉,是的,我没有理由没感觉,但感觉这种东西,本来就是不讲理的。
  但人家要跟我讲道理,周围的人都说:“过日子,不就那么回事吗?跟谁过不是过?”有人更犀利,说:“你现在唯一的本钱就是年轻,可要把这个机会抓住啊。”
  有一天,我爸对我说:“如果你不喜欢这个人,就好好地跟人家说清楚。不能看条件,一生里有太多变故,将来人家条件不好了,你怎么办?结婚就得找个一开始就让你满心欢喜的人,像我当初见到你妈,就是满心欢喜,这些年虽然磕磕绊绊,但有当初那点满心欢喜做底子,就过得去。”
  这话我听来并不新鲜,尤其是“满心欢喜”四个字,起码被我爸说了上百遍。也就是说,他起码对我回忆了上百遍他和我妈初见的情形:在介绍人家里,我爸看着我妈走进来,他眼前一亮,倒不是觉得我妈长得有多漂亮,而是我妈笑容里的淳朴,让他在那个燥热的下午,忽然有了某种清凉感。


  我爸跟我妈的差别也是挺大的,我爸打小爱看书,上进心强,特别有奋斗精神,后来参军入伍,转业后又当了记者;我妈呢,则有点漫不经心,稀里糊涂的,据她自己说,小时候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学的那点知识全还给老师了,后来招工进厂当了工人。
  他们的兴趣爱好、人生观都不太一样,脾气也不一样,我爸比较温和,我妈则很暴躁。
  有一天中午,家里来了个亲戚,我妈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儿大吼起来。亲戚替我爸打圆场,说:“反正你们也习惯了。”我爸说:“对,我们知道她的性子。子曰,知性可同居。”全家人都笑起来,我妈也笑了,说:“谁跟你同居!”
  当时是玩笑,某天我爸却很认真地跟我谈起这个话题。
  那次我因为什么事儿被我妈骂得灰头土脸,趁我妈不在家,我爸说:“你不要放在心上,你妈没有恶意。她小时候你姥爷就跟你姥姥离婚了,你妈跟你姥姥相依为命,你姥姥脾气就很坏,经常骂人,你妈习惯了,以为发脾气是常态。”
  “有时候我们被人伤害,其实是把对方想象得过于强大,如果你能够对对方加以分析,知道对方也很弱小,你就能够理解对方,理解别人才能放过自己。”我爸又这样对我说。这个经验让我后来亦受益匪浅。


  不过,面对暴脾气的我妈,我爸倒也不是逆来顺受,我后来才发现,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巧妙地改变我妈。
  我小时候,经常见我爸带回最新的文学杂志,推荐给我妈看。于是,在我家的饭桌上,谈文学成为常态。他们谈张贤亮、刘恒、池莉,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剂了我妈的生活,后来,我发现我爸的这种引导还另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我妈原本是纺织工人,穿梭在许多纺织机之间,早、中、晚三班倒。一场大病之后,我妈得以转岗去办公区做勤杂工。这份工作相对轻松自由,获得诸位工友的羡慕。但是我妈自己感觉并不好,老说自己怎么变成刷厕所的了呢。
  所谓勤杂工,主要工作就是打扫卫生,这是其一;其二,在办公区不比在工厂区,人被分出三六九等,我妈自认为是处在最底层,她半辈子地位不高心气却很高,因此很是受不了。
  似乎就是从那时起,我爸开始鼓励我妈写作的,他说我妈经历的事情多,语言鲜活,一定能写出好文章。我妈不太相信,架不住我爸的撺掇,半信半疑地拿起笔,写她小时候的事,写她的朋友和工友。我爸帮她把这些稿件投出去,竟然频频命中。我爸特意将联系地址写成我妈单位,于是时不时地,收发员叫着我妈的名字,送来样刊和汇款单,也算是意外收获。
  这件事让我了解到,人是可以自救的,即使身处底层,阅读和写作也能让人自足从而自洽。
  我妈写得并不多,但对阅读的兴趣更高了,张爱玲、苏青这些民国作家都为她所爱。最重要的是,她渐渐找回了在原生家庭里失去的自信,活得舒展了,脾气也好了。很多年之后,她对我说:“这辈子我找到你爸,知足了。”


  现在我爸妈都是古稀老人,我爸依然习惯于鼓励赞美我妈。一道出去吃饭,回来后他还会用一种好像完全不带私人感情的决断口气说:“今天在座的所有女的,都没有你漂亮……”
  我不免问我爸,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妈身上到底有什么东西,让他依旧满心欢喜。我爸说,还是淳朴,只不过淳朴这个印象里又加了点别的东西,比如善良、宽容、乐观、勤劳……“你妈一倒头就能睡着,只有特别单纯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还有,你妈特别容易对别人有好感,有信任感,这也是值得我学习的。读书人容易看谁都不顺眼,你妈总是能从别人身上看到闪光点,这能够帮我纠偏,我一想起这点就很感谢她。在她身边,我会觉得很安宁,有归宿感。”
  我爸这个人,虽然有些方面挺“直男”,但是他同情女性,女同事要是在丈夫那里受了委屈,他会由衷地愤愤不平。导致的结果是,经常有阿姨到我们家来,哭诉丈夫出轨,等等,我爸总是尽自己所能为之出谋划策。
  我妈对此从未有一句怨言或是猜疑。我们都笑话我爸是妇女之友,但内心中未尝不认可我爸的这份善良。
  父母的婚姻,是孩子的鏡子。我后来找到的那个人,几乎在所有方面都是我的反义词,比如说,我感性、他理性,我性子急、他性子慢。有些时候,我也会气急败坏地朝他吼。但是,最后结果经常是,我对他说,我错了,你是对的。
  找一个和自己不一样的人也很有意思啊,他会让你有更多的角度、更大的视野,于是你就能以两双眼睛看这个世界,是不是就能看到更多风景?
  (秋 水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我的便携式生活》一书,李 娟图)
其他文献
到台北近郊登山,在陡峭的石阶中途,看见一个不锈钢桶放在石头上,外面用红漆写了两个字“奉水”,桶耳上挂了两串塑料茶杯,一红一绿。在炎热的天气里喝杯清凉的水,在这清凉里感受到的是人的温情。这桶水是由某个居住在附近的陌生人提供的,他是每天清晨太阳未升起时就提这么重的一桶水来,那细致的用心颇令人感动。  在烟尘滚滚的尘世,人人都把时间看得非常重要,因为时间就是金钱,即使是要好的朋友,如果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
期刊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形式,为之后的生活、学习做好铺垫,本文通过与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课程价值没有得到拓展,两个方面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从引导学生自主解读绘本、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延伸课堂、融合媒体技术。  关键词:绘本故事;道德与法治;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290-01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297-02  1.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程序设计,对编程感到很神秘,又有点感觉深不可测,学生是既好奇又茫然,那么,如何让学生消除这种畏惧的心理,化难为易呢?本节课引用了网上相关课件资料,以小朋友最喜欢的’’熊出没”这部动画为导入点,让学生设计相应的动画,最大程度地引发学生的迁移能力,让程序编
期刊
有一年,查理·芒格和我共同参加了一个外地的聚会。活动结束后,我要赶回纽约,没想到却在机场的候机厅遇见他。查理庞大的身体在过安检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检测器不断鸣叫示警。他就一次又一次地接受安检,如此折腾半天,好不容易过了安检,他的飞机却已经起飞了。  可查理也不着急,他抽出随身携带的书籍坐下来阅读,静静等待下一班飞机。那天正好我的飞机误点了,我就陪他一起等。  我問查理:“你有自己的私人飞机,伯克希
期刊
我在斯坦福大学读一年级时,遇到一件事,它让我真正懂得了自由的可贵。  有一天,我经过宿舍走廊的时候,听到一个女孩正通过电话动情地说着什么。这个女孩我认识,我不希望偷听或介入别人的事情,于是小心翼翼地走开了。过了一会儿,她沿着走廊哭着走了过来。  我问她发生了什么事,这才知道,她是喜极而泣。她刚才是在给自己的父亲打电话,并跟他做了一次倾心交谈。她告诉父亲自己现在有多么不开心,多么不知所措,告诉他如果
期刊
马里亚纳海沟,是人类已知的海洋最深处。  2020年11月10日,中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潜水器第一次把3名中国人送达地球的“第四极”,而“奋斗者”号也是人类历史上第四台抵达“挑战者深渊”的载人深潜器,更是其中能力最强、技术最先进的一台。“奋斗者”  2020年11月10日,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与往常一样,严开祺一大早便来到自己
期刊
1940年6月,中共甘肃工委副书记罗云鹏因遭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当局关进兰州沙沟监狱。一同被捕的,还有他的妻子樊桂英和出生仅8个月的女儿罗力立。罗力立先后在监狱中度过了长达6年多的童年时光,人称“西北小萝卜头”。  狱中生活十分艰苦,罗力立只能跟大人一样吃牢饭。长到三四岁时,身材瘦小的她常常从送饭口钻出去,到各牢房去串门。狱友们都很喜欢她,经常教她识字,给她讲故事。  当时音乐家王洛宾也被关在这座监
期刊
什么是压力  压力这个话题,我们应该都不陌生,很多人的口头禅可能就是“压力山大”。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压力之下,他很有可能患上胃溃疡或者其他慢性疾病。科学家认为,所谓压力就是环境产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会让我们感受到威胁,而我们的能力又不足以适应这种变化,所以就感受到了压力。  这个说法可能不够直观,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常用的压力测试问卷来认识一下何为压力。问卷里有10道题,这10道题可以让我们评
期刊
作文与论文  每逢毕业季,学生和老师们都要为毕业论文头痛不已,社交媒体中也会流传各种段子。国外有调查显示,抑郁、焦虑等心理状况在硕士、博士中司空见惯。这让我思考一个问题:论文为什么让这么多人不开心?  作为故事的另一面,老师们批改论文和参加论文答辩时的感受同样糟糕。曾有某高校教师在答辩现场愤怒地将论文扔向学生,引起公众热议。更奇怪的是,这一“过火”举动反而引起老师们的共鸣。有的老师甚至模仿诗人田间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工业革命倒逼教育变革,使得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成为教育实现现代化的诉求。本文在对教育人工智能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探究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多元协同构建智能网络学习空间。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教育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技术框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288-01  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