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新课改误区 打造完美语文课堂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r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新课程改革味教育带来的新的生计,广大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不仅提高了教育教学成绩,而且也促进了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但我们也应看到在语文课改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对新理念的认知程度不高或自身知识、能力的欠缺产生了一些新问题。
  【关键词】中学语文;新课改;问题
  从我们最近进行的一些调查中发现,在课改中老师们也碰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下面我把一些主要问题列出并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以就教于大家。
  1. 文本的多元解读变为随意解读 接受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德国的伊瑟尔(Wolfgang lser)认为召唤性是文学文本最根本的结构特征,文学文本中留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性”需要文本的接受者将其具体化。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总是根据自身情感与体验,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理解、多元解读。新课标也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但是创造性理解也好,多元解读也罢,应控制在一定限度内,以尊重文本为基础,不能脱离文本。比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没有直接交代孔乙己的命运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维天地、想象空间。不少老师都曾给学生布置过为文章续写结尾的作业。不同的学生给孔乙己设定了不同的结局,这体现了学生阅读理解的多元性、创造性。但答案的多样性背后有着其统一性,即不能背离文本给我们提供的孔乙己“善良而又迂腐”的个性特征和当时冷漠的社会环境。如果我们设想孔乙己最终的结局是落草为寇,杀人越货,被官府斩首于刑场之上。这就完全脱离了鲁迅先生笔下那个“孔乙己”性格的真实性。同样以“发财归来的于勒”为主题改写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其情节设置也不能背离原文所体现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潜在要素的实现”。实践中一些教师机械地贯彻新课标中的赏识激励原则,认为学生对文本做出的任何理解、感受与体验都是正确的,都应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许。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学生脱离文本的“有效的特性”去重建作品,是无效阅读,是歪解作品。
  2. 合作学习变为“走过场”,变“圈养”为“放养” 新课改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合作学习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形成生动、活泼、启智创新的学习局面。但有些教师对“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的基本特点、基本程序与方法研究不深,理解不透,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因此,在课堂上就出现了这样的场面:教师在出示了问题,宣布讨论后,教室内马上话语喧哗,热闹非常。但仔细一看,各合作小组或只是个别“优秀生”“尖子生”的表演舞台,他们大声的宣讲自己的看法、认识、思路等,而大多数学生缄默不语沦为听众、观众;或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自顾自说,“单兵作战”,不知如何合作,如何深入、全面的探究问题;甚至个别学生根本不参与,搞些小动作,聊天……总之,很多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到合作探究中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未得到真正尊重。此外,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能做到对教材文本、学生水平的全面把握,导致课堂上出现不管问题是否真的需要合作探究,就“命令”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讨论探究时,老师游离于学生活动之外,成为观众、看客。忘记了自己的主导地位,引导点拨的职能,无法掌控讨论的进程。教师自己设定的时间一到,不管学生是否已解决问题,就马上“叫停”,让学生汇报成果,当学生回答不理想时老师就直接宣布答案。这样合作探究的结果,只能是“课上乱哄哄,下课一场空”。非但不能使学生习得获取知识的方法、能力,甚至连最起码的知识,学生也掌握不了。
  3. “教师满堂灌”变为“机器满堂灌”,教师成为多媒体操作员 新课程要求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语文课堂。实践也证明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起到了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等积极作用。有些教师盲目的认为只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新课改了,教学质量就可以提高了。结果出现了多媒体取代教师的现象:该老师范读课文不读了,板书内容不写了……老师动动手指,来个音频、视频、媒体网络总动员,完全不顾使用多媒体的实效性如何。还有的穿新鞋走老路,用落后的教学理念驾驭先进的教学手段,变传统的教师直接灌输为多媒体页面灌输。
  4. “满堂灌”变为“满堂问” 问题情境策略是一种重要的新课程教学策略。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创造欲,通过解决问题获取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于是部分教师将提问作为克敌制胜的法宝。在一节课45分钟内,教师将文本肢解为大大小小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问题。授课形式由传统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过多的问题挤占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只是被动的回答老师的提问,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老师仍是课堂的主宰。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老师运用问题教学应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总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不断地进行反思,真正的按照新课程理念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既要新课程理念的“形”更要新课程理念的“神”,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著《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3年
  [2] 童庆炳主编 《文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其他文献
(邢台市任县大屯乡大屯中心学校 河北 任县 055150)  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怎样培养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呢?  1. 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
期刊
(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57)  2013《开学第一课》主题是“乘着梦想的翅膀”——写给20年后的自己,“写下你对未来自己的期待吧,我们将为您妥善保存好这份记忆。当你需要梦想时,当你淡忘了为什么出发时,某一天,长大了的小芽会在不经意间回来轻叩你的心房,还你一个童年的纯真美梦。”  我们的物质生活变化如此之快,而我们要培养的学生就身在其中,尽管我也许一辈子都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
期刊
(正定县第一中学 河北 正定 050800)  【摘 要】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掌握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准确而灵活地运用数学语言研究和表述问题,是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迫切要求,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加大应用问题的教学力度。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应用  数学应用问题教学就是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应用题的解题
期刊
(元氏县第一中学 河北 元氏 051130)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下面就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教学整合谈一谈我在教学中体会。  1.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效地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把信息
期刊
(新河县仁里中心校 河北 新河 055650)  【摘 要】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小语;课堂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热点问题。笔者现就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1. 创新课堂氛围,培养学
期刊
(石家庄私立一中 河北 石家庄 050035)  【摘 要】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有。有一部分学生地理基础差,学习缺乏动力,信心不足,对地理课望而生畏;有些同学甚至学业水平测试都不能通过,因此影响了学生学业的进步。如何提高地理“学困生”学习动力,在初中学习中非常重要。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困生”;学习动力;提高  在在从事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提高“学困生”学习动力
期刊
(沙河市第二小学 河北 沙河 054100)  【摘 要】在培养跨世纪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学校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恰、宽松的教育环境。力争在数学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一个互助合作交流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关键词】创新意识;互助合作学习;
期刊
(六枝特区第一中学 贵州 六枝特区 553400)  【摘 要】高中历史教育应着重培养青年学生理性、宽容、敬畏的人文精神。这些人文涵养对一个青年学生的成长而言是必须具备的,是为学生踏入社会后事业发展奠基服务的。由此,历史课堂教学每一节课中应为青年学生人文涵养的积累服务。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人文;提升  人文精神是人的自由追求、创造力和超越意识的集中体现,是对人的主体价值的终极关怀。“
期刊
(隆化县郭家屯中学 河北 隆化 068150)  【摘 要】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趣味性  就初中生青少年实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
期刊
(大厂县回民中学 河北 大厂 065300)  【摘 要】所谓班风是指一个班集体的精神风貌。它是经过长期、细致的教育和严格的训练,在逐步形成的一种行为风气。从内涵角度说,班风应体现为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班级精神与班级奋斗目标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班风建设;量化管理  班风建设包含学生的情绪、言论、行动、道德方面和作风等各个方面,是一个班级内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的共性倾向。只有人人努力、齐心协力才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