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来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ueq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轻的时候,我曾把“最好走的路是下坡路”作为人生的座右铭。回想起来,这句座右铭对我的成长、发展起到了一些警示作用,但自己还是常有慵懒、散漫的时候,做得远远不够。好在我熟悉的许多同事倒似乎深悟此道,他们一路上坡,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坚持不懈,矢志不渝,于是逐渐欣赏到山荫道上令人目不暇接的景致,期盼更生动、更精彩的高峰体验。其中有不少意气风发的年轻朋友,王红梅老师就是这样一位。
  王红梅上学时是个好学生,做了教师也努力工作,逐渐成为一个好老师,成为名教师、特级教师。什么是她的动力源?在我看来,是上进心。总是想向上、向前,这其实是人生最重要的内在品格,也是教育最可贵的内在品格。俄国象征派诗人巴尔蒙特有诗表白:“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和对面的群山。”也有人说:“如果没有想象,今天永远和昨天一样。”王红梅则认为“教育是我的理想,我的信仰”。王红梅在概括自己专业发展生涯时,曾规划出一个主动发展阶段。其实,在我看来,她迄今都是在自加压力,主动发展。学历从中师到研究生,优課从校内到省外,做教师充满爱心,真诚对待每个学生,做教学骨干全心全意带好每个人。可以说,她一直都是在怀抱着自己的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地爬坡,创造着每一个新的一天。
  走上坡路还是下坡路是一种人生态度,怎样走需要人生的智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王红梅多年来致力对母语教育规律的探索。特别是近年来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基调,立足于全脑语文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结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脑科学的相关理论,成功构建了全脑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并以此为抓手进行了“校本化”全脑语文教学路径的探索。我多次到王红梅工作的学校,与其就全脑语文教学展开讨论,发现全脑语文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目的,让学生左右脑有效沟通,这样的全脑学习可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让学习变得轻松、高效,课堂具有普适性。她提出的“全脑语文全课程、全思维、全人的整体架构”,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全脑语文课程会真正成为促进儿童全身心发展的载体,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催化剂。
  当然,我也深知王红梅的全脑语文研究有今天的成果是多么不容易,不知经历了多少苦闷、烦恼。这些年王红梅一直带领她的全脑语文研究团队不遗余力地致力全脑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探索,从全脑教学策略的恰当运用到全脑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他们扎实研究、潜心实践,定期开展教学研讨,让每一位老师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畅谈全脑语文:如何将思维导图的策略巧妙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怎样精心设计自学导航,实现课堂的翻转?如何让课前和课中的冥想切实有效?每一次活动都能让老师们收获颇丰。
  王红梅老师醉心于让团队的每位老师都沉浸课堂,在课堂的淬炼中快速成长。“师徒同秀”就是他们开展课堂研修的又一独特方式。团队内的所有成员与青年学员结为师徒,成员自由选取教材中的典型课文,各自进行文本解读,再分别进行同台展示,真实地呈现了师徒互动和师生互动的全过程,引导成员分享思考与取舍、挫折与失败,共享成员成长拔节的惊喜。团队还经常采用同课异构的磨课方式,针对同一篇课文,所有成员进行不同设计构想,选派两到三位代表开展施教。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
  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展示演绎中,老师们对教学策略的使用从当初的茫然逐渐变得清晰。王红梅辛勤付出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在她的带领下,文靖东路小学全脑语文研究团队的老师们多次向来校观摩的兄弟学校团队展示公开课,均受到了听课领导和老师的高度称赞。
  前进的道路总会有些许羁绊。随着研究的深入,全脑语文的研究进入了瓶颈期。实践中诸多的问题,使老师们变得困惑、徘徊。教师深度备课后精心设计的“自学导航”需要学生认真完成,而学生认为这是多出来的负担;分工明确的小组合作看似有效,实则成了部分优秀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工作室精心研究的“四级云端评价”,因为不能使得全学科教师共同使用,变得形同虚设,作用微乎其微。更重要的是寻找一条怎样的途径,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堂“以教材为案例,以思维为核心”?老师们一度陷入研究的瓶颈无法自拔,深深惆怅……
  当成员们纠结在研究的瓶颈期而万分苦恼时,王红梅老师当机立断,带领大家寻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她说:“天下哪有一帆风顺的研究!咱们的石碾子已经拉到半山腰了,无法回头,遇到麻烦只能自己想辙。凡事就怕思考!”王老师提出了三条思路:其一,全脑沙龙,交流中“生慧”。团队定期举行专题式全脑语文沙龙,或是“全脑语文再发展”主题研讨,或是全脑语文专题辩论会……问题从课堂中来又回归到课堂中去。成员们在活动中畅所欲言,王红梅在现场适时点拨。其二,外出观摩,聆听中“生灵”。一有机会,王红梅就会组织老师们外出听课、听讲座,丰厚成员的专业涵养。其三,革旧鼎新,追求中超越。积累、借鉴的目的在于出新。出新是推陈出新、追求卓越,是兼容并蓄、融会贯通,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成功。
  王红梅关于全脑语文的探索历程告诉我们,理想是“提”出来的也是“做”出来的。“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朵花儿就是王红梅,她为全脑语文的研究倾注了全部心血。
  普鲁斯特在《追忆逝水年华》中写道:“当现实折过来严丝合缝地贴在我们长期的梦想上时,它盖住了梦想,与它混为一体,如同两个同样的图形重叠起来合而为一一样。”王红梅曾在自己的文章中信心满怀地引用了美国一位人类学家的话:“绝不要怀疑一个忧国忧民的小组能够改变世界,这种极为理想的事情确实曾经有过。”在这里,你可以想象到她昂扬的姿态,想象到她是怎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全脑语文的探索,向着自己的理想不断地前行。
  教育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名师的成长是基于课堂又超越课堂的。王红梅要求上进,她对明天有着美好的想象和期待,于是,她必须更加努力,更加付出。在攀登的路上,读和写是必修课,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王红梅选择在阅读中积淀智慧,她基于学科本体,触角伸向文化、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仅读书笔记就写了30多本。她坚持写日记,在日记里记录自己的生活,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累计百万余字。全脑语文的提出和基于全脑的一系列理论架构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创生出来的。王红梅爱教育、爱课堂、爱学生,她沉醉于全脑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着……她人生跋涉的每一个身影都足以见证她的辛劳和刻苦。全脑教育,敢为人先,敢为人之不敢为,这可是条不好走的路,而且是上坡路!
  王红梅的座右铭是“天道酬勤”,与我当年选择的座右铭殊途同归。“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我看来,精神意义上的“香”是结果,也是过程。“红梅花儿开了”,王红梅获得了很多荣誉,更有人“闻香而来”,与之携手,共同耕耘在全脑教育的热土上。她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汗水与幸福交织。所谓自己想做的事,再苦也是乐,何况上坡路上那精神的愉悦和享受本就是一种幸福的体验。所以她将自己视为“桃李园中的快乐歌者”。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相信王红梅的明天必定会有更好的期待。衷心祝愿王红梅一路都是上坡路,“无限风光在险峰”!
  (作者单位: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文本解读  《金木水火土》是统编本一上识字部分的第一篇学习写字的课文。本课是一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儿歌,向我们揭示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观念,以“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儿歌首行以“一二三四五”起句,五个数字是先人认识世界的开始。第二句,介绍自然界最基本的五种物质。第三、四句,介绍天在上,覆盖万物;地在下,衍生万物。太阳、月亮一直贯穿古今。  本课是第
有一次,我把王昌龄的《出塞》和王瀚的《凉州词》两首边塞诗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学习活动进行得很顺利,学生对战争场面、宴飲场面都得到了很好的体会,对诗词内涵和情感的把握都还算到位,朗读也呈现出看得见的变化,教与学的效果都达到了我的心理预期。高兴之余,我问了一个问题:“两首诗学到现在还有什么问题不懂吗?”  一个男孩子缓缓举起了手,我把话筒递给他。  “我不懂‘醉卧沙场君莫笑’是什么意思。”  这句诗我
在苏教版教材中,有两位大家的书信都谈及了“奉献”的道理。《给家乡孩子的信》是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中,高尔基在给儿子的信中也谈到了“奉献”的道理。  两封大家的书信是学生学习的宝贵教材。其朴素又不乏生动的语言,正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其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亟待补充的思想之钙;其就地取材、现身说法的大智慧,则给学生学习说理以很好的启示。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价值
很多人听了我的课,都觉得课堂上“接学生的话”这方面,我做得好,希望我能说说自己的“秘密”。  其实,课堂上学生发言后我的瞬间反应,纯属对语言的敏感,算是条件反射。“想都没想”,嘴上就冒出这样一句。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我把这样的答案说给身边几个徒弟听,大家评价说“真小气,有保留”。窘迫之余,追溯十几年前着力修炼课堂教学基本功时,还确实针对“如何接话”有过一段自我修炼的方法,具体、实在、可操作。十几
将多篇不同的文本进行整合,让这些文本凝聚在一起的首先是语文教学的目标逻辑——即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实现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的课程建构和实施策略,群文阅读要确保具体学习目标的有效落实,首先就要在文本的选择和整合的策略上下功夫。那么,群文整合有哪些不同的策略,这些整合策略下的群文阅读实践的学习价值分别有哪些?  一、读写目标式整合  为了聚焦具体的读写目标,并让学生拥有足够充分的
教学目标不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而且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一线语文教师制订教学目标,常常是靠个人的教学经验,或直接套用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维目标。仅凭个人经验必然带有主观性和局限性,直接套用语文课程目标的分类方式则会过于简单机械。那该如何科学、准确地制订教学目标呢?  一、立足全册,明确年段总目标  我们制订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借助随文旁批、泡泡提示、课后习题等,进一步学习“有目的地阅读”。知道有目的地阅读要根据阅读的目的调整阅读速度,与阅读目的无关的不需要逐字逐句读。阅读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2.帮助学生逐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  能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实现自己的阅读目的。  教学
我爱读书,也偏爱那些喜欢读书的孩子,能和她们一起读书,一起交流,碰撞出一些思维的火花,就像看见礼花绽放苍穹,那真是幸福倍增的时刻。  少年不识读书乐,爱听表扬。爱听表扬,为求数量强低头。  而今识得读书乐,欲罢不能。欲罢不能,却道好书赛佳肴。  第一次批阅淑女班的作业:我有两个没想到。没想到一个班里有那么多人不写作业! 17个学生,8个没按要求写完;没想到有一个女孩子居然会读文艺复兴时期的书,居然
读是理解内容、获取语言的途径,写是倾吐表达的平台。教材选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阅读教学既要指导学生赏析其遣词造句的精妙,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又要引领学生发现文本写作的智慧,破译写作密码,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在读中感悟作者写的匠心独具,在写中检验自己读的品味与广博。那么,读与写如何水乳交融呢?  一、梳理文脉,培养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指标之一。能够将很多信息筛选并浓缩,用简明
执教“教材作文”,我们会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教材中提出的“写作要求”,几乎都是老三样。第一样叫语句要通顺;第二样叫内容要具体;第三样叫情感要真实。  一线教师在操作时,由于多次遭遇到这三样要求,于是慢慢地就变得“熟视无睹”,或者直接回避,不去管。其实,不要小瞧这三个要求。它们不但不是最低端的要求,反而应该看作是小学阶段写作教学的终极目标。我们先来说一说“内容具体”。专业与非专业的写作之间很大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