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国《中央日报》写道,韩国的总统史已形成一个不光彩的公式:卸任—嫌犯。韩国历任总统无好下场的秘密,隐藏在韩国不健康的政商关系中,隐藏在帝王般总统的制度设计中,也隐藏在源远流长的“家臣”和“心腹”文化中。
朴槿惠“亲信门”的判决还未下达,她的前任李明博已经大祸临头。目前,他面临20项罪名指控,受贿的金额高达110亿韩元(约合6500万人民币),最高刑期为终身监禁。
连续三任前总统先后被检方传唤的政治“公式”令韩媒直呼“不光彩”,此番被传唤的李明博也表示:“希望我是最后一位被起诉的韩国前总统。”此前李明博一直被认为是韩国历任总统里面唯一一个能全身而退的,但这个纪录迄今为止只保持了5年。
以亲信和家人为纽带的贪腐圈
在李明博2008年到2013年的总统任期里,他的兄长、曾经担任国会副议长的李相得就因为收受贿赂而被判刑,但这件事情当时没有延烧到李明博身上。除此之外,李明博也卷入了其他多件渎职和贪腐事件中,但由于查无实据,最终都不了了之。2013年2月,李明博平安完成任期,交棒给了朴槿惠。
朴槿惠和李明博属于同一阵营,因此对重查李明博的呼声一直置之不理。然而,文在寅的上台几乎就注定了李明博的在劫难逃。因为文在寅和李明博不仅属于对立的阵营,而且文在寅的好友、前总统卢武铉正是在后任李明博任内跳崖自杀的。
然而,真正把李明博送上嫌疑人位置的,还是韩国检方披露的那些事由:李明博涉嫌在任职总统期间指使亲信、前青瓦台总务企划官金伯骏收受国家情报院贿赂,用于总统夫人金润玉访美期间的开销;涉嫌实际掌控汽车零件公司大世,并利用职权优先帮助大世追回投资资金;涉嫌让三星电子代付大世高达数十亿韩元的诉讼费,换取李明博特赦当时被关押在牢的三星掌门人李健熙。
而在这几宗案件中,关键当事人除了李明博本人,就是他的亲信和家人:收受贿赂的金伯骏与李明博有超过40年的交情,被称为李明博的“管家”;使用贿赂的是李明博的妻子金润玉;卷入大世公司案的则包括李明博之子李时炯、长兄李相恩、李相恩之子李东炯、李明博妻弟金载和李明博大女婿、三星电子专务李尚柱等。
如果检方指控属实的话,李明博应该是建立起了一个以亲信和家人为纽带的贪腐圈。
11任韩国总统都无好下场
1948年独立后的全部11任韩国总统都无好下场,如果细细追究导致他们结局凄惨的历程,就会发现1980年代开始的民主化是一个分水岭:民主化之前的总统要么客死他鄉,要么被军事政变推翻,要么被下属射杀,下场虽然惨烈,但都没有被查出经济问题;民主化之后的7任总统,从全斗焕、卢泰愚到金泳三、金大中再到卢武铉、李明博和朴槿惠,全部都涉嫌贪腐,而从首位文人总统金泳三开始,更是无一例外有亲信和家人的参与。
金泳三是民主斗士出身,在任期间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反腐法律法规。但儿子金贤哲的贪腐丑闻却让他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金贤哲在金泳三执政时期被称作“小总统”,并因为涉腐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捕的现任总统之子。儿子的贪腐,加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金泳三的支持率从70%以上暴跌至任职末期的6.1%。
金大中接替金泳三担任总统后,通过了反腐败法,建立了韩国独立反腐败委员会。但他的三个儿子分别因为逃税和受贿等问题被判刑。
继任的卢武铉以“没有违规和腐败的世界”为竞选口号和终身奋斗目标。谁也没想到,在卢武铉下台不到一年后的2008年12月,泰光实业总裁朴渊次被韩国检方调查,此后供出了一大串行贿对象名单,这其中就包括卢武铉的夫人、兄长的大女婿、“大内总管”和童年玩伴,甚至包括卢武铉本人。卢武铉坚称不知情,并对国民进行了道歉。2009年,卢武铉在羞愤中跳崖身亡。
不得不仰赖的家臣
韩国总统的集权程度在同类民主国家中非常罕见,但与此同时,总统的孤身奋战程度,也同样非常罕见。总统真正能仰赖和信任的,只剩下了亲人和亲信。
首先,韩国没有组织严密的现代政党,随着利益的变化,分分合合是家常便饭。2017年2月8日,为减少身处“亲信干政门”漩涡的朴槿惠的牵连,当时的韩国执政党新国家党宣布将党名改为“自由韩国党”。
其次,韩国政治中的地域主义非常严重,候选人家乡的民众往往是其最坚定、最无条件的支持者,而无论候选人的政纲多么诱人,对立地区的民众还是不会投票支持他。韩国大选与其说是党派之争,不如说是少数精英政客“朋友圈”之间的对抗。
在这种情况下,从一个政治家从政之初开始,在他的周围就会形成一个以同乡、同学、同族为主的核心圈子,替他打理政务甚至家事。到了总统层面,就变身为青瓦台秘书室的室长、首席秘书等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毫不奇怪,当韩国总统的贪腐丑闻被揭发,其中必定有一两位秘书或亲信首当其冲。
大权在握、旁人几乎无从制约的总统和追随他多年、无限忠诚又渴望得到回报的“心腹”或“家臣”,以及虎视眈眈的亲人,这样的组合会产生什么样的政治后果可想而知。
可以说,韩国历任总统无好下场的秘密,隐藏在韩国不健康的政商关系中,隐藏在帝王般总统的制度设计中,也隐藏在源远流长的“家臣”和“心腹”文化中。这样的格局,吞噬了一个个有抱负有才华的政治家。
(《南方周末》2018.3.15、新华社2018.3.15等)
朴槿惠“亲信门”的判决还未下达,她的前任李明博已经大祸临头。目前,他面临20项罪名指控,受贿的金额高达110亿韩元(约合6500万人民币),最高刑期为终身监禁。
连续三任前总统先后被检方传唤的政治“公式”令韩媒直呼“不光彩”,此番被传唤的李明博也表示:“希望我是最后一位被起诉的韩国前总统。”此前李明博一直被认为是韩国历任总统里面唯一一个能全身而退的,但这个纪录迄今为止只保持了5年。
以亲信和家人为纽带的贪腐圈
在李明博2008年到2013年的总统任期里,他的兄长、曾经担任国会副议长的李相得就因为收受贿赂而被判刑,但这件事情当时没有延烧到李明博身上。除此之外,李明博也卷入了其他多件渎职和贪腐事件中,但由于查无实据,最终都不了了之。2013年2月,李明博平安完成任期,交棒给了朴槿惠。
朴槿惠和李明博属于同一阵营,因此对重查李明博的呼声一直置之不理。然而,文在寅的上台几乎就注定了李明博的在劫难逃。因为文在寅和李明博不仅属于对立的阵营,而且文在寅的好友、前总统卢武铉正是在后任李明博任内跳崖自杀的。
然而,真正把李明博送上嫌疑人位置的,还是韩国检方披露的那些事由:李明博涉嫌在任职总统期间指使亲信、前青瓦台总务企划官金伯骏收受国家情报院贿赂,用于总统夫人金润玉访美期间的开销;涉嫌实际掌控汽车零件公司大世,并利用职权优先帮助大世追回投资资金;涉嫌让三星电子代付大世高达数十亿韩元的诉讼费,换取李明博特赦当时被关押在牢的三星掌门人李健熙。
而在这几宗案件中,关键当事人除了李明博本人,就是他的亲信和家人:收受贿赂的金伯骏与李明博有超过40年的交情,被称为李明博的“管家”;使用贿赂的是李明博的妻子金润玉;卷入大世公司案的则包括李明博之子李时炯、长兄李相恩、李相恩之子李东炯、李明博妻弟金载和李明博大女婿、三星电子专务李尚柱等。
如果检方指控属实的话,李明博应该是建立起了一个以亲信和家人为纽带的贪腐圈。
11任韩国总统都无好下场
1948年独立后的全部11任韩国总统都无好下场,如果细细追究导致他们结局凄惨的历程,就会发现1980年代开始的民主化是一个分水岭:民主化之前的总统要么客死他鄉,要么被军事政变推翻,要么被下属射杀,下场虽然惨烈,但都没有被查出经济问题;民主化之后的7任总统,从全斗焕、卢泰愚到金泳三、金大中再到卢武铉、李明博和朴槿惠,全部都涉嫌贪腐,而从首位文人总统金泳三开始,更是无一例外有亲信和家人的参与。
金泳三是民主斗士出身,在任期间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反腐法律法规。但儿子金贤哲的贪腐丑闻却让他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金贤哲在金泳三执政时期被称作“小总统”,并因为涉腐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捕的现任总统之子。儿子的贪腐,加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金泳三的支持率从70%以上暴跌至任职末期的6.1%。
金大中接替金泳三担任总统后,通过了反腐败法,建立了韩国独立反腐败委员会。但他的三个儿子分别因为逃税和受贿等问题被判刑。
继任的卢武铉以“没有违规和腐败的世界”为竞选口号和终身奋斗目标。谁也没想到,在卢武铉下台不到一年后的2008年12月,泰光实业总裁朴渊次被韩国检方调查,此后供出了一大串行贿对象名单,这其中就包括卢武铉的夫人、兄长的大女婿、“大内总管”和童年玩伴,甚至包括卢武铉本人。卢武铉坚称不知情,并对国民进行了道歉。2009年,卢武铉在羞愤中跳崖身亡。
不得不仰赖的家臣
韩国总统的集权程度在同类民主国家中非常罕见,但与此同时,总统的孤身奋战程度,也同样非常罕见。总统真正能仰赖和信任的,只剩下了亲人和亲信。
首先,韩国没有组织严密的现代政党,随着利益的变化,分分合合是家常便饭。2017年2月8日,为减少身处“亲信干政门”漩涡的朴槿惠的牵连,当时的韩国执政党新国家党宣布将党名改为“自由韩国党”。
其次,韩国政治中的地域主义非常严重,候选人家乡的民众往往是其最坚定、最无条件的支持者,而无论候选人的政纲多么诱人,对立地区的民众还是不会投票支持他。韩国大选与其说是党派之争,不如说是少数精英政客“朋友圈”之间的对抗。
在这种情况下,从一个政治家从政之初开始,在他的周围就会形成一个以同乡、同学、同族为主的核心圈子,替他打理政务甚至家事。到了总统层面,就变身为青瓦台秘书室的室长、首席秘书等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毫不奇怪,当韩国总统的贪腐丑闻被揭发,其中必定有一两位秘书或亲信首当其冲。
大权在握、旁人几乎无从制约的总统和追随他多年、无限忠诚又渴望得到回报的“心腹”或“家臣”,以及虎视眈眈的亲人,这样的组合会产生什么样的政治后果可想而知。
可以说,韩国历任总统无好下场的秘密,隐藏在韩国不健康的政商关系中,隐藏在帝王般总统的制度设计中,也隐藏在源远流长的“家臣”和“心腹”文化中。这样的格局,吞噬了一个个有抱负有才华的政治家。
(《南方周末》2018.3.15、新华社2018.3.1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