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猫妖故事

来源 :阅读(书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opy_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猫乖巧可爱,又能防鼠,是颇受欢迎的宠物,据《尔雅翼》说,猫是玄奘法师去天竺取经时带回中土的,为了防止老鼠啃坏佛经,所以蓄猫防鼠。这是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实际上,猫在玄奘之前就已有了。恰在唐代,猫日渐成为贵族宠物。
  电影《猫妖传》改编自日本作家梦枕貘的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故事发生在唐代,其中出现了猫妖,又称猫鬼。在中國古代,猫成为妖孽作怪的故事颇多,据《旧唐书》载,武则天废王皇后和萧淑妃,并施加酷刑,萧淑妃在临死前发下诅咒:“愿阿武为老鼠,吾作猫儿,生生扼其喉。”武则天大怒,但也心中忧惧,从此以后宫中不准养猫。武则天害怕的并不是猫,她迷信鬼神,怕萧淑妃的鬼魂变作猫,从此变得疑神疑鬼,闻猫叫而色变。
  在唐之前的隋代,已经闹过猫鬼。据《资治通鉴》载:隋文帝时,“延州刺史独孤陀好左道,以奉猫鬼事,除名为民”,所谓的猫鬼,在《青囊杂纂》中有较为详备的解释:“猫鬼老狸,野物之精变为鬼蜮,依附于人,人畜之,以毒害人,其病,心腹刺痛,食人肺腑,吐血而死。”独孤陀的妻母有猫鬼之术,适逢皇后得病,太医诊治,说这是“猫鬼之疾”,经查,正是独孤陀家作怪。独孤家的婢女徐阿尼招认,并演示召唤猫鬼之术,“阿尼于是夜中置香粥一盆,以匙扣而呼之曰:猫女可来,无住宫中。久之,阿尼色正青,若被牵曳者,云猫鬼已至。”可见,猫鬼是可以附在人身的,是猫的精魂,久而不治,能使人病死。独孤家因猫鬼一案牵连,从此败落。
  在民间传说中,猫也可成为害人的妖怪,清代黄汉的《猫苑》载:“金华猫,畜之三年后,每于中宵,蹲踞屋上,伸口对月,吸其精华,久而成怪,入深山幽谷,朝伏匿,暮出魅人,逢妇则变美男,逢男则变美女。”浙江金华的猫,养了三年之后就会变成妖怪,不知为何金华猫会有这种妖性。三年以上的猫就会张着口吸收月光的精华,变成猫妖。
  这则掌故亦见于清代褚人获的《坚瓠集》,据载,金华猫变成妖怪之后,会回到主人家,往水缸里撒尿,喝了这水,就再也看不到猫的身影,日子久了,便会日渐虚弱,乃至死去。
  化解的方法也有,需要用猎狗来捉猫,剥皮烤肉给受害者吃,吃了就会痊愈。不过这种方法也得碰运气,如果受害者是女人,要捉到雄猫吃了才能好,如果受害者是男人,要捉到雌猫吃了才会好。金华府学的张广文有个女儿,十八岁,貌美无双,当时被猫妖所害,头发几乎掉光,后来捉了雄猫给她吃,才得以痊愈。
  金华猫的黑暗故事也传到了日本,日本妖怪专家水木茂曾作《中国妖怪事典》,并在其中描绘了金华猫的形象,这是在夜晚,金华猫吸收月光之际,这只猫看上去已经是只巨兽,在月光的照耀下变得健硕,不禁为这家的主人暗暗捏一把汗。
  清末的《点石斋画报》里也提到一个猫化为妖的故事,说的是温州有个姓马的人家养了一只猫,这天主人正和客人坐谈,这只猫大摇大摆走进屋来,两脚着地站起来,口吐人言道:“我有功尔家,尔须为我建一庙宇”,如此种种怪状,极尽离奇,这应是古代猫妖故事在晚清的孑遗。
  (摘自《北京晚报》)
其他文献
俄羅斯艺术家安东·古季姆用充斥黑色幽默的漫画,告诉我们生活除了有趣,更有让人深思的荒诞和冷酷。考验智商的时候又到了,这些极具内涵的漫画你能看懂多少?
期刊
从小时候听闻茜茜公主的传说,再到中学课本里的音乐家李斯特、诗人裴多菲……对于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我向往已久。  最近,我终于如愿以偿去布达佩斯待了几天。除了厚重的历史,对那里的另一种印象更为深刻:当地人对于记忆的敬重由来已久,而这正是这座城市巨大魅力的真正源泉。  正如中国的武汉由三镇合成,布达佩斯也是1873年由多瑙河左岸的城市布达、老布达和右岸的佩斯三座城市合并而成。虽然叫“
期刊
《天龙八部》里,慕容复是个绕不开的角色,他矢志复国,却行为卑鄙、功败垂成。慕容复在姑苏燕子坞的庄园叫参合庄,一门家传武功叫参合指,正是源自令慕容家族痛心疾首的参合陂之战。  在参合陂战场上,后燕帝国的霸业由盛转衰,看似弱小的拓跋鲜卑北魏国却趁势崛起,最终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就请列位看官跟随笔者走近残阳如血的参合陂,看看历史上真实的“慕容复”和他那昙花一现的帝国。  源出一脉,并立称雄  慕容鲜卑
期刊
第一次记住雷文勇的名字,不因他是铁骑力士集团的董事长,而是因为一则趣闻:  铁骑力士庆功宴上,成百上千的人举着酒杯,等着董事长雷文勇发表祝酒辞,雷文勇高举酒杯,运足了气,所有人的期待达到饱和时,雷文勇却道:“说句耿直话,哪个儿不干!”  1992年,雷文勇怀揣3.5万元资金下海,租下一个仓库,办起了饲料厂。22年过去,如今的铁骑力士,已成为旗下拥有3条产业链、51家分公司、年产值50多亿元的产业王
期刊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他的房间,虽是嫌小了些,的确是普普通通人住的房间,仍然安静
期刊
E·B·怀特(1899-1985),美国当代著名散文家、评论家,以散文名世,“其文风冷峻清丽,辛辣幽默,自成一格”。作为《纽约客》主要撰稿人的怀特一手奠定了影响深远的“《纽约客》文风”。怀特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满关爱,除了他终生挚爱的随笔之外,他还为孩子们写了三本书:《斯图尔特鼠小弟》(又译《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与《天鹅的喇叭》(又译《吹小号的天鹅》),同样成为儿童与成人共同喜爱的文学经
期刊
一  美食家這个名称很好听,读起来还真有点美味!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来加以解释的话,就不妙了:一个十分好吃的人。  好吃还能成家!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想到的事情往往不来,没有想到的事情却常常就在身边;硬是有那么一个因好吃而成家的人,像怪影似的在我的身边晃荡了四十年。我藐视他,憎恨他,反对他,弄到后来我一无所长,他却因好吃成精而被封为美食家!  首先得声明,我决不反对一般的吃喝;如果我自幼便反对吃喝的
期刊
吴芳思的家很好找,门前有一小片竹林,门头挂着一条红纸做的游龙—这在伦敦市中心的富人区伊斯灵顿显得颇有些特立独行。  竹子是林语堂的女儿住在伦敦时从家里拿来的,龙是吴芳思儿子的属相。69岁的吴芳思延续着她和中国40多年的缘分。  在英国,吴芳思是著名的汉学家、历史学家。她曾在大英图书馆中文部工作近40年,负责保管、整理中国典藏,其中最珍贵的莫过于那1.4万件敦煌经卷,这大概是全世界所有敦煌经卷数量的
期刊
有一本书叫《在德黑兰读〈洛丽塔〉》,讲述在读书被禁止的时候,人们在晨间与晚间的秘密读书会上,阅读经典作品。然而,真正把一座城市的名字和閱读联系起来的,却是相对发达的经济环境、自由宽容的文化氛围、良好的市民教育程度和历史留存的文化积淀……无论是伦敦、巴黎、纽约还是东京,书店、图书馆、出版机构、文化刊物、读书组织,共同构建了一座城市的阅读氛围。伦敦:“什么娱乐也抵不上读书的乐趣!”  2017年发行的
期刊
托马斯·哈代(1840-1928),英国诗人、小说家。哈代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代表作有《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和《卡斯特桥市长》等。  至于苔丝·德北菲尔德,她要把这件事从思虑中清除掉却没有那么容易。她好久都打不起精神来再去跳舞,虽然有许多人想做她的舞伴;可是,唉!他们谁说话都不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