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hao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是孔子的一个基本主张,他要求统治者务必关注民众的愿望和要求,尽可能满足民众的物质利益需要。因为在他看来,民众的财富和君主的财富,民众的利益和君主的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
  
  孔子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尊崇,这倒不完全是因为孔子为他们执政地位的获得和承传提供了多少合法性的理论支持,而是因为孔子确实阐发了治国平天下的一套完整且具有普适性的思想主张。孔子关于君民关系的辩证思考,关于薄敛轻税、藏富于民的精辟论述,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统治者与民众的关系,夏商周三代的基本判断就是父子关系。《诗经》上就说:“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孔子对此是如何认识的呢?一次,在同弟子子夏谈话时,孔子向子夏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你对君主与民众的关系是怎么看的?子夏用一个比喻作了回答:鱼离开了水就会死,水离开了鱼仍还是水。孔子莞尔一笑:你懂得这个道理了。其实,孔子本人也曾明确用舟船和水来比喻君主与民众的关系,他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显然,子夏的话乃是对自己老师观点的“换言之”。在孔子的心目中,民众与君主是类似于水与舟船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前者处于更主动的地位。孔子还曾把君主与民众比作心脏与身体,指出:“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就是说,心脏因为身体而保全,也因为身体而受到伤害;君主因为民众而存在,也因为民众而败亡。这番话的意思与前面所举的比喻,在思想倾向上是十分一致的。大家都对孟子“民贵君轻”的论断耳熟能详且给予很高的评价,其实追根求源,其发明权还应当归于孔子,孟子的功劳在于用更简洁、直白的语言作了概括。
  既然统治者的命运事实上掌握在民众的手里,那么他们就不能为所欲为,而置民众的利益于不顾。有鉴于前代一些统治者因为残民以逞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惨痛教训,孔子在阐发他的治国平天下理论的时候,一再就惠民、富民不厌其烦地加以申述。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是孔子的一个基本主张,他要求统治者务必关注民众的愿望和要求,尽可能满足民众的物质利益需要。因为在他看来,民众的财富和君主的财富,民众的利益和君主的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就是说,民众富裕了,做君主的自然不会贫穷;一旦民众生活得饥寒交迫了,那么君主的日子也绝对不会好过。《说苑》记载,鲁哀公某次向孔子请教治国方略,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就是要“使民富且寿”。直接把富民作为治国的第一要务提了出来。哀公问:如何做到呢?孔子给出的政策建议是:“薄赋敛”和“无事”。他解释说:减轻赋税民众就富裕,不滋事搅扰民众就远离犯罪。民众生活富裕安宁,自然就会长寿。哀公听罢,不禁叹息:这样一来我就成了穷人了。孔子在援引《诗经》“恺悌君子,民之父母”的诗句后补充说:“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一句话就把君主与民众唇亡齿寒这种贫富正相关的关系揭示出来。
  《论语》记载了著名的“庶富教”三步曲的故事——孔子带领弟子前往卫国,当他看到卫国都城人口众多的景象后由衷赞叹道:“庶矣哉(好稠密的人口)!”弟子问他:人口稠密了,下一步该怎么办?孔子给出的答案是:“富之(让他们富裕起来)。”富裕之后呢?答案是:“教之(使他们受到文化和文明的教育)。”这个故事说明,富民是孔子在人民众多的国情条件下的第一政策选择。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用更明晰的语言对孔子的这一思想做了概括:“治民者先富之,而后加教。”
  那么,如何达到富民的目的呢?前面已经提到了“薄赋敛”,其实《左传》中记载有孔子就此提出的更系统的主张,这就是:“施取其厚,事取其中,敛从其薄”和“时使薄敛”。所谓“施取其厚”,就是对民众的物质救助要执行就高不就低的标准;所谓“事取其中”,就是让民众承担的劳役要轻重得当;所谓“敛从其薄”,就是向民众征收的税赋要尽可能减少。另外,《论语》中还有“使民以时”的要求,就是使用民力要注意做到不违农时,而不能随心所欲。这样要求的目的在于确保民众能够专心致志于生产劳动,尽可能多地创造物质财富。但是当时的统治者并非全都具有大局观,比如事实上执掌鲁国政权的季氏就千方百计地想要多搜刮些民众的血汗,打算通过实行按田亩征税的办法增加赋税收入。为了使自己的如意算盘得逞,他特别打发在自己手下领取俸禄的孔子弟子冉求专程前往自己老师家中走了一趟,幻想借重孔子的名望为此事的顺利铺开制造舆论。然而季氏万万没有想到,屁股始终坐在民众一边的孔老夫子岂会为虎作伥?他不仅明确表示了反对意见,还声言替季氏聚敛财富的冉求“非吾徒也(不是我的弟子)”,号召众弟子对他鸣鼓而攻之。“苛政猛于虎”的故事同样生动地反映了孔子对统治者的横征暴敛逼得民众宁肯葬身虎口也不愿做编户齐民这一社会现实的无比愤慨!
  
  In Chinese history, Confucius had always been esteemed by rulers of almost all dynasties, since his ideas were very useful for the rulers in their administration of the country. As far as Confucius’ administrative theories are concerned, his arguments about reducing the tax and enriching the people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part.
  Confucius argued that “If he gives to the people only such advantages as are really advantageous to them, is he not being bounteous without extravagance?” He was of the opinion that the rulers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wishe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ordinary people and try their best to satisfy the people’s needs concerning material benefits. That is to say, if the people were rich, the emperors would accordingly become rich. If the people lived a poor life, the emperors would not enjoy a comfortable living.
  In The Analects, there is a story about Confucius talking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ealth and education with his students. When Confucius took his students to the State of Wei and saw the large population in the capital of Wei, he exclaimed, “What a large population!” His students asked him what should be done with such a large population. Confucius said: “Enrich them.” Then what should be done after the people were rich? Confucius said: “Educate them.”
  Through the dialogue between Confucius and his students, we can see that enriching the people is Confucius’ first priority in governing the country.
其他文献
很久以前,济南的东郊是一片泥水汪洋的苇子湾,每年夏秋月圆夜深时,有一头金牛总会来湾中沐浴戏水。附近的居民看到这头金牛后,都觉得这头牛一定不是寻常之物,遂心生歹念,想尽办法制服金牛,据为己有。但多番努力都付之东流,始终没有人能够接近那头金牛,时间一长人们也就打消了捕捉金牛的念头。金牛仍是定时来水湾戏水沐浴。  当时,湾边住着一对善良年迈的老夫妇,夫妻俩生活拮据,和家中惟一的希望老黄牛一起苦熬时日。一
期刊
宋卫东先生,是一个涉猎广泛的艺术家,早年对具象绘画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索,在大学时就是班上写实绘画的娇娇者。近年来他对当代绘画做了深入的思考,正在打破油画与中国画的疆域,于绘画的意像表现上进行探索和突破,寻找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和属于自己的绘画语境。  目前,他已找到这种方式的可能性。  谈到绘画风格的探索时,宋先生认为油画中的色彩原理和造型原理基本来源于西方的经验,但中国传统绘画里的平面化和用笔
期刊
墨子(约公元前480—前390年),姓墨,名翟,战国时期鲁国小邾城(今山东省滕州市)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墨子是一位学贯文理、注重实践、百科全书式的“平民圣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科圣”。他创立的墨家学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墨子工匠出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出身于劳动人民并为劳动人民奔走呼喊的思想家。他自幼聪慧好学、智力过人。由于出身低
期刊
远古,我们从海洋中来。  现在,我们到海洋中去。  航海是社会文化传播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式  我们与大海的距离,主要是我们的心与大海的距离。”翟墨说,“海纳百川,使所有的生命都源于大海。我们不是出海,而是回家。即使没有新大陆和黄金国,我们一样还是要到海上去。”      翟墨:单肩拉开航海运动的序幕    2007年1月,中国第一位驾驶无动力帆船只身孤帆环球航行的翟墨,已在中国日照扬帆起航,开
期刊
凝视金融危机阴霾来袭    世界经济在动荡中跨入新的一年。  2008年末,金融危机势头凶猛,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应对措施,中国也适时抛出大手笔,各项方针政策顺势出台。就是在这种形势下,12月21日至22日,山东在济南召开全省经济工作会议。  作为沿海省份,山东一直处于对外开放的前沿,因而受国际形势的影响比较明显。当金融危机已经开始波及实体经济的时候,沿海地区无疑受到了更为明显的冲击。  金融危机对实
期刊
多少年来,黄河三角洲上的人们用勤劳和汗水让这块茫茫的荒滩变成了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绿洲。而现在,这块大地又将迎来新的命运。近日,山东省出台了《关于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意见》,力促“黄三角”成为山东北部重要增长点。这是自2008年3月山东省政府拟定“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之后,对山东“北翼”发展发挥重大促进作用的又一重要文件。    《关于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期刊
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区,整合全国乃至世界的力量开发黄河三角洲,需要构建一个海、陆、空对接,点、线、面结合的三维立体交通网络,让富集的发展资源流进黄河三角洲。    建设海上交通桥头堡    黄河三角洲地区东靠大海,建设港口天然条件优越,在发展海上交通、进行对外贸易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向海洋要效益,靠海洋求发展,已经成为黄河三角洲各地区的共识。  东营市毅然决然地加快实施“东营港”和“广
期刊
琅勃拉邦(Luang Prabang)是老挝最值得深度游的地方。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澜沧王朝的旧都,湄公河的明珠,可能是东南亚保存最完好的历史古城了。它以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和与世无争的民风民俗,一直以来维护着老挝民族文化和历史遗产中心的美誉。  琅勃拉邦古城像一位慈祥的长者,从容淡定。岁月勾勒出的是古城的凝练与厚重。那一抹动情的夕阳,轻轻地抚摩着琅勃拉邦一地金黄。登上372米高的普西山,山顶那座金塔
期刊
中共日照市委书记杨军表示,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是日照培育最具潜力的增长点和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动力,是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必然选择和重大战略举措。  Secretary Yang Jun of the CPC Rizhao Municipal Committee is of the opinion that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a powe
期刊
琴、棋、书、画、酒、茶,这6个字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种很有代表性的概括,每个字背后都有漫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故事。而书法艺术在中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作为一门汉字书写的艺术,与汉字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说,书法的历史与文字的历史是密切交融在一起的,而且对后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中国文字从象形字至今已演绎了数千年,仅一个“宝”字就有194种形态,“寿”字“眉”字也逾百种写法,丰富程度难以言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