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94953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所面临的各方面压力越来越大,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面对压力时,很多人常常会出现焦虑、逃避甚至抑郁等心理问题,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最近几年大学生由于遭受挫折而导致的自杀或者犯罪现象层出不穷,并且有日益加重之势。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挫折教育已迫在眉睫,有针对性的开展挫折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学生管理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一、挫折与挫折教育
  挫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具有“压制、阻碍,使削弱或停顿;失败、失利”之意。所谓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实现目标的活动中,由于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者自认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而导致其需要或动机不能满足时,内心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在人的一生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同心理特征的人对待挫折的心理感受和态度也是完全不同的。挫折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当能成事,使用不当则坏事。正如巴尔扎克所言,“世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挫折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育方法,侧重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引导和心理锻炼。它是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利用已有的挫折困难或创设挫折情景,对学生遇到的各种挫折加以引导,让学生在与困难和挫折作斗争中经受磨练,受到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战胜困难、对付挫折的能力。挫折教育是当前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校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挫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挫折中得到锻练,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在遇到挫折苦难的时侯能够尽快摆脱困境,积极面对,取得心理平衡。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挫折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遭遇挫折时所产生的挫折感不是对身体外部上的直接伤害,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绪变化。
  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不仅是现代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我国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挫折教育的开展,挫折教育真正以关心学生、锻炼学生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为切入点,通过具体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让学生明白如何从容应对挫折,引导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体验、思考并战胜挫折,培养学生自立、自信、自强的现代人格品质,进而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强大学生的个人承受能力,激发他们参与竞争的意识,享受战胜困难挫折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二)加强挫折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和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永恒的话题,挫折教育是培养和磨练大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遭受挫折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大学生在读书阶段没有遭受挫折的洗礼,不具备正确对待挫折的思想,就好像是温室里成长的“花朵”,是不可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社会竞争的加剧、社会矛盾的多元化、人际关系的复杂化都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困扰,更加深了他们的挫败感。
  加强挫折教育是当代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客观需要。大学生毕业后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健的体魄,还要具备顽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如果没有遭受挫折的砥砺和磨练,大学生就很难具备抗御挫折的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也就不可能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竞争机制的良好素质。
  (三)加强挫折教育是新世纪高校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我国教育长期追求的根本目标。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必须要坚决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即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是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集合。当今和未来,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竞争力的大小。培养合格的人才是高校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新世纪合格人才的突出特征是具有至高的理想信念、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部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程度。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挫折教育就是针对以往“应试教育”的弊端所作出的一种针对性补偿措施。如果高校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身体健康的培养,而忽视了健康心理的塑造,这样的人才产品也称不上是合格的产品,将来走向社会这个大舞台必然会因产品质量的问题而被淘汰,真正的高校素质教育目标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挫折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内容,是真正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三、当代大学生实施挫折教育的可行性
  (一)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挫折教育的理论依据。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和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是前进性和挫折性的统一。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成长也不会是顺利的,也必然存在着迂回和挫折。
  在我国,挫折教育思想自古有之。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也列举了很多例子证明了挫折确实能激发一个人的斗志,如屈原被放逐,乃赋《离骚》;孙子膑脚,而论《兵法》等。
  当前,挫折教育的相关知识常见于心理学、教育学和其他一些学术系统中。教育心理学认为,学校应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给予直接或间接的指导帮助,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诊断、矫正。针对挫折教育的专著主要有:李海洲、边和平编著的《挫折教育论》;柳絮恒、李洁主编的《青少年挫折教育故事全集》等。随着高校突发事件的增多,挫折教育也逐渐得到了关注,许多人也从不同的角度,对挫折教育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虽然至今为止挫折教育的专著还不是很多,相信在未来,随研究的深入,挫折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必定会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挫折教育的决策支持。
  1998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2001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质,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三)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挫折教育的资源保障。
  新时期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师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复杂,高校为此招聘了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开设心理咨询室,为学生进行专业、细致的心理健康指导提供了保证。战胜挫折。学校还可以在开设思想政治课、德育课、心理健康指导课的过程中纳入挫折教育,结合目前的形式与改革,对大学生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和挫折进行具体的分析指导。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每一位父母都为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每一个家庭都为自己孩子的成才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更有甚者,把所有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付出是密切相关的。一定意义上讲,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社会也为大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创造了和谐的环境,减轻大学生的挫折感。比如,在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上,政府创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和竞争秩序。
  挫折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学校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居主导地位,家庭、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具有辅助作用。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必须要做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结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挫折教育网,才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新时期,大学生如果不遭受挫折的历练,就很难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遇到困难冷静思考的能力,就很难成长为与社会相匹配的有用人才。作为政府、学校、家庭应当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挫折教育。通过挫折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改变大学生遇到困难时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方式,增强心理免疫力,提高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使当代大学生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勇于面对遭遇的各种困难,健康地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健.浅谈大学生的抗挫折教育[J].教育文化,2011.
  [2]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
  [3]杨潇,张兰英.新时期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分析与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2008,(3).
  [4]江先锋,薛玲.挫折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7,(4).
  [5]卢飞.大学生挫折心理与挫折教育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9,4.
  [6]华翠英."挫折教育"反思[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7]杜庆梅,王振.关于90后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思考[J].经济与法,2011,(4).(编辑徐褀琛)
其他文献
一、根据教材制定的教学计划  (一)七年级上学期的安排。  七年级第9册的内容为:信息与信息技术(理论)、Word(操作)、Excel(操作)。教材内容涉及考试的三个模块,占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55%左右。  七年级上学期的教学内容非常重要,在学业水平考试中所占比重很大。然而,上学期一般有17-18周,各校信息技术课时安排在七年级时一般安排1个课时,去除中秋节、国庆节、元旦,即不超过16节课,这个课
期刊
一、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讲授新课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像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课内容进行加工,生动、有趣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景氛围,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一)运用多媒体利于 创设教学情景。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愉悦的课堂情景、求知的课堂情景、成功的课堂情景,适时
期刊
当前,“90后”学生逐渐成为大学教育的主体对象,他们热情、开放、充满活力,善于言谈;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不希望别人打扰;追求新鲜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也存在着自私、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消极因素。对这一主体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新的方法。笔者认为,运用西方管理科学的激励理论来指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从而有效地激励学生实现奋斗目标。  激励理论是西方管理科学
期刊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我们教师在学生面前永远是保持着一种居高临下的状态,英语课堂教学成为
期刊
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是大有裨益的,它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而主动学习,自主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因而职业学校将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作为教材来培养学生们是很有必要的。的确,在教学中广泛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益处很多,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一些问题,否则会适得其反,接下来笔者就这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一、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
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当前历史教学改革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初中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狭窄,形象思维能力强于逻辑思维能力,他们更容易接受那些生动形象的历史表象。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利用音频、动画、特效、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的历史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有趣,突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直接、更全面、更迅速地了解历史本质,从听、视、触等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产生极大的作用。因此
期刊
一、高中政治新课教材分析  新课程的改变最大、最强烈的部分是新教材的焕然一新,高中政治教材摒弃了传统的五本必修,换成了四本必修与六本选修,表面上来看必修的教材在总数上在减少,但是实际上新教材中增加一个新的模块,即文化生活,这个模块是传统教材所缺失的,再加上增加的内容也是全新的领域。具体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思路。  变化在于摒弃传统的教材模式以学科为主要内容,新课程教材着重
期刊
在学校教育中,表扬和惩罚是经常使用的、也是被普遍认为较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尤其是当学生犯了错误或有不良行为表现时,许多老师常常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应该如何惩罚他”,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惩罚措施:罚站、罚蹲、罚打扫卫生、点名批评、罚款、甚至挨打等举不胜举。有一位中学生因参与打架被学校罚款数百元,由于无力交纳罚款,又不敢告诉父母,他只好把自己一学期的饭费和零花钱先交了一半的罚款,另一半先打欠条,然后省吃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到来,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我们要积极地进行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其中德育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德育的教学和管理。同时,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要求。其中重点的就是要求我们培养出具有崇高理想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学生。那么,在当前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对此,笔者展开了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期刊
自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工科院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以来,各大工科院校不管是否被增列为“卓越计划”试点,都纷纷实施教学改革措施,对本科生的培养开始了新的思考与探索,积极修订教学计划以及培养模式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教学培养计划中,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在从事教学工作几年来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