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形象建构下的命运纾解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step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杜拉斯与王安忆,这对中法文坛里素未谋面的姐妹,在不同的时空际遇间徘徊独行以寻求宿命拷问的终极意义。而两者更是通过《情人》及《长恨歌》两部作品的文学叙事下,女性形象建构的自传性与虚构性,同时在这种情爱“失真”以及宿命嘲弄的迷乱境地中进行着个体生存认同意义上的命运纾解。
  关键词:杜拉斯 王安忆 女性形象 命运纾解
  一
  在《情人》全篇杜拉斯笔尖碎片化的呢喃声中,总会浮现出的是年老的她饱经风霜而又支离破碎的面孔,印沓在数十年前少女娟秀纤细的容颜之上,或是低徊着那些有关曾经她与“情人”之间情话缱绻的互诉衷肠与海誓山盟般的郑重许诺:“我变老了。我突然发现我老了。他也看到这一点,他说:你累了。”[1]58……然而这一切的一切,本应在时间无情的遍历冲刷下日复一日地淡漠消散,但这些寓于其中的有关刻骨铭心的情爱“生活”的少年记忆与经历,却随着杜拉斯在对自身血脉里流淌着的“法兰西血统”失去了最后的信心与耐心的同时,重拾了自我印度支那的文化归属身份认同之后,对宿命的嘲弄揭竿反抗,以文字书写的形式,真切地保留与倾泻在《情人》一书的字里行间。诚然,那个有着“柔软的皮肤与身体纤弱”东方黄种男子,令杜拉斯痴狂与心醉神迷到一种无以复加的地步,以至于在生理上早已步入晚年的她,想起那时的情话与誓言仍禁不住的脸红心跳,仿佛这份炽热灼人的感情仍未结束:“对他来说,放弃爱情绝不可能,这样的爱情是那么新,那么强烈,力量还在增强,强行和她分开,那是太可怕了。”[1]102而对于现实中的“我”与“情人”而言,“分开”则是一种必然,或是说,这场本不该发生的情与爱在结局开始前就注定了无望的终场。“总归要走的”,“我自己也不能决定”……处于血缘“异乡”当中的少女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乘船返回法国,而出身显赫的中国情人的家庭也绝不允许自己的儿子与一个下流的“白人娼妇”结合。于是,别离的命运在未雨绸缪中等待着时机的恰好而至,而在她远离那片少年岁月生活记忆里又可爱又可哀的土地之时,一切关乎那场本不该发生的禁断情爱的话语也趋于无声,这份无法重回而又无处陈情、无计消除的曾经便在人世的反复淘洗中积淀为专属于她个人的独家记忆。而当迈入老境的杜拉斯借由《情人》重新对她年轻的这段情感史加以披露也只能是透过涤荡了数十年之后疲惫不堪的心灵,对这一份埋藏已久的情爱纠葛,以一个迟暮老人的视角予以重新的诉说与阐释,尽管这样的语句饱含着追忆与思慕的款款深情。“一本打开的书也是漫漫长夜。”[2]14,然而这几十年来情感的搁浅与雪藏的事实却无以撼动:杜拉斯在《情人》之外一切基于“中国情人”连同着“法属印度支那”的写作行径与叙述话语都濒临于“失真”的尴尬现实,如同独身在黢黑长夜当中的无声呐喊一般,即无论她话语中有关“越南情结”爱与恨、情与仇的无限怅惘与追怀都仅是一种形式上的阐释,而那些仍萦绕在形容枯槁的她的那些跨越时空桎梏的来自“情人”最后甜蜜的情话,也只能是她聊以平息灵魂里压抑已久的不安与躁郁的一种心理暗示,是同时在建构自身心灵的时间长夜的孤独中回望过往的独白,陪伴着疲惫与失意无措的她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程的无尽回声。而毕竟杜拉斯是真的老了,那些在她生命末年以书写形式对这她所专属而并不为他人所知的生活记忆予以“文本”存在的形态,也是企图在另一种的保存方式下,为“漫漫长夜”中为记忆生活所淹没难以自拔的自己,远离只身一人写作的无限孤寂与虚空,照亮自身命运谱写而出的那一切有关“情人”以及“印度支那”昏黑生活及生命记忆中不可捉摸的错失与迷乱,也是在现实中的情爱“失真”的语境下,发出了些许细微“真实”的言语,而这些原先隐匿着的记忆言语也在话语的言说与写作的晾晒下,开始为人所知,也正是在杜拉斯私人生活空间当中的“漫漫长夜”的浓黑褪去,黎明降临,那一本打开的书历经了更多人遍览的同时,一切有关“越南情结”的“失真”与否不再为人所执着,人们在接受杜拉斯传奇般早年生活经历讲演与诉说的过程中,也完成了对她记忆的承继,换言之也是对她生命记忆的延续。正因如此,即便当宿命里必然来临的死亡如期而至,那些有关于她记忆承载话语及文本的拼凑与搭建也将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完整而鲜明的杜拉斯,而她自身也通过这般人像的重塑与重塑背后个体生命存在记忆的延续,逃离了生命里饱受命运嘲弄的摆弄与钳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这宿命悲剧里不可抗性的决裂后,这独身“出走”之外的背离与纾解。
  二
  而从程先生、到李主任、再到阿二与康明训或是老克腊,王琦瑶短暂的一生里不管是真情也好,还是假意也罢,众星捧月般的博得了几个男人轮番的怜惜与疼爱,从爱丽丝公寓到邬桥,甚至是最后的平安里,王琦瑶在这块赤地之上的爱情有物欲横流,也存在风花雪月,但如此种种终归在执子之手后未能与子偕老。李主任爱丽丝公寓里“金丝雀”的优渥生活也只能是如同昙花一现般转瞬即逝;程先生相伴一生的承诺仍未说出口,也在他自己被打为“右派”之后夭折了;或许康明训对她有几分真情,而这真情在她怀孕了以后也成了流水的真情。可以说,王琦瑶的一生里纵然有关情爱的流言不断,可这纷乱的情爱倒仿佛是在一遍遍地竹篮打水,除了把几十年的青春全部荒废之外,什么都没得到,反倒是让白发徒增,皱纹频生,纵然眉眼里仍透着点当年“三小姐”的遗韵,而这点遗韵到底也比不过新一代年轻的资本。“她想这孩子的头没有开好,开头错了,再拗过来,就难了。”[3]123王琦瑶的命中不幸,外婆是早就预料到的,“上海小姐”的殊荣成就了她,同时也葬送了她。活在这种异样光芒里的王琦瑶,吸引着这些为她着迷,为她心醉的男性,然而,这些流水般的情爱在走完了过场之后留下的只是伤痕而不是回忆。从始至终,寥落了一辈子的王琦瑶从未完全得到过一个男人所能给予她的全部真心,她深知这一点,并在晚年,这个不再屬于她的“薇薇”的时代,极力地压制着这种来自于身心全方位的不满与渴求。而当梳着油头,穿着旧时代毛料西装的“老克腊”闯入她生活不久之后,王琦瑶便缴械投降了,但这种轻易地缴械带有下注赌博的意气,因而在老克腊认清他与王琦瑶这种对于旧时代摩登的惺惺相惜不是长久之计之时,逃脱是他下意识保全自己的极佳方式,而王琦瑶也只能落得独守空闺的结局。由此可见,王安忆笔下的王琦瑶在日渐衰老的过程中,满是哀怨的愁容,不但年岁的徒增使得她难以去把握住一个男人的心,更何况她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旧风情”是不为这个步入现代的上海社会所接纳的,于是,王琦瑶所要面对的是爱情与欲望全盘“失真”下的话语权的丧失。“杜拉斯写的爱情,写的《情人》,是轻盈的爱情,而我写的是很结实的爱情。”[4]149也许杜拉斯与“情人”之间的那份情爱在几十年里山长水阔的时空阻隔下淡漠了许多,然而在曾经确实发生的过去里,他会爱她到死,是“生死契阔”的箴言;而王琦瑶,除了有着一箱李主任当年遗留下的金条,还算不愁吃穿,结结实实地活过了这大半辈子,有的全是一些“罗曼蒂克的假象”,却没有一丁点谈情说爱的资本。在关于“爱情”这个扎眼的词上,有着丰富经验的王琦瑶三缄其口,说不出哪怕只言片语有关“经验”的话语,这种命运的嘲弄耍玩了她长达半个世纪,情爱“失语”的症候在她身上尤为显著,更为甚的则是这种“失语”不单为一种“缄默”,而更近似于“哑言”般无以言说的煎熬。   三
  与此同时,命运却又是仁慈的,王琦瑶的最后,死于他杀,正如半个世纪以前她在参观片场时无意间所看到的那个在床上横尸惨死的女人一样。王安忆赐予王琦瑶死亡的解脱同杜拉斯黑夜中孤身写作,寻找自我的方式并无二致——同是在对于无情命运的抗争与呐喊。而在《长恨歌》中,王安忆或是王琦瑶却也不由地向宿命的安排俯首称臣。例如王琦瑶翻出箱底的旧物晒霉那令人怅惘的场景:“晒霉常常叫人惆怅心起,那一件件旧衣服,都是旧光阴,都是旧光阴,衣服蛀了,烊了,生霉了,光阴也就越推越远了。”[3]255王琦瑶简单地把压箱底的旧货倒腾而出,在阳光底下的晾晒曝光是她对上海逝去的四十年代旧风情的追忆,同样也是王安忆在对印象中四十年代上海风貌的重建:“《长恨歌》的确不是在单纯的怀旧情绪的推动下完成的,它的蕴含和容量也不是怀旧可以概括的。”[5]121于王安忆而言,在《长恨歌》之外,无论是《纪实与虚构》,或是《富萍》笔下的上海,都是她在对这半个世纪以来,几代上海人有关他们共同生活记忆空间的复现与建构。而她在提到有关《长恨歌》的创作之时,这样说道:“在那里面我写了一个女人的命运,但实际上这个女人不过是城市的代言人,我要写的其实是一个城市的故事。”[5]75同时王安忆清楚地明白自己通过虚构而成的“王琦瑶”,进而“纪实”书写着的那所有有关老一辈上海人生活记忆的“上海情结”的再现与架构,在这座城市光速的发展进程中,终将会幻化为一曲旧时代的挽歌在这座城市的上空盘桓萦绕,其结局恐怕也会是在这座城市文化生命个体的不断成长与更迭的途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无论是“王琦瑶”或是仍以旧派方式生活在上海这个现代都市的“老克腊”们,在命运里无从改变的是他们“终将一死”的未来。而这些关于曾经的“城市记忆”与“城市图景”空间描绘与书写濒于淡化消散的宿命,是杜拉斯《情人》系列立足于对早年“越南情结”的追怀与认同中所未尝涉及的。而恰巧的则是,正与杜拉斯提笔写作所要面对的那场肉身与情爱在追忆下的狂欢落幕后如期而至的死亡相同,这些有关上海旧时代生活气息的消亡殆尽同样是一种必然,而“王琦瑶”横尸惨死的宿命是王安忆在写作之初早已预设完成的,虽在上海这座城市独特的历史记忆空间中,“王琦瑶”与“王琦瑶们”的个体生存记忆必将占有一席之地,但她深知这个满身沾染着旧上海浪漫情怀的传奇女性在未来的百年里,永远不会在这片大陆上重现。相对而言,那些杜拉斯少年时代弥足珍贵的“越南情结”在得以延继后的保存,在一个侧面实现了对命运玩弄反向的解嘲与纾解;而王安忆笔下这些生活在旧上海不同年代里的“王琦瑶们”所影射与涵盖的上海这座城市所独有的生命记忆,又是否能为更多生活在這片赤地之上的人们所延继,因而从个人与城市现实宿命中那不知其期的终结与倾覆中挣脱而出?
  参考文献
  [1] 杜拉斯.情人[M].王道乾,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2] 杜拉斯.写作[M].曹德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3] 王安忆.长恨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5] 王安忆,张新颖.谈话录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 王安忆.王安忆说 [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日前,由中华全联房地产商会、安家杂志社联合主办,并联合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第三方机构,以“新挑战新机遇”为主题的2014-2015(第十二届)中国地产年度风云榜已完美落幕,并于1月3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颁奖盛典,本届盛典由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姚长盛和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王春婵共同担纲主持。今年中国地产年度风云榜最大的亮点是:面向全球、开放平台、专业评审、首创副榜,风云榜现场群星璀
期刊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揭幕仪式  一年一度的中国地产年度风云榜现场可谓是星光熠熠,这里既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地产大佬,各界翘楚,又有重量级的专家学者、全国各地的商会会长,他们齐聚一堂,站在印有“新挑战★新机遇”的巨大条幅后,共同为2014-2015(第十二届)中国地产年度风云榜剪彩揭幕,与在场2000多名的房地产业精英共同见证这场饕餮盛宴。  主办方致辞  安家传媒集团董事长  安家杂志总编辑  中国地产年
期刊
英雄榜(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地产终身成就奖  任志强  地产年度人物  旅游度假地产功勋人物  张宝全:今典集团董事长  吴保球:首创置业海南分公司总经理  中国地产年度功勋人物  苏波:新华联不动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荆宏:融创中国执行董事北京区域公司总经理  中国新型城镇开发年度领军人物  王军:国开东方总裁  中国养老地产年度领袖人物  李大彦:大爱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中国地
期刊
摘 要:文化语境是社会语言知识谱系形成以及发展的基础。新时期诗歌在后现代思潮的语境中,理所当然地对外来文化思潮进行了借鉴与创新。新时期诗歌也在此过程中,逐渐演变出多样的“个体建构”。新时期诗歌折射出的时代焦灼,是闭塞已久的汉语书写在应对世界文学所表现出来的担忧与焦虑,而诗学本位立场与民间化立场的种种争鸣也成为后现代思潮语境下新诗写作的重要表现。  关键词:后现代 新时期诗歌 文化语境 焦虑  社会
期刊
摘 要:余秋雨的小说《空岛》独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人文精神。这部作品意蕴丰富、意境高远,运用象征手法,故事曲折奇特,富含深刻哲理。语言典雅含蓄,字里行间洋溢着“空岛不空,美蕴其中”的主题内涵和达观睿智的审美情趣,值得进一步分析和把握。  关键词:余秋雨 《空岛》 审美情趣 主题内涵  一、引言  当代学者余秋雨在《文化苦旅》自序中这样写道:“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我不敢对于我们过于庞大
期刊
摘 要:一段被遮蔽了半个世纪的历史,一段信仰与忠诚,奉献与爱情铸就的人间绝唱。  关键词:板仓 绝唱 爱情  曾经,毛泽东的一阕《蝶恋花答李淑一》,让我们对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有了更多的了解。文学作品因人而异,但都离不开时空这张大网,更离不开写作者独具慧眼的发现和写作技巧的运用。作家余艳另辟蹊径,从一个“墙洞里的秘密”开始,为读者还原了毛杨古今奇绝的旷世之恋。半个多世纪后,因返修故居,这些被杨开慧
期刊
摘 要:龚鼎孳是明末清初的重要人物。明清易代,他因两度失节备受诟病。其实,龚鼎孳并非不顾臣纪人伦之徒,在国变之时他有过求死之为与南逃之举,他也因失节而背负着沉重的精神枷锁。龚鼎孳是明清之际士人群体悲剧之缩影,他的遭际与心态具有典型意义。  关键词:龚鼎孳 明清易代 贰臣  龚鼎孳(1615-1673),字孝升,号芝麓,安徽合肥人。明崇祯七年(1634)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崇祯末,纳秦淮名妓顾媚为
期刊
摘 要:公共管理学科研究较多采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视角和方法,鲜有运用文学视角,但并不代表没有或不能作此尝试。本文依据德怀特·沃尔多的观点,运用文学视角,从贾平凹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带灯》出发,探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基层干部的维稳艺术,同时揭露和反映现实中基层维稳存在的现象和问题,用以指导实践。  关键词:《带灯》 基层干部 保障民权 目标管理 源头预防  一、从文学作品研究人力资源管理问
期刊
摘 要:山崎丰子的战争观不是固定不变的,《不毛地带》认为强大的自卫能力才能真正守卫自己国家的和平,出现了以胜负论战争的倾向。《两个祖国》涉及了二战的正义性问题,认为二战中没有绝对的公平和正义。《大地之子》谴责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欺骗日本的劳动人民使他们卷入战场,谴责政府战后在对待残留孤儿问题上的消极态度,同时也谴责日本政府蔑视中国,侵略中国的行为。从《不毛地带》、《两个祖国》到《大地之子》,可以看到山
期刊
摘 要:传统技艺当前面临着从业人员断层、创新研发不足的问题,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我们必须不断地推陈出新,利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发展地方经济和创地域品牌的高度出发,充分挖掘、合理利用。汤建华,作为青年一代从事黑陶烧制的领军人物,在发扬黑陶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在实用性、观赏性等方面有了创新和突破,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关键词: 黑陶 传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