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走过了风风雨雨,任务驱动型作文如今已经四岁了。成长的过程尽管几多波折,却也见证了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新格局的开创。文章就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思维意识习惯的培养,谈谈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现实土壤”,并大胆对它的嬗变反思进行一番探讨,试图把握高考作文命制和写作的冰山一角。
  关键词:任务驱动;高考作文;写作意识;写作思维
  一、绿肥——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现实土壤”
  (一)写作意识的养成
  1.读者意识。考生在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时,要能根据写作对象以及阅读对象来确定自己的角色定位,从而选择恰如其分的语言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2.主体意识。通常所谓的主体意识,指的是贯串在写作过程中的主导意识,它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写作目标把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真实地反映在作文中,并贯串写作的整个过程。在写作过程中,考生主体的学识、修养、能力、三观等都能在写作文本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它的作用就在于能表达真情实感,更适用于任务驱动型作文。
  3.客观意识。所谓客观意识,即置身事外,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代替客观分析。作为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在写作时往往要具备鲜明的观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充当一个“愤青”的角色。在具体表达观点的过程中,既要能观点鲜明地表明立场,又要能客观冷静地分析问题,否则极容易剑走偏锋,让客观与公正的天平失去平衡,从而对材料做出错误的判断。
  (二)写作思维的开发
  1.创新思维。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创新。作文思维创新,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活动。它既具有一般思维的性质,又具有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增值,这是一般思维所无法比拟的,这些正是我们作文所必备的。对于任务驱动型作文而言,更要求我们的考生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找到问题的本质与核心,从而有的放矢,一针见血。然而这样还远远不够,创新思维要求广大考生的观点能针砭时弊,具有独特性、新颖性,可以标新立异,让人眼前一亮。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需要注意度的把握,不能为了创新而故弄玄虚,语不惊人死不休。
  2.逻辑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它是一种通过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一篇文章的“问世”,往往要经过客观来源、思维加工和表达反映三个阶段。其中思维加工就是借助抽象和概括的逻辑法则,来确立文章的思想观点,设计文章的逻辑结构,选择文章的充足材料和构建文章的独特格调。由此可见,逻辑思维的培养对于此类作文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3.辩证思维。2016年全国Ⅰ卷漫画作文《赏与罚》,其实就是要求考生必须具备辩证思维,对于材料中的“吻痕”与“巴掌印”做出正确的推断,并能用辩证思维指导自己的写作。在任务驱动型作文“愈演愈烈”的趋势下,辩证思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我们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且能一分为二地对话题做出客观辩证的分析,一旦观点有失偏颇必然导致严重失误。
  (三)写作习惯的促成
  1.阅读习惯。近年来,高考试卷的阅读量有逐渐加大之势,这是不是专家们故意要为难考生呢?其实不然。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考生而言,能否拥有开阔的视野、广博的胸襟,往往决定了作文的档次和品位。只有博古通今、形文俱胜、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佳作才能在考场作文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的质与量。而能否坚持阅读,往往取决于考生是否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2.摘录与随笔习惯。犹记毛主席当年在延安的窑洞里,头顶上是呼啸而过的敌机,但他往往是一手拿着《史记》,另一只手里握着一支笔。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和做笔记往往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说读书不动笔,不如不读书。而“信手拈来”这个成语,似乎是为那些喜欢做读书笔记的人准备的,因为好记性还不如爛笔头呢。对于任务驱动型作文而言,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善于发现别人文章里闪烁的思维火花,善于捕捉智慧的光芒。毕竟任务驱动型作文更偏重于具有思辨色彩,以理性分析见长的文章。
  3.交流习惯。思维往往在碰撞中才能迸发火花。如今的大数据时代,为考生的学习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平台。信息的快速传递,观点的敏锐交锋,无疑为广大考生思维的开发与拓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即便是课间,也可以充分利用好各类App、云教育平台等就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进行交流。
  二、红瘦——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嬗变与反思
  (一)嬗变
  这几年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可以说是作文界的一股清流,始终保持特立独行的秉性,在考查的内容上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2015年的全国Ⅰ卷作文考生小陈举报父亲、Ⅱ卷作文风采人物评选,主要考查的是辩证思维;2016年全国Ⅰ卷漫画作文《赏与罚》体现的则是对“立德树人”的根本问题——教育的思考;2017年全国Ⅰ卷作文“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既有思辨色彩,又能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2018年全国Ⅰ卷作文“世纪宝宝中国梦”既有宏观的家国情怀又有微观的个人意识,可谓统筹兼顾;2019年的全国Ⅰ卷、Ⅱ卷作文,从取材上看,无论是“民生在勤”还是以数字“9”串联的时事材料,都能立足现实、立足社会,体现出作为国家未来栋梁的考生的大局观,同时也能结合学生个体,实现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延续并发展了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一写作体例。
  从2019年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发展情况来看,它表现出如下特点:
  1.不避热点但也能防止套作。全国Ⅱ卷的作文命题没有丝毫“拐点”,正是平时各省市模拟卷的热点押题作文。而全国Ⅰ卷的作文命题就有点“匪夷所思”了。这正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魅力所在。
  2.审辩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并存。全国Ⅰ卷中的学习与劳动、科技与劳动、自己劳动与他人劳动,考查的是考生的审辩性思维。全国Ⅱ卷作文,以五个尾数为“9”的年份串联材料,截取了过去、现在、未来中国发展的“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五个关键时间节点,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分析、体会、思考和写作。
  通过这五年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发展可以看出,任务驱动型作文由最初的单一的题材、结构、思维逐渐变得丰富起来;材料组合的繁复、结构延伸的多变、思维考查的灵动,无一不显示出其作为新生事物蓬勃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发展潜力。
  (二)反思
  然而任务驱动型作文毕竟是新生事物,自“诞生”之初,就争议不断。曾有一线教师指出,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从“神秘”走向了“神话”,甚至称其已经成了“明日黄花”,并预言其“大热必死”。
  这样的质疑无疑是刻薄的,但确实也反映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些短板,如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任务驱动”必然要求考生应立足于着手解决文题所给的实际问题,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最为妥帖,可是对于那些擅长记叙抒情的考生而言却英雄无用武之地,这是不公平的。而且,长此以往必定会造成考生阅读视野的狭窄和写作能力的单一。
  就2018年全国Ⅰ卷作文而言,大多数专家及学者对此命题称颂不已,孙绍振教授称其为“使命与挑战的凝聚的焦点”,可是也有人认为这样的命题视野狭窄,割裂了历史与现实,因为这样既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没有对未来社会的展望和期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断层”。这样的争议,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总而言之,在作文的“大家庭”里,命题、材料、新材料等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必将长期和谐地发展下去。任务驱动型作文作为作文界的“新宠”,其是是非非也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历程,而且也必将得到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马海鹰.论作文创新思维[J].读与写(上、下旬),2015(2).
  [2]石晓博,张惠民.浅论高考作文与逻辑思维之关系[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3]张雯.让核心素养伴随考生的成长[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12).
其他文献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不珍惜劳动成果、不会劳动、不愿劳动、追求安逸的现象越来越多。   究其原因,首先是社会上轻视劳动教育的观点。社会上有一种普遍的现象,把体力劳动视为下等工作,认为这样的工作不体面,嘴里喊着
期刊
清晨,阳光细腻绵软地铺洒在草地上,就像一层凝滑的油脂。   这个美好的周末,我约好同学一起去公园玩,背着爸爸偷偷溜出来。来到公园的草坪上,我就如一只挣脱缰绳的快活马儿奔腾在这如同一卷巨幅毛毯平坦铺开的草地上。   就在我玩得不亦乐乎时,一抹瘦弱的身影从我身边走过。我被她的背影吸引,目光随之而去,原来是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奶奶。她满脸皱纹,饱经沧桑,穿着一双不知走了多少路早已被磨破的鞋子,一件不知洗
期刊
教育的真谛是实现爱的无缝对接。  ——题记   参加工作二十余年的我因为辗转领域比较广泛,所以在教学理论上一直没有很精辟的建树。但是随着青春棱角的磨平,我对待学生的教育方式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怀揣着教育梦想的我急于织就一片灿烂的云霞。于是乎,全身心投入,为了追求白天课堂的精彩,晚上经常备课到深夜。可是学期末的统一考试测评却给了我结实的一击,我们班的低分同学明显多出其他班
期刊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由其内容所决定,必然要以人文价值为中心。在这样的前提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该如何开展,如何去实现目标呢?   一、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回归阅读的本真   现代的语文教学理念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工具性”着眼于学生的认知和再认知领域,揭示了语文课程的外在意义和价值;“人文性”着眼于学生的精神领域,揭
期刊
还记得小时候妈妈为我们用钩针编织各式各样的手套、帽子、袜子、罩衫吗?一针一线都凝聚着妈妈的爱心与汗水。钩针艺术历史悠久,在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我们的父辈这一代,可以说人人皆知钩针艺术。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享受高度工业化成果的同时,也逐渐冷落了、丢掉了传统的手工编织艺术。为了培养民族意识,发展艺术专长,今年春季开学初,海安县城东镇西场小学新开设了一门社团走班课程——高年级的钩针编织。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为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带来的作用,不断提高自身对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平台来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发展,实现班主任工作的新突破。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探索全新教育载体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数字媒体的信息加工和组织,提高多媒体班会的召开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學生的学习效率。通
期刊
“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必须打破教师独霸讲台黑板的藩篱。讲台黑板,给学生留一半。   一、让学生到讲台前演讲   每周四语文课的前十分钟,我会安排学生到讲台上作演讲。针对现在语文学习整本书阅读的指向,我给学生规定了演讲的内容:就你所读过的文学名著中的某个人物、某件事、某个细节,或这本书的写法特点,或这本书吸引你的地方作演
期刊
在多年语文教学中,我贯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关怀他人冷暖,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吸收社会正能量,培养其独立的思考能力及辨别是非的能力。我主要以这几种方法为渗透途径:   一、语文教学中如何与关注社会热点科学融合   1.通过观看有教育意义的视频,关注社会热点,吸收正能量,不再为生活琐事烦恼,珍惜生命,乐观坦荡地面对生活。   我校有部分
期刊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之一,这种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参与程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学生主要由本村的学生和外来打工子女构成,因为现实因素的影响,这些学生的学习大多都是靠在学校里的上课时间完成,父母没有能力做太多辅导,很多孩子对学习缺乏基本的兴趣和习惯,课上没有认真听,注意力非常不集中。   在有限的课堂学
期刊
文章要写好往往离不开“以情动人”,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必须要有真情实感,还要学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来抒情,尤其注重文章结尾部分,文章的结尾往往是点题之笔,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巧设非常必要。   文章结尾的技巧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为给阅卷老师一个好的印象,抒情的新巧别致是我们应该去追求探索的。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一下文章结尾的几种抒情方法。   一、清音有余,繞梁不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