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我喜欢》是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一篇散文,作者以女性独特的细腻的视角,诗一般清新的语言,向我们敞开心扉,描述了自己喜欢的景物与事物,并说明了喜欢的理由。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教材要求孩子们说出自己对自然、对事物、对生活独特的感受与理解,培养审美与欣赏能力,并仿写课文。虽说已是五年级,但我班还是有一些孩子对作文又爱又怕。写起作文总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对仿写亦是如此。怎么办呢?
上课铃响了,我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教室。对着孩子们大声说:“同学们,看过中央三台的节目——《挑战主持人》吗?咱们今天也来选拔几位出色的主持人,愿意吗?”“愿意!”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看着学生们兴趣盎然的样子,我又趁热打铁说:“今天主持人的任务是采访在座的同学,问一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最喜欢的是什么?咱们看看那个主持人是最出色的?”几个小主持人上场了。在观众们的评价和建议下,他们的采访越来越专业,被采访者也以更高的热情告诉了自己最喜爱的事物,并说出了理由,还力争要与主持人多交流一会儿。在集体交流中,大家互相启发,灵感不断闪现,说得越来越好。当然我也没闲着,除了配合当观众,还把观众们精彩的发言及时记录在黑板上了。通过孩子的交谈,我不得不佩服他们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我被他们对生活充满情趣的、独特的感受而感染。有喜爱四季的、有热爱自然景色的、有喜爱色彩的、有喜欢体育运动的、有爱好读书的……汇报的结果令我满意,但这还不是我的最终目的。我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你们的今天表现得真棒极了!主持人当得好,被采访者说得更好!愿意把自己喜欢的这些美好的事物用文字记录下来,告诉更多的人吗?”然后又告诉孩子们道:“今天的仿写不限字数,能写几段写几段,把自己积累的最美的词语用上,让读者也喜欢上你热爱的事物。”我还告诉孩子们,遇到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不要停下来,不要中断自己的思路;写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用最快的速度,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于是,在不到二十分钟后,我看到了五年来孩子们写的最美的文字,当那些“喜欢”变为书面语言时,变得美不胜收、并富有灵性。连那几个平时写作有困难的孩子,竟然也写出了比较流畅和精彩的文章。
以下摘录几位同学的作文片段:
我喜欢看书,尤其是那种富有科幻色彩、充满想象的小说。在夜晚的灯光下,读着一本心爱的书,那是一种极大的享受,是一种精神的滋养。这个时刻是我最快乐的时刻。
我喜欢蓝天、白云。晴天时,那水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而那些可爱的云多则像魔术师在空中变幻出不同的姿态、图案,让人们产生无限遐想。我喜欢夏天的月亮。月色融融,让人感到凉爽宜人。月光如水,写满大地,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轻纱。在这样的夜晚,那种淡淡的喜悦,悄悄地涌上了心头。
【案例反思】:这是一节让老师和学生心情愉悦的习作课。孩子们写作的兴致高,负担轻,写出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反观自己以往的习作课,总是按照审题、选材、口头作文、书面作文、修改、评析这样的模式在进行。孩子们的兴趣在这样的指导下,渐渐被侵蚀,写出的作文不是千篇一律,就是矫揉造作,不真实。我给孩子们提供的习作模式、文章的结构,推荐的好词好句,读的范文,给他们的不是拐杖而是一道很高的门槛,让孩子们遇难而退了,而他们丰富的想象与情感却得不到抒发。孩子们是为写而写,是“要我写”而不是“我要写”。这堂课让我找到了以往习作课的弊端,也使我看到了今后在习作课上应该努力的方向。改变一种上课的形式,孩子们的兴趣提高了,这是表面现象,其实改变的是作文教学中以谁为主的问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动他们的兴趣,构建一个轻松愉快、充满生机的课堂,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表达时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当然除了习作指导课上教学模式的改变外,我更应该注重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多倾听来自孩子们的不同的声音,多了解孩子们的心声,知道孩子们的兴趣所在。要让孩子们喜欢语文,喜欢读书,使孩子们在习作时能轻松一些,主动一些,真正做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上课铃响了,我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教室。对着孩子们大声说:“同学们,看过中央三台的节目——《挑战主持人》吗?咱们今天也来选拔几位出色的主持人,愿意吗?”“愿意!”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看着学生们兴趣盎然的样子,我又趁热打铁说:“今天主持人的任务是采访在座的同学,问一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最喜欢的是什么?咱们看看那个主持人是最出色的?”几个小主持人上场了。在观众们的评价和建议下,他们的采访越来越专业,被采访者也以更高的热情告诉了自己最喜爱的事物,并说出了理由,还力争要与主持人多交流一会儿。在集体交流中,大家互相启发,灵感不断闪现,说得越来越好。当然我也没闲着,除了配合当观众,还把观众们精彩的发言及时记录在黑板上了。通过孩子的交谈,我不得不佩服他们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我被他们对生活充满情趣的、独特的感受而感染。有喜爱四季的、有热爱自然景色的、有喜爱色彩的、有喜欢体育运动的、有爱好读书的……汇报的结果令我满意,但这还不是我的最终目的。我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你们的今天表现得真棒极了!主持人当得好,被采访者说得更好!愿意把自己喜欢的这些美好的事物用文字记录下来,告诉更多的人吗?”然后又告诉孩子们道:“今天的仿写不限字数,能写几段写几段,把自己积累的最美的词语用上,让读者也喜欢上你热爱的事物。”我还告诉孩子们,遇到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不要停下来,不要中断自己的思路;写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用最快的速度,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于是,在不到二十分钟后,我看到了五年来孩子们写的最美的文字,当那些“喜欢”变为书面语言时,变得美不胜收、并富有灵性。连那几个平时写作有困难的孩子,竟然也写出了比较流畅和精彩的文章。
以下摘录几位同学的作文片段:
我喜欢看书,尤其是那种富有科幻色彩、充满想象的小说。在夜晚的灯光下,读着一本心爱的书,那是一种极大的享受,是一种精神的滋养。这个时刻是我最快乐的时刻。
我喜欢蓝天、白云。晴天时,那水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而那些可爱的云多则像魔术师在空中变幻出不同的姿态、图案,让人们产生无限遐想。我喜欢夏天的月亮。月色融融,让人感到凉爽宜人。月光如水,写满大地,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轻纱。在这样的夜晚,那种淡淡的喜悦,悄悄地涌上了心头。
【案例反思】:这是一节让老师和学生心情愉悦的习作课。孩子们写作的兴致高,负担轻,写出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反观自己以往的习作课,总是按照审题、选材、口头作文、书面作文、修改、评析这样的模式在进行。孩子们的兴趣在这样的指导下,渐渐被侵蚀,写出的作文不是千篇一律,就是矫揉造作,不真实。我给孩子们提供的习作模式、文章的结构,推荐的好词好句,读的范文,给他们的不是拐杖而是一道很高的门槛,让孩子们遇难而退了,而他们丰富的想象与情感却得不到抒发。孩子们是为写而写,是“要我写”而不是“我要写”。这堂课让我找到了以往习作课的弊端,也使我看到了今后在习作课上应该努力的方向。改变一种上课的形式,孩子们的兴趣提高了,这是表面现象,其实改变的是作文教学中以谁为主的问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动他们的兴趣,构建一个轻松愉快、充满生机的课堂,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表达时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当然除了习作指导课上教学模式的改变外,我更应该注重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多倾听来自孩子们的不同的声音,多了解孩子们的心声,知道孩子们的兴趣所在。要让孩子们喜欢语文,喜欢读书,使孩子们在习作时能轻松一些,主动一些,真正做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