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实现绿色建筑,人们越来越注重绿色建筑的合理设计,并积极研究各种工程技术,以实现建筑的节能环保性,为绿色建筑的开拓发展奠定基础。文章分析其设计发展条件,探讨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现状;发展
引言
在建筑施工以及使用的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在我国能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绿色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一)绿色建筑设计中的技术条件
绿色建筑可以使物质、能源形成一个有秩序的循环转换利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收获一种满足人们对基本生活和生态平衡要求的建筑环境。绿色建筑所使用的技术必须要与生态环保的观念保持一致,而且技术实施的过程和制造出来的产品也必须要有助于节约资源和能源,与此同时,这些技术和产品的使用,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发展必须是无害的,最终达到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建筑生态系统的目的。
(二)绿色建筑设计中的社会条件
绿色建筑的发展深受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良好的社会发展理念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思想基础和社会道德基础。绿色建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人类建筑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参与到公共建设的决策当中,生态和建筑的关系受到每一个普通民众的关注。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势必要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建立高效、节约的空间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当地的环境特点和气候特征,以实现建筑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丰收。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科学化方向
绿色建筑设计的科学化,指科学地运用各个方面的知识,使绿色建筑的设计更加完善。
(1)充分合理地开发建筑所用土地。只有充分使用建筑的所占土地,才能够在有限的土地上构建一个合理的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强调节约利用土地,充分利用周围的配套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同时,结合当地情况、周边商业、地铁等因素,发掘地下空间的潜力,不仅能够充分地利用有限的土地,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地面的环境,节省空间。
(2)充分利用新型材料。据调查,我国大部分的建筑材料都无法满足绿色建筑的具体要求。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必须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以加紧对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加快对各种传统建材的改进。传统的混凝土发展成为高强度高效率的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以及纤维混凝土,他们最重要的特点分别是高强度、自重轻、抗拉强度高,这就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可再生能源的应用。①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绿色建筑在能源的利用上,多依靠太阳能提供热能和电能,太阳能非常稳定可靠,且能够持续开发利用,重视对太阳能的利用,是发展绿色建筑事业的重要保障。例如,将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屋面、阳台、外墙有机结合,既丰富了建筑物形象,又避免了重复投资。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未来太阳能技术发展的方向。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目前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3~4年即可收回投资,非常适用于宾馆、医院、学生公寓等公共建筑和住宅安装使用,即使是高层住宅也有多种技术系统可供选择。②地源热泵技术。 地源热泵是一个广义的术语,它包括了使用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作为热源和冷源的系统,即地下土壤热交换器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热泵系统、地表水(湖水、河水、海水及污水)热泵系统。地源热泵供暖(冷)系统通过吸收大地的能量,包括土壤、井水、湖泊等天然能源,冬季从大地吸收热量,夏季向大地放出热量,再由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冷供热,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节能、无污染的既可供暖又可制冷的新型热泵空调供暖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商业楼宇、公共建筑、住宅公寓、学校、医院等建筑物。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系统化方向
城市的建设并不是由一个个相对孤立的建筑构成的,而是由相互关联的一组建筑组成。现在我国的城市建筑大都是每个建筑自立门户,相互独立,这样的建筑,会给城市造成视觉混乱,同时也会破坏城市人流的连贯性。这就要求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有其系统性,构建一个连贯的、相互关联的建筑组群,而不是各个相对孤立的建筑。建筑首先应该是城市的一部分,与城市公共空间相连接。其次是要有合理的功能布局和好的建造质量,根本不用刻意去引人注目。做到了这些,起码就向完美走出了第一步。一旦有机会进入一个建筑,进而使用一个建筑,对它的认识就不会仅仅停留在外形上。
三、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与策略分析
(一)绿色建筑能源的规划与利用
1) 对于“绿色建材”的开发与生产。从根本上使得隔热保温的性能得到有效地改善,改革屋面与墙体的本质,最终就可以强化住宅建筑保温隔热的性能。现如今,新型的非承重墙体材料逐渐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并且在高层框架的建筑结构之中也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然而大部分的多层砖混结构的住宅依旧采用的是之前传统的实心粘土砖,这不仅仅会使得土地资源消耗掉,也会因为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相对比较弱,最终导致了建筑能源消耗率居高不下,严重的影响到居民居住的舒适性。所以,目前的多层混合结构住宅墙体革新应该将重点放在新型节能承重墙体的应用之上。
2) 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的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可以算的上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其主要就是通过开窗、中庭、玻璃幕墙等等手段来让室内的光线充足。为了有效的改善建筑物本身采光的质量问题,充分的利用各类自然采光新技术; 自然通风主要就是通过建筑群的布局、朝向及其形体设计等等,依据当地风向的实际情况来获得自然通风的最优化。
3) 热量收集系统的设置。有效地利用热媒( 比如水及其密闭的空气间层等等) 的手段来进行热量的收集。在建筑智能控制的系统之中充分的按照其需要的情况来为建筑物及时的提供所需的热量。
(二)建筑围护结构的绿色节能设计
1)屋顶水池及绿化的设计。在屋面之上蓄有一定量的水,从而就可以利用水蒸发之后转化成太阳能。其主要的原理就是通过水蒸发与流动可以及时使得所蓄积的热量挥发,从而降低屋面的温度。且蓄水的屋面还可以有效的使混凝土的使用条件得到改善,进而相应的也就避免了由于雨水与暴晒而引起伸缩反应。同时还要适当的种植绿化植物,其可以很好的起到遮阳与同化的作用,与此同时,绿色屋面就会由于植物自身的蒸发与蒸腾而消耗掉热量,最终就会降低空气里面的温度。由此可见,屋顶绿化不仅仅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热岛效应,还会在很大程度上美化市容市貌。
2)设置双层玻璃幕墙。目前,这种双层的玻璃幕墙已经获得业内外的一致好评,其被称为是“可以呼吸的皮肤”,其主要就是利用两层或者是三层的玻璃来作围护结构,在一般情况之下,内层采用的是中空Low-E的玻璃,然而外层则是利用普通的钢化玻璃,这样一来内层和外层之间就会留出来一定的空间,而这个空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空气夹层。
(三)节水与雨水综合利用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对于水资源的消耗程度与日俱增,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头等大事就是水资源如何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利用。绿色建筑的指导思想就是可持续性,可以收集雨水,废水进行循环利用,中水处理之后回用等等的有效措施来最终达到水资源综合利用最优。
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的实施很好的解决了之前各种能源利用率的问题,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在不同区域环境,将生态系统的各类危机完全的消化,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创造出来。
参考文献:
[1]王静,周璐,郭夏清.绿色建筑设计中被动设计与性能工具的应用思路与策略研究[J].华中建筑,2014,08:88-95.
[2]李仕海.试论绿色建筑设计的可行性[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8:85-86.
[3]王丹.绿色建筑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4,11:239.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现状;发展
引言
在建筑施工以及使用的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在我国能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绿色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一)绿色建筑设计中的技术条件
绿色建筑可以使物质、能源形成一个有秩序的循环转换利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收获一种满足人们对基本生活和生态平衡要求的建筑环境。绿色建筑所使用的技术必须要与生态环保的观念保持一致,而且技术实施的过程和制造出来的产品也必须要有助于节约资源和能源,与此同时,这些技术和产品的使用,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发展必须是无害的,最终达到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建筑生态系统的目的。
(二)绿色建筑设计中的社会条件
绿色建筑的发展深受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良好的社会发展理念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思想基础和社会道德基础。绿色建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人类建筑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参与到公共建设的决策当中,生态和建筑的关系受到每一个普通民众的关注。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势必要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建立高效、节约的空间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当地的环境特点和气候特征,以实现建筑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丰收。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科学化方向
绿色建筑设计的科学化,指科学地运用各个方面的知识,使绿色建筑的设计更加完善。
(1)充分合理地开发建筑所用土地。只有充分使用建筑的所占土地,才能够在有限的土地上构建一个合理的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强调节约利用土地,充分利用周围的配套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同时,结合当地情况、周边商业、地铁等因素,发掘地下空间的潜力,不仅能够充分地利用有限的土地,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地面的环境,节省空间。
(2)充分利用新型材料。据调查,我国大部分的建筑材料都无法满足绿色建筑的具体要求。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必须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以加紧对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加快对各种传统建材的改进。传统的混凝土发展成为高强度高效率的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以及纤维混凝土,他们最重要的特点分别是高强度、自重轻、抗拉强度高,这就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可再生能源的应用。①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绿色建筑在能源的利用上,多依靠太阳能提供热能和电能,太阳能非常稳定可靠,且能够持续开发利用,重视对太阳能的利用,是发展绿色建筑事业的重要保障。例如,将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屋面、阳台、外墙有机结合,既丰富了建筑物形象,又避免了重复投资。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未来太阳能技术发展的方向。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目前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3~4年即可收回投资,非常适用于宾馆、医院、学生公寓等公共建筑和住宅安装使用,即使是高层住宅也有多种技术系统可供选择。②地源热泵技术。 地源热泵是一个广义的术语,它包括了使用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作为热源和冷源的系统,即地下土壤热交换器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热泵系统、地表水(湖水、河水、海水及污水)热泵系统。地源热泵供暖(冷)系统通过吸收大地的能量,包括土壤、井水、湖泊等天然能源,冬季从大地吸收热量,夏季向大地放出热量,再由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冷供热,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节能、无污染的既可供暖又可制冷的新型热泵空调供暖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商业楼宇、公共建筑、住宅公寓、学校、医院等建筑物。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系统化方向
城市的建设并不是由一个个相对孤立的建筑构成的,而是由相互关联的一组建筑组成。现在我国的城市建筑大都是每个建筑自立门户,相互独立,这样的建筑,会给城市造成视觉混乱,同时也会破坏城市人流的连贯性。这就要求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有其系统性,构建一个连贯的、相互关联的建筑组群,而不是各个相对孤立的建筑。建筑首先应该是城市的一部分,与城市公共空间相连接。其次是要有合理的功能布局和好的建造质量,根本不用刻意去引人注目。做到了这些,起码就向完美走出了第一步。一旦有机会进入一个建筑,进而使用一个建筑,对它的认识就不会仅仅停留在外形上。
三、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与策略分析
(一)绿色建筑能源的规划与利用
1) 对于“绿色建材”的开发与生产。从根本上使得隔热保温的性能得到有效地改善,改革屋面与墙体的本质,最终就可以强化住宅建筑保温隔热的性能。现如今,新型的非承重墙体材料逐渐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并且在高层框架的建筑结构之中也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然而大部分的多层砖混结构的住宅依旧采用的是之前传统的实心粘土砖,这不仅仅会使得土地资源消耗掉,也会因为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相对比较弱,最终导致了建筑能源消耗率居高不下,严重的影响到居民居住的舒适性。所以,目前的多层混合结构住宅墙体革新应该将重点放在新型节能承重墙体的应用之上。
2) 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的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可以算的上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其主要就是通过开窗、中庭、玻璃幕墙等等手段来让室内的光线充足。为了有效的改善建筑物本身采光的质量问题,充分的利用各类自然采光新技术; 自然通风主要就是通过建筑群的布局、朝向及其形体设计等等,依据当地风向的实际情况来获得自然通风的最优化。
3) 热量收集系统的设置。有效地利用热媒( 比如水及其密闭的空气间层等等) 的手段来进行热量的收集。在建筑智能控制的系统之中充分的按照其需要的情况来为建筑物及时的提供所需的热量。
(二)建筑围护结构的绿色节能设计
1)屋顶水池及绿化的设计。在屋面之上蓄有一定量的水,从而就可以利用水蒸发之后转化成太阳能。其主要的原理就是通过水蒸发与流动可以及时使得所蓄积的热量挥发,从而降低屋面的温度。且蓄水的屋面还可以有效的使混凝土的使用条件得到改善,进而相应的也就避免了由于雨水与暴晒而引起伸缩反应。同时还要适当的种植绿化植物,其可以很好的起到遮阳与同化的作用,与此同时,绿色屋面就会由于植物自身的蒸发与蒸腾而消耗掉热量,最终就会降低空气里面的温度。由此可见,屋顶绿化不仅仅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热岛效应,还会在很大程度上美化市容市貌。
2)设置双层玻璃幕墙。目前,这种双层的玻璃幕墙已经获得业内外的一致好评,其被称为是“可以呼吸的皮肤”,其主要就是利用两层或者是三层的玻璃来作围护结构,在一般情况之下,内层采用的是中空Low-E的玻璃,然而外层则是利用普通的钢化玻璃,这样一来内层和外层之间就会留出来一定的空间,而这个空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空气夹层。
(三)节水与雨水综合利用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对于水资源的消耗程度与日俱增,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头等大事就是水资源如何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利用。绿色建筑的指导思想就是可持续性,可以收集雨水,废水进行循环利用,中水处理之后回用等等的有效措施来最终达到水资源综合利用最优。
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的实施很好的解决了之前各种能源利用率的问题,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在不同区域环境,将生态系统的各类危机完全的消化,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创造出来。
参考文献:
[1]王静,周璐,郭夏清.绿色建筑设计中被动设计与性能工具的应用思路与策略研究[J].华中建筑,2014,08:88-95.
[2]李仕海.试论绿色建筑设计的可行性[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8:85-86.
[3]王丹.绿色建筑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4,1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