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考物理插图题思障的突破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qi2009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物理插图及其问题为话题已被学生所熟悉和接受,所包含信息和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蕴含着物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是有用的”.基于新课程标的中考物理试题中多涉及与社会和生活联系紧密且形式多样的插图题:涵括实验装置图、仪器图、操作示意图及此基础上的创新漫画图,旨在回顾基本物理知识、概念、规律;考查学生在虚拟情境中运用物理知识正确审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当前物理插图题处理的现状
  据调查,教师对插图题的讲解多采用传统的就题论题的处理模式,很少在立足于原题基础上把插图“用活”;缺少对试题的延伸或引导学生发散思考;学生对此内容新颖,形式多变,特别是创新性较高的插图题困惑较多、思路混乱、不知如何入手等.
  总体来说,学生针对插图题缺乏有效的复习方法,丢分现象较严重.如何指导学生花最少的时间正确掌握做对插图题方法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反思的问题.
  2学生对插图题的认识
  据研究调查,初中生面对插图题困惑在思维上多止步于将“看懂文字”作为判断依据的初级阶段,满足图画表象;在逻辑上对图画文字中包含的物理情景和物理思想缺乏深入的理性思考.统计学生对“插图题”认识多集中于以下方面:
  (1)插图情景熟悉,但自身过于粗心,在未正确理解题意下以熟悉“模版解题步骤”来套 “似曾相识”题而产生不必要的错误;
  (2)情景探究复杂,涵盖信息量过大无法找到准确的切入点,特别是插图附文给出的处理信息过多时而不知所措;
  (3)忽视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的前后跨度过大;
  (4)问题答案有暗示性,但容易误导正常思考.
  其中(1)在各类插图题型均会涉及;(2)、(3)多发生于创新性插图或操作示意图中;(4)多出现附有漫画型插图的选择题.
  3教学建议
  学生失分原因是多样的,但本质上却反映出学生基础不扎实,考虑到初中是学生处在由感性向理性思维转变的关键点.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提升学生处理插图题的能力.首先,通过“细看”、“精读”、“设问”去审视插图题;其次,教师借助已有的插图来引导学生追溯插图“画意”的物理根源,挖掘插图间的关联;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建构插图问题的解决办法.
  3.1合理审视插图题“画意”及“题意”
  3.1.1细看插图的构成载体
  以插图为载体的试题,一般有标题、图片符号(如U、I、A)、已知条件等构成.学生拿到这类题首先需要做的是浏览插图及插图所包含的问题,带着问题去进行下一步的“精读”.
  3.1.2精读插图文字的内涵
  结合教材的理论知识对插图和辅助理解插图“画意”的材料,如标注的文字、组成插图的器材等信息所隐含的条件,对主旨或命题者思想进行解读;再整体性地透过画面的表象去深入分析画面所蕴含的物理思想.
  3.1.3审题“设问”的过程
  通过对插图及问题所附属的文字内容分析的基础去反问.如插图中反映的观点,该问题涉及到教科书哪一部分的知识,该怎么解决插图所反映的问题、漫画的启示等.
  3.1.4每一环节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思路.
  3.2挖掘插图间的关联因素
  教师要重视插图,对试题或教材中已有的插图进行细心归纳,对插图中的问题应有意识地挖掘其物理内涵.引导学生追溯与教材中演示、探究实验类相似插图蕴含的物理机制,挖掘其相似的物理思想、方法.对插图涵盖的巧妙设计,独到方法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汲取物理思想,提升思维的灵活性.
  3.3建构问题解决逻辑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教材理论知识对插图内容的分析,遵从“观察插图—回归教材—建构知识—切入问题—得出结论”的顺序,构建良好的知识框架,减少干扰因素.
  3.4紧扣问题形式,找准问题切入点并合理组织书面语言.规范、整理书写问题答案
  4小结
  插图题的解答过程实质是知识和技巧在物理思想指导下的综合运用.实践证明,教师应正视初中生对插图题失分过多的现象,从审视、挖掘、建构等角度做全面有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学生突破解决插图题的思维障碍,提升学生对插图题的处理能力.
其他文献
2.1 弹性碰撞  该过程中要同时满足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从数学角度分析知,动量直线应与机械能椭圆有两个交点,设交点分别为A和B (如图2).  结合(5)、(6)两式,从图2上分析可知,完全弹性碰撞过程则是从A点(v1>v2)开始沿动量直线到B点(v1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历年高考的常考题型.这一内容的学习,可以为本章电学实验的设计找到基本的思维方式,为后面学习创新型实验奠定基础.  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学习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以后,知道了利用伏安法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基本思路,但他们没有深层次研究在伏安法基础上所派生出来的很多种测量方法.当学生在常规的伏安法的基础上猛地接触到没有电压表或电流表,取而代之的是电阻
期刊
从笔者多年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的经验来看,有一个结论大概是可以得出的,那就是几年的学习并不能保证学生对每一个物理概念的理解都是有效的.甚至可以肯定的是,即使对于最为基本的一些概念而言,总有学生历尽中学三年的学习而不入其门.那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概念构建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困难呢?较好的思路应当是从学生的角度切入.这意味着教师对自身教学的研究基础不再是仅仅局限于物理,而是学生的学习.这原本也不矛盾,因为学
新课改实施以来,广大教师以百倍激情投身其中,积极研究,勇于创新,探索出了很多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了很多震惊全国的中考、高考奇迹. 这些中考、高考奇迹引来了全国各地的考察
希望这篇文章对中学生家长有所帮助.星期日早晨,笔者开车送儿子参加同学婚礼,他要做伴郎.在车上他问我领带怎么扎?领带我扎了无数次,可是我却无法用语言讲出来,只是拿在手中
期刊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其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提出让我们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的落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那么,对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如何才能实现情感目标的有效达成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物理学习感兴趣是学好物理的基础.对于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主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1惊奇的导入
1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作用与地位  牛顿第二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1》中的第四章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该实验是联系力学与运动学的桥梁、纽带,是中学物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而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是加深对该定律理解与掌握的必要手段,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实验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对该实验的理解与掌握是学好物理科目的必要条件之一.  书中的实验是:  两个相同
期刊
小班化教学在小学阶段语文学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了明显提高,学生也有了锻炼机会。课堂上师生之间沟通交流时间增多,这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