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羊”对班主任工作的启示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lmn2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本文以“另类”眼光看待放羊,并从中得出常被忽视但却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五大启示……
  “放羊”常常被用来比喻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负责任的行为,仔细想想,这是不太恰当的。牧羊人好比班主任老师,羊羔是学生,羊群就是班级。要使羊羔能茁壮成长,牧羊人放羊的方法和水平还是大有学问的。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放羊至少可以给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来如下启示。
  启示一:有经验的牧羊人,始终把羊领到水草丰盛的地方,让羊吃得又肥又壮。因此,在德育工作中,作为“牧羊人”的班主任要有寻找“丰盛水草”的能力和驾驭整个“羊群”的能力。
  “牧羊人”寻找丰盛水草的能力来自他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素质。比如,“牧羊人”只有掌握一定地理知识才知道哪个地方适合长草,哪个地方的草比较丰盛;只有掌握一定的生物知识才知道哪些草比较有营养,哪些草比较适合不同年齡“羊羔”的成长;只有掌握丰富的心理知识才能了解“羊羔”的心理:什么时候想吃草、什么时候想吃怎么样的草或不想吃草的原因,才能把握赶羊或领羊的技巧等等。所以,作为德育工作者的班主任就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
  “牧羊人”驾驭整个“羊群”的能力来自他良好的综合能力素质。“牧羊人”只有具备较强的观察、调查和分析能力才能深入地研究“羊羔”和“羊群”的特点以制订科学的放羊计划和较有效地带领“羊群”到水草丰盛的地方;“牧羊人”只有具备较强的统筹能力才能合理安排“羊羔”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吃草,才不至于使“羊羔”产生吃腻或者吃不饱的现象;具备较强的驯服能力才能驯服“羊群”中调皮的“羊羔”以使它珍惜享用丰盛水草的时光,以使它不捣乱、不破坏整个“羊群”等等。
  “牧羊人”在驾驭“羊群”的时候,始终要明白自身主导的角色,主导不是强制“羊羔”吃草,更不是把“羊羔”拴起来,而是利用各种办法带它去吃草和帮助它吃草。
  所以,肩负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班主任在现代科技知识的更新迅猛和社会形势日趋复杂的今天,要善于吸收、善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建立自己的最佳知识结构体系,提升自身德育工作的综合能力素质,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样班主任才能更好了解教育的客观规律,才能更深刻地把握不同年龄与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规律,才能更卓有成效地在教育中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有序,有的放矢。
  启示二:放羊不是硬喂,可以锻炼小羊自己找草吃的能力,不至于一时不喂就会饿死。因此,在德育工作中,作为牧羊人的班主任要重视培养学生“自己找草吃”的能力,即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的能力。
  牧羊人带领和驾驭羊群到水草丰盛的地方去吃草体现的是牧羊人的主导作用,而小羊羔自己找草吃则体现了羊羔的主体作用。羊羔吃不吃草,爱吃什么草,喜欢怎么吃法,都是自己决定,这充分发挥了羊羔的主观能动性。牧羊人这种主导作用和羊羔主体作用的关系恰好体现了素质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精神。
  为了更好地发挥“羊羔”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的能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思想。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其实质就是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以生为本”就是要让学生在班级事务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班主任必须改变师道尊严的思想,积极采纳学生的正确意见,接受学生的监督。当他们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班主任的肯定并得以实施,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就会得到进一步强化。
  第二、发展和健全学生的各种组织,逐步扩大班委会、团委会等组织的权限。要鼓励和支持由他们积极开展工作但不要随便进行干预。当他们遇到困难,要帮助解决,但不要代替。只有大胆开展工作,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第三、努力创造一种民主气氛,为学生行使民主权利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比如,创设班级论坛,为学生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改革传统说教式的班会课,让学生有更多自主设计、导演和表演的机会等等。
  启示三:不管山路山径多么崎岖陡峭,放羊人都能把羊群赶到山巅,为什么?就在于牧羊人抓准了领头羊并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因为领头羊到哪里去,羊群就会跟到哪里去。所以在德育工作中,作为牧羊人的班主任要重视发挥“领头羊”榜样的引导作用。
  领头羊往往是羊群中体格最健壮、跑得最快、听力最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最为敏锐的羊。领头羊本身也是羊,它的诞生,是羊群自己在自我竞争脱颖而出的,因而在羊群中具有天然的崇高威望,是“权” 和“威”的二者自然合一。于是,羊群在领头羊之后,是充满信任地、甘心情愿地跟着它向前走,领头羊跑多快,羊群就跑得多快。那么在德育工作中,如何才能充分发挥“领头羊”榜样的引导作用呢?
  首先,全面挖掘“羊群”中的“领头羊”。不仅综合素质强的“领头羊”要利用,而且体格最健壮或者跑得最快或者嗓音最好的“领头羊”也要充分利用。“领头羊”的产生,可以民主评选,如评选“优秀团干”“学习积极分子”“班级数学家”“最佳歌手”“优秀住宿生”“文明礼貌标兵”等。“领头羊”的层面大了,它积极影响面也就大了,这样你追我赶的、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学风就会自然形成。
  其次,多方面、多渠道突显“领头羊”的榜样示范作用。可以通过在教室创设班级黑板报、手抄报、好人好事宣传栏、学习芳草园来宣传“领头羊”,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报、校刊、校园网络来进一步扩大“领头羊”的影响力。这样,在“领头羊”立体性的感染下,其他“羊羔”能会自然产生“前进”的巨大动力。
  启示四:有经验的牧羊人放羊时往往花较多精力去盯紧羊群里爱捣蛋的几个羊羔,它们不闹事、不捣乱了,整个羊群就一般不会出问题。因此,作为牧羊人的班主任只要极力消除了学生中“害群之羊”的不良影响,德育工作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何为“害群之羊”?凡是在羊群中影响其他羊羔吃草的、爱跟其他羊羔打架的、总是脱离羊群的或给羊群带来其他负面影响的羊羔都可以归为此类。
  “害群之羊”通常有较强的表现欲、虚荣心、妒忌心,或有较严重的自卑心理、叛逆心理,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薄弱、脾气暴躁,有的甚至有暴力倾向。由于他们的表现、学习难于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肯定,所以他们就在拉帮结派、惹是生非、打架斗殴方面极力“表现”,以展示自身的存在價值,来满足他的虚荣心、妒忌心和表现欲等。如果不紧盯这些“害群之羊”,他们轻则使其他想吃草的“羊羔”就不能安心吃草,吃不了草,吃不饱,甚至没草吃;重则分裂“羊群”,煽动更多善良的“羊羔”去搞破坏;更严重的是在“牧羊人”稍不留神间就制造出打破脑袋、鲜血淋漓的惨重场面。
  “害群之羊”的形成有着主观和客观各个方面的因素,而不是天生就形成的,他们的本质都不坏,因而有很大的“转育”空间。“转育”这些羊羔切忌粗暴式的扬鞭、舞棍,而应从激发他们内在的驱动力入手,即加强“害群之羊”情感的激励导向。
  “表扬教育”是情感的激励导向行之有效的方法。“害群之羊”从内心深处是不甘落后的,他们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父母亲的鼓励、同伴的赞许。如能对“害群之羊”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将诱发其潜在的积极性,起到批评无法达到的激进的效果。
  “成功教育”是情感的激励导向行之有效的又一方法。“害群之羊”很少有成功的体验。因此,要为他们创设能获取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尝试成功的甜蜜滋味,以激起他们对新的、更大的成功的追求。
  启示五:牧羊人关心自己羊羔,除了它带到水草丰盛的地方外,还会消除隐患,消灭外界对羊群的不利因素,亡羊补牢。因此,在德育工作中,作为牧羊人的班主任要积极防范,做到“堵”“导”结合。
  有些草有毒,羊羔吃了可能会中毒;有些水不干净,羊羔喝了可能会生病;有些草地可能会有沟壑,羊羔可能会摔伤;野地里可能有狼,羊羔可能会被叼走;牧地里可能还有小偷,羊羔甚至会成群失盗;等等。如何才能尽量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呢?关键要做好“堵”“导”的结合工作,以“导”为主,以“堵”为辅。
  “导”是从内因出发,增强羊羔自身的辨别能力、免疫能力、警觉能力和自卫能力等。对此,牧羊人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羊羔”,以正确的舆论引导“羊羔”,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羊羔”,以优秀的作品鼓舞“羊羔”。这些可以通过班、团、队会和各种有益的文、体、艺活动来进行。“堵”是从外因出发,减少外界对“羊群”的不利因素。对此,“牧羊人”可以从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的入手,着力减少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对“羊羔”的不良影响。
  最后,还要提一提的就是: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这就要求我们德育工作者要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育人观念,与时俱进。如果还一味片面地认为“放羊” 就是放任自由、就是撒手不管、就是不负责任而全盘否定的话,那从现在起就应该更新更新了。“亡羊补牢,时犹未晚”这句谚语说得好,因为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手段以提高教育效果是我们为人师者永恒的主题。
其他文献
“区域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相对宽泛,它既是必修三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承接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桥梁”。它也顺应了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人地和谐”理念,即一个区域的发展需要经济社会条件作保障,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如果一道题既能考自然地理又能考人文地理,同时又符合当今国策,自然成为了高考的热点。在2017年的全国三套卷中,该考点均占了二十余分,并且都是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如全国
【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使得国家义务教育大范围的普及,尤其是在农村,以往学生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普遍得到了解决,但也产生了新的现象和问题。据国家教育局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存在着很多中学生辍学现象,并且这种现象有着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根据实际的调查情况得知:大量学生的辍学来自于厌学的心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量中学生的厌学并辍学是各教育领导和专家一直关心的问题。而针对这种现象和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成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阅读内容、丰富学生语言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保障。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改革和创新,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改进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在学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现在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离相应的教学
【摘要】本文根据小学生挫折心理的表现、成因,从学校、家庭、学生自身三方面,阐述了培养小学生耐挫能力的途径。即从“家校配合,摒弃溺爱;适当锻炼,磨练意志;适当批评,制造障碍;积极引导,直面挫折;更多鼓励,培养自信;课外活动,应对突发”等六个方面入手,开展全方位的挫折教育,促进孩子的心理得到全面、健全的发展。  【关键词】挫折教育;心理意志;思维;思考  当今社会中,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中孩子不多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小组讨论作为一种平等的同学互相交流的方式,凭借其愉快的氛围深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喜爱。而在课堂中何时开展小组讨论,把握讨论时机显得尤为重要。不论是在明晰概念形成、探究归纳定理公式时,还是归纳解题方法策略这方面,甚至是复习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时都需要利用这种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讨论;时机  小组讨论,就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把课堂上一些问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大部分老师在精心设计新的课堂教学时往往忽略了课后作业的设计和布置,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在给学生布置英语作业时内容难易失调;作业形式也非常的单一;作业没有分层布置等等,从而忽视了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在进行课后作业布置的时候,尽量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共同特征,同时也注意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差异 ,并在此基础上对课后作业的布置做到有计
【摘要】数形结合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思想,同时,它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数形结合是在学习或者解题的过程中,利用数字与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把复杂的数学关系转变为简洁明了的图形或者数学式,从而降低解题的难度。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尽力挖掘数形结合的内涵,让学生较好地学会并掌握这种解题方法,从而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数形结合;数学思维;初中数
【摘要】课前三分钟演讲训练能更好的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口头作文能力。为了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推进,首先要大量阅读,摘抄积累,同时结合学校或学科知识开展主题演讲,层层推进,由易到难,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演讲;口语表达;积累  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就进行口语表达和课前演讲的训练,能更好的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口头作文能力,提高演讲能力;融入课文意
记得德国有位学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这15克盐放进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在享用佳肴时,将这15克盐全部吸收了。笔者由此想到生活对我们的数学教学的重要性,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数学教学也需溶入生活中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精彩纷呈,充满生机与活力,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乐园。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
【摘 要】兴趣是一种行为动机,是激发学生学习最现实、最直接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最主要的是优化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努力创设各种求知情景,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令他们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文章从启发想象、亲自操作、鼓励质疑、创设情景四方面出发,提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发兴趣;教学策略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发挥智力的基础。兴趣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