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在课堂内具体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并将三维教学目标进行有机整合,成为我们每位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与实践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和这一个多月在地理国培班的学习,认为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应做到以下四点。
  一、抓住“灵魂”——地理图像
  《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教师应抓住这一灵魂,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根据课标这一要求,我们农村中学地理教学,应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备图----读图----说图----导图----填图----绘图”。
  备图:教师备课要准备好图。首先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对教材图、挂图、地图册、模型或教师板图板画等进行选择和制作教学用图;其次是在用图时间、讲解知识点及如何引导读图等方面作好安排。
  读图:教师应将学生观察能力和注意力的培养置于重要地位。首先要弄明白地圖反映的主要内容、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内容;其次是弄清图中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范围、形状、大小和分布等情况。
  说图:说图是学生运地图用语言来形象地表述地理事物。动眼、动口、动脑集中参与,并经过地理思维用地理语言表达出来,实现图与文的转换。因此说地图是培养地理思维的最好方式。说图不仅要说出应思考理解的内容(概念、形状、分布和特点等),还要说出地理事物的规律性、内在联系性(规律、原理、成因等),而且要在地图上善于分析、发现新的地理问题,获取新的地理知识。
  导图:导图的过程就是把思维不断引向深入的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地图进行有目的有层次地分析,将“死”的地理知识转化为“活”的地理信息。教师要边启边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还可放开,巧妙诱导,激发学生大胆假设与猜想,再辅之以严密的分析、科学的判断。同时导图语言要简洁准确,适时板书,有的放矢,以简驭繁,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填图:填图既包括对地图反映地理事物的把握,也包括其变式出来的填空、选择与读图分析。填图的方式应多样,或地图册,或填充图册,或板图,或测试卷,其功能类似于目标检测,很具挑战性。这对于地理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学习更有兴趣、更有动力,对于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在填图中会发现不足,会重返读图,查漏补缺。因此作好填图训练,能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好胜心及其动手实践的能力。
  绘图:绘图要求不必太高,或描其轮廓,或草图勾勒其大概。然后按要求将图中地理事物“对号入座”。绘图是实现文字向图形转化,是抽象知识的形象化。绘制一定数量的地图,不仅能刺激学生的记忆痕,强化记忆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审美能力。
  二、把好“动脉”——地理活动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其认知水平重在感知,因此地理教学中应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多设计适应学生需求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动手来做、动手来画、动手来拼、动身来演,使全身心置身于教学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感悟。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听课学习,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我深深地感悟到:我们的每一节地理课,老师不是带领学生走进学习知识的课堂,而应该把地理课设计成一个个的活动,并利用艺术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旅游、去探险、去体验。让这条大“动脉”科学地有节奏地搏动起来,可以巧妙地对地理教学三维目标有效地优化整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三、联系“脊髓”——地理生活
  地理新课程标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生存能力”。即“学习有用的地理学”是新课程强调的理念之一。因此在教学中不断让学生留意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倡导“处处留意皆地理,地理就在你身边”。同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使学生能产生满足感觉和自豪感觉,提升求知欲望。
  地理生活即是地理课堂的“脊髓”,有了“脊髓”,大“动脉”里的“血液”才会鲜活。生活的地理“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的地理“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生活的地理“实”,有利于体现知识的价值;生活的地理“广”,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因此,我们有理由也必须做到在学习内容上向生活渗透;学习空间上向生活拓展;在学习时间上向生活延伸;在学习形式上向生活贴近。只有这样才能“走进生活,走向发展”,“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样才能 更好地落实中学地理教学三维目标。
  四、组装“大脑”——地理试题
  地理试题就像人的“大脑”,可以对课堂教学做出有效的反馈。怎样组装这一大脑?重庆市教科院地理教研员张文革指出,地理试题的设计要做到:
  1、找准切入点
  我们的试题“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时代”,这样才让我们的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到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学有所用。
  2、抓住关键点
  我们的试题一是要抓住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二是要抓住知识的连接点和转折点,这样才有利于落实知识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与综合、判断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活情感点
  我们的试题要充满亲和力。试题语言要亲切、优美,情景材料要活泼,地理图像要清晰、美观,要有艺术感染力,还要充分挖掘地理科学价值。我们可以用趣闻、漫画载情,用地理故事引情,诗歌、谚语表情······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以及爱国热情。
  4、挖掘创新点
  首先,试题的呈现形式要新;其次,在试题的“开放性”上有突破;再次,试题内容立意要有创新;第四,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有创意。我们用新颖活泼有创意的的试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总之,农村中学地理教学,必须针对地理学科教学特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好教学活动,才能更有效地加强地理教学三维目标的优化整合,落实好教学的三维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转变教师角色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前提;运用信息技术建设符合需要的资源库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 教学效率 数字化       随着计算机在生活领域的逐步深入,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尤其是大量便捷的资料查询、最新教育信息的交流,成为老师教学研究的最得力的助手。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学也正面临着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中数学教学特别是高一的数学教学面临面临更大的挑战。首先,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逻辑推理能力要求更强,抽象程度更高,其次内容难度更大。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后,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 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心理失落感很大,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甚至少数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归结起来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
期刊
摘要: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较城乡落后,师资力量较弱,学生素质不高,使得农村数学教学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质量也不高。农村中学数学教师要抓住新课改的契机,深入开展数学教学改革,提高自身素质,开展教法研讨,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农村中学数学教学教学教改       笔者在长期从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农村初中因为地区文化差异、生源质量、师资力量及办学条件的局限,使得数学教学长期呈现
期刊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将多媒体融入到学科整合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和实践的问题。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習兴趣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画面,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加上鲜艳的色彩则可引起学生的兴趣,用直观的图形、和谐的声音可使枯燥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又具体,使课堂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
期刊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突出学生学习的实践性,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群体合作的能力。   什么是案例教学法呢?案例教学法是指利用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 简言之,案例教学法
期刊
摘要:学生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成为具有全面文化基础、高尚道德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本文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提高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的实用性,达到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 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环节,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选用合适的软件,创造相应的学
期刊
摘要:现代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现代教学手段语文教学优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
期刊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而中国古代诗歌因为它博大的题材内容,优美的艺术形式,真挚的思想情感,更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璀璨的明珠。我国古代诗歌也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丰富中学生的文化内涵,陶冶中学生的情操,提高中学生的文化修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因而新课程标准教材除将古代诗歌选入必修教材外,还单出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选修教材。此外,诗歌鉴赏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且分值较大,因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对学
期刊
众所周知,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运用知识,而这些能力培养的关键就是使学生掌握知识迁移的本领。笔者下面结合教学实际,就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什么是学习迁移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就是学习迁移,即已获得知识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和作用。凡是这种
期刊
美术欣赏其实从婴儿一生下来就开始了。后经过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阶段的 教育 ,学生的欣赏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飞跃。在高中阶段专门开设美术欣赏课,其目的在于通过欣赏教学,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 发展 。然而,由于美术欣赏课不是高考科目,学校、教师、学生、家长、 社会均有轻视的倾向,这对开展正常的美术欣赏课教学带来了困难。作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