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普及,为我们的现代教育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信息技术和网络不仅成为教师学习提高的途径,也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教改课题。下面就结合我在这方面的实践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
通过近年来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证明,将互联网引入课堂,让历史学习联上互联网,对于历史学科课程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起了教学方法的革命。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仍处于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些挂图加幻灯的局面。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动态的文字,动感的画面以及优美的音乐,生动的解说,可以很容易地将学生带入到历史的氛围当中,激发起他们对历史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听觉甚至动手参与,增加对历史的感性认识。而互联网上众多的历史网站,又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加大课堂信息量。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更适应创新教育对学生的要求。
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一般都是教材、笔记,再加上参考资料和练习册。这种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它存在着一些缺点,借助互联网,可以完全改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你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全面的、最新的、最权威的学习资料,可以得到你所不能理解的知识点的详细的解释。你可以通过网上论坛与其他同学交流对历史问题的看法,也可以自设论坛来展示你舌战群儒的风采,更可以通过电子邮箱得到国内外著名的教师、学者的指导。要想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你可下载最新的名校试卷,也可以到网上考场去一试身手。总之,互联网给了我们一个自由的、开放的历史学习空间,你尽可以在其中遨游、探索。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研方法,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要想成为教育家,必须不断地学习、钻研、探索。但是,教研活动的开展,却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制约。教学信息的缺乏、资料观点的陈旧等,使广大教师很难取得好的教研效果,也影响着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当你联上互联网,一切都改变了。网上有许多历史教师的优秀论文供你学习、借鉴;网上有许多最新的学术观点,等你来参与研究;而更多的是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既给历史教师备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历史教师从事教科研活动提供了帮助。那里几乎可以找到你想要的所有图书,而且比纸质书籍更易查询、检索。如果你学有所得、教有所感,将经验上传到网上与广大同仁共同分享。经过在网上的广泛的学习和交流,你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都会有显著的提高。
二、网络信息化历史教学的实施步骤
我们接触互联网,研讨信息技术,归根结底是要将之用于我们课堂教学,使之发挥巨大的效益。在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一种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的新模式,下面结合《战后初期的国际形势和两极格局的形成》这一节课的教学来谈谈它的实施步骤:
1、布置课题。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根据教学内容归纳出几个典型课题,并对每个课题的研究提出指导性意见,布置给学生。
2、分组研讨。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分成小组,通过互联网以及各种报刊、书籍等来收集资料,并完成对资料的筛选、归类、分析等过程,最后对课题做出解答。
3、学习交流。在课堂上,各组学生选派代表介绍本小组的学习研讨情况,结合课题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其他小组的同学参与讨论和评价。
4、教师总结评价。在学生介绍课题情况的基础上,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予以指导,对教材内容在整体上进行总结,使学生知识系统、理解升华,并要对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以鼓励为主,也要适当指出在学习中的不足,以期日后改进。
三、运用信息网络化进行历史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根据教学环境和条件量力而行,以不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及经济负担为前提。因为各学校的发展水平不一样,有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先通过网络充实自己,为实施网络化教学做准备。
2、必须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使用网络知识的培训。信息网络化教学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教师和学生的大多数必须学会上网,掌握简单操作,最好有一部分学生会制作展示文稿,这样会更有利于教学。
3、必须对学生进行文明上网的教育。按照《青少年文明网络公约》的内容教育学生,使学生明确上网的目的,而不能只迷恋于聊天,交网友,以及玩游戏,教师要对学生上网的情况有一定的监控。
4、必须对学生进行历史网络学习方法的指导,包括如何搜索历史网站,如何收集所需资料,如何整理历史资料,如何制作电子文稿,如何选择适合的展示方式等,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为学习服务。
5、设置课题要大小适度,每个小组要人数适当,分工明确,要保证全员参与,哪怕他只是找到了一段文字,一张图片,也要给予鼓励。激励他更大的进步,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体现素质教育的原则。
6、教师要总结到位,评价得当,多多鼓励。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应是欣赏者,学习者,评价者,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可逆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一、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
通过近年来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证明,将互联网引入课堂,让历史学习联上互联网,对于历史学科课程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起了教学方法的革命。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仍处于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些挂图加幻灯的局面。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动态的文字,动感的画面以及优美的音乐,生动的解说,可以很容易地将学生带入到历史的氛围当中,激发起他们对历史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听觉甚至动手参与,增加对历史的感性认识。而互联网上众多的历史网站,又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加大课堂信息量。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更适应创新教育对学生的要求。
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一般都是教材、笔记,再加上参考资料和练习册。这种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它存在着一些缺点,借助互联网,可以完全改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你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全面的、最新的、最权威的学习资料,可以得到你所不能理解的知识点的详细的解释。你可以通过网上论坛与其他同学交流对历史问题的看法,也可以自设论坛来展示你舌战群儒的风采,更可以通过电子邮箱得到国内外著名的教师、学者的指导。要想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你可下载最新的名校试卷,也可以到网上考场去一试身手。总之,互联网给了我们一个自由的、开放的历史学习空间,你尽可以在其中遨游、探索。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研方法,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要想成为教育家,必须不断地学习、钻研、探索。但是,教研活动的开展,却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制约。教学信息的缺乏、资料观点的陈旧等,使广大教师很难取得好的教研效果,也影响着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当你联上互联网,一切都改变了。网上有许多历史教师的优秀论文供你学习、借鉴;网上有许多最新的学术观点,等你来参与研究;而更多的是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既给历史教师备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历史教师从事教科研活动提供了帮助。那里几乎可以找到你想要的所有图书,而且比纸质书籍更易查询、检索。如果你学有所得、教有所感,将经验上传到网上与广大同仁共同分享。经过在网上的广泛的学习和交流,你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都会有显著的提高。
二、网络信息化历史教学的实施步骤
我们接触互联网,研讨信息技术,归根结底是要将之用于我们课堂教学,使之发挥巨大的效益。在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一种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的新模式,下面结合《战后初期的国际形势和两极格局的形成》这一节课的教学来谈谈它的实施步骤:
1、布置课题。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根据教学内容归纳出几个典型课题,并对每个课题的研究提出指导性意见,布置给学生。
2、分组研讨。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分成小组,通过互联网以及各种报刊、书籍等来收集资料,并完成对资料的筛选、归类、分析等过程,最后对课题做出解答。
3、学习交流。在课堂上,各组学生选派代表介绍本小组的学习研讨情况,结合课题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其他小组的同学参与讨论和评价。
4、教师总结评价。在学生介绍课题情况的基础上,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予以指导,对教材内容在整体上进行总结,使学生知识系统、理解升华,并要对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以鼓励为主,也要适当指出在学习中的不足,以期日后改进。
三、运用信息网络化进行历史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根据教学环境和条件量力而行,以不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及经济负担为前提。因为各学校的发展水平不一样,有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先通过网络充实自己,为实施网络化教学做准备。
2、必须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使用网络知识的培训。信息网络化教学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教师和学生的大多数必须学会上网,掌握简单操作,最好有一部分学生会制作展示文稿,这样会更有利于教学。
3、必须对学生进行文明上网的教育。按照《青少年文明网络公约》的内容教育学生,使学生明确上网的目的,而不能只迷恋于聊天,交网友,以及玩游戏,教师要对学生上网的情况有一定的监控。
4、必须对学生进行历史网络学习方法的指导,包括如何搜索历史网站,如何收集所需资料,如何整理历史资料,如何制作电子文稿,如何选择适合的展示方式等,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为学习服务。
5、设置课题要大小适度,每个小组要人数适当,分工明确,要保证全员参与,哪怕他只是找到了一段文字,一张图片,也要给予鼓励。激励他更大的进步,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体现素质教育的原则。
6、教师要总结到位,评价得当,多多鼓励。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应是欣赏者,学习者,评价者,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可逆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