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名篇解读词四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Mag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另一曲舞蹈之歌  [德国]尼 采
  
  “最近我凝视你的眼睛,哦,生命啊:我看到黄金在你的夜色昏暗的眼睛里闪闪发光,——我的心由于这种快乐而停止跳动了:
  ——我看到一条金色的小船在夜色昏暗的水面上闪闪发光,一条下沉、浸在水里而又露出来招手示意的、金色的、摇荡不定的小船!
  你对我那痴迷于舞蹈的双脚瞥了一眼,欢笑的、若有所问的、使人要融化的、摇摇荡荡的一瞥:
  只要你用小手敲打两次响板——我的舞迷的脚就已经摇晃起来。——
  我的脚后跟抬了起来,我的脚趾聆听着,想理解你:舞蹈者的耳朵却是长在——他的脚趾上!
  我向你跳过去:你见我跳,就向后逃避;你那飞遁的头发的舌头就向我嘶嘶地吐了出来!
  我逃开你和你的蛇:这时你已转过半个身体站着,眼睛里充满热望。
  你用歪斜的眼光——教我走弯曲的路;在弯曲的路上,我的脚学会了诡计多端!
  我怕你走近我,我喜爱你离开我;你的逃遁诱惑我,你的寻求使我停下来——我苦恼,可是为了你,什么苦恼我不愿忍受哩!
  你的冷酷激动人心,你的憎恨诱惑人心,你的逃遁缚住人心,你的嘲讽——感动人心:
  ——谁不恨你,你这位大大的束缚者、纠缠者、诱惑者、探求者、发现者!谁不喜爱你,你这位无辜的、着急的、像疾风似的、有着儿童眼睛的罪人啊!
  你这位典型的难以控制者,现在要把我牵到哪里?你这个可爱的忘恩负义的野孩子,现在又弃我而逃跑了!
  我跟在你的后面舞蹈,我也追随着你的隐约的足迹。你在哪里?向我伸出你的手!或者单单伸出一只手指也行!
  这里有好多山洞和灌木丛:我们会迷路!——停下!站着别动!你没看到猫头鹰和蝙蝠刷刷地飞过吗?
  你这猫头鹰啊!你这蝙蝠啊!你想逗弄我吗?我们在哪里?你这样号叫和狂吠,是跟狗学来的吧。
  你妩媚地向我龇牙咧嘴,露出白色的小牙齿,你的凶狠的眼光从卷曲的鬣毛中间向我射来!
  这是越过种种障碍的舞蹈:我是猎人——你愿做我的猎犬还是做我的羚羊逃跑呢?
  现在,到我身边来!快点,你这凶恶的跳跃者!现在跳上去!再跳过去!——唉!我自己在跳时跌下来了!
  哦,你这高兴得忘乎所以者,瞧我躺在这里,求你可怜我!我真想跟你一起——走比较舒适的路!
  ——穿过幽静的、杂花盛开的丛林中的甜爱之路!或者沿着那边的湖岸:湖中有金色的鱼在游泳、舞蹈!
  你现在很累了吗?那边有羊群和晚霞:听着牧人的笛声去睡一下,不是很舒服吗?
  你是非常疲倦了吗?我背你去,你只要把手臂垂下!你如果口渴——我倒有些饮料,可是你的嘴不想喝!
  ——哦,这条该诅咒的灵活而敏捷的蛇,这个滑溜溜的魔女!你到哪里去了?可是我感觉到由你的手在我脸上留下的两块斑点和红色的污渍!
  老是做你的像羊一样笨的牧羊人,我真是厌倦够了!你这个魔女,直到现在,我总是为你歌唱,现在你该对我叫喊!
  你应该按照我的鞭子的节拍舞蹈而叫喊!我可没有忘记鞭子吧?——设有!”——
  (选自《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解读词 给自己加冕的人
  
  一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怎样才能体现个体生命的意义?
  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耶稣被推上十字架前,人们用荆棘给他编织了一顶王冠,戴在他头上,借以羞辱他。耶稣却从被钉上十字架的那一天起,就凭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博爱与悲悯,赢得了无数人的心。
  拿破仑凭着横扫欧洲如卷席的盖世功勋,蔑视一切。当人们都匍匐在神圣的教皇脚下之时,他曾傲慢地立于罗马教廷,视教皇如无物,在教皇的面前亲手给自己戴上了王冠。
  尼采呢?他以诗人之名、思想家之名,用文字、用诗篇为自己实现了加冕礼。
  读懂了尼采的《另一曲舞蹈之歌》,你就能读懂尼采的生命观,读懂他的价值观。
  
  二
  尼采于1844年生于德国的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曾任普鲁士王国四位公主的家庭教师,并享受着普鲁士国王庇护的优宠。
  不过,对于一个执著于追寻生命意义的哲人来说,生于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家庭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
  尼采之前,大思想家康德已经向世人宣告人们无法证明上帝是否存在,哲学家叔本华更是陷入了悲观厌世的泥淖。对于一个视宗教信仰为生命前提的欧洲人来说,这是难以接受的,于是感伤、绝望的精神迷雾弥漫着整个欧洲。
  信仰之柱动摇了,没有了上帝的生命之旅,难道就不能赋予它意义了吗?
  《另一曲舞蹈之歌》就是尼采的生命沉思曲,也是生命的赞美歌。
  
  三
  《另一曲舞蹈之歌》选自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查拉图斯特拉本为波斯琐罗亚斯德教的创建人,中文的译名为苏鲁支。尼采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名代自己立言,表达他的哲学思想,阐述他的人生价值观,因此,“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实际上就是“尼采如是说”。
  与其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一部哲学著作,倒不如说它是一部散文诗集。尼采曾不无自嘲地说:“我用比喻说话,像诗人一样一瘸一拐,结结巴巴,真的,我还不得不当个诗人,真使我惭愧!”
  因此,《另一曲舞蹈之歌》,既是一位哲学家思想火焰的跳动,也是诗人尼采笔下文字的舞蹈。
  
  四
  《另一曲舞蹈之歌》将生命比作魅惑力极强的魔女,充分表达了尼采对生命的挚爱。
  你看:那象征着生命的魔女只要用小手敲打两次响板,我的脚步就会不由自主地摇晃起来,随着魔女的节拍不由自主地应声起舞,不正是象征着我对生命力必须充盈的渴望吗?
  你看:魔女即使在我的前面,像希腊神话中的魔女墨杜萨一样,头发吐出蛇的舌头,我也要紧紧地将她追随。多妙的比喻啊!古希腊神话中,魔女墨杜萨头上没有头发,却缠绕着许多条蛇。尼采巧妙地将它化用,说明人热烈地追逐生命时,生命往往会露出可怕的恐怖形象。
  你看:这里有很多“山洞与灌木丛”,“我们会迷路”,这分明也是比喻与象征。尼采意在表明:过分深究生命,过分地像叔本华等哲学家那样在阴惨的抽象的形而上学的世界里探究,就会迷失生命的方向。
  你再看那狗:狗对于尼采,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尼采童年时,当他的父亲跌倒而死时,尼釆曾听到一阵惊人的狗叫声,结果发现父亲躺在地上不省人事了。狗在这篇散文诗中,也是一个意象。狗“妩媚地向我龇牙咧嘴”与射来“凶狠的眼光”,是无情而残酷的死亡之神会对每一个人发出邀请的象征。
  五
  人的肉身必朽的现实,让人往往生发出人生虚无的感伤,难道因为“人生如梦”、“人生如过客”,就消极厌世地、庸庸碌碌地走完一生吗?
  尼采的回答是,要让自己成为“猎人”,让死神要么成为他的“猎犬”,要么成为他的猎物——“羚羊”,望风而逃。
  参悟了人作为个体生命的有限。尼采认为他要借用这短暂的一生让“死神”成为自己的朋友,好好地利用这一生短暂的时光,去创造、去赢得不朽。若能这样,“死神”在人的眼中就再也不会是可畏的、狰狞的怪物,甚至可以成为朋友了。
  
  六
  走在追寻生命女神的路上,人当然会跌倒。死神于是蛊惑“我”,诱骗“我”选择走一条“幽静的、杂花盛开的丛林申的甜爱之路”,选择观赏着羊群和晚霞,一边听牧人的笛声,一边恬然入梦的享乐之路。
  “我”没有被蛊惑,“我”坚定地加以了拒绝!在尼采看来,厌世主义不能体现人的生命的尊严,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同样也不能为人赢得不朽。
  
  七
  “我”继续走在追寻象征生命的敏捷如蛇的魔女的路上,但魔女却杳如黄鹤,不见踪影。这是生命的意义难以实现的象征,也是生命的底色虚无的象征。
  可“我”仍然抵御不住她的诱惑,仍希望生命女神能应和着“我”生命节拍的鞭子,翩然起舞。
  “我可没有忘记鞭子吧?——没有!”这是尼采对生命热烈而又感伤的咏叹,也是尼采不甘平庸消极地度过一生的宣言。
  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宣称自己要成为太阳,自己点燃自己的生命激情。他写作,他要让自己的思想不朽。他自信地认为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会成为“第五福音书”。
  鲁迅于《拿来主义》一文中,的确借尼采讽刺过当时的文化“送去主义者”:“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尼采在这篇文章中只是一个娄比的例子,至于这段话中鲁迅对尼采有多少批评的成分,值得探讨,要知道鲁迅曾一度是尼采的热烈的崇拜者。
  正因为如此,他宣称要催生“超人”,他要成为“超人”出现之前的“过渡者”。
  他创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就是在呼唤具有强烈生命意志、具有充盈的生命力的“超人”,就是向世人宣称自己是一个“过渡者”的角色。
  
  八
  尼采太热爱生命了,但“思到深处人孤独”。1889年1月3日,寓居都灵的尼采,走到街上,看见一个马车夫在鞭打牲口,就哭喊着扑上去,抱住马脖子,从此他就疯了。病历记载:这个人喜欢拥抱和亲吻街上的任何一个行人。
  诗人死了,但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却被誉为“思想原子弹”,又被尊为“箴言体的智慧书”。
  且不说他的思想后来被希特勒所利用的事吧!提起这样的历史,就必须探讨尼采是不是法西斯反动思想家了,这样的探讨又必然回到我国六七十年代对尼采的政治批判之路上了。
  我们暂且只将尼采看作是一个生命的个体,当成是一个为自己寻求拯救之路的人生迷路者来解读。
  这样读尼采,你就会明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人们检查在前线牺牲的德国士兵的遗物时,为什么会在他们随身携带的很少物品中,竞能发现不少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作为生命意义的探寻者。尼采是受欢迎的,也是值得尊重的。
  尼采用自己的文字,实现了为自己的加冕!
其他文献
在写作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面对同样的问题,有的同学能够思行万里,下笔千言,有的同学则思维凝滞,半天写不出一个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当然和一个人知识、情感的积累以及写作的意识和习惯有关,但更和我们面对人和事物善不善于追问有关。因为,追问是思维的开始,是文章展开的引擎。  我们处在一个瞬息万变、多姿多彩的世界中,无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在社会,每天都会接触到很多信息,这些信息或介绍、或描述、或生发
期刊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必考题型,2008年高考共有11套试卷采用主观题的形式直接考查了这一考点。面对这一类型的题目,考生往往感到茫然无措,常常凭借感觉答题,以致严重丢分。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提出六种解读方法,希望能为同学们搭建一个准确解读重要句子含意的平台。    一、本体解读法    含有比喻修辞的句子,往往生动形象,含蓄蕴藉,文采斐然,能引发考生的联
期刊
这是两个生命的强者轮椅间心灵的对话,平实的文字里跃动的是两个身残志坚的文学爱好者咚咚跳动的生命脉搏。读完此文,我们会感到一股强大的震撼力,这种震撼不表现为壮怀激烈和慷慨陈词,而恰恰来自这种繁华落尽之后的平静与真淳。  他们的苦难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是“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我与地坛》),“双肾功能都不好,几天就要做一次透析”,“换肾已经很难了”;另一个是“身体从系第二颗纽扣以下的地方
期刊
残疾与爱情,这两种消息,在史铁生的命运里特别地得到强调。对于此一生性愚顽的人,我说过,这样强调是恰当的。我只是没想到,史铁生在四十岁以后也慢慢看懂了这件事。  这两种消息几乎同时到来,都在他二十一岁那年。  一个满心准备迎接爱情的人,好没影儿地先迎来了残疾——无论怎么说,这一招是够损的。我不信有谁能不惊慌,不哭泣。况且那并不是一次光荣行为的后果,那是一个极为普通的事件,普通得就好像一觉醒来,看看天
期刊
钟敬文先生在《季羡林散文全编,序》中用四句诗来评价季先生的文章:“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正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长。”这四句诗正是对季羡林散文风格特点的极佳概括,说得通俗明确些,就是自然、真实。季先生国学根底深厚,又懂多种语言;饱经忧患,又见多识广;敢说真话,又洞明世事,可谓集史、识、才情于一身。因此他的散文任意挥洒,新意迭出;评人论事,妙语连珠;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独具慧眼;常常是寓
期刊
毕淑敏的《谈怕》是一篇思想蕴藉、语言朴素的哲理散文。文章不故作高论,而是从人之常情的小事“怕”入手,有感而发,有为而作。以小见大,翻空出奇,从平凡之中引出深刻。文章既以丰厚的思想内涵发人深省,又以隽永的哲理情思引人遐想。整篇文章灵动鲜活,别具一番动人的哲理意味。  “怕”本是人之常情,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本能心理。但是毕淑敏恰恰是从“怕”这一司空见惯的小事侃侃而谈人生的种种“怕”。人生总要“怕”点什么
期刊
小小说《一步》所讲的故事,可以说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城管整治乱摆乱放的摊主谁没见过?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在作者的笔下一经写出,便妙趣横生,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巧妙的谋篇布局能力。且看——小说一开篇便简要地向我们交代了事件的背景:即事件的主人公刘义由于有病办了内退在街上摆地摊卖水果,可城管一天到晚在街上巡逻,等到他们转足了圈,什么三轮车、秤杆儿、水果小也就散得满地都是。这样一来。不可避免
期刊
在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有几十处写到梦境,大多数梦境都是描写恶梦,而《好的故事》则于昏沉的背景之中,为我们打开了一种带着明亮的暖色和淡淡的温馨的回忆画卷,表达了鲁迅思想深处的那种执著的美好追求。  文章起于昏沉的夜,结于昏沉的夜。而在这起结之中,以渐渐地缩小了的灯火,燃起了一种美好的希望,展开了一幅美好的回忆图景。  《好的故事》一如它的篇名,呈现出一种非常美好而又明快的美学意境,作者让我们“
期刊
刘义办了“病退”在街上摆摊卖水果,开张不久就遇上了“城管”。城管的小巡逻车一天到晚“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日儿——”一圈儿,“日儿——”又一圈儿。来了,掀三轮车,撅秤杆儿,一片狼藉扬长而去。  刘义望着踩烂的一地瓜果想,这就卫生了?尤其是城管的那个队长,他不来,刘义他们还能“收拾旧山河”。重开张。他一来就不行了,往中间一站半天,不亲眼看着你从他眼前消失绝不收兵。虽然摊主们轮流望风,可摊主的三个
期刊
我总觉得钓鱼与写作是一回事。  钓鱼须先准备好充足的鱼饵,鱼饵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所钓之鱼的多寡大小。写作素材积累的重要性无须赘言,大作家与好钓手一样,均会时时留意身边之“钓饵”,并注意收集。待意欲垂钓之时,则不会出现手忙脚乱、临时抓瞎之窘境。鹰隼欲奋翮高翔,必先敛翅蓄力,此乃自然之理也。  钓鱼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磨炼心性的过程。因为很少出现一下饵垂竿便有鱼儿上钩的情形。往往是一竿下水,半天浮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