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选择或评价可供取舍会计准则、程序和方法的标准,是财务目标的具体化。其主要功能是辨别什么样的会计信息才能有用或有助于决策。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 提高 途径与对策
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就是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1. 会计信息真实性及其相对性和动态性
所谓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准确地揭示了各项经济活動所包含的经济内容。可以说,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没有了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会削弱,严重的还会贻害社会和广大公众,损害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从会计人员的角度分析,不同的会计人员有不同的道德水准和技术水平,这就决定了他对会计信息真实性愿意作出和可能作出的最大承诺和保证的程度不同,由其根据客观经济活动加工处理形成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程度也就有所差别。
2. 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影响企业计划与决策
2.1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计划与决策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单位起到致关重要缺一不可的作用,它关系到企业发展、生存和命运。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充分发挥会计职能,就要求会计工作必须以真实、完整为前提条件,这是由会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和职能所决定的。会计的基本任务和职能就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2会计信息质量真实是社会法制的要求
新《会计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会计工作必须真实、完整地反映一切经济活动,为经济管理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经济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要求。如果账目资料不真实,无论是虚报、瞒报或者是伪造篡改,都是违法违纪行为,会败坏社会风气,给社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还会对国家稳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构成威胁,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作为国家和企业管理决策重要基础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必须严格规范,真实完整。
2.3银行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特殊关注
银行是企业会计信息的最大需求者之一。由于很多企业的外部融资主要来自于银行,不难理解银行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关注,主要在于贷款本金及利息能否安全地收回。在我国的绝大多数银行是企业的债权性投资人,它们关注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企业经济业绩的好坏和财务状况的优劣,因此,对财务报告的要求主要以真实、准确和完整为主。当然,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也有部分银行成为企业的权益性,投资人所以,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也是真实、准确和完整。
3. 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几种因素
3.1会计人员素质低下,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
业务素质低,缺乏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或是不自觉地违返了国家政策、法规。有的会计人员不熟悉国家政策、法规,甚至对于专业知识也达不到要求,对经济业务不能够进行正常的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也有人在会计处理的过程中马马虎虎,缺乏应有的责任心,甚至唯上司意志是从,丧失原则。无论是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都与会计工作规范化,法治化要求在较大差距。
3.2人为调节收入,造成收入失真
人为因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有些企业负责人出于种种目的指使会计人员人为地造假,如人为调节收入,造成收入失真;虚列成本,造成成本失实;虚,增、虚减利润+虚列投资收益,虚假负债等调节利润指标。这些现象目前较为普遍。
3.3企业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表、提高企业利润。如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虚拟资产、利息资本化、交易时间差等多种手段,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交换和进行违规会计处理,造成企业经济交易失真,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3.4审计监督不力,会计信息失真
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会计人员的配备,不但资格条件达不到要求,而且岗位分工不明确,岗位牵制弱化,重要经济业务的批准与报告制度得不到履行,根据经营者意志改写会计记录的现象大量存在,从而使内部失控。内部审计受单位领导控制,很难发挥其作用。注册会计师常常被称为”经济督察”,其职责在于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提供鉴证服务,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但是,由于注册会计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加之许多人缺乏职业道德和管理部门监督不力等原因,并没有能真正发挥“经济督察”的作用,相反有些甚至与企业勾结在一起,共同造假。
4.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及对策
4.1规范会计秩序,抓好基础工作
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会计工作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上,会计工作越来越成为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环节,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这些都必须有健全、规范的会计秩序及会计基础工作做保证。各单位要认真做好依法建制工作,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抓好会计基础工作建设。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做到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每一个环节都符合会计规范的要求;要严格执行内部审计制度,对会计报表和日常核算进行深入细致的审计,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那些置国家法律和党纪政纪于不顾,乱设账、造假账、编假表、报假数,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单位和个人要认真查处。不管涉及什么地方、什么部门、什么人,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迁就。 ’
4.2提高业务素质,主动迎接挑战
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也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会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人员既要重视业务素质的提高,也要重视政治素质的提高。这就需要加强财会人员职业化管理,完善会计人员从业制度,严格确定从业任职资格的条件,健全会计专业资格确认制度。同时也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鼓励和支持会计人员参加多种形式的学历教育,以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对那些不合格、不称职的会计人员要逐步更新、淘汰,会计人员也要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尽快调整知识结构,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
4.3健全法律法规制度,提高监督质量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在多方面对企业实行监督、治理和控制。根据我国的会计环境,企业内部要建立以内部审核为主的内部监督体系,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发挥对会计信息的内部监督、监管作用。同时,要加大财政·、税收、审计、工商等政府职能部门以及银行、证券、保险监管等部门依法监督检查的力度,严格执法,对于查出的违法、违纪案件决不姑息,依法处置,并坚决杜绝检查中的钱权交易,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督,提高监督检查的质量。财政、税收、审计、工商等政府职能部门要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环境,支持注册会计师依法执业,从而建立起内部监督体系和外部监督有机结合的约束机制,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鹤山农场第二作业站)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 提高 途径与对策
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就是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1. 会计信息真实性及其相对性和动态性
所谓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准确地揭示了各项经济活動所包含的经济内容。可以说,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没有了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会削弱,严重的还会贻害社会和广大公众,损害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从会计人员的角度分析,不同的会计人员有不同的道德水准和技术水平,这就决定了他对会计信息真实性愿意作出和可能作出的最大承诺和保证的程度不同,由其根据客观经济活动加工处理形成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程度也就有所差别。
2. 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影响企业计划与决策
2.1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计划与决策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单位起到致关重要缺一不可的作用,它关系到企业发展、生存和命运。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充分发挥会计职能,就要求会计工作必须以真实、完整为前提条件,这是由会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和职能所决定的。会计的基本任务和职能就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2会计信息质量真实是社会法制的要求
新《会计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会计工作必须真实、完整地反映一切经济活动,为经济管理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经济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要求。如果账目资料不真实,无论是虚报、瞒报或者是伪造篡改,都是违法违纪行为,会败坏社会风气,给社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还会对国家稳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构成威胁,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作为国家和企业管理决策重要基础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必须严格规范,真实完整。
2.3银行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特殊关注
银行是企业会计信息的最大需求者之一。由于很多企业的外部融资主要来自于银行,不难理解银行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关注,主要在于贷款本金及利息能否安全地收回。在我国的绝大多数银行是企业的债权性投资人,它们关注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企业经济业绩的好坏和财务状况的优劣,因此,对财务报告的要求主要以真实、准确和完整为主。当然,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也有部分银行成为企业的权益性,投资人所以,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也是真实、准确和完整。
3. 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几种因素
3.1会计人员素质低下,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
业务素质低,缺乏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或是不自觉地违返了国家政策、法规。有的会计人员不熟悉国家政策、法规,甚至对于专业知识也达不到要求,对经济业务不能够进行正常的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也有人在会计处理的过程中马马虎虎,缺乏应有的责任心,甚至唯上司意志是从,丧失原则。无论是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都与会计工作规范化,法治化要求在较大差距。
3.2人为调节收入,造成收入失真
人为因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有些企业负责人出于种种目的指使会计人员人为地造假,如人为调节收入,造成收入失真;虚列成本,造成成本失实;虚,增、虚减利润+虚列投资收益,虚假负债等调节利润指标。这些现象目前较为普遍。
3.3企业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表、提高企业利润。如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虚拟资产、利息资本化、交易时间差等多种手段,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交换和进行违规会计处理,造成企业经济交易失真,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3.4审计监督不力,会计信息失真
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会计人员的配备,不但资格条件达不到要求,而且岗位分工不明确,岗位牵制弱化,重要经济业务的批准与报告制度得不到履行,根据经营者意志改写会计记录的现象大量存在,从而使内部失控。内部审计受单位领导控制,很难发挥其作用。注册会计师常常被称为”经济督察”,其职责在于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提供鉴证服务,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但是,由于注册会计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加之许多人缺乏职业道德和管理部门监督不力等原因,并没有能真正发挥“经济督察”的作用,相反有些甚至与企业勾结在一起,共同造假。
4.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及对策
4.1规范会计秩序,抓好基础工作
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会计工作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上,会计工作越来越成为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环节,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这些都必须有健全、规范的会计秩序及会计基础工作做保证。各单位要认真做好依法建制工作,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抓好会计基础工作建设。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做到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每一个环节都符合会计规范的要求;要严格执行内部审计制度,对会计报表和日常核算进行深入细致的审计,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那些置国家法律和党纪政纪于不顾,乱设账、造假账、编假表、报假数,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单位和个人要认真查处。不管涉及什么地方、什么部门、什么人,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迁就。 ’
4.2提高业务素质,主动迎接挑战
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也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会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人员既要重视业务素质的提高,也要重视政治素质的提高。这就需要加强财会人员职业化管理,完善会计人员从业制度,严格确定从业任职资格的条件,健全会计专业资格确认制度。同时也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鼓励和支持会计人员参加多种形式的学历教育,以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对那些不合格、不称职的会计人员要逐步更新、淘汰,会计人员也要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尽快调整知识结构,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
4.3健全法律法规制度,提高监督质量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在多方面对企业实行监督、治理和控制。根据我国的会计环境,企业内部要建立以内部审核为主的内部监督体系,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发挥对会计信息的内部监督、监管作用。同时,要加大财政·、税收、审计、工商等政府职能部门以及银行、证券、保险监管等部门依法监督检查的力度,严格执法,对于查出的违法、违纪案件决不姑息,依法处置,并坚决杜绝检查中的钱权交易,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督,提高监督检查的质量。财政、税收、审计、工商等政府职能部门要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环境,支持注册会计师依法执业,从而建立起内部监督体系和外部监督有机结合的约束机制,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鹤山农场第二作业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