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大咖的麻辣科普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妇科肿瘤学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出版畅销书《只有医生知道》,寓知识于故事,获得网友追捧。
  情定妇产科,这里的医生全武行
  就见戴阿姨身下一道青龙鱼贯而出,又听戴阿姨一声尖叫,之后她好像被什么东西噎着了喉咙喘不上气儿来。我妈吓得一哆嗦,搪瓷缸子顿时打翻在地。她连忙跑过去给戴阿姨摩挲胸脯顺气儿,正好赶上下一阵宫缩又来了,一下子戴阿姨整个人变成了一个大长条的紫茄子,身体还一下一下地抽搐,而且越来越喘不上气来。接生婆没有了刚才耀武扬威、指点江山的气势,除了上掐人中、下捏虎口,什么都不会了。大家问她怎么办,她颤巍巍地说:“不知道啊,没见过呀,我接生跟我姥姥学的,她碰上难产的时候就唱‘大柜小箱开了口,娃子才敢往外走’,快,大家快把家里带盖的家具都打开,有门的物件都敞开,快,快去!”
  这是张羽小时候,常听妈妈讲的一段她亲身经历的故事。戴阿姨死于难产,张羽从小恨透了这些不懂科学的接生婆。
  认定要做一名妇产科大夫,是在张羽实习的时候。高考时她考入了白求恩医科大学,大三选择专业之前,她在协和医院已经完成了内外妇儿四大科的实习工作,发现最喜欢的还是妇产科。
  在她看来,妇产科集中了其他科室的所有挑战,可以实现一个医学生差不多全部的职业梦想:对于常见的妇科肿瘤、生殖道畸形,可以像外科医生一样做手术;面对月经不调、排卵障碍、更年期这些涉及内分泌的疾病,又需要像内科医生一样思考、分析和判断。何况偶像林巧稚就在协和医院妇产科。因为实习时的优秀表现,毕业后,张羽顺利开始了妇产科的职业生涯。
  妇产科的工作繁重艰辛。加班加点,吃冷饭,半夜被叫起来直奔手术室是常有的事,有时甚至被病人家属打骂,另外,工作中必须胆大心细,容不得半点闪失,这些都让张羽迅速成长起来。
  有些医院尽量让病人多住院,协和恰好相反,因为床位紧张,不够条件住院的病人一个都不能收。张羽最怕晚上急诊值班。工作第一年,真紧张啊,没个真本事没法混下去。谁要把先兆临产,也叫假临产的大肚子收住院了,第二天,大肚子不疼了,还一脸从容地和查房的教授说“Hello”,那就惨了。
  教授会先让犯错的人当着大伙儿的面,背一遍什么是临产,再背一遍什么是真正的临产、什么是假临产。答不上,教授都不用骂一句的,您夹包走人吧。都答上了,那也逃不了,教授会说:床位非常宝贵,前半夜收了假临产的,后半夜就可能来个真临产的,耽误了治疗,要死人的,愚蠢导致医疗资源浪费,懂吗?
  因为如此严苛,协和出现了这样的规律:刚毕业的医学生,甭管学士、硕士,还是博士,往产房一扔,只要踏心学习,三个月就出徒,能独立值夜班,会接诊病人,观察产程进展,会最基本的引产方法,会独立接生,会做侧切和会阴缝合,并且,能在上级医生指导下做剖宫产。
  高手如云的结果,就是放眼望去,身边同事不论智商情商都超牛。“更可怕的是,这些天资就比你高得多的人,还个个比你勤奋。你完全没的选择,除了把姿态低到尘埃里,还必须在这群精英奔跑留下的暴土扬尘后面奋起直追。”工作中,张羽卯足了劲儿,继续读研读博。2004年7月,她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妇科肿瘤学医学博士毕业。
  麻辣科普,只有医生知道的事儿
  2009年,张羽开始在网上普及科普知识。那时只是在博客上写一些科普小文章,在一些网站上解答患者留言提出的问题。
  次年,张羽在博客写连载文章“协和妇产科那些事”,既有趣味性又有科学性,引来了大批粉丝,也吸引了出版商的注意,得以后来集结出版《只有医生知道》一书。这本书没有太多宣传,完全靠读者的口碑,连续几周稳坐畅销书榜首。连很多男性也把它做为礼物,送给家人和朋友。
  张羽说自己没有写作天赋,高考时语文只有83分,差点儿毁了爸妈寄托在她身上的大学梦。断断续续两年里,完成几十万字的写作,回过头来,自己都惊讶。
  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动力源于她内心实在憋不住的“不吐不快”。协和医院妇产科的工作相当繁忙,和大多数同事一样,她连续几年没有一次休假。出门诊时,不喝水、不去廁所,一刻不离开最多也就看几十个病人。但很多时候,医生们都在重复地解释病情,做重复的手术。虽然尽力,病人仍然那么多,好像永远看不完,类似的伤害如轮回噩梦,不断发生在一波又一波的女性身上,医生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张羽深切感到,很多妇科疾病本来可以预防,很多悲剧本来不必发生。如果有一本不枯燥又带温度的书,像说故事一样道出积压心底已久的东西,不就实现了“大医治未病”的硬道理吗?
  这天来了一个32岁的女性,人流过两次,剖宫产过一个女儿,已经停经八周时,无缘无故腹痛,伴有阴道出血。
  按理说,流产前肚子疼,是要把孩子挤出去产生的子宫收缩,却不是病人这种持续性的激烈腹痛。医生有点紧张了,又下压了小腹,突然有意识地将手抬高,病人差点跟着跳起来。天啊,还有反跳痛,真的有情况。
  张羽决定不贸然刮宫,赶紧把B超机器推来检查,盆腔里的情况大致明了:胎囊没有乖乖待在子宫腔,而是侵入了子宫前壁下段的肌层,像个大肿块。不好!胎囊正好种植在上一次剖宫产的疤痕部位上了。而且,孕囊就要穿透这个薄弱部位,钻到子宫外头去了。亏了医生的谨慎,才又捡回一条命。
  被记恨被羞辱,医生没那么牛气
  写下那几十万字,张羽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人们更加真实地接近、了解有血有肉的医护群体。人命关天时,哪个医生不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谁敢有半点闪失?但手术台上开腹、缝皮的时候聊聊家常,值班室里互通一下娱乐八卦,甚至办公室恋情、潜规则,同事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都和别的单位没两样。明白了医生也有七情六欲,或许能让医患之间更顺畅地交流。
  张羽说,医生没那么牛气十足,病人不需要他们的时候,连屁都不是。   一次,她给一个子宫脱垂的老太太打电话,接电话的是对方闺女。她说:“还有脸打电话,我妈都等一个多月了也没信儿……你自己有妈吗?你于心何忍?”張羽语塞,本想说对不起再见,却心存侥幸,想问候一下老太太,缓和矛盾。对方却更激动:“你们还知道关心我妈恢复好不好。跟你们没什么关系,你们太没医德了。”
  张羽渐渐学会了不争辩。不理解你的人,你越描越黑,反而留下不诚恳、不老实的印象。活着活着,内心就皮实了。成长是让人淡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称作冷漠的过程,谁都不能回避。
  而当初的张羽,还想告诉那姑娘,这种良性病、慢性病在协和等一个月床位不算长了。再说,子宫脱垂还不是为儿女操心劳累的,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女也有照看不当的地方。
  虽然劳心又劳身,但有责任心的医生还是会尽力照顾好病人,连告知入院注意事项这样的琐事也不敢大意。
  年龄超过50岁的病人,尤其是大中城市医疗条件好的,张羽必须问有没有吃阿司匹林,或其他活血化瘀的中成药。阿司匹林是冠心病、高血压、脑梗塞等病人最常用的抗血小板凝集药物。教授看门诊的时候太忙,几分钟一个病人,难免漏掉这些细节。而外科手术中的止血,除了电凝结扎、压迫,主要靠病人自身良好的凝血机制。手术前,阿司匹林至少停药七至十天,才能保证术中的安全。
  金属首饰不能戴,也是叮嘱内容之一。除了剖宫产,现代外科手术几乎台台都要用高频电刀。手术时病人身上如果有导电的东西,就容易烧伤。
  她还会让爱美的女士不要化彩妆,指甲油、水晶指甲赶紧洗掉、抠了。一是不利于医生通过末梢循环部位了解全身情况,二是影响麻醉医生全程使用指套监测血氧饱和度。
  张羽觉得交代得够清楚、够贴心了,但之后,还是有病人让她疯掉。一位山西大姐到病房后,护士抽血,问吃饭没,她说:“小张大夫说了,不让吃饭喝水,但是,我吃了一碗面条,算吗?”从此,张羽改成这么说:今晚十点以后,一切进嘴的东西,都不能往里放。
  这样的生活啼笑皆非,苦中作乐,而被问到:如果再给一次选择的机会,还会选择当医生吗?张羽说,又困又累又无能为力的时候,就会想明天就不干了,但到了解决难产,一救就是两条命的时候,又美得啥都忘了。这职业就像毒品,不容易戒掉。
  张羽说,她从没像今天这样喜欢自己,“目前,写作和对孩子的陪伴、养育是我最喜欢的两件事儿。”当然,她也不忘调侃自己,“我不是专家,只是有执照的接生婆而已。”
其他文献
《南下北上求学记》  陈桂棣 春桃 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中国农民调查》作者最新力作,一对敢讲真话的作者,揭示中国教育体制弊病已成民族之痛的力作。一个个亲身经历又刻骨铭心的故事,新鲜、生动、敏感、犀利,充满直面现实的警世力量。  精彩段落:  其实,以灌输为手段,以应试为中心,以扼杀青少年的思维和创造潜能为后果的这种教育体制,叫人忍无可忍的岂止是“作业的巨大压力”?  这种以考分为核心指标、高
期刊
我一直想有一本书,能够陪伴自己独自旅行,就像齐秦或许巍的歌。  这本书不那么厚,便于携带;每篇文章不那么长,韵味却是长久;它让人觉得有趣,有时又提供一点胡椒粉似的忧伤;书名固然可以叫《瓦尔登湖》,更好的却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一天下午,朋友林特特在QQ上对我说,给我个地址,给你寄我出的第一本书。  三天后,我收到一本书,薄、轻,封面是一间地中海风格咖啡馆的外墙,爱琴海的风在午后三点悄然
期刊
我和希希相恋于上世纪50年代,在我们涉及到谈婚论嫁时,希希相告她家相亲的规矩,即“两看”程序和“三好”标准。所谓“两看”,就是先看照片后看人,倘若照片面相不好就不见人了。所谓“三好”,就是单位好、成分好、人品好。“三好”缺一免谈。我很自信地跟希希说:“那就照程序走呗,凭我的面相还过不了关吗?”随后就找了一张戴墨镜、穿红底白条弹力衫的时尚照交给希希。  周末我特意买了两张《柏林情话》电影票约希希看。
期刊
2013年,一部《南下北上求学记》再度影响图书市场,作者是被誉为中国最敢讲真话的作家伉俪——春桃与陈桂棣。2004年,他们以一部《中国农民调查》震惊中国。保持追问,珍惜愤怒,如斯风骨,无比可贵。春桃,这个被老公陈桂棣称为“她在我建筑文学的大厦中确实起到了钢筋的作用”的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子?  冲烟烈酒的组合  春桃,原名吴春桃,生于湖南醴陵,长于江西萍乡,锦瑟华年时,是一个写散文小说的文艺女青
期刊
在人心浮躁盲目扩张的当下,守着一份小心,开着一家小店,给自己做一道小菜,或许,才是一份小小的满足和幸福。  蜜桃是一家餐厅的名字,位于SOHO尚都西塔,不大,装修也不奢华,菜品更不华贵,人均消费60元而已。可就是这样一家在北京城一抓一大把的小餐厅,偏偏让演员高圆圆牵肠挂肚——因为她就是蜜桃餐厅的老板娘。  开个茶庄倒贴钱  高圆圆开店属于作茧自缚,当初SOHO尚都开盘时,她有点儿闲钱,听朋友说买商
期刊
职场包装,傍上公司白富美  2010年9月6日,刚从中山大学金融学研究生班毕业不久的张奇峰,正式到广州天河北路国信证券公司销售部上班。这里高档写字楼林立,职场精英群集。  张奇峰发现,同事们每天不是讨论如何搞定大客户,就是聊投资、房、车等,个个都买了房子,上下班、跑业务也大都是自己开车。他知道,从事证劵销售,其实就是和有钱人打交道,而要想积攒这方面的人脉,靠的是身份。  1985年出生的张奇峰,父
期刊
自信、从容、优雅的聂筑梅,别具魅力。作为江苏亚东建设发展集团董事局主席,她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骄人业绩,令人深深折服。  在她名字前,点缀着一串串闪亮的荣誉:南京市劳动模范、南京市外商投资企业优秀总经理、南京市第十届优秀企业家、江苏省第五届优秀女企业家、江苏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南京市首届十佳慈善之星、江苏省政府授予“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称号、江苏省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  梅花香自何處?下面
期刊
还好没有明白得太晚  袁君的人生,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葬礼劈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那场葬礼之前,袁君是大连一名电视台记者,过着有选题忙死、没有选题死忙的高压锅生活。70后的人大都活得像一棵树,袁君机械地忙碌着,周而复始地为前途和钱途烦恼。  2004年,特别报道组的一个同事因过劳猝死,台里委托袁君为其做一个悼念的片子。袁君怀着巨大的悲伤整理了同事职业生涯里所有的新闻报道,制作得很用心,她想通过这种方
期刊
苹果公司有一项充满奇趣的人力资源制度——离岗留职:员工辞职后的两年时间内,公司仍为其保留职位,尽管他们不会得到薪酬,但是如果后悔了当初的选择,可以随时返回苹果公司工作。返岗后,他们的职位不会受任何影响。这项制度是由乔布斯制定的。  1998年夏季的一天中午,乔布斯和人力资源部部长盖勒一起在苹果公司的餐厅用餐。正在此时,盖勒的电话突然响起,来电者是1997年初辞职的优秀科研人员尼万斯。尼万斯才华横溢
期刊
《莫愁·智慧女性》语汇新解——身体管理,我怎么拿“她”一点办法都没有  在百度输入“少女产子”,映入眼帘的,是“15岁少女产子,将其藏入旅行箱”、“少女厕所产子,狠心摔死婴儿”等等,一条条骇人听闻的新闻,在你我他身边,轮番上演着。  悲剧发生后,人们普遍认同是学校和家长监管不力,疏于在少男少女的成长中给予积极的指导。而对很多怀孕产子的少女来说,她在家庭中备受冷落,除非她具有主动的求助意识及行动,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