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将给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新契机已是不争事实。但在这庞大的奥运产业中,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又该如何紧紧抓住奥运会带来的巨大商机,将奥运经济这盘大棋下好,让“后奥运经济”效应持续发挥?
奥运农业商机几何
所谓“奥运农业”,是指与举办奥运会相适应而开展的农业经济活动。换句话说,凡是以奥运会为轴心、能满足举办奥运会所必需的各种条件而开展的农业经济活动,都可理解为“奥运农业”。这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储存、物流,以及用于美化环境和观光的苗木、花卉、园艺等各种产品及相应服务的供应。
在2008年奥运会招商项目中,现代农业类大项目有25个之多,总投资高达15.8亿元,涉及花卉、优质种业、果品加工、畜禽加工等行业。据北京奥组委官员介绍,在此次奥运会中,运动员将有1.1万人左右,官员5000-6000人,各个国际体育组织领导人估计有4000-5000人,赞助商请来的人有4万-5万人,记者有2.5万人左右,参观者估计有900万。
除此之外,奥组委工作人员还有4000-5000人,职业人员5万-6万人。在如此巨大的人群量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奥运会所需食品以及背后的农产品供应将是一份相当具有诱惑力的订单。
以2000年悉尼奥运会为例。悉尼奥运村开放期间,每天的牛奶消耗量约达到7.5万公升、鸡蛋19吨、奶酪21吨、海鲜82吨、禽肉31吨、肉100吨。整个奥运会期间,仅是参加奥运会的人员用餐量就达到了1300万份,食品种类多达1000余种。如此大的需求量,大大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为拉动当地农业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如此,与农业相关的其他产业如旅游业、花卉业等也得到了有力促进和发展。
众所周知,奥运会赞助商具有排他性,其产品一旦获得奥运会认可,就意味着其他企业的同类产品将不可能出现在奥运会的所有场合。正像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副司长李敦厚所说的,奥运会的每一项活动、每一块场地、每一个标志都孕育着机遇,把握机遇需要企业独具“商眼”。因此,大打奥运营销牌的农产品企业需要抓住这次有利时机,力求在“奥运农业”上取得更大的丰收。具体而言,又有哪些产业受益于奥运经济呢?
农产品产业升级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毫无疑问将给北京郊区经济的发展带来新契机。针对奥运会的举办,北京郊区大力开展奥运农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吃有机饲料、听音乐长大的2008“奥运极品猪”目前已经开始售卖;“奥运果品”、“奥运蔬菜”等已成为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金字品牌,并成为未来颇具潜力的旅游资源。
不仅如此,针对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期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不利于非夏季“奥运蔬菜”品种生产的难题,奥运前夕北京已经完成300余种“奥运蔬菜”的繁种工作,以满足各国奥运人员和游客的饮食需求。
事实上,从筹备北京2008年奥运会伊始,各地农业部门和企业就瞄准了“奥运农业”的目标,针对奥运会的“高质量需求”,兴办包括优质专用稻谷、小麦、蔬菜、水果等在内的各种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各种养猪场、养牛场、养鸡场、养鸭场等“绿色饲养场”和“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不断得以兴建。而所有新建和扩建的农业生产基地,都是“绿色农业基地”或“有机农业基地”,采用“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模式,实行安全认证体系和农产品市场准入的标准体系,确保各类产品都必须达到“安全、优质、味美、绿色、无公害”的标准,这无疑大大促进了当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步伐。
不仅如此,围绕“奥运消费”,也大大提升了农业产业的结构层次。奥运会举办城市确定后,立即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关注。由于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将蜂拥而至,因此“吃”的经济被强烈拉动起来。而发展各种不同品种、满足各种不同消费需求的农产品,必然会给整个农业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为例。为了打好奥运经济这张牌,该区大力改善农产品的产业结构,围绕“绿色奥运”要求。目前该区拥有无公害农产品75个、绿色食品23个、有机食品4个、市级以上名优农产品45个、江苏名牌产品8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不仅培育出了“尊龙酱鸭”、“雪山草鸡”、“春晖牛奶”等一批名牌,还涌现出了“湟里牛肉”、“寨桥老鹅”等一批地方传统特色产品……从这一事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农业生产地区围绕奥运消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业”等,在将地方特产变成全国特产、将地方名牌农产品变成国际名牌农产品的同时,当地的农业经济也将因此得到更迅速的发展。
花卉业迎来发展新契机
申奥成功之后,北京加快了城市的绿化建设力度,在城区河道、环路和主要干道两侧均建设了大规模的绿化带,在城乡结合部还建设了总面积超过125平方公里的绿化隔离带。因此,所需的花卉苗木在数量上是空前的,供需缺口很大,这对花卉苗木产业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
以北京为例。北京现代花卉生产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上世纪末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奥运会申办成功之后,花卉业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到2006年底,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年产值达10亿元,花卉交易额达50多亿元。目前,北京市花卉从业人员有5万多人,从事花卉生产的专业农户有1500多户、企业177家,形成了国有、集体、民营和农户等多元化的发展局面。
不仅如此,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在很大程度上也将推动花卉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中国花卉博览会将于2009年在北京举行,这将是我国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国家级花事盛会。北京市将争取建成一批骨干花卉企业,成为全国盆花和种苗中心以及新品种生产技术示范中心;并着力于盆花基质、生物农药开发和利用等技术,以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还将重点完成50个标准化花卉基地的建设项目,将芍药切花、欧丁香、美洲观赏海棠的引种驯化和八达岭林场丁香谷的丁香引种等工作纳入花卉发展的项目库。
当然,花卉业发展的机遇不仅在北京,浙江、云南、广东等地的花卉业也将因奥运会的举办而得到有力发展。
面对“绿色奥运”带来的巨大商机,各省将继续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适宜北方气候条件和北京奥运需要的花卉苗木产业,在一个省或一个地区积极组建花卉苗木产销协会,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各种灵活高效的经营机制。这必将会对当地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旅游农业”红红火火
随着奥运会的举办,旅游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据有关人士估计,自2001年成功申办奥运会后,北京每年的旅游人数增加20%,旅游收入每年增加20亿美元;奥运期间再增加100万人,旅游收入增加50亿美元。
我国是一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旅游大国,旅游业的收入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大幅度上升,已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成为了各地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目前,围绕“奥运”这一主题,多项推动乡村旅游业的政策已经出台。旅游农业的产业发展模式从单村发展,走向区域联合、连片布局、集群发展。而郊区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也促进了郊区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总体来看,“旅游农业”的主要形式是“农家乐”。这种新型的农业观光旅游业态,主要是农民利用渔船、田舍、科技观光园以及傍依的田园风光,吸引众多城市游客“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娱农家乐、购农家品”。而围绕这一主题思想,各种以“农家园林乐”、“农家花果观赏乐”、“休闲生态乐”为特色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也相继开发出来,大大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然而,业内人士同时也指出,目前各地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对“旅游农业”缺乏规划,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兴起的“旅游农业”还只是零星分散,没有形成集团化和产业化的态势。因此,要借助“奥运旅游”,大力做好“旅游农业”的文章,做到“有特色、有品位、有规模、有效益”。同时加快整合,把目前分散、零星的“农家乐”连接成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的“观光旅游农业”,打出自己的品牌,不仅吸引奥运会期间的境外消费者加入到“旅游农业”中来,更通过其四面八方的宣传,让我国的“观光旅游农业”走向世界。
北京奥运会落幕了,但奥运和“奥运农业”不但不会淡出人们的视野,而且将开始全面开花结果。展望未来,“后奥运经济”的效应还将持续发挥,“后奥运农业”必将取得更大的丰收。
奥运农业商机几何
所谓“奥运农业”,是指与举办奥运会相适应而开展的农业经济活动。换句话说,凡是以奥运会为轴心、能满足举办奥运会所必需的各种条件而开展的农业经济活动,都可理解为“奥运农业”。这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储存、物流,以及用于美化环境和观光的苗木、花卉、园艺等各种产品及相应服务的供应。
在2008年奥运会招商项目中,现代农业类大项目有25个之多,总投资高达15.8亿元,涉及花卉、优质种业、果品加工、畜禽加工等行业。据北京奥组委官员介绍,在此次奥运会中,运动员将有1.1万人左右,官员5000-6000人,各个国际体育组织领导人估计有4000-5000人,赞助商请来的人有4万-5万人,记者有2.5万人左右,参观者估计有900万。
除此之外,奥组委工作人员还有4000-5000人,职业人员5万-6万人。在如此巨大的人群量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奥运会所需食品以及背后的农产品供应将是一份相当具有诱惑力的订单。
以2000年悉尼奥运会为例。悉尼奥运村开放期间,每天的牛奶消耗量约达到7.5万公升、鸡蛋19吨、奶酪21吨、海鲜82吨、禽肉31吨、肉100吨。整个奥运会期间,仅是参加奥运会的人员用餐量就达到了1300万份,食品种类多达1000余种。如此大的需求量,大大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为拉动当地农业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如此,与农业相关的其他产业如旅游业、花卉业等也得到了有力促进和发展。
众所周知,奥运会赞助商具有排他性,其产品一旦获得奥运会认可,就意味着其他企业的同类产品将不可能出现在奥运会的所有场合。正像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副司长李敦厚所说的,奥运会的每一项活动、每一块场地、每一个标志都孕育着机遇,把握机遇需要企业独具“商眼”。因此,大打奥运营销牌的农产品企业需要抓住这次有利时机,力求在“奥运农业”上取得更大的丰收。具体而言,又有哪些产业受益于奥运经济呢?
农产品产业升级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毫无疑问将给北京郊区经济的发展带来新契机。针对奥运会的举办,北京郊区大力开展奥运农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吃有机饲料、听音乐长大的2008“奥运极品猪”目前已经开始售卖;“奥运果品”、“奥运蔬菜”等已成为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金字品牌,并成为未来颇具潜力的旅游资源。
不仅如此,针对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期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不利于非夏季“奥运蔬菜”品种生产的难题,奥运前夕北京已经完成300余种“奥运蔬菜”的繁种工作,以满足各国奥运人员和游客的饮食需求。
事实上,从筹备北京2008年奥运会伊始,各地农业部门和企业就瞄准了“奥运农业”的目标,针对奥运会的“高质量需求”,兴办包括优质专用稻谷、小麦、蔬菜、水果等在内的各种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各种养猪场、养牛场、养鸡场、养鸭场等“绿色饲养场”和“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不断得以兴建。而所有新建和扩建的农业生产基地,都是“绿色农业基地”或“有机农业基地”,采用“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模式,实行安全认证体系和农产品市场准入的标准体系,确保各类产品都必须达到“安全、优质、味美、绿色、无公害”的标准,这无疑大大促进了当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步伐。
不仅如此,围绕“奥运消费”,也大大提升了农业产业的结构层次。奥运会举办城市确定后,立即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关注。由于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将蜂拥而至,因此“吃”的经济被强烈拉动起来。而发展各种不同品种、满足各种不同消费需求的农产品,必然会给整个农业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为例。为了打好奥运经济这张牌,该区大力改善农产品的产业结构,围绕“绿色奥运”要求。目前该区拥有无公害农产品75个、绿色食品23个、有机食品4个、市级以上名优农产品45个、江苏名牌产品8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不仅培育出了“尊龙酱鸭”、“雪山草鸡”、“春晖牛奶”等一批名牌,还涌现出了“湟里牛肉”、“寨桥老鹅”等一批地方传统特色产品……从这一事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农业生产地区围绕奥运消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业”等,在将地方特产变成全国特产、将地方名牌农产品变成国际名牌农产品的同时,当地的农业经济也将因此得到更迅速的发展。
花卉业迎来发展新契机
申奥成功之后,北京加快了城市的绿化建设力度,在城区河道、环路和主要干道两侧均建设了大规模的绿化带,在城乡结合部还建设了总面积超过125平方公里的绿化隔离带。因此,所需的花卉苗木在数量上是空前的,供需缺口很大,这对花卉苗木产业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
以北京为例。北京现代花卉生产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上世纪末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奥运会申办成功之后,花卉业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到2006年底,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年产值达10亿元,花卉交易额达50多亿元。目前,北京市花卉从业人员有5万多人,从事花卉生产的专业农户有1500多户、企业177家,形成了国有、集体、民营和农户等多元化的发展局面。
不仅如此,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在很大程度上也将推动花卉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中国花卉博览会将于2009年在北京举行,这将是我国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国家级花事盛会。北京市将争取建成一批骨干花卉企业,成为全国盆花和种苗中心以及新品种生产技术示范中心;并着力于盆花基质、生物农药开发和利用等技术,以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还将重点完成50个标准化花卉基地的建设项目,将芍药切花、欧丁香、美洲观赏海棠的引种驯化和八达岭林场丁香谷的丁香引种等工作纳入花卉发展的项目库。
当然,花卉业发展的机遇不仅在北京,浙江、云南、广东等地的花卉业也将因奥运会的举办而得到有力发展。
面对“绿色奥运”带来的巨大商机,各省将继续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适宜北方气候条件和北京奥运需要的花卉苗木产业,在一个省或一个地区积极组建花卉苗木产销协会,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各种灵活高效的经营机制。这必将会对当地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旅游农业”红红火火
随着奥运会的举办,旅游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据有关人士估计,自2001年成功申办奥运会后,北京每年的旅游人数增加20%,旅游收入每年增加20亿美元;奥运期间再增加100万人,旅游收入增加50亿美元。
我国是一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旅游大国,旅游业的收入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大幅度上升,已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成为了各地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目前,围绕“奥运”这一主题,多项推动乡村旅游业的政策已经出台。旅游农业的产业发展模式从单村发展,走向区域联合、连片布局、集群发展。而郊区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也促进了郊区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总体来看,“旅游农业”的主要形式是“农家乐”。这种新型的农业观光旅游业态,主要是农民利用渔船、田舍、科技观光园以及傍依的田园风光,吸引众多城市游客“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娱农家乐、购农家品”。而围绕这一主题思想,各种以“农家园林乐”、“农家花果观赏乐”、“休闲生态乐”为特色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也相继开发出来,大大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然而,业内人士同时也指出,目前各地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对“旅游农业”缺乏规划,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兴起的“旅游农业”还只是零星分散,没有形成集团化和产业化的态势。因此,要借助“奥运旅游”,大力做好“旅游农业”的文章,做到“有特色、有品位、有规模、有效益”。同时加快整合,把目前分散、零星的“农家乐”连接成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的“观光旅游农业”,打出自己的品牌,不仅吸引奥运会期间的境外消费者加入到“旅游农业”中来,更通过其四面八方的宣传,让我国的“观光旅游农业”走向世界。
北京奥运会落幕了,但奥运和“奥运农业”不但不会淡出人们的视野,而且将开始全面开花结果。展望未来,“后奥运经济”的效应还将持续发挥,“后奥运农业”必将取得更大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