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行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关键词:生活;应用;数学;激情;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062-01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从而发展他们的数学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潜在因素,把它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我认为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与例题的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识规律,已有的教材,根据现实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整百数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 3”,学生对减100要加3,难以理解,可以让学生联系买东西的零钱的生活实际想:妈妈带了165元钱去医药商店买了一盒97元的西洋参,准备给爷爷补身体。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65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应加上3元)。所以多减去的3应该加上。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的帮助他们理解了算理。这种模拟教学的实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让所有学生都切身体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环境中,有效地刺激了他们的思考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与操作相结合,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概括是数学得以产生的基本前提,离开了抽象概括,就不会产生数学和概念,更不会有抽象的数学思维。训练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中年级儿童,他们的抽象概括水平极低,主要还停留在“直观形象水平”。从这一规律出发,联系生活,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掂一掂、试一试,对实际事物进行感知性操作,正是建立数学概念,逐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基本途径。由于从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在充分操作过程中,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并抽象清晰的概念。比如数的概念、重量单位、平均数的问题、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都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让学生进行感知操作的同时,也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这对于激发学生数学的热情也是极有益处的。
三、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为了在学生学習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的环境,特别要记录银行的利率,学生记得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利率是什么?”“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对于学生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先不答,表扬他们观察的很仔细,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从而找到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培养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地把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四、与练习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进行《年、月、日》的教学后,可以出这样一道思考题:爸爸去外地出差了,王玲在家一天天的数日子,等着他快点回来,两个月后,爸爸回来了,猜猜王玲一共数了多少天?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答案也是多样化的。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技巧,培养学习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动。例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用四个1米长的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让学生钻进去体验一下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这样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实践证明,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关键词:生活;应用;数学;激情;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062-01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从而发展他们的数学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潜在因素,把它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我认为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与例题的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识规律,已有的教材,根据现实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整百数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 3”,学生对减100要加3,难以理解,可以让学生联系买东西的零钱的生活实际想:妈妈带了165元钱去医药商店买了一盒97元的西洋参,准备给爷爷补身体。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65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应加上3元)。所以多减去的3应该加上。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的帮助他们理解了算理。这种模拟教学的实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让所有学生都切身体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环境中,有效地刺激了他们的思考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与操作相结合,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概括是数学得以产生的基本前提,离开了抽象概括,就不会产生数学和概念,更不会有抽象的数学思维。训练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中年级儿童,他们的抽象概括水平极低,主要还停留在“直观形象水平”。从这一规律出发,联系生活,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掂一掂、试一试,对实际事物进行感知性操作,正是建立数学概念,逐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基本途径。由于从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在充分操作过程中,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并抽象清晰的概念。比如数的概念、重量单位、平均数的问题、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都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让学生进行感知操作的同时,也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这对于激发学生数学的热情也是极有益处的。
三、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为了在学生学習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的环境,特别要记录银行的利率,学生记得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利率是什么?”“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对于学生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先不答,表扬他们观察的很仔细,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从而找到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培养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地把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四、与练习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进行《年、月、日》的教学后,可以出这样一道思考题:爸爸去外地出差了,王玲在家一天天的数日子,等着他快点回来,两个月后,爸爸回来了,猜猜王玲一共数了多少天?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答案也是多样化的。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技巧,培养学习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动。例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用四个1米长的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让学生钻进去体验一下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这样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实践证明,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