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助力“风沙窝”蝶变“林海绿洲”

来源 :档案与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2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5月20日至2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组织专家对丰县黄河故道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进行考察评估。其间,与会专家认为大沙河湿地公园档案管理制度健全、分类科学、保护有效、管理精致,在翔实规范的档案资料支撑下,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顺利通过专家评估。
  一、大沙河國家湿地公园建设基本情况
  丰县物阜民丰,自古即有“丰沛收,养九州”美誉,宋末金初黄河南迁会泗侵汴夺淮,明清时期黄河在丰县境内频繁决口,黄水泛滥,淤积河道,紊乱水系。1855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改道北徙后,留下了“风起三尺沙、黄土埋庄稼”“只长茅草不长粮”的黄河故道荒滩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带领当地干群挖沟排碱、植树压沙,黄河故道区域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2013年,丰县县委、县政府抢抓徐州市新一轮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机遇,依据科学翔实的历史档案文献资料,从保护黄河故道、大沙河水源地,改善人居环境的角度出发,实施丰县黄河故道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经过四年多的试点建设,原生态湿地得以保护,退化河流湿地得以科学修复,湿地管理得以进一步加强,黄河故道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昔日“沙窝窝(荒沙窝)”“碱片片(盐碱地)”“白茫茫(茅草)”被今天的“梨花香如雪、莲叶何其恬”代替,昔日“风沙窝”破茧成蝶,变成黄河故道流域璀璨的明珠,建成了以“十里明大堤、百里大沙河、千顷荷花漾、万亩梨树园”为主题的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全国退化河流湿地修复的典范,吸引了被列入世界自然联盟濒危物种红色目录的青头潜鸭等大批候鸟在此越冬。
  二、档案工作助力创建国家湿地公园举措
  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工程创建之初,相关档案建设工作即同步启动。建立健全湿地公园档案管理制度,细化档案管理和科学运用,高标准编制总体规划,全面落实湿地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举措,科学修复退化湿地,实现了湿地建设、管理、保护和湿地档案收集、整理、保护、利用的高度协同,国家湿地公园顺利通过试点验收,扎实有效的档案工作功在当中,功不可没。
  (一)档案为科学编制总规、合理布局湿地分区提供参考
  由于历史、自然和人为原因,黄河故道丰县上游段已基本淤平,河道流向成谜,河床、水深等发生巨大变化,仅凭现场踏勘和基础测绘很难还原湿地原貌。湿地规划和建设无从下手、无处落笔,再现大美湿地工作陷入困境。
  此时丰县档案局主动请缨,提供明版、清版《丰县志》以及《丰县水利志》《丰县大沙河地形图》等历史档案资料,打开了规划编制者的思路。县委、县政府责成建设单位依据馆藏档案信息,深入调研、科学分析、精准把脉,从黄河故道、大沙河历史纵向发展和江苏省退化河流湿地修复横向比较,高水准编制《丰县黄河故道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该规划将现状河流保护较好的大沙河上游和大沙河阚楼闸至省道254区域列入生态保育区,开展保护、监测、科学研究等保护管理活动;大沙河阚楼闸至滚水坝段滩面被人工鱼塘、藕塘和耕地挤占,滩面、堤防破坏严重,防洪抗汛压力巨大,河道仅宽30余米,区域实施“退田还林”“退耕还湿”“退渔还湖”工程,科学开展培育和恢复湿地活动;现有人工藕塘规划为合理利用区,地势高处建设梨花岛,低处改成荷花塘,提升观赏价值,适度开展生态展示;对现存明大堤遗址加强保护,新建故黄河宣教馆,开展湿地科普教育活动;在大沙河路、黄河故道路交汇处新建客服中心、集散广场和生态停车场,开展管理、接待和服务活动。以档案史料为参考编制的《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为湿地的建设、管理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档案为保护和还原黄河故道野生植被提供依据
  柽柳,如今湿地公园的“网红”花木,正是赖于档案史料的权威记录才得以重为人知的典型野生树种。柽柳喜生于河流冲积平原,海滨、滩头、潮湿盐碱地和沙荒地,随着土方开挖,从黄河上游冲刷而来的野生柽柳重新焕发新生,在黄河故道沿岸遍地生根发芽。因柽柳的枝叶形态与柏树略似,在绿化养护中往往被工人当作杂木清理。
  作为湿地管理者和档案工作负责人,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笔者查阅史料发现:柽在《诗经》之中已作为植物名称出现。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编撰的《江苏植物志》记载江苏(北部)有野生柽柳分布,柽柳能耐高温和严寒、耐干又耐水湿,抗风又耐碱土,且枝条细柔,姿态婆娑,开花如红蓼,颇为美观。综上记录,经专家比对认证,最终确定这一古老野生树种,使其在丰县大沙河大放异彩。
  (三)档案规范管理助力创建国家湿地公园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档案是单位各项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或载体的历史记录,是对各项工作的查考凭据,是再现历史面貌的原始文献,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是衡量一个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之初,资料较少,都是杂乱堆放在一起,要找哪方面的资料就直接翻找,随着规划、建设、保护工作开展,各项资料逐步增多,查找资料,尤其是已存放一定时间的资料十分困难。
  此时,丰县档案局的负责同志和工作人员到大沙河湿地检查指导工作,建设方提出了档案管理的困惑。丰县档案局当即决定帮助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建设档案室,并派专人跟踪服务。根据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实际需要,细化了档案分类,建立了档案目录,启动了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档案管理逐步规范有序起来,这为后期查阅资料提供了便利。


  如今,档案管理工作已是湿地公园管理中心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了专门的档案室,形成了文书、科技、财务、声像等7个一级类15个二级类的档案分类,馆藏纸质档案683卷,电子档案890件12658个,规范的档案管理有力地助推了工程建设,提高了湿地管理、保护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并在最后的验收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充分发掘用活档案文化元素,打造湿地宣教品牌   湿地公园始终秉承“有档可查,有史可据”的建设理念,用心打造湿地景观,赋予其历史内涵,于无声处尽显人文魅力。停车场栽植的778棵银杏,象征黄河侵泗夺淮流经徐州的年限,管理服务区中心的龙门中举广场则以“潘公治河”为主题,用以缅怀明朝治黄功臣潘季驯,现存的湿地公园600余米明大堤正是由其加筑,游客服务中心外观形象创意即源于明大堤遗址。沿途凡树影婆娑、水鸟翔集处均竖有其物种档案科普名牌。
  湿地公园始终把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的保护和参与意识作为湿地公园建设的首要任务来完成。为彰显地方特色文化,传颂治河文化和大沙河精神,湿地公园建设了以苏北民居为典型特征的、以黄河故道文化为主线的湿地馆。湿地馆面积约1000平方米,由四个展厅构成,利用档案文图、实物标本等,借助科技手段,再现黄河故道流域历史、人文景观,展示大美河流湿地。同时,结合“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印发湿地保护宣传手册,通过游客体验、学校共建、官网及各种媒介宣传,组织社区民众、学生以及志愿者社会实践等多种宣教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如今,湿地公园不仅是知名的科普宣教基地,更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旅游胜地。
  三、项目建设与档案建设“共建双赢”启示
  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和档案建设对于湿地公园管理中心来讲均是新鲜事物,在短短四年多的建设中,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倚助,共建双赢,为档案管理者带来新的启示。
  一是提前介入,主动作为,发挥档案优势。档案资料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翔实的档案资料为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撑。在项目前期立项阶段,尤其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规划编制阶段,档案管理部门要提前介入,主动提供馆藏档案资料,对地区重大项目可指派专人跟踪服务,做到主动参与,迅速、准确、有针对性地提供档案服务,发挥馆藏档案的作用,满足有关单位和公众从事科学研究、生产建设、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需求。
  二是顺应时代潮流,注重深层次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上新的高度,十九大后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思考和实践举措上均有了重大进展和创新。丰县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是丰县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馆藏档案编研和深度开发为湿地公园管理中心践行“两山”理念提供了依据,指导湿地人以求真务实、科学理性的态度,把丰县黄河故道大沙河建成知名的国家湿地公园。
  三是档案指导实践,实践丰富档案。档案为实践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为科学决策、合理建设提供参考,推动实践活动在正确的道路上科學开展。实践活动又会产生新的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对实践活动产生的原始、客观、真实、有价值的档案,特别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料,要做好筛选、整理,及时归档保存,进一步丰富、充实、完善,以利今后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档案存史资政、服务中心的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近年来,江苏省各级档案部门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江苏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民生建设等五个方面迈上新台阶的指示,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坚持以人为本,以民生服务为突破口,多方位开展民生档案工作,在服务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依法建档,服务民生  民生档案是与民生有关的各类专门档案,涉及社会公众的个人信息,不仅内容庞杂,而且涉及个人隐私,为公众办事、购房、就业、
期刊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但也存在着档案管理人员职业能力尚待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安全体系尚需健全以及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滞后等问题。提升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必须强化人员培训,不断完善监管制度,推进档案数据库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大数据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高职院校档案工作呈现出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
期刊
[摘要]《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可行性研究》一文较具创新性和启发性,但也存在理想化和偏颇性问题。针对文章中提到的库房机器人应用现状与启示、可行性分析中的应用场景以及档案库房智能机器人主要的技术难点,结合档案库房管理的实际情况,从管理效益、管理职能以及技术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商榷,并最终得出结论,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在现阶段较难实现。  [关键词]档案库房智能管理机器人  [分类号]G270  《档
期刊
摘要:文章在调研分析疫情阶段湖北档案工作主要举措——提供专业服务、下沉社区参与防疫、开展宣传教育、主动捐款捐物的基础上;针对疫情严重地区的特殊性提出举措建议——精准把握疫情严重地区定位,实施档案资政;兼顾完整与特色,开展档案收集;区分对象疏导民心,传递档案人文关怀;内外助力舆情管控,传播档案正能量;发挥专长下沉社区,凸显档案专业优势;规范记录捐赠信息,发挥档案监督功能;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勇担档案专
期刊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助推浦口“三农”工作,更好地保存浦口乡村记忆,浦口区档案局以“百村万户”口述历史采集工程为抓手,创新档案文化的传承方式,开展了原江浦县五里村集体口述史采集、建档与开发编研工作。着力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好这一难得的文化资源,建立与传承浦口乡村历史档案,以此探索留住乡村记忆的新途径。  一、乡村口述史采集、建档与开发编研工作初心与愿景  随着浦口
期刊
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杨冬权在昆山作主题报告  10月18日,昆山市档案馆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报告会,特邀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杨冬权到会作主题报告。苏州市及各县市区档案条线的100多名党员干部参加了报告会。  杨冬权以一首《共产党颂》引入主题,作了题为《从档案中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的主题报告。报告第一部分是“从一组一大的档案看党的诞生”,第二部分是“从一组美军观察组评价中共的档案看中共抗战时
期刊
《档案与建设》作为江苏省档案馆、江苏省档案学会主办的档案专业学术期刊,是江苏档案宣传的主阵地与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也是广大读者了解江苏档案文化的窗口,承担着展示地方特色、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作用。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作为档案文化传播的载体,始终致力于对地方档案宣传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助推苏州丝绸档案申遗就是一个生动实例。  苏州是中国丝绸产品和丝绸产业的重要生产地,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现馆藏
期刊
近年来,丰县城管档案工作紧紧抓住“智慧城市”建设契机,以创建智慧档案室为抓手,有机嵌入“智慧城管”运转体系,主动介入“智慧城管”核心管理,为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贡献了档案力量。2018年1月,內嵌智慧城管档案管理流程的丰县城管执法应急可视化指挥平台,在北京第二届新型智慧城市论坛上获得“中国新型智慧城市优秀创新案例奖”,同年7月获得国家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从无到有,全面建构智慧档案室  201
期刊
9月11日,江苏省档案馆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省档案馆馆长、馆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陈向阳出席会议并作总结报告。省档案馆副馆长、机关党委书记、馆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赵深主持会议,通报了省档案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并作会议小结。馆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副馆长陈万田和副巡视员邹华、于晓庆出席会议。全馆处级以上干部、全体党务工作者等参加了会议。  陳
期刊
摘要:文章以张家港市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为例,以“互联网+”的设计理念,从设计架构、业务流程、条件保障等方面对城建档案智能化管理进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深入讨论BIM+GIS技术对城建档案工作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BIM;GIS;智能化管理;城市建设;档案管理  一、建设BIM+GIS城建档案管理平台的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随着城市建设高速发展,传统城建档案管理模式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