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大学老师们,都是极有个性之人,每位都值得大写特写。只是以我之笔力,只能选取几位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老师来写,以寄托感恩之情。
君子之交淡如水,情到浓时意深深
陈心浩老师是我大学时的班主任,也是我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但正如天下所有的大学班主任一样,陈老师并不像初高中班主任那样事无巨细地管着我们。刚开始我们还不习惯,因为从小就过惯了被老师管教的日子。
我对陈老师的古代文学课,特别是关于宋元话本、明清小说的内容,印象较深。对于宋元话本、明清小说,我一直是很感兴趣的。现在还记得陈老师给我们上课时的表情,大部分时间都是平淡冲和的,只有在讲到一些颇有情趣的地方时,陈老师才会对我们会心一笑——那一定是这节课最精彩的部分。宋元话本、明清小说,多的便是悲欢离合、人情世故,也许平淡冲和一些,才能看到作者隐藏在其中的奥义,否则只看热闹岂不粗浅?
我的毕业论文是对杜牧诗歌中“数字入诗”现象的分析讨论,话题来源于我读《中国历代诗话》时所得。在诗歌中使用数字,一般会因为过于直白而显得无趣,但杜牧却善于将数字入诗。因为我对这个论题做了一些初步工作,所以写作时并没有太多的困难。
陈老师看过之后,只提了几个小意见,然后就提醒我多注意论文的格式。后来这篇论文获得人文学院优秀毕业论文三等奖,我特意去向陈老师道谢。陈老师却很平静地说,这篇论文是你独立写作的,你不用感谢我的。我感到诧异,觉得陈老师有些不易接近,或许他就是古人所说“淡如水”的那种君子吧。
毕业后,每逢节假日,我会给一些大学老师发送祝福短信。陈老师收到后,总会很快回复:谢谢,节日同乐!
让我没想到的是,某一天陈老师突然打电话给我。陈老师在电话里没多说什么,只是告诉我他正在参加以前毕业学生组织的同学会,叫我也一起过去。我有些纳闷,陈老师之前的学生应该是我的学长们,我不认识啊。但转念一想,陈老师可能找我有什么事情,于是挂了电话我马上就过去了。
陈老师还是大学时那般平淡冲和,没什么大的变化。
“参加同學会的学长,现在好多都是温州市或者永嘉县的名师,你过来可以认识一下,在教学上多向各位老师学习。”陈老师带着笑容,和蔼地对我说。
我眼眶一热,瞬间就被陈老师感动了,以至于说不出话来。
后来随着陈老师去见了学长们,真是获益匪浅。
回来了,心生愧疚,我何德何能,竟劳陈老师牵挂至此!
至此,我才知道,陈老师这样的人,看似平淡如水,实则“情到浓时意深深”!
世人皆道君心苦,境界高时少人知
周小兵老师,也是教我们古代文学的老师。
胡玫导演,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中,有一段编剧虚构的“子见南子”的对话。周迅饰演的南子,对周润发饰演的孔子说:“世人皆知夫子之痛苦,却不知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意境。”这句话用来形容我对周老师的感想,再恰当不过。
同学们常常会被周老师那平易近人、憨态可掬的笑容给“骗”了,其实我们大概都只懂得了周老师的十分之一。
周老师教授古代文学,却不仅能写得一手格律好诗,还能写动人的现代情诗。他常常在刚上课的时候,亮出PPT上的一首诗(有时是格律诗,有时是现代诗),然后说:“我昨晚写了一首诗,同学们一起来看看啊。”说完后,就静静地站在讲台前,微笑地看着我们。后来,同学们都对周老师的这种课堂开场白非常熟悉了,甚至方东、星星,还有洪涛等几个同学,对周老师的诗歌,什么“殷勤献丹葩”,什么“多想把另一把伞收起”,常在寝室里张口就来。我就是在周老师这样的开场白里,在大家半开玩笑半认真的闲聊中,对现代诗有了更多的兴趣,而此前我有很多时间都是在读古代文学的作品。
毕业后,我自己也成了语文老师,总会想起周老师上课时给我们看他“昨晚刚写的诗”的事情。再后来,我也成了“这样”的老师。
“同学们,我昨晚刚写了一首诗,大家一起来看看啊。”然后我静静地站在讲台前,微笑地看着学生们。
我的学生也像大学时的我们一样,“哄”的一声来劲了。
周老师在学术上是十分认真严谨的。他的课,除了“我昨晚写了一首诗”的开场白之外,总是一丝不苟,逻辑严密,我们需要很认真地听课,才能跟上他的思路。周老师在课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说到一些好笑的人和事时,他总是在我们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先“呵呵”起来……然后,课堂里就响起了一片笑声。
今年三月份,周老师受我们县社科联的邀请,来永嘉做了一场关于“春江花月夜”诗歌主题探究的讲座,我得知消息后,果断决定去学习一番。周老师讲座的风格和他上课一样,我们需要很认真听课才能跟上他的思路。我在讲座中,听到了周老师关于“春江花月夜”诗歌主题的研究,也听到了周老师关于格律诗创作的一些建议,还听到了周老师对于个人生活际遇的一些感悟。虽然寥寥数语,我却感觉到一种感伤的情绪。就像他在《去乡怀乡》诗中所写的那样:
父老一抔土,潇湘日夜流。
人间春信至,陌上对离愁。
我感觉周老师内心是有很多坚守的。一个人独特的际遇,是决定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关键。周老师一定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只是他也许不擅长或者不愿意表达自我。
隐遁民间一圣手,才情卓异性最真
胡兆铮老师眉清目秀、温文尔雅,是我们大学时的写作课老师。他不仅写作水平很高,而且写作课也上得精彩。他的小说集《鸳梦淡淡》《第十七个白琴键》,我都曾仔细拜读过,并为他动人的语言和纯真的情感所折服。
胡老师上课时,似乎总是匆匆赶来,用一个极具舞蹈韵味的动作,闪进教室,闪到讲台前,拿出腋下布袋中的书,然后开始他的写作课。胡老师讲课很生动,哪怕是解释一些十分专业的写作术语。偶尔讲到他自己的写作经历或者作品时,胡老师总是轻描淡写,我们却很是佩服。
最难忘的是,有一次课上,不知由什么内容引发的,胡老师突然在教室里大喊了一句:“胡兆铮,难道你忘了你的梦想了吗?不,我没有!”这一自问自答,彻底震撼了我!“梦想”一词,在我的生命里,从来没有像那天这么有力量过!
胡老师的写作课,偶尔是要交习作的。有一次,胡老师布置了一个习作题目,好像是关于人物的。我脑袋里刚好就有一个村里的人物,有些传奇,于是我就写了这个人,并把我所知道的一些事情也加到这个人物身上,写成了一篇小说。交作业的前一天晚上,我一鼓作气,坐在寝室书桌前,从晚上八点一直写到了半夜一点左右才写完,大约有六七千字的样子。第二天马上要交习作了,我突然觉得还可以再做些修改,于是上课前匆忙在学校复印室里复印了一份,把原稿交了上去。后来作业发下来的时候,到我手里的是一张白纸便签,上面写着“此篇暂留”,落款是胡老师的名字。但暂留之后就杳无音信了,好在我临时起意复印了一份。后来这篇小说我做了一番修改,投给了绍兴文学刊物《野草》,2004年春天的时候发表了。这是我发表的第一篇小说,还有三百多的稿费,我很开心。
临近毕业,我给自己列了一份“大学毕业前必须完成的十件事”清单,其中有一件就是写信给胡老师,告诉他关于那篇小说发表了的事情,并讨一本胡老师的小说集《鸳梦淡淡》。后来,胡老师给我回了信,并送了我一本《鸳梦淡淡》。胡老师还在《鸳梦淡淡》扉页上,题了一段话,其中有一句说:“你忘了你的梦想了吗?希望你的回答和毕业前夕一样,没有!”我很惊喜,也很感动!
毕业后,逢年过节,我常会给胡老师发祝福短信。有时我也能收到胡老师发来的短信,大多是关于胡老师个人的,譬如他的书法作品被拍出了高价,譬如他的小说被拍成了电影,等等。今年因为我把手机送去维修时,被刷了机,结果包括胡老师在内的大部分老师的号码都没有了,让我很是伤感。然而,前几天又收到了胡老师的短信:“我是温州大学胡兆铮老师,是1991年法国巴黎第10届国际儿童文学学术会议邀请专家……”
没有比收到这条短信更让我开心的了。因为我深深知道,胡老师是在用这些短信告诉我们这些学生:我还没有忘记我的梦想,希望你们也一样!
君子之交淡如水,情到浓时意深深
陈心浩老师是我大学时的班主任,也是我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但正如天下所有的大学班主任一样,陈老师并不像初高中班主任那样事无巨细地管着我们。刚开始我们还不习惯,因为从小就过惯了被老师管教的日子。
我对陈老师的古代文学课,特别是关于宋元话本、明清小说的内容,印象较深。对于宋元话本、明清小说,我一直是很感兴趣的。现在还记得陈老师给我们上课时的表情,大部分时间都是平淡冲和的,只有在讲到一些颇有情趣的地方时,陈老师才会对我们会心一笑——那一定是这节课最精彩的部分。宋元话本、明清小说,多的便是悲欢离合、人情世故,也许平淡冲和一些,才能看到作者隐藏在其中的奥义,否则只看热闹岂不粗浅?
我的毕业论文是对杜牧诗歌中“数字入诗”现象的分析讨论,话题来源于我读《中国历代诗话》时所得。在诗歌中使用数字,一般会因为过于直白而显得无趣,但杜牧却善于将数字入诗。因为我对这个论题做了一些初步工作,所以写作时并没有太多的困难。
陈老师看过之后,只提了几个小意见,然后就提醒我多注意论文的格式。后来这篇论文获得人文学院优秀毕业论文三等奖,我特意去向陈老师道谢。陈老师却很平静地说,这篇论文是你独立写作的,你不用感谢我的。我感到诧异,觉得陈老师有些不易接近,或许他就是古人所说“淡如水”的那种君子吧。
毕业后,每逢节假日,我会给一些大学老师发送祝福短信。陈老师收到后,总会很快回复:谢谢,节日同乐!
让我没想到的是,某一天陈老师突然打电话给我。陈老师在电话里没多说什么,只是告诉我他正在参加以前毕业学生组织的同学会,叫我也一起过去。我有些纳闷,陈老师之前的学生应该是我的学长们,我不认识啊。但转念一想,陈老师可能找我有什么事情,于是挂了电话我马上就过去了。
陈老师还是大学时那般平淡冲和,没什么大的变化。
“参加同學会的学长,现在好多都是温州市或者永嘉县的名师,你过来可以认识一下,在教学上多向各位老师学习。”陈老师带着笑容,和蔼地对我说。
我眼眶一热,瞬间就被陈老师感动了,以至于说不出话来。
后来随着陈老师去见了学长们,真是获益匪浅。
回来了,心生愧疚,我何德何能,竟劳陈老师牵挂至此!
至此,我才知道,陈老师这样的人,看似平淡如水,实则“情到浓时意深深”!
世人皆道君心苦,境界高时少人知
周小兵老师,也是教我们古代文学的老师。
胡玫导演,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中,有一段编剧虚构的“子见南子”的对话。周迅饰演的南子,对周润发饰演的孔子说:“世人皆知夫子之痛苦,却不知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意境。”这句话用来形容我对周老师的感想,再恰当不过。
同学们常常会被周老师那平易近人、憨态可掬的笑容给“骗”了,其实我们大概都只懂得了周老师的十分之一。
周老师教授古代文学,却不仅能写得一手格律好诗,还能写动人的现代情诗。他常常在刚上课的时候,亮出PPT上的一首诗(有时是格律诗,有时是现代诗),然后说:“我昨晚写了一首诗,同学们一起来看看啊。”说完后,就静静地站在讲台前,微笑地看着我们。后来,同学们都对周老师的这种课堂开场白非常熟悉了,甚至方东、星星,还有洪涛等几个同学,对周老师的诗歌,什么“殷勤献丹葩”,什么“多想把另一把伞收起”,常在寝室里张口就来。我就是在周老师这样的开场白里,在大家半开玩笑半认真的闲聊中,对现代诗有了更多的兴趣,而此前我有很多时间都是在读古代文学的作品。
毕业后,我自己也成了语文老师,总会想起周老师上课时给我们看他“昨晚刚写的诗”的事情。再后来,我也成了“这样”的老师。
“同学们,我昨晚刚写了一首诗,大家一起来看看啊。”然后我静静地站在讲台前,微笑地看着学生们。
我的学生也像大学时的我们一样,“哄”的一声来劲了。
周老师在学术上是十分认真严谨的。他的课,除了“我昨晚写了一首诗”的开场白之外,总是一丝不苟,逻辑严密,我们需要很认真地听课,才能跟上他的思路。周老师在课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说到一些好笑的人和事时,他总是在我们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先“呵呵”起来……然后,课堂里就响起了一片笑声。
今年三月份,周老师受我们县社科联的邀请,来永嘉做了一场关于“春江花月夜”诗歌主题探究的讲座,我得知消息后,果断决定去学习一番。周老师讲座的风格和他上课一样,我们需要很认真听课才能跟上他的思路。我在讲座中,听到了周老师关于“春江花月夜”诗歌主题的研究,也听到了周老师关于格律诗创作的一些建议,还听到了周老师对于个人生活际遇的一些感悟。虽然寥寥数语,我却感觉到一种感伤的情绪。就像他在《去乡怀乡》诗中所写的那样:
父老一抔土,潇湘日夜流。
人间春信至,陌上对离愁。
我感觉周老师内心是有很多坚守的。一个人独特的际遇,是决定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关键。周老师一定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只是他也许不擅长或者不愿意表达自我。
隐遁民间一圣手,才情卓异性最真
胡兆铮老师眉清目秀、温文尔雅,是我们大学时的写作课老师。他不仅写作水平很高,而且写作课也上得精彩。他的小说集《鸳梦淡淡》《第十七个白琴键》,我都曾仔细拜读过,并为他动人的语言和纯真的情感所折服。
胡老师上课时,似乎总是匆匆赶来,用一个极具舞蹈韵味的动作,闪进教室,闪到讲台前,拿出腋下布袋中的书,然后开始他的写作课。胡老师讲课很生动,哪怕是解释一些十分专业的写作术语。偶尔讲到他自己的写作经历或者作品时,胡老师总是轻描淡写,我们却很是佩服。
最难忘的是,有一次课上,不知由什么内容引发的,胡老师突然在教室里大喊了一句:“胡兆铮,难道你忘了你的梦想了吗?不,我没有!”这一自问自答,彻底震撼了我!“梦想”一词,在我的生命里,从来没有像那天这么有力量过!
胡老师的写作课,偶尔是要交习作的。有一次,胡老师布置了一个习作题目,好像是关于人物的。我脑袋里刚好就有一个村里的人物,有些传奇,于是我就写了这个人,并把我所知道的一些事情也加到这个人物身上,写成了一篇小说。交作业的前一天晚上,我一鼓作气,坐在寝室书桌前,从晚上八点一直写到了半夜一点左右才写完,大约有六七千字的样子。第二天马上要交习作了,我突然觉得还可以再做些修改,于是上课前匆忙在学校复印室里复印了一份,把原稿交了上去。后来作业发下来的时候,到我手里的是一张白纸便签,上面写着“此篇暂留”,落款是胡老师的名字。但暂留之后就杳无音信了,好在我临时起意复印了一份。后来这篇小说我做了一番修改,投给了绍兴文学刊物《野草》,2004年春天的时候发表了。这是我发表的第一篇小说,还有三百多的稿费,我很开心。
临近毕业,我给自己列了一份“大学毕业前必须完成的十件事”清单,其中有一件就是写信给胡老师,告诉他关于那篇小说发表了的事情,并讨一本胡老师的小说集《鸳梦淡淡》。后来,胡老师给我回了信,并送了我一本《鸳梦淡淡》。胡老师还在《鸳梦淡淡》扉页上,题了一段话,其中有一句说:“你忘了你的梦想了吗?希望你的回答和毕业前夕一样,没有!”我很惊喜,也很感动!
毕业后,逢年过节,我常会给胡老师发祝福短信。有时我也能收到胡老师发来的短信,大多是关于胡老师个人的,譬如他的书法作品被拍出了高价,譬如他的小说被拍成了电影,等等。今年因为我把手机送去维修时,被刷了机,结果包括胡老师在内的大部分老师的号码都没有了,让我很是伤感。然而,前几天又收到了胡老师的短信:“我是温州大学胡兆铮老师,是1991年法国巴黎第10届国际儿童文学学术会议邀请专家……”
没有比收到这条短信更让我开心的了。因为我深深知道,胡老师是在用这些短信告诉我们这些学生:我还没有忘记我的梦想,希望你们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