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语文”中学习“语文生活”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zhej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学科课程的现代意义的语文教学已走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道路。综观这一百年来的“语文教学”历程,似乎一直都面临着人们不间断的批评。到了20世纪的90年代,更是天怨人怒,全民共讨,仅从几篇批判文章的标题就可见一斑了:《试题荒唐成瘾成癖,考倒鲁迅考倒巴金——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不按模式作文,扣分!不做正面文章,扣分!问老师为啥,别问!——语文可真让人受不了啦》……
  面对如此的指责、批判甚至“误尽苍生”的严厉判决。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心有不服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認:语文教学存在的迷茫实在太多。一百年的语文发展史,就是语文学利一性质的争论史,就是教学目的的变换史,就是课堂教学技术的翻新史。甚至时至今日,人们对语文学科到底是什么的認识,也只是一个模棱两可,含混不清,旁敲侧击,形同虚设的解释(还不算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虽然许多专家因为找到“最接近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义而群情激奋,言辞灼灼,但是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这个定义的有和无并无多大实在意义。因为,没有哪个学科不是因人的生活需要而诞生,因而不具有工具性;也没有哪个学科不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不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和“人文性(思想性)”的争论早已有之,只是一个谁唱主角谁唱配角的问题,对于它们的“各执一辞”教师们早已耳熟能详,它们的“握手言和”也并不能结束语文教学的摇摆不定和顾此失彼。
  长期以来,人们只看到语文教学必须依赖语言、文字。但是,却很少有人深究人类为什么要发明语言文字,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和语文学习的成果评价标准是什么。因而对语文学科性质、语文教学目标、语文教学方法的讨论,总是囿于“语文”这个圈子出不去,总是身在“语文”谈语文。
  然而,教师们需要的是一个明确、肯定、易于操作的回答——语文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语文就是生活,是生活的语言呈现,是生活的文字定格。语文教学就是教育学生凭借语言文字理解、学习、享受生活——读、听;就是教会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记录、描绘、展望生活——写、说。这样的回答也许显得幼稚、可笑,但它可能会使语文教学走上一条简单之路,使语文教学不再显得那么深奥、复杂。
  我们都不会否認这样一个事实。小学生在上学前语文学习的成果可以称得上是“惊人”,从出生到学前的六年里,他们的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几乎已经没有什么障碍。只是因为他们生活的时间比较短,生活的内容比较少,生活的范围比较窄,才让成人们感。觉到他们的“无知”和“幼稚”。可是上学以后呢?我们也不能说他们没有语文学习的成果,但是其成果与学前相比,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就是这微乎其微的成果,也还包括了更多的内容是在生活中习得的。
  可以这么说,在语文中没有生活内容以外的东西,在生活中也没有语文不能涉及的领域。没有生活便没有了语文存在的意义,没有生活就没有了语文学习的原始动力,没有生活就没有了语文学习成果的考察标准。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语文学习的动机、动力来自于社会生活的需要。
  遗憾的是,先哲们的这些发现,只是被我们当成口号,只是被我们当成了展示自己理论水平的说辞。语文教学之所以还挣扎在“高投入低产出”的泥沼,就在于人们把语文从生活中剥离出来,把原本是生活需要的语文学习变成了“学科需要”(应试需要)的语文学习,把生活中可以自然习得的语言文字规定为远离生活的语文知识,把充满情趣的语文生活变成了生活以外的精神负担。
  这里所说的“生活”是指一切被人类所接触、所意识到的内容,是指语文学科能涉及到的一切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讲,现有的学科教育也都是生活教育,它们也的确是语文学科所要学习和所要记录的生活内容。但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就在于语文学科的“语言文字性”和其他学科的“非语言文字性”。非语文学科是通过语言文字学习某一领域内的专门知识,也就是学习生活内容的专门领域;而语文学科是通过语言文字学习和再现生活的全部内容。非语文学科只是凭借语言文字学习需要学习的生活内容,而语文学科不光要凭借语言文字学习生活内容,还要凭借语言文字把所学的生活内容记录和表达出来,最后还要凭借生活内容去反观语言文字对生活内容的理解、描述、预测是否准确、生动、形象。
  当我们真正認可了“语文就是生活”这一命题以后,我们就会发现,存在于语文教学中的种种争议已不复存在,评价语文学习(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是生活,而不是只是语言规则。
  让我们试着用“语文就是生活”的思维方式,再回过头来审视语文教学中的种种现象。
  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就是生活,用语文的眼光看生活,凭生活的需要学语文。这就是语文学习的目的、过程和要求。工具性也好,人文性也好,文学性也好,思想性也好……无一不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只顾其一,不及其余就不是完整的生活。
  关于形式和内容——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就是生活的内容,关注内容,就是学习生活,就是学习透过语言文字(一种很重要的認识世界、認识自我的方法)懂得如何生活:语言文字是生活内容的一种表现形式,关注这个形式就是学习表现生活、表达感受的语言和表述方法。
  关于教材的编写——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凭借,是过去的、外地的、他人的生活片段、生活感受、生活经验、生活环境的记录和介绍。重视价值取向,就是重视对学生正确的生活引导;重视取材范围,就是重视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重视语言质量,就是重视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重视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享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教材是生活的例子,语文教学既要通过“教教材”,以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又要“用教材教”’以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应对生活、开创生活的实际能力。
  关于阅读心理——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已不只是教师,学生也只不是学生,他们同是生活情境中的伙伴。相对于文本而言,他们又同是课文作者、文中人物的交流对象。生活对话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对课文细节的研读(如对字、词、句的咀嚼),是用心体会生活、关注他人感受的需要。朗读是“替”作者或文中主人公介绍事件、表达情感,也是倾泻自己在这段生活(课文所描述的生活片段)中的情感体验。背诵课文,当然是积累描述生活的规范语言,提高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同时也应该是对生活事例、生活体验、生活原理和生活技巧的积累。
  关于语言训练——无非就是对语言文字的识记、理解、积累和运用,同时也是对生活现象的识记、生活内容的理解、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生活方法的运用。因此,语文教学中不提倡“纯语言”训练。事实上,生活中也没有“纯”语言文字。语言训练必须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哪怕是低年级的拼音教学、识字教学。如苏教版教材中拼音部分的“情境图”“语境歌”,识字教学里的“词串识字”“韵文识字”“转转盘识字”等,都是在创设语文学习的生活情境。再如语言运用里的“造句(说话、写话)”训练,应引导学生思考,“用这个词还可以表达什么样的意思?”“还有什么意思我们可以用这个词表达”“这样的意思(或感情),我们还可以用哪种说法表达出来”。创设生活情境,就是为了启发学生把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眼前语言文字挂起钩来,此谓理解;就是为了激发学生把对生活的观察、理解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语文学习本来就应该是人们的一种生活需要,有了需要学习也就不再是负担。
  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因为我们認可语文就是生活,因此教师的语言也应该是生活化的。当你走进教室,你就进入了文本所描述的生活情境,你的语言和其中的情感就应该和将要经历的那段“生活”相一致。生活是自然、真实、本色的,教师的语言也应该是鲜活、本真的生活语言,教师不光要杜绝内容上的虚假、浮夸和伪圣,也要杜绝语气上的拿腔捏调。只有这样,才能教育我们的学生用真实的方式说话,用生活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作者单位:淮安市洪泽县教师研修中心)
其他文献
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农场,新建了3栋密闭式肉鸡舍,每栋长150米,宽16米,可饲养33000只肉鸡(出栏重约2.5千克/只)。鸡舍的内部及外面均安装有许多灵敏的温度和湿度传感器,不断监测
期刊
摘 要: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每一个企业只有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再结合实际情况,规范完善老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逐渐建立起符合社会发展的新的管理制度。本文着重对劳动用工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总结分析出了一套比较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劳动用工 法律法规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建设也在不断发展中,很多农民工涌入城
摘 要: 本课题以聋哑学生为研究对象,定期开设科学探究课,以促进聋哑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生活化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使这些“折翼的天使”能够顺利完成科学探究,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 聋哑学生 生活化 实验探究 案例分析  我国有近1300万0~18岁的特殊儿童,由此特殊教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生活化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使这些“折翼的天使”能够顺利完成科学探究,得到全面发展。本文以“牛奶和冰糖可以一
○独特的学术背景 柯罗克(Anthony Kroch)于1946年4月2日生于纽约城.1967年他在哈佛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74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系,获得博士学位.他现在为宾夕法尼亚大学语言学系教授和系研究生主任.他与拉波夫等创刊<语言变异与演化>以来,一直兼任该刊的副主编,并为<英语语言与语言学>及<日耳曼比较句法学报>的编委.柯罗克在国际语言学界享有盛誉,经常受欧洲、澳洲名牌大学邀请讲演,并任葡萄牙语言学与计算语言学国家评委委员,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语言学与计算语言学研究生导师等职务.
期刊
当下中国的老师和学生最缺什么?可以说什么都缺,但最缺的是自由.不少老师只能按学校规定的程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既没有选择教材的自由,也没有决定考试的权利,甚至布置给学生
1引言 1.1<方光焘语言学论文集>(以下简称<论文集>)共收43篇论文,时间跨度为1939年1月至1964年3月,即从<体系与方法>一文至<分歧的根源究竟在哪里>一文(写于1963年秋,1964年3月刊出).<论文集>大体可反映方光焘(1898.8.21-1964.7.27)一生中在理论语言学和汉语语法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在划分汉语词类标准问题上对现代理论语言学的引进和创新,是其突出成就.
言语交际,是交际双方以语言为中介的“主体间”的互动互构过程,是运用言语在人际间进行沟通交流的社会行为。作为中介和凭借的“语言”,只是用来指称事物和心意的“代码”,即是一种象征性的替代符号,听(读)者所接收到的,只有这些替代符号,那么,如何保证能将这些符号准确无误地转换还原成说(写)者所要表达的事物和心意?  索绪尔早就指出:“言语活动是多方面的、性质复杂的,同时跨着物理、生理和心理几个领域,它还属
朱萍老师是我的签约弟子,因此,对她的成长和发展我尤为关注.今天手拿朱萍老师《儿童习作探秘》书稿,看到朱老师在儿童习作教学研究上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感到特别欣慰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