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建城市次干路,全长1.8km,北侧为长江、南侧为产业转型地块。按规划要求,需实现过境交通、地下车库连接及滨江景观等多功能目标,故研究将该条道路建设成多层结构,上层10.5m层为滨江景观,中层4.5m层市政道路,下层-0.5m层为连接通道,同时优化交通组织,使工程项目具有技术先进性、方案合理性、运行与管理可行性,以及工程建设和实施的灵活性。
【关键词】 市政道路;滨江;多功能;地下通道
1 概述
按规划要求建设宝山现代滨江新区的规划总目标,以及建设“上海国际邮轮综合改革示范区”的滨江发展定位,对上港十四区原工业码头及港区进行产业转,将十四区建成一个以国际邮轮港与国内客运码头的综合服务配套为主导功能,融绿化景观与旅游休闲、商业与商务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滨江区域。
根据宝山新城SB-A-4编制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区域内由5条次干路、4条支路组成,本次本次新建规划一路为规划新增的3条次干路之一,西起牡丹江路,东至漠河路,北临新建江堤;其作为片区内的东西向的沿江交通走廊,除了满足地块到发功能和局部过境交通功能以外,还兼顾地下空间的连接功能、新建江堤的防汛通道功能和滨江人行景观功能。
综上所述,新建规划一路工程的实施,将为配合完善宝山区区域城市路网,构成完整的道路网格;满足多层次交通功能,促进十四区规划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区域开发建设提供良好的市政设施,为地块开发提供市政管线的接入;特别是对于改善滨江景观、提升新城形象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上港十四区(上港集团宝山码头)产业转型项目新建规划一路工程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2 建设规模与设计标准
2.1建设规模
新建规划一路规划等级为城市次干路,红线宽度21m(东侧入口段局部辟筑为33m),标准段分上、中、下三层,全长1792m。
本次设计范围西起牡丹江路,东至漠河路、东林路,北侧为新建大堤,南侧为拟建地块,工程起讫点桩号为K0+000~K1+792。其中,中间层、4.5m标高层为市政道路,建设长度为1792m;上层、10.5m标高层为顶盖为滨江景观绿化,长1076m;下层、-0.5m标高层为地下通道,连接南侧各地块地下车库,长1428m。
2.2功能定位
规划一路位于上港十四区北部,是规划区域内的一条东西向城市次干路,全长1792m。
1)从区域路网结构来看,规划一路作为城市次干路,连通牡丹江路、漠河路等外围道路,承担了区域对外通道的功能;
2)从片区内部系统来看,将02~07地块联络串联起来,起到了贯通片区内各地块的交通功能;
3)规划一路还承担了地下车库的到发功能、顶层防汛通道功能以及滨江人行景观步道功能;
综上所述,本项目定位为集交通、景观、防汛通道于一体的客运通道,交通组成以常规公交、小客车为主,全线禁货。
2.3主要建设标准
1)設计速度
10.5m标高层:景观人行通道,兼顾防汛通道,采用建筑标准,仅通行防汛抢险车、消防车;4.5m标高层:30km/h;-0.5m标高层:地下停车库连接通道,采用建筑标准,仅限小型车。
2)建筑限界
4.5m标高层:城市次干路净空取4.2m,非机动车、人行≥2.5m;-0.5m标高层:设计净空≥2.8m(建筑车库标准)。
3 总体布局设计
3.1断面布局
根据控规及地块开发要求,规划一路是一条集交通、景观、防汛通道于一体的客运通道。由于规划一路红线宽度只有21m,要将交通、景观、防汛通道多种功能集于一身,只能按功能竖向分层,通过规划要素中10.5m、4.5m、-0.5m三个标高,与地块和新建江堤妥善衔接。
按照水务局批复要求,规划一路箱体与防汛大堤结构分离,但规划一路需兼顾防汛通道功能,而新建大堤的防汛墙顶标高为8.7m,因此在规划一路与新建防汛大堤相邻路段必须增加10.5顶盖层。
规划一路地下车库层东西向贯穿了整个区域,东起规划二路西至牡丹江路,为03~07街坊地下车库提供快捷联络功能。因此规划一路在该段需设有-0.5m层。
由此,在本次规划一路设计范围内,牡丹江路~新建江堤起点采用双层式断面;新建江堤起点~新建江堤分离点采用三层式断面;规划二路~漠河路采用常规地面道路断面。
由于4.5m标高层位于防汛墙后方的箱体内,汽车尾气与噪音污染对行人的舒适度影响非常大,光线较弱、环境较差,因此设计考虑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箱体进行分离。规划一路北侧没有出行要求,因此在规划一路南侧设置单侧双向的非机动车道,方便南侧地块的出行。
10.5m层顶盖在相交道路路口或车站处通过自动扶梯或楼梯上下行,同时与南侧建筑体和北侧游艇码头直接相连,因此设计考虑将人行道布置于10.5m层。该布置方式使得行人和车辆可在不同层面安全、高效的通行。
在4.5m层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设有2.1m宽通风带,呈条形连续布置,为-0.5m层地下通道提供自然通风和采光。遇地块出入口位置或公交车站位置考虑在通风带上设置搭板,供人车穿越。
3.2平面布局
1)10.5m标高层
新建规划一路10.5m顶盖层设计起点为新建江堤与改建水闸防汛墙连接处(K0+280),终点位于07地块东北侧边缘处(K1+500)。考虑交叉口转向视距及景观设计要求,规划一路与规划三路、规划四路、友谊支路交叉口均为敞开布置,路口范围内不设顶盖,由此将顶盖分成四个区段,总长1076m。各顶盖间以顶层通道连接。
2)4.5m标高层布置 4.5m标高层为市政道路,全长1792m,它承担了规划一路作为东西向次干路的主要功能。根据车道规模分析,该层断面采用双向三车道规模,沿线与七条横向道路平交,其中牡丹江路与漠河路为现状道路,规划五路、规划三路、规划四路、友谊支路、规划二路为规划道路。
3)-0.5m标高层布置
-0.5m标高层地下通道是区域地下车库的联络通道,作为规划一路的辅助系统,同时也可以分担规划一路的交通流量,吸纳区域到发交通,在区域边缘,将车流直接引入地下。
-0.5m层为地下通道,主体结构长约1450m。根据交通专项规划,-0.5m标高层设置有7处地块出入口与建筑地下车库直接连接,其中03、05及06地块各一处、04及07地块各两处。出入口间距大于50m。
规划一路东侧上设有-0.5m层双向两车道地道出入口。西侧牡丹江路上设有-0.5m层单车道地道出口,敞开段位于牡丹江路南侧,需结合牡丹江路改造一并实施。规划三路上设单车道地道入口。
4 交通组织方案
4.1路网布置方案
1)区域对外交通
本工程所处的SB-A-4单元地块位于友谊街道末端,北侧滨临长江。区域对外交通包括中心城区方向、宝山城区方向、浦东方向以及江浙方向。
往中心城区方向主要通过现状同济高架快速路,宝山城区方向主要通过地面牡丹江路、友谊支路和东林路,而江浙方向的车辆目前是通过G1501郊环线疏散,远期G1501越江隧道则解决了往浦东方向的交通需求。
与同济快速路及G1501连通的主要通道是富锦路和漠河路。但目前富锦路和漠河路现状路段规模仅为双向2车道,通行能力不足,应及时进行改扩建。
规划一路4.5m标高层为市政道路功能,与现状的牡丹江路、漠河路以及区域内五条规划道路平交;根据交通专项规划,区域内规划三路为由南向北单行道,规划四路为由北向南单行道,其余道路均为双向行驶。
规划一路-0.5m标高层为地下车库到发功能,直接与03~07地块的车库相连。在规划一路东侧靠近规划二路路口设置-0.5m层出入口,主要服务于东侧06、07地块车库,车辆通过东林路、漠河路离场;规划三路设有-0.5m层的地道入口,牡丹江路南侧设有-0.5m层地道出口,主要服务于西侧03、04及05地块车库,车辆通过牡丹江路离场,不受信号灯相位控制。
4.2非机动车交通组织方案
全基地布置双向非机动车道,本次规划一路(牡丹江路~规划二路)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和结构形式,非机动车为单侧双向布置,宽4.5m,满足规范要求。非机动车双向车道之间用矮护栏分隔。其余路段采用双侧常规布置,宽度2.5~3.5m。
另外,地块内部也可按需设置非机动车慢行联络道,方便出行者的快捷到达。规划一路与相交道路各交叉口非机动车过街采用独立信号灯控制,信号灯相位可采用以下组织方式。
4.3人行交通组织方案
根据规划一路用地红线及周边用地布局,结合规划一路结构布置形式,规划一路作为市政道路,全线设置人行道。在规划一路三层式断面中人行道设置在顶盖层,该层与南侧建筑体和北侧游艇码头直接相连,在相交道路路口或车站处通过自动扶梯或楼梯上下行,该布置方式使得行人和车辆可在不同层面安全、高效的通行。同时,在与规划一路相邻的南侧地块也保留了一定宽度的人行休闲区,可作为规划一路人行功能的补充。其余路段维持正常人行道布置。
4.4交通设施布局
10.5m层顶盖上的慢行交通通过自动扶梯、楼梯、无障碍升降梯以及人行景观匝道与4.5m层相联。与南侧建筑体之间通过人行连接桥实现多点互通。
除市政道路慢行系统外,在规划一路东侧扩大段北侧设置轻便美观的人行景观步道,连接10.5m层人行观景平台与滨江大堤,成为宝山滨江慢行景观步道的北延伸,为将来连接和完善宝山滨江慢行体系创造了条件。人行景观匝道最大设计纵坡为6%,设计荷载考虑6T防汛抢险车紧急通行。
5 结论
1、本工程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以宝山区总体规划、宝山新城SB-A-4单元控详划为指导,新建规划一路的功能定位为基础,满足规划思想和规划要求,确定总体方案。建成集成过境交通、公交始发、地下车库连接、滨江景观于一体的新型市政道路。
2、本设计研究为交通功能完善,满足各种交通方式的需求;坚持一定的功能性技术标准,使工程项目具有技术先进性和方案合理性。
3、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体现资源节约,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资源节省、安全可靠。
4、保证道路交通和周边建、构筑物衔接的合理性;建设、运行与管理的可行性;以及工程建设和实施的灵活性。实现功能创新、设计突破,满足试点性要求。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中交水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上港十四区(上港集团宝山码头)产业转型项目新建规划一路工程初步设计[R]. 2013.3
[2]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宝山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宝山新城SB-A-4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R]. 2011.5
[3] CJJ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S].
[4] CJJ152-20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S].
[5] DGJ08-2106-2012城市道路设计规程》[S].
[6]黄兴安,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手册[M].
【关键词】 市政道路;滨江;多功能;地下通道
1 概述
按规划要求建设宝山现代滨江新区的规划总目标,以及建设“上海国际邮轮综合改革示范区”的滨江发展定位,对上港十四区原工业码头及港区进行产业转,将十四区建成一个以国际邮轮港与国内客运码头的综合服务配套为主导功能,融绿化景观与旅游休闲、商业与商务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滨江区域。
根据宝山新城SB-A-4编制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区域内由5条次干路、4条支路组成,本次本次新建规划一路为规划新增的3条次干路之一,西起牡丹江路,东至漠河路,北临新建江堤;其作为片区内的东西向的沿江交通走廊,除了满足地块到发功能和局部过境交通功能以外,还兼顾地下空间的连接功能、新建江堤的防汛通道功能和滨江人行景观功能。
综上所述,新建规划一路工程的实施,将为配合完善宝山区区域城市路网,构成完整的道路网格;满足多层次交通功能,促进十四区规划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区域开发建设提供良好的市政设施,为地块开发提供市政管线的接入;特别是对于改善滨江景观、提升新城形象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上港十四区(上港集团宝山码头)产业转型项目新建规划一路工程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2 建设规模与设计标准
2.1建设规模
新建规划一路规划等级为城市次干路,红线宽度21m(东侧入口段局部辟筑为33m),标准段分上、中、下三层,全长1792m。
本次设计范围西起牡丹江路,东至漠河路、东林路,北侧为新建大堤,南侧为拟建地块,工程起讫点桩号为K0+000~K1+792。其中,中间层、4.5m标高层为市政道路,建设长度为1792m;上层、10.5m标高层为顶盖为滨江景观绿化,长1076m;下层、-0.5m标高层为地下通道,连接南侧各地块地下车库,长1428m。
2.2功能定位
规划一路位于上港十四区北部,是规划区域内的一条东西向城市次干路,全长1792m。
1)从区域路网结构来看,规划一路作为城市次干路,连通牡丹江路、漠河路等外围道路,承担了区域对外通道的功能;
2)从片区内部系统来看,将02~07地块联络串联起来,起到了贯通片区内各地块的交通功能;
3)规划一路还承担了地下车库的到发功能、顶层防汛通道功能以及滨江人行景观步道功能;
综上所述,本项目定位为集交通、景观、防汛通道于一体的客运通道,交通组成以常规公交、小客车为主,全线禁货。
2.3主要建设标准
1)設计速度
10.5m标高层:景观人行通道,兼顾防汛通道,采用建筑标准,仅通行防汛抢险车、消防车;4.5m标高层:30km/h;-0.5m标高层:地下停车库连接通道,采用建筑标准,仅限小型车。
2)建筑限界
4.5m标高层:城市次干路净空取4.2m,非机动车、人行≥2.5m;-0.5m标高层:设计净空≥2.8m(建筑车库标准)。
3 总体布局设计
3.1断面布局
根据控规及地块开发要求,规划一路是一条集交通、景观、防汛通道于一体的客运通道。由于规划一路红线宽度只有21m,要将交通、景观、防汛通道多种功能集于一身,只能按功能竖向分层,通过规划要素中10.5m、4.5m、-0.5m三个标高,与地块和新建江堤妥善衔接。
按照水务局批复要求,规划一路箱体与防汛大堤结构分离,但规划一路需兼顾防汛通道功能,而新建大堤的防汛墙顶标高为8.7m,因此在规划一路与新建防汛大堤相邻路段必须增加10.5顶盖层。
规划一路地下车库层东西向贯穿了整个区域,东起规划二路西至牡丹江路,为03~07街坊地下车库提供快捷联络功能。因此规划一路在该段需设有-0.5m层。
由此,在本次规划一路设计范围内,牡丹江路~新建江堤起点采用双层式断面;新建江堤起点~新建江堤分离点采用三层式断面;规划二路~漠河路采用常规地面道路断面。
由于4.5m标高层位于防汛墙后方的箱体内,汽车尾气与噪音污染对行人的舒适度影响非常大,光线较弱、环境较差,因此设计考虑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箱体进行分离。规划一路北侧没有出行要求,因此在规划一路南侧设置单侧双向的非机动车道,方便南侧地块的出行。
10.5m层顶盖在相交道路路口或车站处通过自动扶梯或楼梯上下行,同时与南侧建筑体和北侧游艇码头直接相连,因此设计考虑将人行道布置于10.5m层。该布置方式使得行人和车辆可在不同层面安全、高效的通行。
在4.5m层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设有2.1m宽通风带,呈条形连续布置,为-0.5m层地下通道提供自然通风和采光。遇地块出入口位置或公交车站位置考虑在通风带上设置搭板,供人车穿越。
3.2平面布局
1)10.5m标高层
新建规划一路10.5m顶盖层设计起点为新建江堤与改建水闸防汛墙连接处(K0+280),终点位于07地块东北侧边缘处(K1+500)。考虑交叉口转向视距及景观设计要求,规划一路与规划三路、规划四路、友谊支路交叉口均为敞开布置,路口范围内不设顶盖,由此将顶盖分成四个区段,总长1076m。各顶盖间以顶层通道连接。
2)4.5m标高层布置 4.5m标高层为市政道路,全长1792m,它承担了规划一路作为东西向次干路的主要功能。根据车道规模分析,该层断面采用双向三车道规模,沿线与七条横向道路平交,其中牡丹江路与漠河路为现状道路,规划五路、规划三路、规划四路、友谊支路、规划二路为规划道路。
3)-0.5m标高层布置
-0.5m标高层地下通道是区域地下车库的联络通道,作为规划一路的辅助系统,同时也可以分担规划一路的交通流量,吸纳区域到发交通,在区域边缘,将车流直接引入地下。
-0.5m层为地下通道,主体结构长约1450m。根据交通专项规划,-0.5m标高层设置有7处地块出入口与建筑地下车库直接连接,其中03、05及06地块各一处、04及07地块各两处。出入口间距大于50m。
规划一路东侧上设有-0.5m层双向两车道地道出入口。西侧牡丹江路上设有-0.5m层单车道地道出口,敞开段位于牡丹江路南侧,需结合牡丹江路改造一并实施。规划三路上设单车道地道入口。
4 交通组织方案
4.1路网布置方案
1)区域对外交通
本工程所处的SB-A-4单元地块位于友谊街道末端,北侧滨临长江。区域对外交通包括中心城区方向、宝山城区方向、浦东方向以及江浙方向。
往中心城区方向主要通过现状同济高架快速路,宝山城区方向主要通过地面牡丹江路、友谊支路和东林路,而江浙方向的车辆目前是通过G1501郊环线疏散,远期G1501越江隧道则解决了往浦东方向的交通需求。
与同济快速路及G1501连通的主要通道是富锦路和漠河路。但目前富锦路和漠河路现状路段规模仅为双向2车道,通行能力不足,应及时进行改扩建。
规划一路4.5m标高层为市政道路功能,与现状的牡丹江路、漠河路以及区域内五条规划道路平交;根据交通专项规划,区域内规划三路为由南向北单行道,规划四路为由北向南单行道,其余道路均为双向行驶。
规划一路-0.5m标高层为地下车库到发功能,直接与03~07地块的车库相连。在规划一路东侧靠近规划二路路口设置-0.5m层出入口,主要服务于东侧06、07地块车库,车辆通过东林路、漠河路离场;规划三路设有-0.5m层的地道入口,牡丹江路南侧设有-0.5m层地道出口,主要服务于西侧03、04及05地块车库,车辆通过牡丹江路离场,不受信号灯相位控制。
4.2非机动车交通组织方案
全基地布置双向非机动车道,本次规划一路(牡丹江路~规划二路)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和结构形式,非机动车为单侧双向布置,宽4.5m,满足规范要求。非机动车双向车道之间用矮护栏分隔。其余路段采用双侧常规布置,宽度2.5~3.5m。
另外,地块内部也可按需设置非机动车慢行联络道,方便出行者的快捷到达。规划一路与相交道路各交叉口非机动车过街采用独立信号灯控制,信号灯相位可采用以下组织方式。
4.3人行交通组织方案
根据规划一路用地红线及周边用地布局,结合规划一路结构布置形式,规划一路作为市政道路,全线设置人行道。在规划一路三层式断面中人行道设置在顶盖层,该层与南侧建筑体和北侧游艇码头直接相连,在相交道路路口或车站处通过自动扶梯或楼梯上下行,该布置方式使得行人和车辆可在不同层面安全、高效的通行。同时,在与规划一路相邻的南侧地块也保留了一定宽度的人行休闲区,可作为规划一路人行功能的补充。其余路段维持正常人行道布置。
4.4交通设施布局
10.5m层顶盖上的慢行交通通过自动扶梯、楼梯、无障碍升降梯以及人行景观匝道与4.5m层相联。与南侧建筑体之间通过人行连接桥实现多点互通。
除市政道路慢行系统外,在规划一路东侧扩大段北侧设置轻便美观的人行景观步道,连接10.5m层人行观景平台与滨江大堤,成为宝山滨江慢行景观步道的北延伸,为将来连接和完善宝山滨江慢行体系创造了条件。人行景观匝道最大设计纵坡为6%,设计荷载考虑6T防汛抢险车紧急通行。
5 结论
1、本工程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以宝山区总体规划、宝山新城SB-A-4单元控详划为指导,新建规划一路的功能定位为基础,满足规划思想和规划要求,确定总体方案。建成集成过境交通、公交始发、地下车库连接、滨江景观于一体的新型市政道路。
2、本设计研究为交通功能完善,满足各种交通方式的需求;坚持一定的功能性技术标准,使工程项目具有技术先进性和方案合理性。
3、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体现资源节约,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资源节省、安全可靠。
4、保证道路交通和周边建、构筑物衔接的合理性;建设、运行与管理的可行性;以及工程建设和实施的灵活性。实现功能创新、设计突破,满足试点性要求。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中交水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上港十四区(上港集团宝山码头)产业转型项目新建规划一路工程初步设计[R]. 2013.3
[2]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宝山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宝山新城SB-A-4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R]. 2011.5
[3] CJJ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S].
[4] CJJ152-20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S].
[5] DGJ08-2106-2012城市道路设计规程》[S].
[6]黄兴安,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手册[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