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是如何掠夺中国东北领土的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83999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代历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对中国疆域破坏最大、创伤最深、影响最远者,莫过于沙俄对中国领土的侵略。众所周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强迫腐败的清政府于1858年和1860年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割走了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使中国的领土及主权遭到极其严重的损害。那么,沙俄又是如何割走东北领土的呢?
  沙皇俄国是一个侵略扩张成性的国家,一部俄国史就是一部征服和吞并邻国的历史。沙俄自越过乌拉尔山征服西伯利亚后,一直把侵占中国领土当作它对外征服的“继续”。十七世纪中叶的俄国还是一个极其落后的农奴制国家,为农奴主掠夺新土地、贵重皮毛,为沙皇夺取贡赋,是沙俄对华扩张的主要动机。那时,沙俄虽有吞并中国黑龙江流域的企图,却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与此同时,清王朝刚刚入主中原,国力强盛,面对沙俄在黑龙江的肆意侵略,在1681年平定“三番之乱”后,康熙帝于1685年和1686年进行了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对来犯的俄国侵略者予以坚决的回击。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沿外兴安岭至海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条约明确规定黑龙江流域、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属于中国领土。此后大约一个半世纪,俄国虽然从来没有放弃对中国领土的野心,但也未敢轻举妄动。
  至十九世纪中叶,中俄两国的国情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时,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文明古国在清王朝的统治下,政治日益腐败、经济衰退、民生凋弊、国防空虚等晚期症状纷纷显露。在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中,英国殖民者的炮舰宣布了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56年,英法又发动了新的对华侵略战争。这些,给沙俄实现其二百年来吞并中国领土的野心提供了可乘之机。
  这时的沙俄仍然是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但进入十九世纪后,它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束缚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尽管在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但却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严重地制约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又发展不足的状况,使得沙俄的侵略性空前地增长。一方面,贵族、地主、官僚传统的对外“开疆拓土”的野心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后起的俄国资产阶级夺取国外市场的欲望,又给沙俄的对外扩张以新的强有力的刺激。当时,俄国国内市场十分狭小,俄国商品在西方又缺乏竞争力,这就注定了俄国工业品要在东方寻找出路,并把侵略矛头引向东方。由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比较低,面对汹涌而入的英国商品的竞争,俄国资产阶级不可能以通常的竞争手段夺取中国市场,于是便借助吞并领土来直接占领中国市场。而这恰恰与俄国官僚地主“开拓疆土”的野心相吻合。这两股社会势力的合流,促使沙皇政府疯狂地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领土侵略。而这次侵略正好发生在清朝的统治危机四伏之际,遂使沙俄得以实现它蓄谋已久的侵华野心。
  早在1849年,在沙俄狂热的扩张主义分子——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支持下,俄海军军官涅维尔斯科伊非法潜入中国领土库页岛和黑龙江一带进行侦察,1850年又在黑龙江的庙街建立侵略据点,造成占领该地的既成事实。从1854年起,穆拉维约夫根据沙皇的命令,着手实行占领黑龙江的计划,并于1854、1855、1857年三次强行武装航行我国内河黑龙江,并在多处设哨所,对中国大片领土实行最野蛮的军事占领。清政府虽多次抗议,但沙俄竟无耻地宣称:黑龙江是中俄两国的“天然疆界”,黑龙江以北及下游沿海地区的大片领土应该永归俄国所有。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于1857年12月攻占广州,翌年5月攻占大沽,天津告急,京畿震动。沙俄见时机已到,穆拉维约夫决心武力与外交并用,于1858年5月带兵从俄境出发,顺黑龙江而下,直抵瑷珲,造成了兵临城下之势。5 月23日,在俄军炮口下开始了中俄瑷珲谈判。谈判一开始,穆拉维约夫就拿出事先单方面拟就的条约草案交给清黑龙江将军奕山,强要“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划界”。在随后的谈判中,俄方使用了武力恫吓、政治讹诈的卑劣伎俩,扬言不接受就要对中国开战,逼迫奕山就范。昏愦怯懦的奕山经不起沙俄的威胁讹诈,于1858年5月28日被迫与穆拉维约夫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根据这个条约,沙俄割去了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仅规定黑龙江左岸的江东六十四屯由中国人民“永久居住”,归中国政府管理,俄人“不得侵犯”,原属中国乌苏里江以东至海包括海参崴在内的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被划为中俄“共管”。
  中俄《瑷珲条约》的墨迹未干,沙皇政府就着手蛮横地实施侵占乌苏里江以东中国领土的扩张计划。1858年6月,穆拉维约夫又率众闯入乌苏里江查看地形,并派人到左岸进行勘测。1858年至1859年又下令在乌苏里江以东强建大量军人和移民村屯,并在库页岛增兵。1860年6月,又派俄舰悍然占领海参崴,将该地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控制东方”,实行对上述地区的“实际占领”。
  为了迫使清政府承认俄国强占这个地区的既成事实,沙皇政府又派遣彼罗斯基为代表,向清政府提出将乌苏里江以东割让给俄国的无理要求,这项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沙皇政府并不死心,于1859年6月派伊格纳切夫来华活动,并抵达北京,7月11日向清政府书面提出《补续和约》六条,称为了“防止英法侵占”,中国应将“于中国实无用处的”乌苏里江以东的“海岸空旷之处”割让给俄国等等。
  对于伊格纳切夫的无理要求,清政府再次予以驳回,坚决不同意。谈判近一年,迄无结果。为了对清政府进一步施加压力,1860年6月,伊格纳切夫赶到上海与英法侵略者勾结,以便利用英法的力量为俄国谋取最大的侵略利益。
  1860年7月,英法联军大举北上,伊格纳切夫也率俄舰尾随其后到达天津北塘,并将北塘毫无戒备的情报告诉英法。在他的引导下,英法联军果真在北塘登陆,并于8月下旬攻陷天津。然后,伊格纳切夫又积极怂勇英法联军尽快向北京进犯,并将清政府在通州集结重兵和俄国传教士私绘的北塘至北京路线图等重要情报提供给英法。英法联军由于得到他的巨大帮助,迅速逼近北京,洗劫了圆明园后,于10月13日攻入北京城。在这以前,清咸丰帝早已逃往热河,留下他的弟弟奕訢与侵略者议和。
  伊格纳切夫在积极支持英法联军北上,攻占天津、北京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没有脱下“中立”的伪装,在清政府面前扮演着“调停者”的角色。而求降心切的奕訢也请求他帮忙缔结和约。伊格纳切夫乘机要挟,表面上同意“调停”,暗中却帮助英法分别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同时借“调停有功”,并以“兵端不难屡兴”相威协,强迫清政府接受俄国的侵略要求。在伊格纳切夫的威胁下,奕訢于1860年11月14日同他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这个条约除了承认中俄《瑷珲条约》的掠夺性内容,承认沙俄侵占中国西北大片领土的既成事实,以及承认俄国人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和在一些地方设领事馆与自由贸易权外,又将原定为中俄两国“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让给了俄国。
  通过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沙俄在两年半的时间内从中国割去了东北边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它几乎相当于法德两国面积的总和。这样的领土大掠夺,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作者单位:343400江西省永新县禾川中学)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灵魂,也是先进思想教育、科学知识传播的承载者、传导人,肩负着培养教育学生、凝聚班级战斗力的重任。可以说,好的班主任是优秀班集体的缔造者、领头雁。因此,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让我深感自己责任重大,更真切地以一颗炽热的心,认真对待这一份工作、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待每一堂课,真诚地与学生们朝夕相处,建立深厚的情谊,以共同促进班集体的良性发展。经验告诉我:用“心”育花,终将赢得花香满园的良
期刊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政策的倾斜,对贫困生进行了一系列的学杂费减免,如: “两免一补”、“一免一补”、贫困生书本减费、贫困生住宿费补助、低保款等。在此方面,按照教育局的文件和校领导的要求,我是按照如下方法进行分配管理的:  第一,从学校财务室摸清资金来源的性质和数量,这是分配资金的根据和前提。  第二,按照资金来源的性质,在全校确定享受学生的范围。比如,我校2007年拨来一笔低保款3920元,我们
期刊
概括,就是把个别的及特殊的事例总结、推广成普遍的和一般性的结论,数学的特点决定了概括在数学思维中占据重要地位。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诱导学生概括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切实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诱导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是新课改的理念和目标。下面,笔者根据十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和近年来对新课改的实践探讨,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要诱导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期刊
一提起作文,不少学生就会犯难,教师也常常犯愁。面对这种现象,我也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除了指导学生观察、积累、练笔之外,我们的作文教学的方法是否要改变一下?是不是教师做了太多越俎代疱的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所教的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仔细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我们不难发现,让学生比较容易地进入习作领域中,并初步品尝习作乐趣,建立习作的信心
期刊
中学生写作文应该是对他们心灵的释放、情感的宣泄、个性的张扬、风采的展示。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老师是多么希望学生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啊!然而,最近遇见的几个事例不得不让我反思:    一、作文教学的几个案例    【案例一】在忠县石宝寨,看到一队学生个个拿着照相机,围着石宝寨一边七嘴八舌地议论,一边忙着拍照。细问之下,原来是为写《一次游览活动》的作文,老师请他们把游览过程中觉得最美的地方拍下来,然后
期刊
学生与老师接触时间最多的就是课堂上40分钟的时间。身为老师的我们该如何把握好这40分钟呢?这是非常重要的。关心、呵护好自己的学生,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目标。下面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7单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为例,谈谈数学课堂40分钟的重要性。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这节课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
期刊
教育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挑战,一个平庸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使教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把教师教的过程转变为学生学的过程,把教的角色转变为导的角色,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当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积极地参与了教学的全过程之后,也就获得了较系统和完整的理论知识,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取得良好的教学
期刊
2003年4月份出台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中学语文教学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任务,深深地渗透了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语文学科性质及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理应贯注文化精神。然而,当今的中学生的道德文化素质现状实在令人担忧,他们急需补点儿文化底蕴的“钙”。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精神是必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小学生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优劣,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中所占的比重之大。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以文取仕”的制度,“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把写作提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  然而,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时下中小学
期刊
课本《农业技术基础》中的“根瘤和菌根”一节讲述了细菌和放线菌可以与植物形成根瘤,而对菌根是这样描述的:“油菜、玉米、柑橘等许多农作物和果树的幼根,常有白色的丝状物覆盖着,这是真菌与根建立的共生体,称菌根”;“在菌根的共生体中,真菌的菌丝起着根毛一样的吸收作用”。此外,在《种植技术》的有关果树、蔬菜、花卉、大田作物和药用植物生产章节中,共有八处出现了菌根一词。在教学中,常有学生问:“放线菌有没有参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