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难就业季,扩招之过?

来源 :青春期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牵动中国数百万家庭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媒体常常以“史上最难”或“更难”来形容就业形势之际,纠缠中国多年的大学生就业难其实更需要洞悉症结的冷思考。
  又是一年就业季。让699万名2013届毕业生为之拼搏的就业季刚落下帷幕,727万名2014年大学毕业生又迎来了新的就业季,被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年”。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教育蓝皮书》称,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首次突破700万大关,冲到727万,相比2013年增长28万人。这个夏天,“就业难”再度成为中国社会的热话题。
  从社会变化的纵向上看,从2005年至2014年,10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338万人增长至727万人,总数翻了一番多。再从整个就业市场来看,中国每年需要就业的人员大约有2500万,持续到2030年左右,就业的总量压力将长期存在。
  面对牵动中国数百万家庭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媒体常常以“史上最难”或“更难”来形容就业形势之际,纠缠中国多年的大学生就业难其实更需要洞悉症结的冷思考。
  一边是大学生“怀才不遇”,找不到工作;另一边则是一些企业“求贤若渴”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就业难”与“用工荒”的并存,凸显着谋求经济转型的中国正经历结构性的就业矛盾。
  一边是大学生进入就业岗位后抱怨“学非所用”的尴尬,另一边则是一些高校不顾自身定位和市场需求盲目设置专业、开设课程。大学如何对接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大学生,拷问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
  一边是国家三令五申要求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另一边则是一些用人单位在户籍、性别、年龄等方面设置五花八门的就业门槛。年年批驳却年年凸显的就业歧视,似乎成了就业季里驱之不散的阴霾。
  ……
  中国大学生真的太多了吗
  刚刚送走一批毕业生的高校,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毕业生求职轮回。周而复始,几乎是不可避免地,我们又听到了大学生求职困难的种种新闻,也几乎是不可避免地,我们又听到了各种专家学者和媒体的“大学生太多了”,并归咎于当初的扩招之类的论调。
  这个夏天,727万中国大学生将迎来自己的毕业结点。继去年“最难就业季”后,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的今年被舆论冠以“更难就业季”。专家分析,连年困扰中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实质上折射出中国经济转型的阵痛,催促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
  大学生就业难的形成,有诸多复杂的原因,大到国家整体宏观经济环境,小到每个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都与就业率息息相关。不过,说到大学生就业难,也有人会将它与这些年的大学扩招联系起来,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太多了,而岗位并没有同步增加,这样必然使一部分大学生暂时找不到工作。
  不过,我们或许应该关注另一组数字:尽管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1%,在校生已超过2300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但是,相对于13亿人口这一庞大的基数,我国的大学生数量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大学入学率仅列世界第78位。未来我们还需要不断增加投入,以提高大学生的比例,从而提高国民整体受教育水平。而扩招,无疑给更多的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不是总量矛盾,而是结构矛盾。也就是说,从总量上说,我国大学生的比例还不高,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从局部上说,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大学生的供需情况各不相同。对于东部地区的大城市,对于机关事业单位或一些“薪情”看好的外资企业、垄断行业,很多大学生趋之若鹜,这样,就业难也就在所难免。而在中西部地区,或者在广大农村基层,往往乏人问津。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患上了“大城市依赖症”。
  “大城市依赖症”固然有盲目的一面,但从根本上说,它折射出的是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农村去,到基层去,需要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但同时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拥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那样,守着“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乡下一间房”观念的人可能就会越来越少,成群结队的“孔雀”也就会“西北飞”。
  “大学毕业生就业很困难,但是农民工、保姆就业很容易,而且现在新就业大学毕业生工资比农民工、保姆都要低。这说明我们的生产结构有问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近日发出这样的感叹。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车伟表示,“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创造更多的是生产性岗位,给农民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即使是在经济增长形势较好的年份,大学生的就业岗位供给也不是很好,这说明,我们的经济结构停留在比较低端的层次,所以就业市场往往出现农民工、技术工人‘用工荒’,大学生却有了‘就业难’。”
  “中国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的45%,美国的这一占比将近80%,而服务业是大学生就业最多的领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表示,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已是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必然要求。
  “就业难”需合力破解
  针对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从4月底开始,国家层面即连续推出多项促进大学生就业、鼓励创业的政策。
  4月2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关于继续实施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从税收方面给予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4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今年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并推出六大措施助大学生就业创业。
  其实,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到“三支一扶”计划,再到公务员招考多要求基层工作经历,近年来,国家正通过系列政策,引导大学生去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促进大学生多渠道就业创业。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多,中国新增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问题主要就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张车伟说,国家层面将就业政策向大学生群体倾斜,这是着眼长远的考虑,但是,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破解中国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需要全方位的深层改革。
  谈及今年推出的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新举措,熊丙奇说,“上世纪90年代我们就开始鼓励大学生创业,但是现在大学生毕业生中创业占比也就1%左右,而且创业成功率较低。因为,我们的教育没有贯穿地体现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所以,到毕业的时候再去鼓励创业,很难有成效。”
  除了教育的改革和经济的转型,《人民日报》5月14日刊发评论文章,关注大学生的就业环境。文章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择业观连发三问:如果中西部地区工资水平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怎么能让高校毕业生心生向往?如果中小企业普遍经营困难、甚至岗位的稳定性都无法保证,怎么能吸引高校毕业生的目光?如果小城市和大城市在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方面始终存在巨大差距,怎么能让高校毕业生主动走向基层?
  受访专家表示,应对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本身要有清晰的自身定位和务实的择业观,不要盲目选择,要有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但是,长远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治本”之道,必须以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高教改革为重点,同时通过用人机制、保障机制等全方位的社会改革,多方合力创造公平、良好的就业竞争环境。
  (编辑 朱晓婷)
其他文献
企业基层党组织是党在企业中开展工作的战斗堡垒和基础.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抓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党在经济领域中的执政能力.现就通过对新时期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
期刊
背着行囊与梦想,又一届意气风发的大学新生即将进入象牙塔.开学报到之时,学生们稚嫩的脸上流露着“金榜题名”的兴奋.然而,大学生活开始后,老师们总会察觉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缺衣少食的日子已不存在,但高脂高盐的饮食伴随而来的“富贵病”却屡见不鲜.那要怎样才能吃得健康呢?笔者根据2016年的《中国
期刊
目的:对助产士产前教育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孕产妇100例,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即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
摘要:工程造价的控制贯穿于项目周期全过程,与基本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紧密相连。文中为提高工程造价管理质量,对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和如何促进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的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建设项目;造价;全过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1-0247-01    建设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集经济、技术、组织合同与信息管理为一体
摘要:我国煤炭资源的不合理开采模式已经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寻求一条使资源、环境、经济相持续的发展道路成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经之路。本文阐述了我国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同时也提出了几点建议,为科学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企业;循环经济;必要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1-0248-01    我国煤炭消费在各类能源
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现代城市景观的一种重要体现。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原有绿化的提升成为绿化领域的设计重点。本文以天津大港区的津岐公路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在VIP病房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本院VIP病房接受治疗的32例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比实施前后患者
随着老人年龄的不断增长,慢性病便如影随形一般.本文着重谈一谈如何用食疗养生来巩固慢性病疗效.rn充分利用豆浆机rn中国的优秀养生饮食文化不能丢,古人做粥费时费火,现在用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房地产市场发展十分迅猛。与此同时,房价居高不下,使许多人沦为房奴,整日为房贷奔波操劳。在这种情况下,“小产权房”应运而生,解决了许多购房者的困难与困惑。当前“小产权房”被社会广泛关注,引发许多争议,本文对其做了深入研究。  关键字:“小产权房”;新农村建设;登记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1-02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