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认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shyr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与课程整合,现在呼声很高,我们想探讨这样的呼声与社会上的改变、学生需求上的改变、美术界上的改变有何关联,而美术在整合课程中又占有什么地位?
  
  一、整合的主体是学生
  
  近年来,将美术整合于课程中的评论很多,但究竟该怎么做却众说纷纭。关于这个主题,学者、决策者有相当多的论述,教师也提出许多不同的例子,但是方法不一,在理论和实务上都有一定的分歧,和很大的不成熟性,在不断探索中完成。从教师的新课改培训中组织活动,我们可以看到或者学习到新课程整合是新课改取得成效的重要环节之一。
  我认为,整合课程的根本在于教导学生意义与了解,而不在于每天课程怎么排,或是应用哪些特定的教学方法。真正重要的是观念的教与学,那些任何单一学科无法完全教好的观念。整合课程既是观念的教学,也是思考的课程,不但答案很重要,问题也同样重要。我所谈论的整合,应该是找出事物之间的关联,而这一点唯有在脑子里、在心中能够做得到。因此、真正在做“整合”的不是教师、不是编写课程的人,而是学生。学生能够将原本独立、无关、片段的知识和经验连接进来,才有所谓的整合。
  在整合的课程中,学科是思考问题所必需的,是知识的组织架构,有特定的目的,也有能够做为思考的工具。当然,特定的问题该用哪些工具,不一定都很明确,例如:环境污染到底是科学、经济、历史还是心理课的议题?另外,在学校里究竟该先教工具再探讨问题,还是先分析问题,需要的时候再逐渐学习相关的工具?在教学思想中,这个问题一向是个抉择点。保守派通常主张先学习各学科,认为这样比较严谨;进步派则呼吁要先探讨重要的问题,再学习最有助于找出答案的学科,如此学科才会更有意义。整合课程当然比较倾向于第二种。
  
  二、发达国家有关课程整合的分析
  
  美国俄亥俄州有一所农村地区的高中,有九年级学生中(15岁)实施一部分的课程整合,合作的教师包括科学、科技、历史、社会、英文、美术各一位。在教学中他们以价值观的问题为教学重点,决解学年课程中有一部分专门论“英雄”的问题。教师要学生思考自己心中的英雄,以及一般的英雄,还拟订了五个基本问题,让学生不至于偏离主题,这五个问题是:1.我们的英雄是什么样的人?2.在美术、文学、大众媒体中,如何呈现英雄?3.为什么要有英雄人物?4.不同的社会、是否也有不同类型的英雄?5,从我们的英雄能够对我们自己有什么认识?教师整个学年一直以这些问题为教学重心,经常开会讨论,做必要的调整。学生探讨这些问题,依据不同的学科进行许多不同的活动。美术课和语文课是探讨他们自己的英雄,学生最初找的大多是体育明星、演艺人员或其他流行文化的公众人物,看不到军方、政坛人物或知识分子。两位比较特别的例子是德蕾莎修女和黛安娜王妃,黛妃刚好是那一年过世的,媒体上有很多报导。历史课他们探讨美国历任总统及其形象,特别着重罗斯福总统,分析他的照片和其他呈现方式几十年来有什么改变。他们发现1999年一件公开的艺术作品,华府罗斯福纪念公园的罗斯福雕像,毫无掩饰的呈现他的轮椅。这座雕像除了反映我们对罗斯福的态度,同时也反映出今天对残障人士的态度,促使学生思考媒体如何呈现残障朋友,原因何在。另外、学生也调查了社区成人心目中的英雄,以及这些英雄反映出什么。所有的课程活动都会特别注意英雄的图像,以及这些形象的品质、文字和视觉图像如何呈现这些英雄,以及这此呈现方式对我们的态度有何影响。
  试看校园中美化、布置的名人塑像,以此来激励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美好的气氛。
  
  三、未来社会呼唤整合课程
  
  首先是社会层面:整合课程现在受欢迎,一大原因在于社会的演变,社会愈来愈复杂、愈需要知识,而且不断变动。社会问题超越了个别科学的分界,需要同时利用数个学科才能找到答案,唯有整合课程才能培养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
  不论学生未来就业如何,这种能力都同样重要。谈美术教育理论的人,较偏重于社会问题与国民教育,因为有太多的社会问题超越单一学科,太过复杂、涉及的层面太广,却又非常重要。当下美术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经常提出的议题有:流行文化、社区、环境受污染破坏、种族宗教冲突等等。美术教育在这此议题能够扮演的角色,可以长篇大论谈上许久,我只能简短提到对整合课程可能特别有帮助的一类。
  整合课程中有一类与学生经验关系密切的是流行文化,电视、电影、电玩、杂志、漫画、网络在学生的经验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流行文化现在是以视觉为主,透过视觉图像来沟通,文字成了配角。也就是说:我们的文化已经视觉化,改变了文化的根本特色,对于这样的改变,我们当然深恶痛绝。众所周知,视觉信息大增的结果是,模糊了精致艺术与流行文化的界线,两者几乎难以区分了。
  此时,美术课程就可以艺术创作为中心,整合贫穷,不平等,种族偏见等等政治和社会问题整体思考,思考不同形式流行文化图像,选准流行艺术和商业艺术的研究主题,就有提供许多艺术创作的机会,成为整合课程的理想来源。
  
  四、影响课程的因素——心理与学生
  
  —般而言,美术教育中有关整合课程的讨论,通常强调社会、视觉文化、学科等议题,却很少着重在学生本身和心理因素,因为进步派的中心主旨就是学生的需求、表达的需求,认为学生需要培养对自我的认识,将本身的感官经验与抽象的呈现结合起来。
  美术教育的重点在于学生能表达其心智与情感,培养对自我的认识。
  中学生日渐关心自我和同伴、自我表现与社会互动、内在的心智与外在的容貌、刻板印象与群已关系、学校与家庭生活的差异、身与心的不同。主题是认同。这在中学阶段极其重要,许多人认为应该采取整合的课程。我们的定位,最笼统的说法就是“认同”,认同就是在了解自我的各项要素时,所达成的整合。要建立这样的了解,中学生必须就传统的难题找出自己的解答,例如:内在情感与外在容貌、价值观与实践、学校与家庭生活、身与心等等。整合是学生心理认同过程中产生的,包括感官经验、态度、性感和思想,其结果就是整合人格。
  自我是中学美术课常见的主题,美术教师通常要学生创作艺术作品,以呈现与自己有关的某一个层面,例如:家人、度假、嗜好、理想,有时也探讨比较深入的情感、恐惧、梦想、社会关系等。更大的活动则鼓励学生思考自己不同的层面,例如:以各种不同甚至互相冲突的图像创作拼贴作品组合成装饰品,由此启发和触及学生内心真正关心的事物,为自己提出各种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这样才能达到自我整合。
  
  五、认识论的哲学层面
  
  影响课程的第三类因素是有关于我们认为美术是什么,根据观念有哪些,又需要什么样的思维。
  一个结果就是现在的学生习惯以视觉和多媒体的方式思考,觉得非常自然,也比较善于这种思考方式。学校传统上只偏重语文,对他们就成了限制。在实际生活中,这种转变表现学生组织、表达其思想进,透过视觉或多媒体的方式,至少能像写报告一样流利。
  艺术类别激增,也带来类似的影响,今天的艺术家能够利用的媒体太多了,诸如:表演艺术、装饰艺术、电脑艺术等等,目的也形形色色,尤其是用于社会政治目的,实在很难找出共同的通则。今天的美术已经不是单纯的一个学科,也不清楚是否具有根本的结构、共同的一套根本观念或讨论方式。
  美术没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却能够因应生活中任何层面、任何问题,使用者都能自由运用。美术最重要的不在于与其他学科在何不同,而是如何以美术为媒介,将各学校整合进来。的确,美术有独特的技巧、媒材、特质、原理、历史等,但更重要的是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所表达的观念想法,即使这些观念在日常中也找得到,能从许多不同角度不理解都无妨。
  再者,自然语言和视觉艺术可以充分配合,两者都适合表达现实中的不同层面。我相信人的大脑,尤其是今天的年轻人,对于混合媒体毫无困难,可以在不同媒体间自由切换出入,寻求所要的意义。也就是说,美术已经是整合的课程,也能够成为学校课程的中心,做为思考沟通的模式。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应回归生活”。确实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如何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创设生活情境。    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地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回到自然,回到生活,回到儿童快乐的天地中去,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新知。同时学
2010年,我市初中毕业会考英语科由110分调整为130分,这对本已不堪重负的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简直就是雪上加霜。毫无疑问,新政的实施必将进一步拉大乡镇学校英语教学与城市的差距。作为一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研究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出突破口,尽快适应素质教育对英语教学的新要求,缩小与城区学校差距,是当前摆在所有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面前的第一课题。    一、当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4大难题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和技能主宰着这个世界。虽然知识经济高等教育人数出现高峰,这对我国知识经济的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却也不得不面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甚至出现了“大学生回炉读技校”“博士硕士扎堆,高级技工难求”的局面。而相对而言我国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不仅造成农民工廉价劳动力膨胀给社会工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健康的包袱,也造成农业经济受滞。我们应该就看到职业教育的必要性,也看出我国中等职业
[摘要]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场所,是学生知识、能力和智慧的“活水源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最活跃的因素。本文试图从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两个因素的作用来探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教师;学生;主导;主体;效益    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以教材为中介的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相对来说,教材是比较稳定的因素,它要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能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教学宗旨是以学生为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要目标之一。近来发现部分学生到了高年级,课堂上听得很认真,作业写得工工整整,当堂作业正确率较高,但到了测试环节时,数学综合分析能力就很差。对此,我私下调查了这些学生,作了相关分析,并对此类学生给予了
记忆是人脑的一种重要功能,它是知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类学习知识,提高认识能力的基本条件。记忆是智能活动的“仓库”和基础。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记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会影响到智力的发展。  中学地理知识内容丰富、范围广大、识记点多,有些内容甚至是枯燥乏味的。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但会增加学习负担,而且会降低学习兴趣。那么在教学中如何
俄国诗人克里雅日宁说:“读书有三种: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什么是阅读?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这里说的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书上所没有的东西。”,就必须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同时,阅读教学的
[摘 要]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圆满完成使学生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合理地采取一些教学措施,可以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性,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对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往往造成“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的局面,归根结底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的思
【摘要】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感到物理课堂枯燥无味,对物理学习没有兴趣。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因地制宜地给学生讲述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小故事,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物理课堂充满了情趣与活力,学生学习物理也就感到轻松自然,学有所进了。  【关键词】故事、兴趣、求知欲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感到物理课堂枯燥无味,对物理学习没有兴趣。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有其特有的活动方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课程”,也不是根据预定的目标设计的课程。而是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展开,师生在其活动展开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新的课程。基于课程的性质,活动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都有新的要求,我们不能再用“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评价,而是主张采用“自